日本教授称未来20年或再现大地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5
在日本“3.11”地震10周年之际,京都大学的镰田浩毅教授预测,2030年至2040年,日本将发生9.1级的南海地震。

经济损失将是“3.11”地震的10倍以上。此外,震中较宽,预计从东京都到九州会造成较大破坏。

镰田浩毅指出,该地区每隔90到15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南海海漕地震上一次地震发生在1946年,至今已有70多年。

  • 日本教授称未来20年或再现大地震
    答:在日本“3.11”地震10周年之际,京都大学的镰田浩毅教授预测,2030年至2040年,日本将发生9.1级的南海地震。经济损失将是“3.11”地震的10倍以上。此外,震中较宽,预计从东京都到九州会造成较大破坏。镰田浩毅指出,该地区每隔90到15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南海海漕地震上一次地震发生在1946年,至...
  • 日本教授称未来20年或再现大地震,他的说法可信吗?
    答:日本教授称未来或再现大地震,他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现象已经表明这一时间极有可能发生。坐标东京,关于日本地震的预言看了好多也流传了很久,一直没有当回事,毕竟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嘛。然后刚才无意中看到雅虎新闻里的一则,瞬间心跳漏了一拍。据报道在神奈川县的三浦半岛里大范围出现原因不详的异...
  • 日本教授称未来20年或再现大地震,面对这种意外该如何自保?
    答:在日本311大地震10周年期间,有一位京都教授说出了自己的一番预测,表示日本在2030年到2040年之间很有可能会再出现一次9.1级的南海海槽大地震,而这一次的经济损失会比当时的311大地震高出10倍以上,预计整个日本都会受到非常重大的损害。而这片区域每90年到150年都会发生大地震,上一次发生大地震的时...
  • 地震目前还是无法提前预测么?
    答:地震是不可以提前预测的。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
  • 思考题:1.曰本为什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曰本地形,气候,风土人情各...
    答: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球上地震的多发区分布是有规律的,即大多处于板块的边缘地带。日本列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由于太平洋板块较薄、较稠密,处于较低位置,当太平洋板块水平向西移动时,将在欧亚板块下穿越。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
  • 大地震电影大地震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答:1、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影有哪些汶川大地震的电影有哪些跪求《大地震(2018)》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克里斯托弗·约纳尔主演的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影有哪些1、有关汶川地震的电影有,《破门》,《1428》,《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惊天动地》,《人民至上》等。2、《破门》是由徐耿执导的励志体育电影,由马顺洗、李虎城、彭...
  • 日本渔船被海啸冲走10年后奇迹再现,当年发生了什么?
    答:1. 十年前,日本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震级达到9.0级,导致超过万人遇难,以及巨大的海啸。2. 这场灾难性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北部的气仙沼市,摧毁了当地渔村,并将渔船冲入汪洋。3. 十年后,一艘失踪的渔船在日本东京附近奇迹般地出现,重新引发了公众对当年灾难的记忆。4. 专家分析认为...
  • 日本渔船被海啸冲走10年后奇迹再现,当年发生了什么?
    答:当年是因为发生了日本最大的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将船带走。12月15日日本东京发现失踪十年的船只从新出现,这不仅引起大家的热议也翻出当时日本的一件灾难。在日本的气仙沼市几年前曾发生一起很严重的地震,这场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地震当时高达9.0级,这场地震约有一万人死亡。地震伴随的...
  • 故事心灵感悟
    答:是谁发明了地震仪?是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是谁写出了医学巨着《本草纲目》?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华罗庚。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在昆明西南联大做过教授。 刚才说过,华罗庚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就休学了,但是他仍不放弃...
  • 隔震结构和材料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地震与建筑物共振的关系
    答:余幢各类基础隔震体系的建筑物,有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砂垫层滑移摩擦体系、石墨砂浆滑移体系、悬挂隔震结构体系等,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粘结型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现代隔震技术经历了30年的历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隔震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建筑的主导;我国将在2007年(在应用面积上)首次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