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1.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2.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满分阅读答案4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①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②,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注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徙焉:迁居到这里.②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③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④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⑤市肆:书铺.翻译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于是,(不久)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3. 七年级必背课外文言文以及解释,文言文中哪一句是考点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

4.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苏武牧羊》的答案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5.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快快

一)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1.①告诉 ②离开 ③用 ④于是,就

2.C

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二)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说:“你想读书吗?”原对答:“我没有钱交学费啊!”师曰:“童子若有志有此,我愿收你为徒教你读书,不收学费!”于是原就进了学堂。一个冬天,就熟读《孝经》和《论语》。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 shě qì

6. 七年级上次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③自工( ) 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 )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④多作自能见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三)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4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 (四)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五)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4分) (六)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分)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 ①而置之其坐( 同 ) ②反归取之( 同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分)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4分)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分) 答: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竞赛卷参考答案 (一)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 1、①曾经 ② 写 ③精,妙 ④小毛病 2、①指代学过的知识 ② 他,指欧阳修 ③文字、文章 ④疵病,文章缺点 3、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 (三) 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四)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1、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

7. 现求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相关题目和答案5篇,好的加分,在线等

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 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 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二 滇游日记明 徐霞客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1) (2) (3)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三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四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颐:养。

③衷:思想。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1) 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

(2) 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五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



  • 目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
  • 有意思的文言文阅读
    答:5. 求大量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带翻译的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这是为什么?(3分)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上海中考文言文技巧
    答: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
  • 文言文词语翻译题目
    答: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
  • 上海初中文言文加点字
    答:1. 求上海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和那120个加点字,急 年名句按册梳理 七年级上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5. 课外文言文加点字200个 四讽——庄畅宇 序:效柳子厚《三戒》篇,为斯《四讽》。然力有所不逮
  • 苏子美读书文言文翻译
    答:4.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 小题1: (1)喜欢 (2)听到 (2分,每小题1分)小题2:B (3分)小题3: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 (4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
  • 文言文及赏析
    答: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
  • 上海初中文言文读本江苏可以看吗
    答:2、实词是核心,坚持每天记一个重要实词的义项。学好文言文并不只是课外阅读那么简单,更需要去了解文言文句式,积累一些实词,尤其重视一些一词多义的实词。具体到每篇文章的每一句,每个词的意思,坚持做到更细更准,理解它在文章中代表的含义,更深的挖掘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喜欢上分析实词,喜欢上...
  • 上海中考文言文
    答:1. 上海中考历年文言文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 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九...
  • 求课外文言文
    答:2009-05-16 求一些课外文言文!(初中) 191 2011-01-27 求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 20 2011-11-06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4 2013-08-25 求50篇短的初中“课外”文言文带翻译及题目 16 2013-12-27 求两篇课外文言文 1 2014-08-16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附答案)如题 谢谢了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