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庞邦荣的事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感动小故事

只有你亲身经历的才知道什么是感动

他和她的故事
演唱:萧亚轩
他说他很爱她
他说会守护她
他送她玫瑰花
一切美得不像话
从朋友变成情人
她不再只有自己
他爱他爱得彻底
真心溢满了甜蜜
时间看清一个人
开始令人昏沉沉
他像变了一个人 太蛮横
她开始悬着疑问
不想再等他承认
不再要任何伤痕
(谁爱谁) 谁又流干了眼泪
(谁后悔) 难分难舍太伤悲
(他爱谁) 谁应该止住眼泪
(她心碎) 谁又该干脆离开
(谁爱谁) 谁又能反反覆覆
(谁后悔) 谁在忍受着孤独
(谁了解) 他退出 她孤独
爱得太盲目
他说他很爱她
他说会守护她
他送她玫瑰花
一切美得不像话
从朋友变成情人
她不再只有自己
他爱他爱得彻底
真心溢满了甜蜜
时间看清一个人
开始令人昏沉沉
他像变了一个人 太蛮横
她开始悬着疑问
不想再等他承认
不再要任何伤痕
(谁爱谁) 谁又流干了眼泪
(谁后悔) 难分难舍太伤悲
(他爱谁) 谁应该止住眼泪
(她心碎) 谁又该干脆离开
(谁爱谁) 谁又能反反覆覆
(谁后悔) 谁在忍受着孤独
(谁了解) 他退出 她孤独
爱得太盲目
(谁爱谁) 谁又流干了眼泪
(谁后悔) 难分难舍太伤悲
(他爱谁) 谁应该止住眼泪
(她心碎) 谁又该干脆离开
(谁爱谁) 谁又能反反覆覆
(谁后悔) 谁在忍受着孤独
(谁了解) 谁退出 谁孤独
谁不满足
(谁爱谁) 谁又流干了眼泪
(谁后悔) 难分难舍太伤悲
(他爱谁) 谁应该止住眼泪
(她心碎) 谁又该干脆离开
(谁爱谁) 谁又能反反覆覆
(谁后悔) 谁在忍受着孤独
(谁了解) 他退出 她孤独
爱得太盲目

http://music.baidu.com/song/1071706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简介 庞帮荣,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
  庞帮荣受伤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后任秦淮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便衣行动队负责人、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自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全市信息化比武一、二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五次受到嘉奖,三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1月20日,南京市公安局党委授予庞帮荣“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1月23日,江苏省公安厅给庞帮荣记一等功;
  11月26日,南京市总工会授予庞帮荣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10年11月17日晚上,刚被任命为秦淮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的庞帮荣,正加班带着年轻民警徐仕彦和赵冰劝说一对闹矛盾的夫妻,谁也没有想到,危险突然来临……女民警徐仕彦昨回忆到这里时泪流满面。当时她所站位置距庞帮荣最近,听到刹车声后,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被庞帮荣猛推了一把。徐仕彦摔倒在一旁,牙齿、腿部受伤。而庞帮荣则被面包车重重地撞上,整个人飞到五六米开外的地方。
  清醒过来后,徐仕彦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庞大哥怎么样了。“庞大哥已经发现车要撞上来,他本来可以自己跳开躲得远一点,但他把逃生机会给了我。要不是他推我一把,我才是被撞最严重的人……”说到这里,徐仕彦已是泣不成声。昨天下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警务室的临时灵堂里,徐仕彦坐在轮椅上,被同事推到了庞帮荣遗像前。面对庞帮荣灿烂的笑容,23岁的小徐再次泪如雨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他,我会永远发扬他的精神,他永远是我的榜样……”罗双江
  拌嘴夫妻中的丈夫双腿粉碎性骨折 妻子李某说:庞警官舍身救人很伟大
  2010年11月17日晚上飞驰面包车撞伤6人事件中的那对拌嘴夫妻情况也很糟糕。
  昨晚6点钟,记者来到空军四五四医院骨科病房见到李某时,她右脚裹着纱布,脚踝还肿胀着,她的母亲在照顾她。由于还不能行走,家人已经为她准备好了轮椅和双拐。李某告诉记者,事发后丈夫也住进了重症病房,好几天没有消息,她很着急,目前已经和丈夫通过电话,虽然丈夫脱离生命危险,但是情绪还不稳定。“他很疼,怕自己撑不下去,注射镇定剂、杜冷丁都没有用。”李某说,丈夫因双腿粉碎性骨折,靠植入钢钉支撑,小腿骨周围的肌肉组织坏死被削除,丈夫还需要数次手术从大腿部移植肌肉等组织到创伤处,她现在每天打电话鼓励他要撑住。
  当听到庞警官已经牺牲的消息后,她沉默了一会儿,说看了报道,得知庞警官当时是舍身救人,真的很伟大,这起飞来横祸令人痛心。 任国勇
  肇事司机目前还在看守所 他的哥哥说:这是最沉重的消息
  得知舍身救人的好民警庞帮荣去世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肇事面包车司机的哥哥徐先生,这一不幸消息也让电话那头的他沉默了半晌。“这是最沉重的消息,我想向庞警官的家人表达深深的歉意,不管当时车祸是如何发生的,至少是弟弟开的车。”徐先生声音很低沉,一方面是心忧还在看守所里的弟弟,另一个则是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没有人故意造成这样后果,可结局让人很沉重。”
  徐先生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他的妈妈和弟媳就去看过庞警官,在带去鲜花和祝福的同时,也致以深深的歉意。徐先生表示,不管是事发时,还是事发后,他的弟弟都很关切在事故中受伤的人,不仅仅是庞警官及其同事,还有那对夫妻。“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救治伤者。”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是弟弟交代次数最多的话。
  经过12个昼夜的全力救治,2010年11月29日上午8:58,舍身救同事的好民警庞帮荣还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34岁。(本报昨天A11版曾报道了庞帮荣的部分事迹)昨天,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警务室临时设立的灵堂里,庞帮荣出事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被放大后醒目地挂在正中央。他将一张充满阳光的笑脸留给了亲友和同事们,也给他们留下无尽的哀思。
  昨天上午11:20,南京市第一医院地下车库出口处的道路两旁,两百多名着装整齐的民警和市民泪眼婆娑,颤抖的手上拿着条幅,白纸黑字写着“帮荣我们永远怀念您”、“英雄民警 一路走好”、“英雄走好 光耀后人”,他们在静静地等待送别一名战友、一个英雄——12天前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秦淮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庞帮荣。11:25,载着庞帮荣遗体的车辆缓缓从医院地下车库驶出,现场一片肃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车辆,汹涌而出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恣意流淌。
  庞帮荣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他生前的领导、同事,参与治疗的医生、护士,以及获悉庞帮荣同志英雄事迹的市民等上千人,纷纷赶到市第一医院,挥泪吊唁英雄。公安部、省市领导先后到医院亲切看望慰问,作出批示,对庞帮荣同志的英勇壮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公安厅、市总工会和南京市公安局分别授予庞帮荣同志一等功、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公安厅和南京市公安局向全体民警发出了向庞帮荣同志学习的号召。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庞帮荣将被安葬在功德园,与周光裕、于葆林等平民英雄长眠在一起。
  在危急关头,庞帮荣一个推的动作,将生的希望给了战友和群众,却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如今,庞帮荣已无法回答当时如何作出这生死抉择。但是,在秦淮公安分局,在庞帮荣战斗了14年的分局刑警大队,甚至在他刚刚工作3天的特巡警大队,那些铁骨铮铮的硬汉警察们,却都在流着泪替他回答:那一刻,他无需抉择,因为走向危险已经是他的职业习惯,以“帮”为“荣”已成为他的必然选择,舍身救战友是他的本能反应。而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让庞帮荣在危急关头果断舍弃生的机会,而选择推开战友?又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这个年仅34岁的年轻警察,在受伤后获得如此多的泪水与祝福?
  他,曾扮成运货工人赌场查线索
  在危急关头勇敢迎向失控面包车的庞帮荣,并不“五大三粗”,1米7的个头,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笑容憨厚,有着“儒将”风范。在14年的刑警生涯中,庞帮荣以足智多谋而在刑警圈中闻名。在处理一起出租屋聚众赌博案时,便衣侦查员为如何进入楼内侦查又不惊动赌徒们而发愁。庞帮荣想了个大胆的点子:他找来一块大牌匾,与另一名便衣民警合扛着,装扮成送货工人,大摇大摆进入楼内,一边走一边喊,“让一让!”结果,赌徒们毫无防备,庞帮荣成功摸到了赌场的内情。
  原秦淮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丁建秋是庞帮荣进入刑警大队后的师傅,他听庞帮荣勇救同事的事情后,脱口而出就是,“他肯定会这么做,抓犯罪嫌疑人,他一马当先冲在前;救同志,他也一样。”在侦破一起系列抢劫案时,庞帮荣只凭着抢劫团伙成员的绰号线索,硬是把十多个案犯的真实身份、暂住地全部摸清,团伙成员全部落网。“这种案件能一网打尽非常不容易,庞帮荣就是要一追到底。”
  他,曾跳进冰湖中救起三名同学
  这些天来,曾经与庞帮荣一起学习生活四年的江苏省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在为他牵挂和祈祷着。
  1991年11月底,刚入校不久的庞帮荣与同学一起到常州的红梅公园游玩,三名女生不小心掉进了公园中心的湖中。“当时,庞帮荣脱下棉袄就跳进了湖里,在另外一个同学的帮忙下,把三个女生都救了上来。”当年的班长常卫兵回忆道。“他那一年才15岁,天那么冷,他根本没有考虑湖水有多深就跳了下去,”刘老师对庞帮荣的印象非常深刻。
  上学期间,庞帮荣主动把危险留给自己的事例还远不止这一些。“刚入校时,我被安排在庞帮荣的上铺,那时的床铺很窄,两边没有格挡,男孩子睡觉又不老实,一天夜里,我一不小心从上面重重地摔了下来,把大家吓坏了。”当年与庞帮荣同住一个宿舍的郑科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庞帮荣赶紧把我扶起来,从那时起,他就坚决让我睡他的下铺,还整整照顾了我一个月。其实,那个时候大家都小,他睡在上面一样会有掉下来的危险,也会害怕。”
  他,当年中考全南京第二名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庞帮荣初中班主任吴馥香老师才说了几句就已经泪流满面。从吴馥香老师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知道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庞帮荣。庞帮荣出生在南京东郊农村,是个农民的儿子,吴老师在初中教了他4年语文(当时学校的学制是4年制),在吴老师的眼中庞帮荣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但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当年中考,庞帮荣在640分的满分中考了603分,是南京市第二名,南师附中专门来学校招人,希望他能到南师附中实验班上学。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好消息,庞帮荣却选择了放弃。庞帮荣当时表示,“我还有一个妹妹,我要尽快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因此我不能上高中读大学。”吴老师和校长专门去庞帮荣家进行劝说,吴老师为此都哭了,“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不上大学太可惜了。”可是,最终,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懂事的庞帮荣选择了上中专,并进入公安队伍,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庞帮荣曾经和吴老师说过,他想在退休后静下心来写关于警察破案的故事,“现在太忙了,等闲下来就可以了。干了这么多年警察,遇到了很多故事,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警察,特别是刑警。”吴老师听了后,曾鼓励他说,“海岩之前也当过警察,后来成了作家。我相信你,你也一定行的。”没想到,作家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老天爷就把庞帮荣带走了。

  • 关于庞邦荣的事迹
    答:省公安厅、市总工会和南京市公安局分别授予庞帮荣同志一等功、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公安厅和南京市公安局向全体民警发出了向庞帮荣同志学习的号召。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庞帮荣将被安葬在功德园,与周光裕、于葆林等平民英雄长眠在一起。 在危急关头,庞帮荣一个推的动作,将生的希望给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