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意思是: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出自:后晋赵莹《旧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的感慨。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徵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思是: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把人当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该句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论政体》部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句,原文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意思是用铜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该段主要论述了为人君者应如何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同时也表达了唐太宗对魏征的赞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是,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兴衰变迁,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可以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历史时,我们应该注重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观察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原因,从中学习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素质。

意思就是: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从而看出历史的兴衰;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出自欧阳修、宋祁等人编写的《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魏徵》: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全诗...
    答: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译文:译文: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本身的得失,我曾经保持这...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何...
    答:解释: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出处:出自唐代刘昫的《旧唐书·魏徵传》。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白话译文:用铜作镜子,...
  •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_百度...
    答: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出自:后晋赵莹《旧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三句名句的作者是谁_百...
    答: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白话译文】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
  • 古文“以史为鉴”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下一句是:可以知兴替。整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说魏征的话 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什么...
    答:字面意思如下:把铜当作镜子,可以整理自己的衣服和穿戴;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盛和替换的原因;把别人当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得体和缺失(不当)。延伸意思就是要学会利用外界事物作为参照物,修身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前两段很好理解,第三段意思就是通过别人眼中、口中的自己,...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答: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是用铜当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人当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优缺得失;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答:您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两句成语,分别指出了从历史和他人身上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味着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经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智慧和错误,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历史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成功和失败的教训,以指导我们的...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下一句是什么
    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是一句名言,表达了通过历史和人的经验来认识事物的道理。这句名言表达了通过历史和人的经验来认识事物的道理。以史为鉴意味着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可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发展和趋势;以人为鉴则意味着通过对人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