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词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他的诗词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9
李商隐的诗词风格如何?

风格: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拓展资料:人物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作品主题: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主要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格律诗经过初唐、盛唐200年的创作实践,到了李商隐时代已经具有了娴熟的技巧与外形要素。正是由于李商隐在诗的外形特征上开拓进取,从而使得格律诗更加俊美,更有助于内容美的表达。李商隐在诗歌外形上所作的努力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灵活运用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歌创作中的思维过程。任何一首诗都反映着作者的志趣,反映着一定的情感,而且又都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表达出来。这志趣与情感是抽象的东西,是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实际感受概括出来的。国破、家亡、孤独、饥寒……都可以添加到一个人的愁苦情绪之中。既然这种抽象的情绪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诗人会把这种情绪通过不同的事件、环境、对象折射出来,而且每次的折射都会有细微的不同,今天的伤感不同于昨天的伤感,此地的伤感又不同于彼地的伤感。李商隐的诗绝大多数是伤感诗,但是每首诗留给人们的感受又不尽相同,这也是思维过程中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诗歌告知人们的不是单一的逻辑认识。所以也就很难用语句来把握和穷尽诗的意境,对同一首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诠释。
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应当是诗人灵活运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果。把特定的环境、对象恰当融入诗人的志趣情感中,使之达到和谐一致、浑然一体,必须兼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者缺一不可。这正如演员演戏一样,一方面他要融入角色,体验角色的感情变化,一方面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在演戏,不要乱了分寸。诗人在作诗时既在现实之中,又在现实之上。既要对客观环境保持一个有意识的感受,又能把感情加入到现实形象中。诗歌创作的这种方法就反映了思维的虚实结合。李商隐的诗在这方面自有其独到之处。尽管他的诗跳跃性很大,一会儿是对现实描写,一会儿又是心理感受,但两者能浑然一体形影不离。
例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前一句是对梦的心理感受,后一句则是梦醒时所处的真实环境的描写,这种虚实变换的处理是非常恰当的,也是诗人真实思绪的反映,一虚一实相衬相托。再如“雨中寥落月中愁”,也是把形象思维作了抽象处理。按照实际情况,这雨中景与月中景是靠不到一起的,下雨时很难再现出月亮。把这两种景象放在一起就是灵活运用了抽象思维的结果,更能加强诗句的分量和感染力。
2.注意了取材的多样与表达的简洁人的思维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一个思维的产生既需要有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又需要大脑的进一步加工。这就是说一方面需要诗人的主观情感很丰富,另一方面需要客观事物展现得很丰富。这客观事物应当既包括眼前的事物,也包括以往的事物——典故。客观事物掌握得愈多,思维愈活跃。这种活跃的思维加上强烈的渲染就构成了李商隐诗的特有之处。李商隐诗中多用典故应当是拓宽诗的思路、开阔诗的视野值得肯定之举措。关键是后代人对当时的典故不甚了了,所以感到李诗难懂。这不能怪李商隐,假若现代的诗人在诗句中出现了“伊妹儿”这样的词儿,那么古代人也一定会摸不着头脑。
尽管李商隐在诗中引用的典故难懂,但他的用典并不羞涩拗口,能在诗中很自然地出现与诗和谐一体。他的诗虽用典故但并没有妨碍诗的简明流畅。李商隐的诗具有一种简洁美,这种简洁美是非常必要的,它易于读者的直觉把握诗中的主要情感,达到亦浅亦深的艺术效果。例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即使不知道刘晨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也能体会到离人恨远的情绪。再如“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即使不了解宋玉与巫山神女的故事,也能感受到黄昏阴雨带来的愁烦。内容的朦胧并不影响外形的简洁。
3.加强了诗的浓重色彩与节奏变化李诗的另一个特点是诗中有浓重的色彩展现,专家们说,他善于以丽句写凄凉与哀婉。
一般地讲,作诗的人多以暗淡的色彩来衬托沉闷的心情,强调的是情景交融的一致性。这也是合乎逻辑的处理方法,这种情景的一致性也容易调动作者和读者的情绪。但李商隐则不然,他用丽句写凄凉就是用反差对比的方法来展现自己的情感。这也符合人们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愈是听到欢笑声愈是心烦。出于同样道理,李商隐用色彩反差巧妙地调动起这种感受。
实际上,客观事物本来就具有两重性。色彩的明暗,思绪的悲欢本来都是客观存在之物,只是人的注意力有所转移罢了。李商隐用丽句写凄凉正是红颜薄命,怀才不遇的心理写照,这种反差与对比更能引起共鸣,感染力更强。例如,“金翡翠”与“绣芙蓉”都是很靓丽的词,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但是这美好的事物却带有“蜡照半笼”的缺憾和“麝熏微度”的不足。再如“青苔与红树”也是一组强烈的色彩对比,却一样地陷入了寥落愁苦之中。还有诗中出现的大幅度的跳跃,都是诗人心中不平的反映,这种表现手法也构成了外形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李诗的再一个特点是加快了诗的节奏。这表现在他用重复字和“句中对”的表现方法。
通常来说,一首诗字数不多,作诗时尽量避免用重复字。李商隐突破了这个界限,他的诗多有重复字出现,并利用这种重复加强诗句的节奏。例如“宋玉不愁亦自愁”等句。专家们说,李商隐巧妙地用重复字创造了“句中对”的形式。格律诗中通常对仗发生在上下句之间。所谓句中对就是在一句的七个字中有对仗,比如“雨中寥落”对“月中愁”,“山上离宫”对“宫上楼”。这种句中对显然加快了诗的跳动节奏,这也是加强诗的感染力所需要的。李商隐的诗并没有给人以颓废的感觉,他把伤感寓于激奋跳跃的诗句之中,丰富了诗的外形美,也加深了读者的心理感受。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在晚唐时期极具特色,可以说是晚唐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文字极力追求美感,凝练前人的文学创作,从而融合出极富个人色彩的诗歌内涵,而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其一是情感表达深沉凄苦;其二是意象运用繁多;其三是对于时政的针砭。
一、情感表达深沉凄苦

李商隐的诗歌往往具有着悲戚邈远的情感取向,他内心的愁绪与悲凉、人生境遇的坎坷和动荡以及感知的敏锐和细腻,造就了他诗歌的这一特色,内心的忧愁和矛盾之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触景生情,内心的坎坷溢满于诗歌之中;比如“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表达了诗人一生无所依傍的苦楚。

二、意象运用繁多

李商隐在诗歌之中往往会运用大量的意象或是典故,在借用这些文字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诗歌内蕴之时,更增添了一种深层次的感受,让诗歌披上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而在这样意象和典故的加持之下,让他的诗歌更具一种隐含的意味,让诗歌的意旨掩埋在文字之下,虽然难以理解,但极具美感。就如他所写的《锦瑟》,其中的内涵极为难解,但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三、对于时政的针砭

虽然李商隐的诗歌多关注于自身,但他同样也有美刺干政之诗,通过对古人的描写,或是讽刺或是怀念,来反映到当下的社会之中,表达对于社会的失望,表达自身的无奈之情。一如“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一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都是借古讽今之诗,通过对历史之中君王的描写,来反映到当下的社会现实。



李商隐的诗词写的都很美,他的爱情诗总是缠绵悱恻,构思新奇,被后人广为传颂,而且李商隐擅于用典,用隐晦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我挺喜欢李商隐的诗词的。

我喜欢他写的诗词,李商隐的诗词主要是以抒情为主,表达的是人间一种广义的感情,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喜欢他的诗词,这些特征大致概括为感慨性、象征性、朦胧含混性。朦胧含混性,这是李商隐诗歌最具个性的一个特征,

  • 李商隐的诗词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他的诗词吗?
    答:一、情感表达深沉凄苦李商隐的诗歌往往具有着悲戚邈远的情感取向,他内心的愁绪与悲凉、人生境遇的坎坷和动荡以及感知的敏锐和细腻,造就了他诗歌的这一特色,内心的忧愁和矛盾之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触景生情,内心的坎坷溢满于诗歌之中;比如“...
  • 你如何看待李商隐的诗词风格?
    答:李商隐的诗词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表达。无论是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例如他的经典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
  • 如何评价李商隐诗词的风格?
    答: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渴望和怀念,表现出一种真挚的感情。3.意境深远:李商隐的诗词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他的诗词中常常融入了自然景观、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元素,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4.风格独特:李商隐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唐...
  • 李商隐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诗主要有什么特点?
    答:朦胧含混性,这是李商隐诗歌最具个性的一个特征,这一特征是李商隐的诗歌区别于其他诗人之诗歌的标志,是他之所以能与李贺、杜牧、温庭筠等人称雄一时的基础。这一特征主要为其抒情诗中呈现出的一种朦胧含混美,使其诗意韵无穷,达到了美的高度。正如叶燮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
  • 关于李商隐的诗句有哪些
    答:李商隐的诗词我很喜欢,所以搜集了一些: 《钧天》 上帝钧天会众灵, 昔人因梦到青冥。 伶伦吹裂孤生竹, 却为知音不得听。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
  • 试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抒情委婉深曲的特点
    答: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
  • 结合你以前所了解的唐诗,你认为李商隐诗歌的特色在何处?
    答: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
  • 李商隐一个男诗人写的诗很美,他有着怎样细腻的心思?
    答: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他有着疼爱妻子,思念故土,喜爱小孩子的细腻心思。李商隐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他是晚唐赫赫有名的诗人,写的诗句感人肺腑,触人心扉,十分细腻,时而抱憾祖国,时而想念故乡,时而挂念妻子,时而触景生情,他的情绪好似女子一样温婉细腻,不至于太浮夸,也不至于台委婉。一、疼爱妻子...
  • 李商隐的诗歌读起来晦涩难懂,可为何能够流传至今?
    答:李商隐的词讲究文饰,多引用典故,读起来就显得艰深晦涩,但是他的诗词却在这和谐声律之中代入个人感情,形成共鸣,所以就算他的诗起来晦涩,依然有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扑后继的去喜欢、去欣赏,从而流传至今。文饰之西昆体孔子曾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古时诗词多讲究韵律,孔子这话的意思大概是说...
  •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象特征
    答:1. 李商隐的诗句关于意象 李商隐的诗句关于意象 1. 关于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意象 “灯烛”是李商隐最喜用的意象之一,他的诗歌中多次写到“灯烛”。在他 诗中,灯烛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有时是爱情的温馨,有时是友情的渴望;有 时是无奈的微哨,有时是失落的寂寥;有时是渴盼的鲜明路标,有时是乱离的目 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