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为何只有三人是无争议的入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战国有七雄,是指秦、齐、楚、韩、赵、魏七个国家,而春秋有五霸,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出自《史记索隐》,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而第二种说法,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说法有三个人都没有争议,那就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分别来自齐国、晋国、楚国,这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三个诸侯国。

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呢?那评选为春秋霸主的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两种说法的另外四位有争议呢?

我们知道,周灭商之后,采用的是分封制,在西周的时候,周天子的实力还比较雄厚,所以天下的诸侯还比较臣服周天子,而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是在诸侯们的帮助下建立了东周,而且此时的诸侯国的实力通过兼并、发展,越来越强大。

那么周天子就变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所以郑庄公率军攻打周天子,抢割周天子的麦子,还将周桓王打伤,周天子的威信扫地,这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诸侯霸主。

要怎么成为诸侯霸主呢?一般有两大条件,第一,其所在的诸侯国的地盘大,人口多,军队多,实力强。第二,通过会盟的方式,获得诸多诸侯国的认可。简单的来总结,就是你得很强,而且别人也认为你很强,也愿意跟随你。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之所以能成为春秋霸主,他们本身的能力当然是重要的,但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来自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所以郑庄公虽然称霸一时,但是因为郑国并不强,所以郑庄公没有成为公认的春秋霸主。

齐桓公,经过管仲的改革之后,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思,用“尊王攘夷”的旗号,大大的提高了在众诸侯国的威信,最后在葵丘会盟,天下诸侯认可,周天子也认可。

晋文公,晋国后来分为韩、赵、魏,可见此时的晋国是多么的强大,晋文公身边有大量优秀的人,建立了三军六卿,晋国变强,平定周朝子带之乱,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后来在践土会盟,周天子还封晋文公为侯伯,也就是诸侯之长。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邲之战大败晋军,问鼎中原,楚国的强大就是从楚庄王开始的。

吴王阖闾与越王夫差之所以一般不被认可,主要原因是他们只是称霸于一方,称霸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不是争霸,而是通过灭国兼并,而秦穆公,其实是在多种史料认可他为春秋五霸,但是春秋的秦国不能与战国的秦国相提并论,相比楚庄来说,还是稍稍不如的。而宋襄公,只是因为仁义,很多人认为更像一个笑话。



春秋五霸的说法本来就不准确。
事实上齐桓公的确是第一个发家,他在管仲的辅佐下创立了九合诸侯与一匡天下的称霸体系;
在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在曲沃系献公时领土大增,但因为继承人问题陷入内乱,这个过程西方的秦国时任国君是秦穆公嬴任好,他在百里奚等名臣辅佐下国力迅速提升,但因为晋国过于强大,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阻断,没办法只能征伐西戎经略西方来提升国力,并且前后扶持了晋惠公、晋文公上位,秦穆公虽未能逐鹿中原却也在西边影响着天下大势,他在秦国春秋历史上是最能拿的出手的君主,论知名度可以和齐桓晋文相提并论;
晋文公老年时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帮助下登上晋国大位,经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大败楚国,正式确立中原诸国霸主地位,他的儿子晋襄公乃至后边几任国君都是稳居霸主之位;
楚国长期被晋国压制,但由于体量巨大,楚国在汉江流域自有一套盟国体系,作为南蛮不称臣于周,与以周为名,晋为核心的中原王朝一直叫板,直至楚庄王之父时期楚国逐渐从城濮之战恢复,至楚庄王时期由于晋国公卿制度反噬君权,调度不力,楚国大败晋国,终于扳回一城,楚国得以在以晋为核心的中原盟国体系撕开一道口子,中原小国纷纷倒向楚国怀抱,才有了问鼎中原的典故,楚庄王死后,晋楚争霸继续,但仍是晋国压楚国一头;
由于晋楚争霸难分胜负,中原民生凋敝,于是各方举行弭兵大会,规定晋楚双霸体系,如郑、卫、宋、鲁、陈、蔡、曹等小国需要向两方纳贡称臣,但在两方不开口的情况下中原各小国谁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开战,否则将遭受两霸制裁,但该盟国体系中有两个例外——齐国、秦国,这两国的国力无法向晋楚挑战,但自保有余,所以可以不纳贡,不称臣,保持外交独立状态;
由于弭兵大会的制约,晋楚无法将争霸战场放在中原,于是在东南方打起了代理人战争——吴越争霸,在吴王寿梦时期,晋国就派人去给吴国传授军车战阵、种田铸铜的先进技术,希望吴国能在楚国东方作为牵制,但吴国老是打败仗,直到楚国出了费无极撺掇楚王娶儿媳妇,进而害死伍子胥之父伍奢,伍子胥出逃吴国,而孙武也从齐国来到吴国,并协助公子光杀死堂兄弟吴王僚,即位为吴王阖闾,由此吴越争霸的故事展开。
所以纵观时间线,春秋格局是:晋楚争霸独一档,齐秦自保第二档,中原诸小国是炮灰,其中郑、宋、鲁国力还凑合,弭兵大会之后战场转向东南,晋支持吴去搞楚国,楚支持越去搞吴国,最终在春秋之末勾践成了东南大赢家,吞并了吴国成了体量巨大的一方霸主,但不能与楚相提并论。
时间进入战国时期,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晋国公室天生由于制度注定会被卿族一点点吞噬,六卿之中范与中行先灭,智氏被赵魏韩攻灭,三家分晋已成定局;齐国有家姓田的势力渐渐壮大,甚至比国君都要强;秦国自穆公之后就渐渐沉沦,沦为中原诸国口中的蛮夷;楚国一直陷于楚王权与广袤国土各地的封君的斗争之中,国虽大,不集权不足为虑;北方的燕国沉于周礼、东南的越国没了吴国后就彻底躺平、周王室发挥传统艺能,杀起自己人来毫不留情,最后连国都裂成东西周公国……
战国的风云,还是要等一个叫魏斯的年轻人与他手下的名臣良将来开启……

原因很简单,另外两位霸主不管是谁都没有得到所有诸侯的承认,更像是区域性、暂时性霸主。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春秋五霸和争议的原因。

首先,我们简单看下春秋五霸是谁。

春秋五霸中有3位是没有争议的,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其中,齐桓公抛弃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治理齐国,齐国迅速强盛,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得到周天子的赏赐,凭借实力赢得其他诸侯的认可,是毫无争议的霸主;晋文公晚年在位,重用贤臣,励精图治,大败南方大国楚国,举行了践土之盟,也是凭借强大的实力赢得霸主地位,是名副其实的霸主;楚庄王就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君主,在位期间重用孙叔敖,大力发展国力,北上击败晋国,问鼎中原,也是没有争议的霸主。

存在争议的是剩下的两个霸主,一种说法认为另两个是秦穆公和宋襄公,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我们一起来看看争议的原因。

争议性霸主秦穆公。

秦国在春秋时期一直在西部边陲发展,常年和西戎作战,对中原地区联系相对比较少,不被中原诸侯国重视。如果不是战国时期秦孝公变法,秦国是个不被人看得起的诸侯国。

秦穆公曾试图争霸中原,但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都惨遭失败,这也是秦穆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有争议的主要原因。而秦穆公称霸西戎,使是很多人支持秦穆公进入春秋五霸的主要原因之一。


争议性霸主宋襄公。

宋襄公之所以争议大,主要还是宋襄公这个霸主有那么点“名不符其实”。齐桓公死后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称霸,然而,认同宋国的基本上都是些中小诸侯国,比如曹国和卫国等,像楚国这样的大国并不认可,得不到大国的认同,又算得上哪门子霸主?

另外,在争霸过程中,宋襄公更是屡屡出笑话。比如,宋襄公举办会盟,宋襄公一度被楚国囚禁起来,最后还是在鲁僖公的调解下才被释放。再比如,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宋襄公一味的讲究“仁义之师”,不肯半渡而击,结果被楚国打败,宋襄公在战争中受伤,不久后去世。宋襄公以霸主自居,但他没有霸主的策略和能力,宋国也没有支持他当霸主的实力,宋襄公这个霸主,也许是受争议最大的霸主了。

争议性霸主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君主,他重用伍子胥,并任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曾长驱直入、五战五捷攻破楚国都城,这是楚国在春秋时期遭受的最沉重打击,这也是史学家认同吴王阖闾进入春秋五霸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吴王阖闾主要建树偏向于东南一隅,在中原争霸中影响并不大,传统的北方大国晋国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有限,用地方性霸主形容吴王阖闾更适合,因此吴王阖闾也是个受争议很大的霸主。

争议性霸主越王勾践。

在春秋末年东南两个小国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历史大戏,一方面是吴国的悄然崛起,另一方面就是越国的随后取而代之。越王勾践重用文种、范蠡,卧薪尝胆灭掉吴国,随后和诸侯会盟于徐州,被荀子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不过,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一样,都属于东南一隅的诸侯国,对中原涉足不深,而且也都是昙花一现,随后越国迅速衰微,越王勾践的霸主之位也因此受到争议。所以,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外,剩下的两个霸主都因种种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争议。



第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第二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三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
根据他们一生的功绩,做出公平的评判,第三种说法较为合理妥当

因为他们三个国家确实是已经奠定了霸主的地位,而其他两个国家是有争议的,他们的功绩以及实力并没有达到让人信服的水平。

  • 春秋五霸是那几个?后来历史怎么样
    答: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
  • 春秋三小霸和春秋五霸有什么关系
    答:春秋五霸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春秋时期最有名最厉害的五位霸主,虽然关于他们是谁还有争议,因为在不同的典籍中所记载的春秋五霸是不同的,但他们在当时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还有三个人,他们被称为春秋三小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春秋三小霸分别是谁,他们又分别有什么...
  • 请问春秋到底有几个霸?
    答:6、“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说。如颜师古《汉书·诸王侯表序》注说:“此五霸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在这六种说法中,从之者较多的有两说,无从之者的有三说;人头十一个,其中完全相同的仅有二人,即齐桓、晋文;十一人有八人在春秋,有三人在夏商二代。第二...
  • 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他们分别是谁?
    答: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繻葛之战使周天子颜面无存,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继郑国之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诸侯争霸,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从这一角度来看,郑庄公虽然自己没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指挥的繻葛之战,在一定...
  •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答:而春秋五霸确有很多的争议,一般都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为春秋五霸,有的说法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也算是其中之一,所以春秋五霸的版本比较多,但在这众多的版本中齐桓公却是毫无争议的春秋五霸之首,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奠定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常规意义上的春秋五霸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
  • 不敢冒险的齐桓公靠什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答:“春秋五霸”,真正名副其实的只有三位: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三人中间,楚庄王是“蛮夷”的头子,出身本来就有问题。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楚庄王统率“南夷”北进中原,问鼎之轻重,害得中国命系一线,危在旦夕,自然是大伙儿的“公敌”。所以,他际会风云,一鸣惊人,爬上...
  • 什么叫做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答: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一些。这些 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在历 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 春秋五霸称霸的先后顺序!!!
    答:而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逐渐成为通俗说法,则是因为这五个人得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肯定。由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有《论语》的背书,“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故前贤多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三人。以宋襄公为例,...
  • 哪个霸主称霸的途径与齐桓公相同
    答:如颜师古《汉书·诸王侯表序》注说:“此五霸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 在这六种说法中,从之者较多的有两说,无从之者的有三说;人头十一个,其中完全相同的仅有二人,即齐桓、晋文;十一人有八人在春秋,有三人在夏商二代。 第二个时期是“五霸”的考订时期。此时史学界开始对以往的“五霸...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答: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