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发展史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书信的发展史

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曾是古代涪州和黔州两地的重要驿馆。
2、春秋战国时 烽火传军情
信息传递,是人类产生以来就需要解决的问题。
防范敌人的入侵,是古代国家和部族最重要、最需要迅速传达的信息。早在西周时,在都城镐(今陕西省长安县)东部的骊山设有许多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都间隔一定距离。敌人入侵时,就燃起烽火报警。京城附近的诸侯看到信号便赶来救援。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构筑长城,并在长城上设置烽火台。最初的长城就是由一个个烽火台和孤立的列城组成、联系起来的。这种行之有效的通信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清。例如明朝为防范倭寇入侵,曾在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设置著名的狼烟台,烟台市的名字即因此而来。
用烽火传递军情,虽然很快,却无法把中央政府的具体命令传达下去。所以人们在使用这一方法的同时,还利用人力、畜力进行通信。
早在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已经有了邮驿,往返传送官府文书。《孟子·公孙丑》中曾引用孔子的话:“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道德学说的传播比邮驿传递信息还快。孔子用邮驿作对比,说明当时邮驿已为人们熟知。
3、唐宋邮驿专为官府用
唐代的邮驿盛极一时,全国设驿1639所,遇有紧急公文,通信使者扬鞭催马,朝夕可行三百余里。“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诗人岑参的这首诗是对当时邮驿发达的生动写照。唐朝的邮驿除负责通信外,还接待过往的官吏和宾客,为他们提供食宿和车马。
唐代还出现了几件与通信有关的新事物:一是“邸报”,即当时的官方报纸,记录朝中大事,用雕版印刷,直接交邮驿传递到各道州及边镇。二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飞钱”。据赵璘《因话录》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在外地卖了一块地产,得到数百缗钱,因回家的路途遥远,随身携带不安全,就托人把钱交到当地有关部门,取得收据。回去后凭收据在当地领取钱款。这种用票据代替铜钱周转的“飞钱”,类似现在的汇兑。
急递铺是一种处理紧急文书的机构。它创于北宋初期,原称递铺,驿卒由厢兵充当。宋代的递铺有三种:步递,马递、急脚递。其中急脚递传送公文的速度最快,日行400里。后来又出现了金字牌(朱漆木牌上写金字)急脚递,由皇帝御前直接发出,铺兵腰系响铃,手执金字牌,兼程急进,接力传达,规定昼夜飞驰500里。宋人形容说,金字牌“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夏,正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达到停战求和的目的,竟于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字牌,传递紧急诏书,迫令岳飞退兵。

贴日本客邮、德国客邮销戳的日本明信片一枚。
4、清代广州的步班邮差。
5、明代出现私信传递的民信局
但无论是邮驿还是急递铺,都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不办理民众的通信。普通百姓想要互通音讯,只能遣人远道传书,或托行商携带,非常不便。为了适应民众通信的迫切需要,明朝永乐年间出现了一种专门为民间传递信件的组织——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逐渐延伸到内地。民信局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浙江的宁波。同时,随着东南沿海侨居海外人口的日益增多,又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同国内亲属通信与汇兑的侨批局。“批”是福建方言,即“信”。
6、世界邮递发展
古埃及 公元前约1991年至前1786年的第十二王朝,已有关于通信活动的记载。
亚述帝国 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驿道遗迹至今犹存。
古代罗马 邮驿机构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以后,欧洲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使民间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递业的发展。
近代英法 法国路易十世于1477年建立皇家邮政。英国亨利八世于1516年在从伦敦辐射出去的主要道路上建立定期的邮递网。这些皇家邮政初期不准公众使用,后来私自带运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无法禁止。约在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使用的邮递组织,逐步准许为私人传递信件。由于国家经营邮政既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产生。
7、西方侵略输入近代邮政概念
近代邮政与古代邮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而我国最早的邮政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过程中强行输入的。
1842年4月15日,在鸦片战争尚未结束、香港主权还属于中国的时候,英国侵略军头目璞鼎查就以“香港英国总督”的名义,宣布成立“香港英国邮局”。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从此,英国便以香港为基地,开始在通商口岸随意开办英国邮局。他们把邮局设在领事馆内,把邮局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英国邮政总局。
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俄国等也先后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邮局。清朝政府不但听任列强在华滥设邮局,还给这些邮局起了个挺好听的名字,叫“客邮”。
这些“客邮”主要经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邮件互寄业务,实行外国的邮政章程和资费。邮戳上用本国文字刻写中国地名,贴外国邮票,顶多在邮票上加印“中国”字样。

通信,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书抵万金”,这无疑是对其重要地位的最好的解释。从各国各时期信函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通信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其历史悠久,因此在古今中外都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趣闻。中国古代设有驿站,专门有人骑马送信。如果遇有紧急情况,则在信封上插鸡毛作为暗号。风筝也曾经被用做通信工具。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侯景叛变,把梁武帝困在台城,与外部断绝联系。后来太子肖纲与大臣羊侃提出用风筝通信的办法将告急文书发出去,等来救兵才得以解围。另外,唐代大诗人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则是另一种通信方法———口信。外国的通信方式别具一格,他们在急件上画上一个骷髅和交叉的枯骨形象,或是画一具绞刑架上的悬尸。1870年普法战争正酣时,普鲁士军队将巴黎团团围住,地面通信根本无法进行,当时法国当局利用80多个气球,运出9吨多信件,才使外面得知巴黎被困的消息,这也成为了最早的“航空信件”。世界上最短的信是古罗马恺撒大帝出征中写的报捷信,全文只有三个字:“来!观!胜!”。最长的信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琼斯在1976年5月写给他妹妹的,这封信长达113747字,花了他8个月的时间。历史上投递时间最长的信是哥伦布写给意大利皇后的“瓶装信”,这封信在海上漂流了359年才被人发现。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收到过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法国最伟大的诗人收”,他没有拆,而是把信寄给缪塞,而缪塞又寄给拉马丁。这些文坛巨人都自认为没有资格来拆开这封信。这封信也成了一封没有被人开启的信。与雨果相关的通信趣事,还有他的巨著《悲惨世界》的出版。雨果在寄出这部书稿之后,曾写信给出版商,信中只有一个“?”,而后他收到的回信也只有一个标点符号“!”。就这样一部世界名著出版了,给世界带来轰动。在中国,飞雁一直是书信的象征。“飞雁传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当时的匈奴首领单于想尽办法诱使苏武归顺,但苏武坚贞不屈。最终单于流放苏武去北海牧羊,并声称只有等公羊生下小羊后才放苏武回汉朝。苏武历经千辛万苦,始终没有屈服。19年后,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解,汉朝皇帝派人要回苏武,而单于则谎称苏武已死。流落在匈奴的一个汉人向汉朝使者说出真相,于是使者前去谴责单于,说汉朝皇帝在打猎时,射到一只飞雁,雁脚上系着苏武的信,说他在北海放羊。单于的谎话被揭穿,只好将苏武归还汉朝。苏武坚贞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人称道,而“飞雁传书”的故事也长久流传,飞雁因此成为了书信和通讯的象征。信函当然离不开信封。作为通信的必需品,信封不如邮票受人关注,但它的出现要比邮票早几千年。公元前3000年,亚述人和埃及人将信的内容刻在黏土片上,然后密封在陶坯里,再烧制成陶器,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信封的形式。公元前500多年,中国出现的信封是一个小匣子,将木牍、竹简装入其中,进行寄递。人们还用棉帛缝制成套子,把木牍、竹简装起来,这可说是中国信封的鼻祖。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人们不仅用纸写信,而且为了保密,还用纸糊成封套,将信件放入其中,封好之后再进行寄递。约在三国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使用纸制信封。随着邮政业的发展,信封的使用越来越好,1838年11月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邮局发行了世界最早的邮资已付信封,这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出现早了一年半的时间。信封在发展了几千年后,到今天,它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保密的通信工具,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载体,主要包括文化功能和商业功能。在中国,自1993年起,每年都会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发行“拜年封”一枚,用以庆祝春节。每一枚拜年封的设计都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每一枚拜年封上的春联,最能表现中国民间文化特色。如“梅朵数行新映雪,桃符万户喜迎春”、“新雪暗香千里馥,丰衣足食万家春”等。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之际,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寄上一枚这样的拜年封,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新春礼物。信封的商业功能自不必多说,目前铺天盖地的商业信函、商业广告即是最好的佐证。信封的出现固然使人们的通信有了保密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类通信史上又诞生了新的事物———明信片。明信片是一种供书写简单内容,而且不必在外套封邮寄的硬质卡片。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明信片寄信方式的是一名德国画家,第一个建议邮政部门印制明信片的是一位德国邮政参赞海因里希·冯·斯蒂芬,而第一个正式发行明信片的国家是奥地利。1865年的一天,一位德国画家写信给一位朋友,并即兴在一张硬纸片上画了一幅画,在画的背面写上了信的内容,但邮局却没有这么大的信封能装得下它,于是工作人员建议他就在画的背面写明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进行寄发。此事被斯蒂芬知道后,他意识到这种新颖的通信方式可以简化手续、降低邮资,于是建议德国邮政发行明信片,但未被采纳。1869年10月1日,奥地利邮政当局接受了一名教授的建议,正式发行了印有邮资图的明信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邮资明信片。明信片一问世即受到欢迎,各国纷纷效仿。德国邮政此时也不甘落后,于1870年7月1日发行了明信片,但拱手让出了这个“世界之最”。从此,明信片风靡世界。信封上贴邮票的历史距今只有160多年,在构成信函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可以说是最年轻的一个。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在英国,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用黑色油墨印刷,面值1便士,因此这枚邮票被称为“黑便士”。而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则出现在1878年,邮票图案以蟠龙为主体,衬以祥云水浪。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龙为帝王的象征,大清国徽也以龙为标志,邮票寓意封建统治者犹如跃出水面腾空飞舞的巨龙,因此,这一套三枚邮票被称为“大龙邮票”。http://www.doc88.com/p-3436994394453.html  与邮政通信相关的当然少不了邮局。世界上最原始的“邮政局”设在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7世纪早期,欧洲的船队在驶向印度的航程中,要在此处停泊,补加淡水和给养,同时船员也会把自己的家信压在平滑的大石头底下,这样,从印度返航的船只到达这里时,可以顺道把这些信函带回家。有时候,船员还会在压信的石头下刻下他们到达的日期、船员的名字和船长的姓名。这种大石头也可以说是现代邮箱的雏形。在中国古代,信函是通过邮驿来传递的。最早把步传称为“邮”,把马传称为“驿”,后来统称为“邮驿”。直到1896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邮政才建立起来。在当今世界,由于现代化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通信被人们渐渐遗忘,只被看作是一种怀旧甚至是落后。但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信函,绝对不会在短时期内完全消失。因为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获知太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这些,恰恰又是现代化技术所不能带给我们的。.......

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曾是古代涪州和黔州两地的重要驿馆。

2、春秋战国时 烽火传军情

信息传递,是人类产生以来就需要解决的问题。

防范敌人的入侵,是古代国家和部族最重要、最需要迅速传达的信息。早在西周时,在都城镐(今陕西省长安县)东部的骊山设有许多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都间隔一定距离。敌人入侵时,就燃起烽火报警。京城附近的诸侯看到信号便赶来救援。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构筑长城,并在长城上设置烽火台。最初的长城就是由一个个烽火台和孤立的列城组成、联系起来的。这种行之有效的通信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清。例如明朝为防范倭寇入侵,曾在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设置著名的狼烟台,烟台市的名字即因此而来。

用烽火传递军情,虽然很快,却无法把中央政府的具体命令传达下去。所以人们在使用这一方法的同时,还利用人力、畜力进行通信。

早在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已经有了邮驿,往返传送官府文书。《孟子·公孙丑》中曾引用孔子的话:“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道德学说的传播比邮驿传递信息还快。孔子用邮驿作对比,说明当时邮驿已为人们熟知。

3、唐宋邮驿专为官府用

唐代的邮驿盛极一时,全国设驿1639所,遇有紧急公文,通信使者扬鞭催马,朝夕可行三百余里。“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诗人岑参的这首诗是对当时邮驿发达的生动写照。唐朝的邮驿除负责通信外,还接待过往的官吏和宾客,为他们提供食宿和车马。

唐代还出现了几件与通信有关的新事物:一是“邸报”,即当时的官方报纸,记录朝中大事,用雕版印刷,直接交邮驿传递到各道州及边镇。二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飞钱”。据赵璘《因话录》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在外地卖了一块地产,得到数百缗钱,因回家的路途遥远,随身携带不安全,就托人把钱交到当地有关部门,取得收据。回去后凭收据在当地领取钱款。这种用票据代替铜钱周转的“飞钱”,类似现在的汇兑。

急递铺是一种处理紧急文书的机构。它创于北宋初期,原称递铺,驿卒由厢兵充当。宋代的递铺有三种:步递,马递、急脚递。其中急脚递传送公文的速度最快,日行400里。后来又出现了金字牌(朱漆木牌上写金字)急脚递,由皇帝御前直接发出,铺兵腰系响铃,手执金字牌,兼程急进,接力传达,规定昼夜飞驰500里。宋人形容说,金字牌“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夏,正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达到停战求和的目的,竟于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字牌,传递紧急诏书,迫令岳飞退兵。

 

贴日本客邮、德国客邮销戳的日本明信片一枚。

4、清代广州的步班邮差。

5、明代出现私信传递的民信局

但无论是邮驿还是急递铺,都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不办理民众的通信。普通百姓想要互通音讯,只能遣人远道传书,或托行商携带,非常不便。为了适应民众通信的迫切需要,明朝永乐年间出现了一种专门为民间传递信件的组织——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逐渐延伸到内地。民信局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浙江的宁波。同时,随着东南沿海侨居海外人口的日益增多,又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同国内亲属通信与汇兑的侨批局。“批”是福建方言,即“信”。

6、世界邮递发展

古埃及 公元前约1991年至前1786年的第十二王朝,已有关于通信活动的记载。

亚述帝国 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驿道遗迹至今犹存。

古代罗马 邮驿机构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以后,欧洲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使民间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递业的发展。

近代英法 法国路易十世于1477年建立皇家邮政。英国亨利八世于1516年在从伦敦辐射出去的主要道路上建立定期的邮递网。这些皇家邮政初期不准公众使用,后来私自带运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无法禁止。约在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使用的邮递组织,逐步准许为私人传递信件。由于国家经营邮政既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产生。

7、西方侵略输入近代邮政概念

近代邮政与古代邮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而我国最早的邮政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过程中强行输入的。

1842年4月15日,在鸦片战争尚未结束、香港主权还属于中国的时候,英国侵略军头目璞鼎查就以“香港英国总督”的名义,宣布成立“香港英国邮局”。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从此,英国便以香港为基地,开始在通商口岸随意开办英国邮局。他们把邮局设在领事馆内,把邮局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英国邮政总局。

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俄国等也先后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邮局。清朝政府不但听任列强在华滥设邮局,还给这些邮局起了个挺好听的名字,叫“客邮”。

这些“客邮”主要经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邮件互寄业务,实行外国的邮政章程和资费。邮戳上用本国文字刻写中国地名,贴外国邮票,顶多在邮票上加印“中国”字样。



  • 书信的发展史是什么?
    答:唐代还出现了几件与通信有关的新事物:一是“邸报”,即当时的官方报纸,记录朝中大事,用雕版印刷,直接交邮驿传递到各道州及边镇。二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飞钱”。据赵璘《因话录》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在外地卖了一块地产,得到数百缗钱,因回家的路途遥远,随身携带不安全,就托人把钱...
  • 信的发展史
    答: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
  • 书信起源于什么时候
    答:书信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在那个时代,各个国家纷争不断,政务繁忙,因此书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用以传递信息和商讨事务,这促进了书信文体的形成与发展。
  • 书信是啥时候发明的?古人寄信真的只能依靠鸿雁和飞鸽?
    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信发展历史,其实就是古代社会人文历史的发展缩影。它所记录的关于公文、信息、情报;以及情话和嘘寒问暖,都真实地反映出了古人的思想世界。如果将其比喻成一部不成体统的古代“思想史”,相信也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已经使很多具有历史韵...
  • 书信的起源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人关于万物起源、人类发展、社会形态演变的书信。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人们在占卜之 后,把卜辞刻到龟甲兽骨上,不但产生了甲骨文,还产生了“今天是否是黄道 吉日,能不能做什么?”的书信。到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应用,皇族把 历史等重要...
  • 信的来历
    答: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信这一文体,那时称为“书”。因为那时列国纷争,政务日繁,为了互通信息,商洽事务,促使了这一文体的形成和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三代政瑕,书介弥盛:绕朝增士会以策,子家与赵宣以书,巫臣之遗子反,子产之谏范宣,详观四书,辞若对面。”作为书信...
  • 信的历史【信的历史,信距今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还有它的发展历程?】
    答: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
  • 书信是何时发明的?古人寄信真的仅依靠飞鸽和鸿雁吗?
    答:有些文者觉得,这种古老的文化载体,他的不但对古时候的许多地方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并且它对古代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飞鸽传书”的意思和“鸿雁传书”的意思是一样的。他的方法很简单,把书信绑在鸽子的脚上,然后把鸽子放飞,鸽子会把你的书信传给收信人,...
  • 书信的历史_650字
    答: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
  • 写信最早起源在哪里?什么典故?
    答:涉及到书信起源已不可考,大概先人靠结绳记数时起,那会没有文字,分了多少猎物,打了多少猎物,哪里猎物多,靠这样的一种形式记录下来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早期的书信。下面有个书信文化漫谈,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林轩:书信文化漫谈》参考资料:http://www.sssxin.com.cn/info.asp?id=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