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甸战役是怎么回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曹甸战役时粟裕有什么历史事件?

先谈战绩:
1、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2、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3、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再谈代价:粟裕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
1、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
2、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
3、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
4、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皖南事变的发生原因:
皖南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从客观上讲,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个主要原因是毫无疑义的,绝不是有的学者认为是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苏北曹甸战役,共产党“得陇望蜀”,错误在先引发的。从主观上讲,则是由于中共对形势判断的过于乐观和皖南新四军军事行动部署不周、指挥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皖南事变的发生,根源在于国民党蓄意制造、精心策划的反共阴谋,在抗日战争中限制和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是国民党的既定方针,是第二次国内战争的延续。1937年夏,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终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老对手带到了守土抗战的同一条船上,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的政策,达成统一合作协议,共渡劫难。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节节阻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迅速开赴敌后作战,配合正面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分别牵制着大量日军,使日本侵略者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新四军也屡有嘉勉,正如陈毅所说:“上峰前后嘉奖电文数十余通,即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屡电驰贺者再,此固事实之昭然,非可以浮词粉饰者也”。
但是,对抗战中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共武装,蒋介石始终心存忌惮,不断谋划对策,不仅纵容一部分顽固反共势力制造磨擦,而且积极筹划和鼓动更大规模的反共行动。蒋介石当初同意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

扩展资料
皖南事变介绍: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一个教导团、一个特务团和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各两个团,共9000余人,由泾县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起程,向茂林前进。茂林地区丛山环绕,断崖绝壁,国民党反动派预先在这里布置了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约8万余人)。7日,新四军到达茂林,国民党军立即对它实行包围袭击。
新四军指战员仓卒应战,并电国民党当局质问。但蒋介石诡称已电顾祝同查询真相,实则密令各部切实执行其“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毒计。新四军指战员在军长叶挺的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地抗击了国民党反动部队的围攻。
经七昼夜血战,终以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等率领3千余人突围外,大部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亲赴敌108师师部谈判,竟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皆遇难。
蒋介石随即又在1月17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反咬一口,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其番号,将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并令汤恩伯、李品仙的20余万军队进攻江北新四军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达顶点。
参考资料:
皖南事变真相辨析—人民网
皖南事变—百度百科

曹甸战役是新四军发动的、意图彻底消灭韩德勤部一场战役,是皖南事变的直接导火线。
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后,提出:苏北年轻人口多,经济发达,物资丰富,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zy认可,要求新四军从江南向北发展,在苏北建立根据地。
苏北是鲁苏战区韩德勤部的游击区,韩德勤部一直在苏北敌后抗日。
遵从zy的命令,新四军从江南渡江,偷袭黄桥得手,消灭韩德勤一个保安团。后韩德勤部意图夺回黄桥,遭粟裕部以少胜多,重创韩德勤部主力,李守维、翁达战死。蒋以此为据,要求新四军撤退到黄河以北,以减少国共摩擦。
为配合新四军建立苏北根据地,八路军黄克诚部南下苏北,和新四军汇合,新四军兵力占优。而受到重创的韩德勤部在曹甸等地修整。刘少奇等提出彻底消灭韩德勤部,中央同意,于是曹甸战役打响。
叶挺向中央提出曹甸战役暂缓,等新四军军部北撤后再打。猫没同意,理由是:苏北是局部摩擦,无关全局,蒋不会反击。
于是便有了皖南事变。

曹甸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黄克诚在战略战术上均提出不同意见
组织曹甸战役以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战略思路,由刘少奇率先提出,但决策过程却异常复杂。
此前的华中已有一股逆流潜滋暗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电,诬陷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限于电到一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继之,蒋介石又密令顾祝同部队从浙赣前线抽调兵力,部署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部30万大军压向华中。韩德勤则企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面对波诡云谲的政治形势,尚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黄克诚与陈毅两部会师后的第二天,即致电中央建议:“乘胜继续向兴化前进,占领兴化,彻底消灭韩德勤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继之,刘少奇又致电陈毅、粟裕、张云逸并报中央提出:“如能驱走韩便可组织华中敌后民主政府与总司令部,使我公开正式站在领导地位。”~

曹甸战役是1940年11月由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亲自指挥的一场战役。 1940年11月,国民党驻皖东第21集团军和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的第112师霍守义部,先后攻占许多地方。为保卫苏北抗日根据地,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于11月29日集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第2纵队和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共10个团,于12月13日对曹甸发起总攻,由于缺乏水网地区攻坚作战经验,而且协同不够,攻而未克。 此次战役历时18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新四军、八路军进行东西夹击的阴谋。

  • 曹甸战役是怎么回事
    答:曹甸战役是新四军发动的、意图彻底消灭韩德勤部一场战役,是皖南事变的直接导火线。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后,提出:苏北年轻人口多,经济发达,物资丰富,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zy认可,要求新四军从江南向北发展,在苏北建立根据地。苏北是鲁苏战区韩德勤部的游击区,韩德勤部一直在苏北敌后抗日。遵从zy的命令,...
  • 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答:从客观上讲,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个主要原因是毫无疑义的,绝不是有的学者认为是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苏北曹甸战役,共产党“得陇望蜀”,错误在先引发的。从主观上讲,则是由于中共对形势判断的过于乐观和皖南新四军军事行动部署不周、指挥不力等原因造成的。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