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3. 人教版读本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

4.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文言文重要句子默写练习题 哪位大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1、《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11可课后练习.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并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见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6. 求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谢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②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①②两句。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②知③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④知也。”

23.解释红色字。

①而________ ②知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 ④知___________

24.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解释文言语句中红色词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不见曦月(日光) 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B.属引凄异(连接) 毳衣炉火(鸟兽身上的细毛)

C.夏水襄陵(漫上) 乘骑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举)

D.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 词语中红色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不从心 B.投笔从戎

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

1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

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

上面的给你参考。

你应该从基础入手,把测评、练习册中的东西弄好,在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看看虚词并灵活应用,就能得高分。



  • 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答案
    答: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孝庄文皇后对两代皇帝的帮助的一组是 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②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 ③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⑤尝勉上 ⑥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 10.下列叙述...
  • 文言文挖空训练过秦论
    答:又,“连衡”一句为虚笔,“连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此后十年的事。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后两位“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事。用高度...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
    答: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
  • 挖空训练是什么意思?
    答:挖空训练是一种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它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 全面性。对文章中的所有文言点,我们都可以挖空,从而全面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 强制性。在不挖空的情况下读一篇文言文,我们容易熟读成诵,诵而忘义。总之,挖空训练是一种有助于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手段。
  • 高中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7页) - 参考答案
    答: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班级:姓名:(学生版要根据教师版修改)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四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江阳酒客温馨提示:解读有些不准确,请自行修改。11...
  • 高中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答: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班级:姓名: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
  • 必修4文言文挖空
    答:4.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文言文有哪些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
  • 蜀道难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1. 求高中文言文《蜀道难》全文 蜀道难 作者: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
  • 北史高睿传文言文挖空
    答:7. 求助古文翻译 1 这句古文应该是《北史-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中的 睿指的是高颖的孙子高睿 睿见杀指的是高睿要自杀 文瑶指的是元文瑶 士开指的是和士开 整句话翻译就是高睿要自杀(但没有死 这是后话了) 元文瑶于是出任西兖州刺史 去和和士开道别 2 这句古文也是《北史-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中的 这...
  • 高二下学期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
    答: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