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作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汕头变化的作文

2011年,汕头来了个新书记。于是,我们的高铁没了,我们的机场没了;我们的三轮没了,我们的摩托没了;公车还是又少又破,的士还是拒绝打表。出不了门打开电视,发现今日视线不能讲潮汕话了。这就是汕头今年的变化····

羊城晚报:汕头痛定思痛有了变化
汕头痛定思痛有了喜人变化 盘活经济扎出实绩

2004-10-19 16:48:37 羊城晚报


南方网讯 今(10月19日)明两天,汕头市招商引资经贸活动在新的起跑线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全市有211个经贸项目分别举行签约、开工和投产仪式,总投资额达191亿元。

签约工业项目中,引人瞩目的是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汕头市政府合作规划的“汕头LNG接收站和管网项目”。据悉,规划接收站建成后,每年可生产250万吨环保清洁的液化天然气,以及架设200公里长的主干管线,一期工程投资预计45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争取列入国家LNG发展规划。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蒋龙生表示,当LNG能源项目在汕头建成之后,每年拉动当地经济消费、配套产业发展的收益可达五至十倍。

戒浮戒躁做实事 盘活经济出实绩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

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潮阳区和平镇也是“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的一个典型例子。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国出了名的地下生产非法光盘的重灾区,如今已是由乱而治。该镇目前拥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登记批准的CD-R光盘生产线167条,其中新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38条,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光盘生产基地。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汕头市经贸局负责人说,新一任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近年来汕头市领导层对工业强市最强劲的声音。如今,全市各区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引资。在今天经贸活动上新签约的54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47个,投资额约26亿元。

汕头的目标是发展“大港口、大工业”。林木声坦言道,现在最头痛的还是项目积累太少,尤其是缺乏对经济有强劲拉动作用的大工业项目。据透露,涉及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几个大工业项目的洽谈已取得可喜进展,争取早日落户汕头。在省内的广州、湛江等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港工业的今天,汕头也提出要“重振汕头港雄风”,希望利用海岸资源和港口资源,引进大项目,发展电力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总的来看,汕头经济仍处于‘艰难地爬坡、艰难地积累、艰难地复兴’阶段”,林木声说,在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汕头将立足当前,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组织阶段性突破,不断向经济强市目标迈进。



建议 加一些自己的感受

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市长郑剑戈作政府工作报告。梳理汕头2020年工作报告可发现,“一二三五九”“五大工程”“四大高地”等热词十分亮眼。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汕头正谋划推进的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是汕头在寻新机、察变局中擘画的未来高质量发展图景。

以特区之为谋未来之变,是新时代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和担当。对于汕头来说,蓝图正铺开,奋进正当时。

//

向改革要动力,特区40年再出发

//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被放在汕头2020年工作报告的重要位置。这是经济特区的特殊使命,也是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的重要着力点。

深化改革,必须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下工夫,才能释放发展活力。对此,汕头将推进“放权强区”改革、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企改革、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汕头将加快推进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受访者供图

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成效初显的背景下,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化,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汕头将以系统化、集成式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实践,向“在全省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迈进。

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汕头提出“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将积极复制推广大湾区、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经验,在跨境贸易、投融资、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构建与“双区”“双核”衔接、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全力争取国家、省支持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相关政策延伸到汕头,努力争取列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

促进汕头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受访者供图

//

“两新一重”激活城市新动力

//

今年,汕头提出加快“一二三五九”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即“一个枢纽、两个站、三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九条快速干线”。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汕头谋划“一二三五九”,不只在于补齐交通短板,更着眼于区域发展大格局的构建,进一步打开汕头“融湾”通道;站点和枢纽的布局,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城市品质;而快速干线的成型成网,则将加快全市域交通一体化。

事实上,围绕着“全面融湾”、筹办亚青会、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大引擎等,汕头发力攻坚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2019成绩单”颇为亮眼:全市27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2亿元。

汕头将加快海滨路东延和西延项目。杨立轩摄

延续着这股势头,今年,汕头安排在建和拟开工重大项目502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1400亿元。除了交通市政、能源水利基础设施之外,还涵盖补齐新型城镇化短板的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国家将重点支持的“两新一重”。

5月16日,汕头海湾隧道东线盾构工程顺利贯通。杨立轩 摄

而推进好、建设好“两新一重”,将有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并为长期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对此,汕头也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红黄绿”亮灯通报制度,以此督导进度、提升效率。

//

“五大工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城市要发展,平台和产业是支撑。如何把握当前省推动重大产业向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布局发展、建设世界级重化产业带的有利时机,布局导入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汕头提出,要着力实施“五大工程”,依托大园区、引入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打造东翼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主战场。

“五大工程”,即重大平台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引进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工程、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暖企惠企护企工程。这“五大工程”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汕头实施重大平台建设工程,图为华侨试验区。

其中,重大平台建设工程突出一个“建”字,提到要加大土地储备征收和园区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成若干个重大产业平台。对于华侨试验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澄海六合现代产业园、产业转移园等平台如何建好用好,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明晰的要求。

汕头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图为龙湖高新区。

建好平台,才能引进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产业转移,是重大项目引进工程的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大项目招商、全产业链招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总投资达20亿元的12个5G产业链项目建设。汕头还提出要利用丰富海洋资源,加快引进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发展中医药、仿制药、创新药,做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引进之后,考验的便是一座城市的配套服务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和暖企惠企护企工程,正是为了打造“大后方”,让“扶”与“服”支撑项目与产业的“创”与“闯”。

如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就提出,实施引进博(硕)士行动计划,三年引进100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30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提出针对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精准引进和储备一批项目;而实施暖企惠企护企工程,则将加强市领导挂钩联系,“一企一策”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打造“四大高地”带动汕潮揭协同发展

//

近日,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到,要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以此为契机,汕头提出,要加快打造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大高地”,辐射带动汕潮揭城市群协同发展,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全面跃升。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汕头拥有丰富多元的教育、医疗、文化、商贸资源。打造“四大高地”,汕头有优势、有底气,也有必要在更高的坐标体系中进行自我考量和塑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汕头就持续开展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市。近年来更是逐年递增教育支出、稳步推进教育公平,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汕头对每个学段提出不同发展要求,如义务教育是“优质均衡发展”。杨立轩 摄

在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的部署中,汕头对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学前教育是“普惠发展”,义务教育是“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是“高质量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规范特色发展”。同时,建立起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目前,汕头有2家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数列全省第三位,区域医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接下来,汕头将着力打造一批区域专病诊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科,支持区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在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上,汕头将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科技、旅游、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的“示范”十分抢眼,比如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在南澳实施一批旅游体育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南澳打造旅游体育示范区等等。

在南澳实施一批旅游体育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南澳打造旅游体育示范区等,是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内容之一。杨立轩 摄

在促进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汕头还将加快打造区域商贸高地,提出要推动一批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和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打造一批融入本土民俗风格和文化创意的夜市。同时,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促进流量经济、在线经济、宅家经济、无人经济蓬勃发展。



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自1979年10月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汕头已经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兴旺、创新创业的城市。这个特区的建立赋予了汕头城市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企业家前来创业和发展,使得汕头城市经济、文化急剧发展。特区建立后,汕头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内出现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如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等,汕头的经济已经从单一的传统工业转型为多元化的高科技产业。同时,汕头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汕头港与世界上许多主要的港口建立了直航关系,汕头进出口贸易也不断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汕头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汕头特区的建立也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汕头东海岸新区、汕头文化艺术中心、汕头艺术博物馆等群众文化场所在城市内涌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同时,汕头南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承了汕头文化的精髓,包括博大精深的潮剧、精湛的银饰制作工艺等等,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40年来,汕头特区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如华侨城、以太集团、金港科技、千里马等等。他们不仅在本地市场起着重要作用,还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知名企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起着引领作用。汕头特区建立40周年,是值得庆祝和纪念的历史时刻。回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汕头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也付出了艰苦和努力。在未来,汕头特区将继续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拓展对外合作、加强自主创新,围绕建设数字新城,不断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第经济特区之一。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在政策、制度、市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汕头经济特区早期的成功实践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以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为核心的“汕头模式”,成为了全国其他地区改革的经验和借鉴。其次,汕头市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广东省东部沿海重要的城市之一,GDP也是名列全国百强城市之一。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推进了现代化、科技化,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此外,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了实行特殊涵义的总体规划。其中规定了开发区、科技园、分类产业区等设计,引进内外资,做大做强了重点产业,推动了综合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优化发展环境,汕头特区引入国际化的投资标准,完善市场监管,加强人才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了众多国际化的产业去汕头投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不仅意味着特区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更是意味着中国开放改革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汕头将以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在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对外推广特区经验,推动全球化发展,为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 写一篇关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作文?
    答: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自1979年10月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汕头已经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兴旺、创新创业的城市。这个特区的建立赋予了汕头城市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企业家前来创业和发展,使得汕头城市经济、文化急剧发展。特区建立后,汕头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内出现了大量的...
  • 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情况
    答: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的主要成就汕头经济特区于1981年11月正式成立 ,从1.6平方公里起步,1984年11月扩大到52.6平方公里,1991年11月再次扩大到234平方公里。特区自创办以来,在一片荒滩上起步,靠解放思想开拓,靠艰苦创业拼搏,取得巨大成绩,规模日益壮大,不断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汕头经济社会发展...
  • 经济特区30周年庆标语
    答:6、情洒特区热土,心系文明汕头。7、大特区,大机遇,大发展,大繁荣。8、热烈欢迎海内外嘉宾。9、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10、特区从希望中升腾,汕头在奋进中圆梦。11、建设幸福汕头,谱写特区新篇。12、热烈庆祝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13、同心同德创汕头辉煌,群策群力助特区发...
  • 谈一谈对经济特区的汕头的看法?
    答: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国七大经济特区中,最早成立经济特区的4个城市之一,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汕头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粤东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 汕头经济特区特区简介
    答:据统计,汕头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潮裔乡亲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港澳台地区有近1000万人口。1981年,汕头在龙湖片区开始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的8县1市并入。1984年,特区区域面积扩展至52.6平方公里,分为龙湖和广澳两片。1991年,国务院批准...
  • 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何却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答:汕头目前来说应该是一座三线城市,其GDP总量在广东省远远不及深圳珠海等城市,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汕头的发展已经逐渐的滞后,可以说已经被边缘化,而且也无法融入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了。汕头的资源是非常缺乏的,汕头虽然是经济特区,但是汕头的资源不好其资源主要是可开采的资源不多,虽然汕头的旅游比较发达...
  • 汕头也是经济特区
    答: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展至整个市区。2011年5月1日,国务院进一步批复,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2014年9月,国务院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增强了该特区的发展动力。汕头坐落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平原,是中国最早成立经济特区的四个城市之一。作为全国知名的侨乡...
  • 汕头也是经济特区,怎么现在发展的那么差呢?
    答:同是经济特区,汕头的经济发展不够好的原因主要有:1、位置原因 汕头位于广东东部,偏离中心城市广州,更没有像深圳一样临近香港,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都会考虑就近转移,会更优先考虑深圳、珠海而不是汕头。2、宗族关系 汕头人很注重血缘关系,各个宗亲之间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只会在亲族间分配,很难...
  • 汕头为什么撤销经济特区
    答:汕头并没有撤销经济特区。汕头是中国于1981年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至今仍然保持着经济特区的地位。相对于别的经济特区,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汕头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并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改善经济环境。特区的存在仍然对于汕头吸引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
  • 汕头做了什么掉出经济特区?
    答:4. 自经济特区设立以来,汕头经历了众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吸引外资方面,汕头成功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以及众多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5. 汕头已经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涵盖电子、塑料、食品、化工、家电等多个领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