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好心”,正在助力孩子成为“白眼狼”?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母慈子孝”、家庭温馨和睦是父母们的美好愿望。可是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饰演“丑娘”的名演员张少华,晚年饱受病痛折磨,还在拍戏为儿子还债。可是她病重住院,医院里却没有儿子的身影,反而是那些拍戏中结识的演员在病床前照顾她。也许你会说他的儿子是“白眼狼”。可这样的“白眼狼”不在少数。

前段时间,“女孩地铁站狠踹妈妈”的视频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那位妈妈只是承受、无原则地忍让,让孩子以为这样的大逆不道算不上什么大事。 许多家长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会用“他还小,不懂事”为孩子开脱,以致于孩子无法无天,对自己的父母都敢大打出手。

老人们经常念叨:“能当人儿女,不当人父母”。注定是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大于子女对父母的付出。这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必然结果。可是“乌鸦”知道“反哺”,“羊羔”懂得“跪乳”,动物都明白的道理,到“万物灵长”的人类这里反而做不到了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还被“反噬”——被抱怨,被啃老,甚至被打骂。

究竟怎样才能养出知恩图报的孩子?

一、给孩子立规矩,让他们知道原则和底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可是很多家庭却没啥规矩。理由是孩子小,要给他宽松的成长环境,信奉“快乐教育”,孩子开心就好。

拿学习来说,有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人天生贪图安逸享乐。一边是 游戏 、电影,一边是待完成的设计方案、家务,你会选择什么?潜意识里,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 孩子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全,自控力尚未形成,你让他主动学习无疑是困难的。所以家长必须立规矩,同时认真监督执行。

比如不认真完成作业,就不能随意玩耍或者看电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规矩,也是底线。

我的邻居婧婧没有被这个规矩束缚过。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她放学回家随便玩,玩到快睡觉了草草把作业写完。这样她的成绩怎么会好?父母对她也没很高的期望, 健康 快乐就好。报的舞蹈班上了两次就不去了。父母觉得不感兴趣就算了,没有让她知道做事情要坚持到底的道理。

婧婧稀里糊涂上完职业学校开始工作。先是做房产销售,干了两天嫌太累不干了。父母托人帮她找了个卖古玩的工作,每天坐那没啥事,一个月工资两千多块钱,交保险。她嫌太少了,自己辞了。就这样,她整天换工作,工资高的她要么没能力驾驭,要么嫌太苦太累;工资低的她又看不上。时常抱怨父母没本事给她找个好工作,也抱怨父母在她小的时候没有严格要求她好好学习。

可是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已经“积懒成笨”,改变哪有那么容易!

假如父母从小严格要求孩子先认真完成作业再玩,那么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就会端正。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虽然考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好好学习无疑会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收获好成绩,得到肯定,他就会自信。进而能够坚持把事情做好,不会随便放弃。自信和坚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要想给孩子立规矩,父母还要知道立什么样的规矩。

我国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就是一本讲规矩的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孩子知道父母叫你要赶紧答应,父母要你做什么要立刻去做,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恭敬地倾听,父母批评你的时候要恭顺地应承。

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些孩子抑或成人了都不懂,非但不及时回应父母,还对父母吆五喝六,随意支使。

有的小学把《弟子规》作为校内国学必读书籍,非常明智。可有一点需要注意,文中大部分文字不讲解小孩子是理解不透的。所以老师或者家长有必要给孩子们把意思讲一下,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明确清晰的规矩意识。

制定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家长要舍得批评指正,不能一味迁就。

二、教会孩子爱父母,父母要敢于向孩子“要爱”。

父母自私一点,让孩子知道自己也需要关爱。现实中孩子吃“独食”的现象非常多。饭菜上桌,孩子喜欢吃的菜摆在他跟前,他不吃完谁也不能吃。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他你也喜欢吃,和孩子一起吃。哪怕你象征性地尝一下。

敢于向孩子“要爱”,要让孩子知道你值得他更好地对待。

《虎妈战歌》的作者虎妈蔡美儿教授有一次过生日,小女儿送她一张亲手制作的生日贺卡,蔡美儿觉得过于潦草就把卡片撕了个粉碎。她一字一顿地说“:“ 你们的妈妈值得比这更好的礼物! ”女儿回去重新准备,从今以后对待妈妈格外认真。

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敷衍一下就行了。小时候敷衍,长大了也会敷衍。你不说出来,孩子有时是体会不到的。

另外,还要以身作则,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坏了,复印件还能好吗?孩子看你对爷爷恭恭敬敬,那他不仅对爷爷恭敬,将来对你也是这种态度。如果你对爷爷跋扈,那他很可能对爷爷更嚣张,将来对你更好不到哪去。

人在做,天在看,孩子也在看。身为父母,请做好孩子的榜样。

三、不要有补偿心理,莫把“溺爱”当“真爱”。

“丑娘”张少华年轻的时候出去演出,孩子交给母亲带。后来有条件接到身边,就对孩子百般疼爱,觉得亏欠孩子的要补回去。儿子结婚买房背了百万债务,七十多岁的她拖着带病之躯去拍戏,挣的钱都给儿子还债了。而她自己穿的是地摊货,住40平米的小房子。即使这样,病重住院身边也没有儿子的照料。

你觉得是在补偿孩子,孩子却觉得你对他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债主讨债一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殊不知,这种不对等的爱把父母和孩子都给毁了。

父母都在努力把最好的生活呈现给孩子。期间对孩子的疏忽可以理解,如果要补偿,绝对不是放任、溺爱,惯出一身臭毛病;而是有原则有方法,严格要求,让孩子成长为他该有的优秀的样子。

总而言之,好的父母都舍得给孩子立规矩,懂得“小树靠砍,小孩在管”的道理。不要让补偿心理把亲子关系扭曲,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感恩父母。同时,父母也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自己遵守规矩、孝顺父母,知恩图报,给孩子做一个好的人生领路人。

你的“好心”在助力孩子成为“白眼狼”吗? 请让你的好心带上理性的锋芒,不要把“溺爱”当“真爱”,亲手把父母和子女变成“仇人”!

愿天下儿女都不会变成“白眼狼”,而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 父母的“好心”,正在助力孩子成为“白眼狼”?
    答:你觉得是在补偿孩子,孩子却觉得你对他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债主讨债一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殊不知,这种不对等的爱把父母和孩子都给毁了。父母都在努力把最好的生活呈现给孩子。期间对孩子的疏忽可以理解,如果要补偿,绝对不是放任、溺爱,惯出一身臭毛病;而是有原则有方法,严格要求,让孩子成长...
  • 家长的哪些行为,是在用“好心”影响孩子的成绩呢?
    答:甚至,孩子学习还没到半个小时,家长就送上了切好的水果,而还时不时的告诉孩子,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反正一会一问孩子,这样的举动虽然是家长的好心,但是却非常容易打断孩子学习的思路,甚至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就被家长打破了。2)不停的批评孩子 有些家长看着孩子集中不了注意力学习...
  • 镜中我效应:父母的期待会决定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运用需谨慎
    答:当孩子发现父母和身边的人都说自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时,孩子就可能会选择尝试一下爱学习的感觉,家长要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做出改变,家长就要及时予以鼓励强化,当得到别人的肯定后,孩子就会逐渐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即便是自己不爱学习,也会刻意装出爱学习的样子,久而久之坚持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
  • 心理学:父母好心的嘱咐,有时会成为孩子的诅咒,别小瞧你的话
    答:科学家想知道这两种嘱咐对孩子会有什么不同,因此他们调查了很多家庭,结果发现小心嘱咐型父母的孩子春游出意外的概率在31%,而大胆祝愿型父母的孩子春游出意外的概率只有15%。也就是说 越是被细心嘱咐的孩子,越容易出危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不应该是被细心嘱咐的孩子不出意外吗?怎么调查结果...
  • 同样是父母,为何懂界限的家长,能够给予青春期孩子更好的助力?
    答:最后总结一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毕竟要面临与父母的分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怎么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最好的助力呢? 就是父母守住界限,给到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经由在生活中的体验,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做了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学会为人处事的度。 界限是自己和别人责任还有权利的范围区分,它包括身体,物品,...
  • 别让父母心中的善,成为孩子眼中的恶
    答:而会说出上述语句的孩子,往往正是在生命的前十年,很少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而是经常性的被命令、指责、道德劝说、循循善诱⋯⋯,更甚至是打骂、处罚、威胁、恐吓⋯⋯父母心中的「善意」,因为这些行动和言语,反而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否定、被批评、被压抑、被瞧不起,成为...
  • 孩子的报复心会被培养出来,是因为父母的哪些好心行为?
    答:1. 错误归咎:一些父母在孩子受伤时会责怪桌子等物品,这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责任在别人,而不是自己。2. 纵容暴力:父母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这是正常行为。3. 不当玩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打闹玩笑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打人是可以的。三、如何培养孩子成为豁达的人 1. 设定...
  • 父母带孩子,也许承受着不可承受之痛,儿女当反思
    答:父母的好心,很可能换不来一个美好的结局。一 50多岁的赵阿姨有一个女儿,是一名职场女精英,前段时间刚刚生完孩子,身体恢复以后,很快就重新回到了职场。所以赵阿姨的女儿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女婿同样也是天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最后他们一致决定让赵阿姨和老伴儿过来,帮忙照看孩子,赵阿姨...
  •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答: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怕生事端,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办坏事和过分的溺爱,这种一厢情愿的父母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那么,父母要警惕自己哪些方面会“好心办坏事“呢?“好心办坏事&...
  • 做好父母
    答:对于这样的质疑,我的回答是,每对父母都是好父母。可是这只能说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好的,我相信,没有父母对孩子的心不好,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但为什么又说要做好父母呢?难道我们对孩子的好心不好吗? 这就要从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好”的说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好心办坏事,或者好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