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第1章 人际沟通入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在我们小时候玩儿的一种透明人的游戏中,就能体验到情绪的压力,作为透明人我们能感觉到沮丧,甚至出现敌意。敌意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回应。

我们都能直觉地感受到沟通——他人的陪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与他人的接触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残酷的惩罚。然而在社会中,大多数人喜欢把沉默相待当作一个权力的工具,用来表达不愉快。

独处是受欢迎的调剂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换句话来说,我们都需要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去沟通。

1,生理需求:沟通非常重要,沟通的存在与否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前新闻记者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回顾了他在黎巴嫩七年的人质经历后,断然说道:“我宁愿与最糟糕的人相处,也好过没人陪伴。”

沟通与生理健康之间的联结是毋庸置疑的,

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联结者,寿命更长,心理也更健康,甚至能改善记忆力,增强智力功能。

2,认同需求:沟通的重要性绝不止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

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源自于我们和他人的互动。究竟我们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动人的还是丑陋的,精明的还是笨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从镜子中照出来,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否则我们将无从得知自己是谁

3,社交需求:沟通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诠释自我之外,也提供我们和他人之间重要的联结。

社交需求包含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和控制等。

正是因为与他人的联结如此重要,一些理论学家主张,积极的关系也许是每一种文化中生活满足感和情绪幸福感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来源。(Reis&Gable 2003)如果你现在停下来,并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列一张表,你很有可能发现无论你与家人或朋友,在学校或公司的互动有多成功,你的日常交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实际目标的需求:沟通还是达成沟通学者所谓的工具性目标最好用的方法。工具性目标是指让他人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表现。

有效沟通的能力对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来说同等必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

马斯洛的需求论中,第二类需求是安全需求,即保护我们的生存免于威胁。在生理和安全之上的便是社交需求。再往上,马斯洛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需求: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有用的。至于最上层的需求,马斯洛称之为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希望自己的潜能发挥至最大,使自己成为最棒的人。当你读下去,你会发现沟通对于实现各个层次的需求通常都是必要的。

线性观

线性沟通模式,此模式中,沟通被描述为传送者对接收者所做的事。这种模式基于科学家对电子媒介的兴趣,表现的是电视机或收音机的运作模式。

交流观

交流沟通模式更新且扩充了线性模式,它更准确地掌握了人类沟通的独特性,也说明了沟通者通常有着不同的背景。

让我们试着思考一下,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沟通背景不一致:

A遵循某种伦理道德,而B却背道而驰。

A家境十分富有,B则家境贫穷。

A可能急得火烧屁股,但B却闲得发慌。

A是个见多识广、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江湖,而B只是个初出社会的年轻小伙子。

A可能对某些事物情有独钟,B却对它们无动于衷。

请注意图的模式中A与B两人重叠的背景部分,这块区域显示的是,不同的沟通者之间共通的背景。如果这块重叠的背景越来越小,那么沟通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例如:如果上司无法理解下属的想法,将会是个没有效率的管理者;如果职员无法领会上司所要面临的挑战,在工作上极有可能不配合,也不适合委以重任。

那些很少回忆自己年少时期的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上更容易产生冲突,因为他们从未真正理解,甚至也不愿去承担教养的责任。

交流模式也保留了噪音的概念,但是扩大了原有的范围。

在线性模式中,噪音特指外在噪音。例如,让你很难专心于对方的震耳欲聋的音响和充满烟味的拥挤房间之类。交流模式认为噪音也可能出自沟通者内部,包括生理性噪音,即由于生物性因素而干扰信息的接收,如生病、疲倦、失聪等等。还包含心理性噪音,即造成无法准确理解信息的内在干扰力量。例如,一个学生可能因为考试成绩太差、心情太沮丧而无法(也许用“不愿”更准确)弄清楚她出错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说的:防卫心。

交流式的沟通并不是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跟”别人做了什么。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

从上总结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参与者处于不同但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交换信息而建立关系,关系的品质会受到外在的、生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噪音干扰。

人际沟通与非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的这种量化定义包含了两个人之间的一切交流,通常指的是面对面的情况。

例如:一个店员与一个顾客、一个交通警察与一个超速驾驶者都属于人际沟通活动,而一位教师与他授课班级的学生们、一名表演者与观众们则不适用于此。

因此用量化定义并不能解释人际沟通的问题,从质化的角度来说,将沟通的品质作为决定性因素,它从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相互依存性、公开、内在回报这几个角度将人际沟通与非人际沟通加以区分,强调了质化人际沟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少见而凸显价值。

1、沟通可以是有目的或无目的的行为,如向老板要求加薪与发牢骚。

2、不沟通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是说出口还是保持沉默,都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送给对方。         

3、沟通是不可复制的。每一段沟通都不可能完全复制出相同的事件。               

4、沟通是不可逆转的,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                                             

5、沟通同时具有内容和关系两个向度

我们认为沟通难以进行,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没有理想的沟通之道,找不到有效的沟通方法,沟通时需要依靠情境决定沟通方法,但是由于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需要随机应变,无法将其正确的表达出来。通过后天的学习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的。

那么一个真正沟通高手有哪些特质呢?

1、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 

2、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通过沟通情景、目的和对他人的认知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3、表现行为技巧 

4、同理心                                       

5、自我监控,他们通过反思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沟通还存在着夸文化性的特质,这就体现出文化共性的重要,面对跨文化的沟通需要具备动机(愿意沟通的积极性)、容忍模糊性(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开放心胸、知识和技巧的品质,这样才能沟通无障碍。

  • 沟通的艺术 作者是谁
    答:一、《沟通的艺术》是2010年12月1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美国)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Adler) (美国)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Proctor) 译者:黄素菲。二、简介:1、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Adler),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
  • 沟通的艺术 作者是谁
    答:他的另两本书《如何克服忧虑开启新的人生》(中译名《人性的优点》)和《如何充满自信地进行公共演说》(中译名《沟通的艺术》)一直是全球自我教育与成人训练的范本。1955年11月,戴尔·卡耐基于纽约森林山庄去世,结束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人生宝藏。
  • 沟通的艺术
    答:沟通是听与说的艺术。这句话是对的。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语言和肢体语言我们说沟通的模式有语言和肢体语言这两种,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与人之间...
  • 人与人沟通的艺术都有哪些?
    答:8、觉知:不只是沟通才需要觉知,一切都需要…如果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如不想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错了》,这就是一种觉知。8、承认我错了:承认我错了是沟通的消毒剂,可解冻、改善与转化沟通的问题;就一句:我错了!勾销了多少人的新仇旧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开...
  • 沟通的艺术有哪些?
    答:5. 善用肯定和鼓励:在沟通过程中,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可以营造积极的氛围,增强对方的自信心,并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关系。6. 适度的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之外,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音调)也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传达出与口头语言不同的信息和情感。总之,最让人感觉舒服的沟通方式应该是...
  • 沟通的艺术作者
    答: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许多教材。译者简介: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曾担任东吴大学专任讲师,并在台北商专、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学院、东吴大学、实践大学、辅仁大学、海洋大学等学府担任兼职讲师和辅导老师。现任阳明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 沟通的艺术与技巧。
    答:5、 对于不可沟通的问题要适可而止。冰山的90%都在水下,所以某些问题在初期沟通遇到矛盾时,要觉察到哪些问题是因为对方还没认识到全部的真相而不赞同,哪些问题是这件事本身就是违反了对方的原则是不可调节的。若是后者,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已经显现在面前,再沟通下去只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应...
  • 沟通的艺术的内容简介
    答:戴尔·卡耐基《1888—1955),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都在研究人性,用生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折,开创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
  • 《沟通的艺术》| 罗纳德•B•阿德勒
    答: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是一项既要有艺术又需要技术的能力。机缘巧合下读到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书里将实用的方法结合故事片段来解析,通俗易懂,让我受益匪浅。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由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教授合作。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