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货币政策指控制 货币供给量 或 调控利率 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对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货币政策也主要通过影响这两个变量达到政策目的。
货币政策总要通过一些具体操作手段实现的,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手段,中国还有一项国情特色的手段:利率手段,即通过直接指定银行存贷利率来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例如买入债券,可以达到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比率越高,货币政策就收得越紧。
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贷款可以增加货币供给。
利率政策:如前面所述,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和浮动比率影响市场。利率越高,货币资金成本就越高,政策就越紧,反之利率低则货币政策松,货币供给增加。

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货币政策专栏了解我国货币政策情况:
http://www.pbc.gov.cn/publish/main/2954/index.html

11日,央行公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提出,下一阶段,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以我为主,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 央行:货币政策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答:1. 央行在其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中强调,未来将致力于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确保“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推进,并为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保持灵活适度,并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发挥总量和...
  • 央行:货币政策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答: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
  •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答: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
  • 央行:不超发货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
    答:“今后央行释放流动性将更加谨慎,大幅宽松可能性不太,且更为重视提供总量稳、结构优的高质量金融服务。2022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将更为优先,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且保持在20%以上增速;房地产贷款占比则下降明显。” 王运金表示。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对于通胀变化或将采取相机抉择...
  • 钮文新:不要企图废掉货币政策武功——央行讲话需要避免授人以柄_百度...
    答:在此基础上,刘国强介绍未来的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并实现“保持总量稳定增长,促进结构稳步优化,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再比如,在谈到“充足发力”的内涵时,刘国强指出:充足发力就是“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在市场预期管理方面,...
  • 央行上海总部:2022年要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
    答:一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要做到三个“稳”:总量稳定增长、结构稳步优化、成本稳中有降。要确保年初开好局、起好步,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的原则,保持全年信贷均衡投放。继续开展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想方设法增加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
  •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答: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央行通过什么政策工具实现“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表明当前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属中性。央行在降息后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
  •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答: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但避免因货币政策造成物价上涨,而且对非货币政策造成的物价上涨(如投机垄断、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也用宏观调控手段加以控制。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应答时间:2021-06-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
  •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 避免信贷塌方
    答:刘国强称,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怎么发力?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
  • 4月金融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将如何调整
    答:三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一季度例会表示要保持信贷总量增长、节奏平稳,一季度超额的信贷投放可能部分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4月部分贷款与银行承兑可能延后至5月放宽。四是内需恢复情况尚不稳固,政策需持续扩需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5月11日早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