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景观要素的分类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景观要素的划分是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它是指研究地区在景观尺度上可分辨的相对同质单位。根据研究地区的景观特点,结合航片的分辨率和研究的需要,综合植被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和地形特征构成景观中相对同质的景观要素,确定以土地利用类型及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为主要依据的景观要素分类体系( 肖笃宁等,2001) 。笔者根据白河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经营活动目的,采用了三级分类系统。
第一级:根据土地利用情况,把斑块类型分为有林地和无林地两大类。有林地即指乔木层植被盖度≥0.4的地段;无林地指乔木层植被盖度<0.4的地段,包括非林业用地。
根据2000年森林资源调查,白河林业局总经营面积19047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2445.8hm2,非林业用地面积8024.2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面积171354hm2,疏林地面积10hm2,灌木林面积1088hm2,无林地面积2758hm2。在有林地中,禁伐区50975.8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29.7%;限伐区71580.4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41.8%;商品林区48797.8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28.5%。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区的面积比大致是3∶4∶3,全局森林覆被率为90.5%。说明该地区森林景观状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区的面积比大致合理,一级景观类型现状分析见表3-1。
表 3-1 一级景观类型现状分析表


第二级:采用森林二类资源清查所划分的地类标准为基础进行,即白河地区景观组成结构划分为13类景观要素类型,即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非林业用地、林业设施用地、沼泽地、林业其他用地共13个类型,根据复测样地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宜林荒山荒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三种面积小,在此忽略不计,共分10个二级景观类型。研究地区景观组成结构现状分析见表3-2,图3-1。
研究地区的景观要素组成以有林地为主,面积171354hm2,占整体的91.53%,斑块数10993个,占79.95%,其相对优势度最高,达88.7%。因此,有林地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其次是非林业用地,面积占3.94%,斑块占6.45%,优势度4.43%;林业其他用地和沼泽地面积分别占1.75%和1.35%,其他地类占比例很少,合计占1.42%,在斑块数的表现上非林业用地和林业其他用地基本相当,面积分别是8024.2hm2和3330.96hm2,而非林业用地的面积是林业其他用地的面积的两倍多,可见非林业用地的斑块比较大,破碎度小,原因是非林业用地基本上是居民地,往往连在一起所以斑块数较少。沼泽地、灌木林地和采伐迹地的斑块也比较多,分别占2.61%、1.95%和2.07%,而其优势度并不高,说明其广泛分布于景观中。
第三级:在第二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优势树种将其划分为红松、云杉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臭松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黄波萝林、椴树林、柞树林、榆树林、色树林、枫桦林、白桦林、杨树林、杂木林、杨树原料林,按优势树种占5成以上划为17个林分类型。18-针叶林: 针叶树占 7 成以上的林分,19-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和阔叶树各占 4 ~ 6 成的林分,20-慢生阔叶林: 在阔叶林( 7 成以上) 中,慢生阔叶树( 水、胡、黄、椴、柞、色、枫等) 占 4 成以上的林分,21-中生阔叶林: 在阔叶林( 7 成以上) 中,中生阔叶树( 榆树、白桦、杨树和杂木) 占4 成以上的林分。如表 3-3 所示,林分类型与优势度的关系如图 3-2 所示。
表 3-2 二级森林景观组成结构现状分析表



图 3-1 景观组成结构

由于本文要研究两期的数据,1987 年的数据林相图,其分类标准按表 3-4 进行,所以对2000 年资源调查表的优势树种进行统一标准处理,阔叶混交林包括椴树林、榆树林 、色树林、枫桦林、黄波萝林,经过处理之后,将林分类型合成为表 3-4 中的 11 种林分类型。由分析可知落叶松林和针叶林占绝对优势,优势度分别为 25. 77 和 30. 72. 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白桦林的优势度基本相同,分别为 9. 55、10. 18 和 9. 51( 图 3-3) 。
表 3-3 三级景观类型现状分析表



图 3-2 三级景观类型与优势度的关系

表 3-4 三级景观类型表



图 3-3 三级景观类型与优势度的关系

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关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有些为非物质状态。按照景观要素是否受人为影响(或附加人类活动、人类文明)可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斑块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

廊道
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6)。

基质
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关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有些为非物质状态。按照景观要素是否受人为影响(或附加人类活动、人类文明)可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1,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

2,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

3,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文化: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文化的部份,应适当地考虑将校园的文化、历史体现在校园的环境设计中。让师生在其中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  ②学习: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各教学楼、宿舍楼前进行绿地的设计,为在校人员提供一个或赏、或游、或学习的完美空间。  ③交通:大学校园师生众多,一般人数都在一万以上,要让校园内的道路既能疏导交通,又能让穿越其中的师生感受经过设计的环境的美丽,尽量减少无效的道路设计,使得在校师生能更高效率的工作学习。  ④休闲娱乐:在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能够多方面方展,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功能、定位特点:是园林景观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园林景观区别于纯粹艺术设计的重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指导核心。2.主题、立意特点:是形成园林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3.空间、尺度特点:复合项目环境定位,一般以强调舒适宜人为主,少数以体现大气简洁为主。4.材质、元素特点:包含绿化苗木、硬质景观材料、以及装饰小品的运用,特点是要强调项目特色,考虑人性化、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合理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5.造型、细节特点:是体现项目设计价值和品质的重点,是点睛的部分。6.艺术、文化特点:是园林景观长期性价值体现的重点,只有艺术性较高、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作品,才会突破视觉感知的局限,
景观设计要素是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常见分类分为九类:1.绿化种植景观,包括植物配植、宅旁绿地、隔离绿地、架空层绿地、平台绿地、屋顶绿地、绿篱设置、古树名树保护2.道路景观,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路缘、车档、缆柱3.场所景观,包括:健身运动场、游乐场、休闲广场4.硬质景观,包括:便民设施、信息标志、栏杆或扶手、围栏或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5.水景景观,包括:自然水景、泳池水景、景观用水6.庇护性景观,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7.模拟化景观,包括:假山、假石、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水8.高视点景观,包括:图案、色块、屋顶、色彩、层次、密度、荫影、轮廓9.照明景观: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场地照明、

第一节 嵌块体
一般是物种的集聚地,无生物群落或微生物。
1、 嵌块体的起源与类型(成因机制、物种动态、周转演替过程)。
大火过后,留下火烧迹地如:森林、草原、农田(黑钙土是采伐植被、种植的结果)。干扰机制:干扰环境异质性如人类种植造成残存(余)的环境资源。
1) 干扰嵌块体: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常态的事件。有内部(如风倒木)和外部(火)二种。外部干扰有自然和人为之分。
物种动态:最初,主要是群落大小的变化。许多种的种群大小变化较快,后因个体伤亡而急剧下降。然后是种的灭绝。某些物种在其领地范围灭绝,另一些生存下来。较低的种群甚至处于休眠。幸存种的种群大小发生急剧变化,数量上升,超过对初始个体损失的补偿。最终是种的迁入。此时有物种迁入,由先锋群落演替至顶极。
物种动态的特点是: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或平均年龄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
具体的类型有:
单一干扰:能使物种迁入灭绝速度大幅度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最后嵌块体消失。
长期干扰:灭绝速度大幅上升,迁入速度略增,后来的干扰阻止了物种演替的正常序列。主要为人类干扰,存留时间长并重复干扰如大气污染,形成某种稳定性。而自然干扰使物种趋向适应。
2)残存(余)嵌块体: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火烧、虫灾)造成的
相同点:A都是干扰
B初始,种群大小迁入、灭绝(主要是种群小,需要领地大的物种)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当基质与其融为一体时消失变动速率处较高时期,具较高的周转率且生态交错区窄。
独特点:有较长的调整期。物种变动速度增高之高不是稳定而是由迁入走向灭绝。
松驰期:种和灭绝种数量超过侵入种(最初的侵入种消失了)仍交替整个生命过程。侵入取决于远处的种源地;一般较为缓慢。
长期干扰:造成长期隔离,物种灭绝速度更高。种群小,松弛期更长,损失的种更多。
3) 环境资源嵌块体
起源于环境异质性。例如森林景观中的沼泽地其尺度小在林中中下部。像兴安落叶松中的樟子松林在山坡顶部。草原上的白桦林,热带稀树草原的低洼地的泡子。
特点:1、生态交错区宽。2、边界较固定。3、周转率低。4、种群变动、迁入、灭绝变化水平低,无松驰期和调整期。
4) 引入嵌块体
A、种植嵌块体:种植嵌块体内的物种动态和嵌块体周转率取决于人类的不断管理活动。由自然进入至人为引入。动物(像牛羊群)亦如此。该嵌块体是动态发展的,从急剧变化的短暂的初始时期到管理期间相对稳定的长久期,最终到拓荒和演替期间的另一短暂重大变化时期。
B、聚居地:人为干扰,在物种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人为地引进的动植物;二是不慎引入的害虫和异地移入的本地种。这种干扰取决于人类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在城市和郊区里人和非本地物种占优势,而在城镇、乡村、农业区、孤立房舍的农业区等则以当地物种、人以及非当地物种为主。
补充概念:短生嵌块体——物种的短暂聚集现象,它是由群落相互作用或环境因素正常而短暂波动引起的。
2、 嵌块体的大小
物种、物质能量差异明显它直接影响到管理上所需嵌块体的最小面积是多少?最佳面积是多少?这两个数学参数极重要。对于采伐区大小、形状、排列等问题;自然保护区的更新、持续生产、生态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
1)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
一般地,能量养分总量等于面积乘以
例外的残存嵌块体A、边缘:物种密度高,单位面积生物量高。这是由于阳光利用率高并且其开敞性减弱竞争。B、内部:高营养级物种对大小最敏感。
因此,一个拥有许多大嵌块体,并且环绕小嵌块体和廊道的边缘地带特别长的景观。拥有敏感的内部种和边缘种的野生生物宝库。
2) 对物种的影响
[1] 岛屿:岛与嵌块体相类似。1967年(美)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创立了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岛屿种的多样性取决于物种的迁移速度、面积、隔离程度及年龄。
物种多样性(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隔离程度+年龄)
对于岛屿面积A、大面积则生境多样性高
B、中等面积则稀有种出现的机会多
C、小面积种群小,只有近亲繁殖,年龄结构小易被干扰或灭绝。
[2] 陆地景观
A、与岛屿的区别
<1>边界并不都是明确的,有些边界呈梯度变化吸引动物运动。
<2>基底远比海洋异质性高。
<3>隔离程度低。
B、生物多样性(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年龄+基底异质性—隔离程度—边界不连续性)
基于这个原理,在自然保护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高数量的物种。2、维持稀有种、濒危物种。3、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C、森林岛 所谓岛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任何有别于周围生境的景观或生态系统。与海岛情况相似,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林地变成非林地,同周边生态系统相隔离。其结果将是1、一小片具有类似动植物的土地单元间隔。2、生境的变异和大小受到限制,可预期岛上的一些种将灭绝。
森林岛与海岛的区别在于:1、障碍物不同,隔离程度上水体大,风播和飞翔动物活动困难而森林岛相对容易。2、形成的时间大相径庭。3、与周围群落的作用区别上:森林的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较严重,存在物种生存危机。
[3] 嵌块体与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原则:
A、多样性程度高的物种其嵌块体要大于多样性程度低的物种。
B、单一的大的自然保护区要好于与其等总面积的几个小面积的保护区。
C、小保护区必须尽量靠近以减少隔离度。
D、嵌块体簇状分布要优于线状分布。
E、走廊连接,便于物种扩散。
F、尽可能使其成圆形。
3、 嵌块体的形状
1) 生态学意义 用形状系数表达:D=L斑块/2*(3.14*A)1/2 其中A为斑块。
具体表现为:
A、种的分布、种的动态(稳定、扩展、收缩、迁移及路线)
B、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动物领地范围一般是细长的,容易发现与迁移方向相垂直的狭长的采伐迹地。
C、林中裸地形状与环境变化及更新过程密切相关。
D、不同景观要素的配置。
2) 边缘和边缘效应
{1}边缘:两个不同生态系统的交错区(过渡带)如森林与
沼泽。固有边缘是环境资源上的差异,其过渡缓慢连续性变化很小。诱导边缘则干扰显著且是短期现象。
边缘效应:边缘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从而造成不同形状嵌块体中生态学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典型的物种被限制在边缘或内部环境之中。内部多样性与边缘多样性的比率说明了形状对物种的意义。一般地,圆形要大于长条形;狭长的则更小甚至为零。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斑块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
廊道
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6)。
基质
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 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关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有些为非物质状态。按照景观要素是否受人为影响(或附加人类活动、人类...
  • 景观要素类型的划分
    答:第二级:采用森林二类资源清查所划分的地类标准为基础进行,即白河地区景观组成结构划分为13类景观要素类型,即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非林业用地、林业设施用地、沼泽地、林业其他用地共13个类型,根据复测样地的统计数据,通过计...
  • 中国自然景观构成的要素及其特点
    答:1.风景带:范围很大,带有区域性,可以跨越整个气候带或植物带。在风景带内,相同特征的地貌,植被类型连续出现,或者多种类型特征,丰富地组合成连续画卷。水体在风景带内主要表观为完整的水系,如以河流和湖泊水系为主线贯穿的风景带。2.风景区:具有同一景观特征,构成完整连续范围,形成独立管理系统的...
  • 斑块、廊道、本底、网络、生态交错带等景观结构模型的涵义。
    答:斑块、廊道、本底、网络、生态交错带等景观结构模型的涵义如下:1、斑块、廊道、本底模型: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本底3类基本类型,用来描述景观的组成、结构、格局、功能、动态变化,并将景观规划和管理中对这3类成分进行调节和控制。2、网络、结点模型:网络景观由廊道、结点、网眼构成,如城市景...
  • 园林常见的景观格局类型及其特点。谢谢
    答:(1)均匀型分布格局,是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景观要素之间的距离相对一致。如中国北方农村,由于人均占有土地相对平均,形成的村落格局多是均匀地分布于农田间,各村距离基本相等,是人为干扰活动所形成的斑块之中最为典型的均匀型分布格局。(2)团聚式分布格局,是指同一类型的斑块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面积分布...
  • 景观元素有哪些?
    答:我觉得应该是植物配置,是影响景观的关键。其他硬景非创意的没什么意思,基本大同小异,而创意类型的少之又少,植物搭配和投入才是景观最出彩的。 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1.功能、定位 特点:是园林景观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园林景观区别于纯粹艺术设计的重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指导核心。 2.主题、立意 特点:是形成...
  • 景观中,基本形式由什么基本元素组成
    答:景观中,基本形式由园林围墙、园亭、园路和园林水体四种基本元素组成。一、园林围墙园林围墙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
  • 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
    答:1、地形设计 园林的构景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山水、建筑和道路、树木花草,在园林景观中,地形直接联系众多的环境因素,地形形式有平坦地形、凸地形、凹地形、山脊和谷地,在进行地形处理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原有地形,如果在具有草原、江、丘陵等这样的地段上,只要稍加人工的点缀和润色,就能成为风景名胜,...
  • 农村生态旅游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要素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_百度...
    答:增加视觉丰度,方便游客游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基质是指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在旅游区中一般指旅游地地理环境类型及人文社会特征,对基质的研究有利于认清旅游区的环境背景和分析确定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特征,是生态旅游形象设计以及功能斑块划分的基础。
  •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有哪些
    答:具体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分类介绍以及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有哪些,和我一起到文中来看看吧!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分类介绍1、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商业广场是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在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上应先满足人们心理、生理的需要,然后再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考虑。因此.在进行商业广场环境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