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6年级语文习作7——写我身边的家乡名人(一定要是睢宁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苏教版小学6年级语文习作7——写我身边的家乡名人

李昌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四岁那年,母亲李王岸佛带着十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暂留大陆)由上海迁居台湾。父亲李浩民是企业家,不幸由上海赴台湾探亲时在船上遇难,倾家荡产。世纪老人过世时,年纪已达一百零六岁的母亲,严格教育子女勤恳治学,含辛茹苦把十三个子女抚养成人,个个享有博士学位,干什么行业的都有:商人、科研工作者、律师、服装设计师、教师、艺术家、证券分析师、广告设计师。排行老六的李小枫任纽约大学教授,曾发表对抗艾滋病毒的论文而震惊医学界。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他荣任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任厅长两年期间,他的办公桌上竟积压了八百多个悬而未决的案件等着他处理。二零零零年七月一日,他正式退休。目前,他又重回办案与教授岗位,受聘在美国十一所医学院与法学院授课,他力争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培养接班人”。
李昌钰智力过人,思路敏捷,精力充沛,风趣幽默。 酗酒男子自杀案
一名酗酒男子死在自己家里地面上,周围全是血迹。警方认为其女友是第一嫌疑人。
我到现场后,觉得男子尸体有点异常。尸检结果表明,其肝部已经完全硬化,这一结果提示我注意看血迹的形状,发现大多都是圆形,中间是空的。“他是因喝酒过量吐血而死”,我由此得出结论,因为肝脏不能吸收酒精了,肺气泡跟血一起被吐出来,气泡落地之后,裂开,自然形成了空心圆。

 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罗贯中在写>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他的诗仅存4首,以>最有价值。
  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传世。
  张士诚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人,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过猛虎。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永王兵败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死于1419年,享年90岁。他一生写下许多诗作,著名的有《辽东有感》、《戌归》、《示后》、《戌归咏牡丹二首》等。据传,便仓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高 谷 明朝官员,字世用,丁溪场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死于1460年,享年70岁。
  王 艮 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出身盐丁。他拜当时著名哲学家王守仁为师,刻苦自学,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他认为,“道”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道,就是真理等。王艮一生没有参与封建政权的统治活动,不肯做官,终身为民。他是明朗哲学家的一个流派——泰州学派的创立人。他广收门徒,弟子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盐丁等,他终身讲学,始终接近劳动人民。后人将其著作辑成《王心斋先生遗集》。
  朱 恕 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字光信,号乐斋,大丰县草埝人,樵夫出身。他性格刚正,见义勇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文化,勤学苦练,很有成绩。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哲学思想。他虽系学者名流,但仍以樵业为生,不肯与官僚交游,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朱恕和韩贞吾的著作,后人辑为《朱乐斋、韩贞吾两先生遗集》流传于世。
  宋 曹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号射陵,盐城郊区北宋庄人,生于1620年,卒于1701年。他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著有《书法约言》、木刻双钩《草书千字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书,这些书作用很大,对后人的书法、诗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入清后,他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自号耕海潜夫,以书诗自娱,写下许多名诗,其诗篇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清廷腐败统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柳敬亭 明末清初大说书家,他本姓曹,原名永昌,字葵宇,东台曹家庄人,生于1587年。15岁时为避仇而流落江湖,息于柳树下,故改姓柳,名蓬春,号敬亭。他起初自学成才,很有说书本领;后来拜松江说书名家莫后光为师。在名师指点下,大有长进,技艺精湛,在南京秦淮河开业说书,声名大振,擅说《隋唐》、《水浒》、《三国》等书,后来成了我国评书艺人的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吴嘉纪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字宾贤,号野人,别号陋轩,生于明朝万历46年(1618年),布衣出身,东台安丰人。他虽家境贫困,体弱多病,但不以为苦,喜读书,爱写诗。由于他长期生活在贫民之中,因此他的诗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难困苦生活,对老百姓的痛苦深切同情。明亡后,他从事抗清爱国文学活动,有许多诗揭露了清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痛斥了清军的暴行,因此受到清政府的迫害,他的《陋轩诗集》被列为禁书。他死于康熙23年(1684年),葬于梁垛开家舍,清内阁中书汪懋麟为他作基铭刻石。吴嘉纪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成就的贫民诗人,其著作《陋轩诗集》共收入他写的诗1091首。
  葛天民 明朝抗倭英雄,字田纯,东台人。明朝天启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福清县丞、山东经历等职。后解职回乡,时值倭寇(即日本海盗集团)入侵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葛天民为保卫家乡,组织盐民、农民、居民数千人智斗倭寇。当时倭寇用的武器是“倭刀”,只宜近战,他就动员民众用长毛竹削尖为竹枪刺,抗击敌人;倭寇脚穿皮鞋或木屐,他就动员民众在要道上撒上豌豆,黄豆。倭寇一到,脚踏豆子,一走一滑,纷纷跌倒,此时埋伏在路旁的民众四处出击,用长竹枪刺,倭寇用倭刀乱砍,因刀短伤不到人,反把竹竿越砍越尖,大家对准倭冠直刺,这一仗杀得倭寇大部死伤,只剩少数残寇狼狈逃窜,以后,倭寇再也不敢到此侵犯了。后人为纪念葛天民的抗倭功绩,为他立了墓碑。
  王之桢 明末清初抗清名人,字筠长,盐城人。明末贡生,他精通经史,博学多才。1644年,明崇祯皇帝自缢,清兵入关,著名抗清爱国将领史可法督师扬州,抵抗清军,设招贤馆,广收人才,王之桢前去,积极辅佐史可法,献了著名的抗清十策,深得史的赏识,在幕中掌握机密文书。当清军包围扬州、劝史可法归降时,王之桢挺身而出,以史的名义回答清军头领多尔衮,申明大义,严词拒降。这封《答多尔衮书》十分著名,一直为后代传颂。
  徐 铎 清朝书法家,字令民,号南冈,又号枫亭,盐城徐马庄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后奉旨校士山东,在济南府儒学传集学官弟子宣讲,勉以读书立志,研求经济;后来为湖南正考官,曾出守云南,又升山东按察使,后擢布政使,是著名书法家,在山东指导曲阜孔继涵、孔继涑两兄弟的书法,使之大有长进。据考,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二孔,就是指这兄弟两人。
  冯道立 清朝水利专家,字务堂,号西园,东台时埝人,生于乾隆47年(1782年),死于1860年,终年79岁。青年时代他目睹家乡常闹水灾,便立志治水为民造福。他认真研究水利,常到实地勘察,参加过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一次去勘察,3年未归,甚至途中路过家门而不入,大有大禹治水的精神。他为治理里下河地区的水患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家乡办了许多好事,深得民众的称赞。他一生写有许多水利专著,如《淮扬治水论》、《淮扬水利图说》(内有《七府水利全图》7幅),系统地科学地提出了根治苏北地区、特别是里下河地区水患的具体方案,还有《勘海日记》、《束水刍言》、《测海蠡言》(后附《攻沙八法》),是他几十午治水经验的总结,实用价值极大。
  徐开业 清朝状元,字健庵,号丹岑,响水县六套人,生于乾隆53年(1788年)。嘉庆25年(1820年)武科应试,他中头名状元,大魁天下,年值33岁,历任御前一等花翎侍卫、陕西都阃府宜君营参将等职。皇帝授予他武功将军,晋封武显将军,其夫人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道光11年(1831年)11月7日在潼关阵地上带甲而终,年仅44岁。徐开业不仅是武状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精通文学,写有许多名诗。可说文武双全,名扬天下。
  陈玉澍 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原名玉树,字惕庵,建湖县上冈镇人。清光绪14年(1888年)考中举人。他爱好写诗,其诗中充满爱国激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他一连写了几十首诗,痛斥日本的侵略行径,抨击清政府的反动无能,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其诗中还洋溢着唯物论的战斗精神,如《戏题寺壁》、《七夕》都很有名。他拥护当时的维新变法,著作有《卜子午谱》、《后乐堂文钞〉等。
  宋泽夫 民国革命志士,名润,原名殿康,字泽夫,清同治11年(1872年)出生于盐城宋村。他自幼勤奋读书,青年时便有革新之志,反对清政府,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抵制袁世凯,传播革命思想,创办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宋泽夫在《新公报》上发表《青天白日哪里去了?》、《国丧》等文章,痛斥蒋介石的“乌天黑日”。抗战爆发后,他慨然出任第五战区盐城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会长,发动群众抗日。1940年新四军到盐城后,他欣然出任盐城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竭力拥护共产党,共商抗日大事。后不幸被捕,遭严刑拷打,但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杀头现成,改口不能”的英雄气概。后被营救出来,出任盐阜区首届参议会副会长。病危中,他还告诫探望者:“一条路,靠共产党”,临终际,犹高呼“抗日杀汉奸!”1942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葬于宋村。宋泽夫先生逝世后,中共盐城县委敬献挽联“敢说敢言敢怒敢骂嫉恶如仇临终犹高呼杀敌,有气有节有爱有憎刚毅可风迂难竞不屈寇庭”,并决定把盐城中学改名为泽夫中学。陈毅园志曾称赞宋泽夫是“苏北的鲁迅”。现在,市暨盐都县政府还决定修建宋泽夫陵园。
  胡乔木:(1912-1992),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国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出生于盐都县鞍湖乡张本庄,1930年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1932年在盐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到达延安。从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继续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乔木同志主要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任职。这期间,他亲自或参与起草和编纂了许多党中央的重要文件。胡乔木同志是中共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顾委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2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胡乔木文集》和诗选等。
  乔冠华:(1913-1983),我国当代著名的外交家。1913年3月8日,生于今盐城市建湖县庆丰乡。5岁入叔父家塾,16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德国杜宾根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获博士学位。1937年结业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由周恩来兼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乔冠华为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中国代表团团长,11月15日,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作了发言。此后,自二十七届到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均由他率代表团出席,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9月,因患重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戈公振:(1890-1935),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人家。戈公振自幼聪慧,读过私塾,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他编译成《新闻学撮要》一书,还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报刊研究专著《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他还热心于新闻教育工作。从1925年起,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厦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1930年3月,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1933年3月,他随我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前往莫斯科访问,后来决定留在苏联,研究苏联社会。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享年仅45岁。戈公振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
  顾正红:(1905-1925),是伟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第一个英勇献身的烈士。1905年生于今滨海县正红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21年,进日商内外棉九厂做扫地工。后又进日商内外棉七厂做盘头工。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14日,内外棉十二厂无理开除两名工人,工人立即罢工抗议。15日下午,工人与工头、巡捕发生冲突,顾正红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内外棉七厂大班川村蓄意开枪,顾正红在中弹受伤的情况下,仍高呼口号。凶手川村又连开两枪,一个帮凶还用刀猛砍顾正红头部。顾正红终因失血过多,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0岁。以顾正红牺牲为导火线,上海工人阶级掀起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随父施元德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市境内),写下了不朽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施耐庵36岁登进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张士诚再三邀请施耐庵进他的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此后,施耐庵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经友人帮助,在白驹修建了房屋,从此在这里隐居不出,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书成后,施耐庵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传》。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资料给你了,可以自己写了吧

1.奚仲开国
“奚仲开国”是十六根历史名人柱的第一柱。之所以确定“奚仲开国”为第一柱,主要是因为奚仲是睢宁的开邑者,奚仲迁邳后,今之睢宁之地便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据考证,睢宁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代初年。
追溯睢宁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奚仲的人。
奚仲是轩辕黄帝的六世孙,任姓,他是距今4160年前的科学家、政治家,传说中车的发明者,是夏代的车正(掌管车的官)。
奚仲是下邳的缔造者也是下邳的第一位统治者,他与睢宁本土先民共同为下邳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睢宁的发展史上开出了一道文明的先河。“奚仲开国”作为第一柱也标志着睢宁的文明史由此开始。
2.宋襄筑城
宋襄公是叱咤风云的春秋五霸之一,他于公元前641年率兵伐齐时,在下邳境内筑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下邳建城的记载。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在位,是宋桓公之子,名子兹甫,与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
宋襄公筑城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下邳建城的记载,这是下邳建城之始。“宋襄筑城”在睢宁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3.季札挂剑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吴王诸樊的弟弟,因其贤义,吴王和其兄长及吴国国民都欲立他为王,但季札推让不就。
季札被封于延陵(今常州),故又称延陵季子。季札受封后,于公元前544年出使北方诸国。当季札途经睢地(当时睢宁地属徐国)时,因平素听闻徐君仁义,所以前去拜访。徐偃王之裔、徐国国君晤见季札时,非常喜欢季札所佩的宝剑,徐君不便明言,季札虽心知其意,无奈刚刚出使,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睢宁县
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后,又经过徐国时,他打算把宝剑赠送给徐君,但是徐君已经死了。季札来到徐君墓前祭拜,“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与季札同行的人问他,徐君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将宝剑送给他?季札回答说:“我在心中早就把宝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违反我的初衷呢?”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季札挂剑处修建了“季子挂剑台”。据睢宁旧志载:挂剑台在睢宁西北50里处(今双沟、苏塘一带)的故黄河岸上。
季札对朋友重允诺、守诚信,获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这是明代杨于臣在《咏睢宁》中对季札诚信之举的赞颂。至今,“季札挂剑”这一典故不但被广泛流传,季札挂剑还作为诚信的象征,季札也依然是人们学习讲诚信的榜样。
4.邹忌封邑
据史载,邹忌身材修长,长相英俊,博才多学、能言善辩、智慧超群,因讽齐王纳谏而知名于世,齐国也因广纳谏言、政治开明而强盛起来。邹忌的讽劝为齐国的强盛立下盖世功勋,齐威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35年)封邹忌为成侯,居下邳,他为世人留下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开创了封建社会向最高统治者讽谏的先例。
邹忌作为齐国的功臣,封于下邳,说明下邳在当时的繁荣和区位优势非同一般。邹忌封于下邳后,正史才称古邳为“下邳”,“下邳”也因邹忌声名远扬。
5.张良匿邳
唐代大诗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秦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这首诗写的是感怀秦时张良袭击秦始皇遭通缉,隐匿于下邳一事。
张良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一说为河南宝丰县人,是韩国大贵族后裔,他的祖父、父亲先后为韩国五个国王任相国。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重金聘请一个大力士,制造了120斤的大铁椎。公元前218年,张良与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河南原阳县)狙击秦始皇,但大力士的铁椎误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张良遭全国通缉,他更换姓名隐匿下邳。隐匿下邳期间,张良遇到了圯上老人黄石公,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圯桥进履的故事。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报国心,耿耿方在此。”这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感慨季札对亡友守信所作的《挂剑曲》。
6.戚姬嫁刘
戚姬是登上天元广场十六根历史名人柱的唯一一位女性。“戚姬嫁刘”一柱上刻画的是:发髻高耸、身材修长、面容俊美的戚姬手持圆形玉璧,头顶上一巨凤盘旋,身边有一头戴如意冠的小男孩憨态可掬,那是她与刘邦所生,后被封为赵王的刘如意。 公元前205年农历四月,项羽率轻骑突袭彭城,汉军溃败,楚军追至灵璧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只身沿睢水东北而逃,逃至今梁集境内,躲进一眼枯井中藏身,被附近村中的戚氏父女救起。为躲避楚军搜捕,戚父将刘邦留住三天,并以戚女相许。次年,戚女生下一子。三年后刘邦在定陶称帝,戚氏父女赶去相认。刘邦以戚女为姬,给儿子取名如意,封为赵王,又因如意酷似自己,刘邦对戚姬格外宠爱。刘邦曾考虑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但遭吕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未能如愿。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罚戚姬穿上囚服到永巷舂米。戚姬满腹怨愤地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谁当使告汝!”后来,赵王如意被吕后用鸩酒毒死。戚姬被砍去手足,挖眼,熏耳,饮以哑药,扔在茅厕里,号为“人彘”,折磨致死。 刘邦长子惠帝刘盈听说戚姬被害,愤其母吕后过于歹毒,派人告诉吕后:“此事非人所为,臣为太后之子,实无脸面治理天下!”从此不问政事,最终忧郁而死。吕后主政八年,她死后,大臣杀诸吕,扶立刘恒为文帝。 汉文帝为报戚夫人救高祖之恩,亲诏在戚姬救主之地兴建“戚姬苑”,以香火祭之。 睢宁人为戚姬的悲惨遭遇而痛惜,更为她的勇敢、机智和善良而骄傲,岁岁年年祭祀不停。黄河夺泗后,戚姬苑多次被毁,但乡民捐资,屡毁屡建,至今尚有戚姬苑遗迹。
7.佛调译经
东汉末,下邳相笮融崇信佛教,兴建佛寺,使下邳成为佛教传播地区之一,洛阳更是传佛译经重镇,严佛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史载他“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
佛教东传洛阳史载译经之始,起自汉桓帝。首达洛阳的当属安世高,安息国王子,高僧,汉称“安侯”。他的继承者也是安息人名叫安玄。“二安”精通梵语,在洛阳译经,颇有影响,当时的汉人严佛调,热心学佛,出家为僧。
安玄,安息国人,为佛教居士,秉守法戒,严格自律,博览并诵读群经,有很多的经典能通悟理解。汉灵帝末年,东渡经商,定居洛阳。因他对汉朝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贡献,被封为“骑都尉”。在洛阳,安玄表现得谦虚谨慎、温顺恭敬,平时把弘扬佛法当作自己的事业。安玄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久,他就通晓了汉语,于是信心十足,立志宣扬佛经。平时,他和僧人们讲论佛教义理,有很多高见,得到大家的赞赏,都称他为“都尉玄”。安玄热心于翻译佛经,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于是与严佛调合译。
严佛调与安玄合译佛经,采取的是“都尉口陈,严调笔受”的方法,就是安玄将经文原本用胡语念出来,严佛调用汉文直接写下来,然后,两人斟酌字句,修饰润色,便语意更加完整、显豁,便于阅读。严佛调与安玄合译佛经,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算是一件破天荒的创举。从汉和西域文化交流来讲,这种助译合译形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严、安二人合译佛经之后,西域东渡僧人在汉语还不太精通的情况下,通过助译合译,不但迅速提高了汉、胡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为佛经的汉译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严佛调和安玄合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是《法镜经》,这部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评价。
严佛调在佛学研究和助译中,不断提高了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其颖悟程度相当深邃,于是便想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著述表达出来,这就是严佛调所著的《沙弥十慧章句》一卷,开汉僧传述佛经的先河。
佛调为译经高手,开佛经助译之始。佛调在学佛、助译过程中心领神悟,发师所未发,悟经中深昧,手自撰述,开汉人佛学者著书立说之始,对后世高僧著述影响极大。严佛调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8.刘备屯军
东汉末年,徐州牧(当时州治在下邳)陶谦死后,刘备自领徐州牧入主下邳,在下邳屯驻,并以下邳为创业之基。
据《三国志.蜀.先主传》载,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攻徐州陶谦,青州刺史田楷约刘备同去援救,曹操退兵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驻小沛。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重,临终前,嘱咐别驾糜竺去迎刘备,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别驾糜竺率州人至小沛迎刘备,刘备不敢当,经下邳陈登劝刘备说:“今汉室陵夷,海内倾覆,立功立业,莫如今日。徐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使君正可借此发迹,奈何固辞?”刘备推让,要袁公路(袁术)兼领徐州,陈登答:“公路骄豪,不足拨乱,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匡主济民,创成霸业,下可割地守境,书功竹帛……”刘备遂领徐州,居下邳。
刘备居下邳后,多次与袁术、吕布激战,互有攻弃,各有胜负。
刘备以下邳为基,暗中发展势力,不断壮大,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占领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9.曹操擒布
公元196年6月,袁术侵入徐州,刘备命张飞留守下邳,自率关羽等与袁术作战。吕布乘机从小沛引兵攻占下邳,并自称徐州刺史,治下邳。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派兵攻打沛城刘备,刘备不敌,投奔曹操,曹操亲自率兵东征吕布。
曹操围攻下邳,久攻不下,后用郭嘉之计决沂水、泗水灌城,城内惶惑,上下离心,吕布被曹操生擒。
吕布被擒后,《资治通鉴》中这样记述:布见操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操曰:“何以言之?”布曰:“明公(指曹操)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若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座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乃命缓布缚。刘备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颔之。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缢杀。
据载,下邳城有重门,外城周十二里半,中城周四里,为吕布所筑,缢杀他的白门楼为外城的南门。白门楼位于今古邳镇北2公里处,原城楼已随旧城沉陷,现在原址南10米外建有白门楼水闸。
因为“曹操擒布”,下邳的白门楼也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吟咏不断。
10.关羽三约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从许都回到了徐州,杀了曹操安排的徐州刺史车胄,命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刘备屯驻小沛。后献帝密令董承诛操,刘备参与密盟,事机泄露。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兵分数路讨伐刘备,刘备逃奔袁绍,曹军围困下邳,关羽被困于土山上。曹操以火烧下邳威胁关羽,又派关羽昔日好友张辽劝降,关羽为保护刘备之妻甘、糜二夫人和避免下邳被烧,无奈之下和曹操订立了“三约”:一约,降汉不降曹;二约,奉养刘备两个夫人;三约,一旦知晓刘备的去向,便要投奔追随。曹操惜关羽之才,答应了他的条件。
11.孙权生地
孙权的父亲孙坚,在东汉光和年间任下邳丞,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孙权生于下邳。孙权的孕育、降生、学步都是在下邳孙坚的衙署之内。据说,孙权降生时为使孙母奶水充足,每日必食睢宁豆腐。
12.笮融祠佛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笮融花巨资在下邳修造浮屠寺。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为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据说,堂阁周围可容纳3000多人在其内课读佛经,佛像外涂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当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为世所难见。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项佛事无意中成了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业。他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并且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祠内所塑之黄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国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并且笮融在境内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赋税,也成为以后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举措之一。同时,笮融的这些活动使徐州、下邳在此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始终是我国佛教的重镇之一。
13.王祥孝行
王祥是晋时琅琊临沂人(今属山东),字休徽。汉末,王祥隐居庐江(今安徽舒城)20余年。魏时,他从温县县令累迁至大司农、司空、太尉,被封为睢陵侯。晋代魏,官至太保,进爵睢陵公。睢宁曾是王祥的封邑之地。
王祥对父母极孝,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在病床前。一次,继母想吃活鲤鱼,时值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卧在河面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持之而归,这就是妇孺皆知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王祥在睢陵做官时,清正廉明,以孝治县,深得人心。他在县衙大堂上写的对联很特别,上句曰:“万物亲为本”;下句曰:“百行孝当先”,横批为“治县以孝”。对那些不孝之徒或有凌辱父母、老人的狱讼,他均严加追究。
据说,城内双井栏这个地方,有一泼妇虐待婆母,动辄打骂,婆母星夜逃跑。泼妇将婆母找回后,把她关在屋内,扒光衣服,用腊条抽打,直打得婆母跪地求饶,婆母终因不堪羞辱撞墙而死。王祥知道后非常气愤,他亲自到双井栏一带察访,听到百姓众口一词地向他诉说婆婆受虐实情后,立即将泼妇缉拿归案。经三审六问,泼妇一一招供,泼妇被打入死囚后,便上报问斩。斩前将泼妇“骑木驴”游四门示众,观者无不拍手称快。泼妇被斩后,王祥又命人在县衙门前,为无辜被害的婆母设下灵堂,亲率全衙官吏哭奠。百姓见了无不掩面落泪。此后,那些不堪儿女虐待的老人,都纷纷来县衙击鼓喊冤,王祥一一接见,也一一捕办,此做法震动全县。那些曾虐待父母者,都到县衙向王祥认罪求罚。王祥还对闻名贤孝的人,根据他们的事迹,分别予以表彰。从此,睢陵大治,孝亲成风。
王祥还在睢陵开河引流,治旱治涝,遇上灾害为民请命,上报灾情,以求减免钱粮,深得人心。一次,王祥在街上看到一位卖妻子的人,问其原因,卖妻子的人答道:“小民家贫,难以养家糊口”。王祥同情地落下泪来,当即解囊相助。当这对夫妻泣不成声跪谢时,王祥却挥泪道:“下官无能,使你们受苦了。”
三年届满,王祥升迁,睢陵民众挽留不成,便杀猪宰羊,摆满香案,一直送到十里长亭。王祥虽在睢陵为官数年,却身无长物,只好脱下一双靴子交给乡亲父老以作纪念,然后赤脚登轿而去。
王祥走后,百姓自动捐五百两银,在城南玉皇阁前动工兴建王公庙,以便四时享祭。王祥闻听,立即从京都派人捎信说:“睢陵地瘠民贫,下官未解百姓于倒悬,非但无功,且有过焉。若再兴建庙宇,下官无地自容。若敢违我意者,下官将责令地方严办!”建庙乃止。
公元269年,王祥病逝讯息传到睢陵,全城民众痛哭,纷纷捐献钱粮,将王祥遗留的一双靴子,葬于城东南二里许(今县城东南徐沙河北余庄东),筑冢刻碑,墓前碑文曰:“王祥履墓”。
王祥对父母行孝以报养育之恩,而且为官清正、教民以孝,深受后人景仰,解放后王祥履墓遗迹仍存。
14.葛洪炼丹
葛洪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镇江句容)人。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等都认真学习研究,一生著述很多,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和《西京杂记》等。 一说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一说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葛洪来到下邳峄阳山(巨山)采药炼丹,鉴定邳产半夏属旱性,命名为“邳半夏”。峄阳山又名葛峄山,是否因葛仙的到来而得名,无从考证,但如今,古邳巨山上仍有葛洪井、葛洪洞遗迹。据传,葛洪洞为葛洪居留处,葛洪井为葛洪取水炼丹所用。这正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邳巨山虽没有黄山的险峻挺拔、泰山上叮咚的泉水,但他却因葛仙的到来,增加了神韵。
15.刘裕免租
刘裕(公元363年—公元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系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21世孙。刘裕小时家境贫寒,曾以种田、捕鱼、打柴为生,并做过卖鞋的小贩。后参加东晋北府军,是彭城人刘牢之将军的部下。他勇敢善战、纪律严明,屡建功勋,被封为建武将军,升任下邳太守(公元401年),全面掌管下邳一带的军政大权。刘裕依托下邳的交通区位优势、粮米丰盈优势,薄赋轻徭,广纳寒士,清廉节俭,强练军马,渐渐成为实力派人物。公元405年,刘裕击败篡晋的桓玄,被任命为侍中,统管军事,掌握东晋朝政大权。公元409年,刘裕率军北伐,一路由泗入淮,过关斩将,攻占山东临沂,占领广固,攻下南燕,西收巴蜀,出兵关中,消灭后秦,被封宋王,官至相国。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定都建康,史称刘宋。从此开始南朝,与北方的北魏南北对峙。 刘裕称帝后,因念及自己曾为下邳太守,以下邳为基建立霸业,故诏令免除下邳租税30年。
16.米芾司所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书画家、鉴藏家,字文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米芾与睢宁结缘是1107年(宋大观之年)由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宋改邳州为淮阳军)。据说,他以文雅为治,尚礼教,“使民足,且知方也”。后世称为“大邦之地”。米芾知邳期间,为官清正,并领建城隍庙于东关外,亲自撰写碑文及殿堂楹联。然而工程竣工后,米芾突然病逝于住所。宋徽宗听说后,诏封邳州城隍为“忠佑王”,并以香檀新雕其像,着龙袍,戴王冠,俨然米芾复生。民间传说米芾自此为城隍,就称该庙为城隍行台。 《宋史.文苑传》云:米芾“出知淮阳军……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精于监(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苏轼亦喜誉之。”米芾在邳,对睢宁书画界的影响,不言而喻。480余年后,明代大书画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曾于公元1600年专程赴邳州寻找米芾真迹,恰逢“彤华宫”落成,应请为之题额(此匾额文革中被毁)。清时睢宁人万人长,曾为舒城训导,93岁犹能泼墨作米家山水。元代,古邳董恩任吕梁(地在彭城东南,睢宁西北)驿官时,在泗水上(后为故黄河)重要水利设施吕梁洪建关尉庙,以巨石为碑,特请翰林学士承旨、魏国公、大书画家、篆刻家赵孟頫撰写《吕梁洪关尉神庙碑记》。历代书画巨匠墨迹的留存,对睢宁书画家辈出,作用巨大。1953年,古邳旧城村人魏樵仙(名岳年),在华东五省一市书法评选中荣获第二名。 据说,米芾没有一件绘画作品传世,但从他留给后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书法作品中 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追求个性的人。字如其人,我们从中体味到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一种浩然的气魄,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弘扬光大的吗?

  • 苏教版小学6年级语文习作7——写我身边的家乡名人
    答:李昌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四岁那年,母亲李王岸佛带着十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暂留大陆)由上海迁居台湾。父亲李浩民是企业家,不幸由上海赴台湾探亲时在船上遇难,倾家荡产。世纪老人过世时,年纪已达一百零六岁的母亲,严格教育子女勤恳治学,含辛茹苦把十三个子女抚养成人,...
  • 苏教版6年级下习作7作文
    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真有点怀念.在我的小学生活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暗然发黑.要离开我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快要离开风景如画的校园了;快要离开那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了,心中不免产生种种难忘...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7作文
    答:那天正好是期中考试,我因为前一天在外婆家做客,第二天当我来到教室门口时,同学们已经在考试了。我站在门口,喊了好几声“报告”后,你才冷冷地示意我进去,可能是因为紧张吧!考试考好后,我居然忘记了写名字。第二天一早,你就在同学们的面前公开地批评我,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马虎的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当时您的哪些...
  • 苏教版小学6年级语文习作7——写我身边的家乡名人(一定要是睢宁的...
    答:苏教版小学6年级语文习作7——写我身边的家乡名人(一定要是睢宁的) 30 大哥们,我要的是现代的名人,至少500字(最好是郎永淳)... 大哥们,我要的是现代的名人,至少500字(最好是郎永淳)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shixiti 2010-12-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 苏教版6年级习作7范文
    答:夺取了胜利。兔子后悔极了。 我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是:不要仗着自己的优势而骄傲,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傲却是失败的前奏,而奋发图强往往胜过得意自满。
  • 201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7
    答:吴老师啊,让我再向您说一声:“辛苦了!”老师,希望您能搞好班级,让我们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敬爱的吴老师,因时间的关系,下次再谈了。 祝您: 身体健康! 敬爱的x老师: 您好!我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已经即将毕业,将要离开您了。每想到这里,许多往事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老师,在毕业前我的苦恼就是:...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7作文怎么写?请举例文 400字左右
    答:电话沉默了一会。(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孩子们和保姆被...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谁能指导以下??要 ...
    答: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7
    答:您好!老师,在这六年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不过在这漫长的小学学习生活中,老师您那诲人不倦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印象,此时我有很多话要和您说:记得新学期开始,您很严肃地走进教室,看着您生疏的面孔,我想:这位老师会不会很厉害呢?当您叫到我的名字时,我心里一怔,您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师!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7 作文
    答:我知道,承认错误要很大的勇气。虽然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们还是要面对它。假如不去面对,就等于逃避,你会很难受的。错误是人生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研读。错误很有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如果知道错了,就不难把错误根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