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互相影响融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类型



一、 中国文化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在总体上,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或农业文化。但就自然环境而言,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草原分布地带,因此,这些地区也就成为了以草原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区域。一般认为,自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历史上传统的游牧经济分布地区。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布地区。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历史上的整个西域地区,都属于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宏观地说,也属于传统的以游牧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区域。但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远古至今,这种文化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农耕文化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大,而游牧文化的分布区则日益缩小。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历史上气候的变迁。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论证,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周期性的气候变迁,大体上而言,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民族融合时期,都是相对的寒冷期。寒冷期的出现,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传统游牧区域的南移,迫使游牧民族南下;而出现相对的温暖期时,如历史上的汉唐时期,造成的结果便是农耕区域的北移,促成了农耕民族纷纷北上开垦农田。2.历史上人类的活动。历代统治者对北部、西部边疆的开发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移民实边”,主要是把农业人口移往西北边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垦荒种田,如军屯、民屯等,其中就会将牧场开垦为农田。例如,西汉以前的河西走廊基本上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但是,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置,这里就逐渐被开发为农耕经济区了。这种人类活动的结果必然是农耕经济区向游牧经济区的推进和游牧经济区的逐渐缩小。另外,历代统治者,包括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者在内,滥伐森林,大兴土木,在草原地带发展农耕经济等,都对历史上草原地带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无疑也是造成游牧经济地区不断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3.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在发展游牧畜牧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维持基本的生计,片面地追求牲畜的数量或生产规模,使得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过载放牧,造成了一些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导致草场的退化,草原面积因而减少。4.历史上自然的农牧界线反过来又不断强化了两种不同类型文化间的区别界线,使得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似乎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游牧民族永远是游牧民族,而农耕民族也永远是农耕民族。这样就产生了中原与周边,内地与边疆,蛮荒之地与礼仪之邦等文化观念上的对立。当然,历史上农耕经济区和游牧经济区的范围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也不是单纯某一个因素的结果。实际上正是上述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古代, 游牧民族的马给人类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加速了贸易和技术的传播。 草原的游牧民族, 在与其他民族沟通时比起农耕的中原地带就有明显的优势。 马比人走得远、 跑得快、 负载的东西多。 游牧文明比起农耕文明来, 覆盖的领域大, 接触的文化多, 技术传播也可能快一些。因此在与游牧文明的交流过程中, 农耕文明不仅得到了游牧文化的精髓, 也有了接触其它外来文化的机会。 而农耕文明相对与游牧文明,总是以精雕细琢的态度不断完善任何事物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因此农耕文明虽然覆盖领域不大, 但是它的文化是成熟完善的, 技术是先进有效的, 尤其是政治思想文化上的高度发达。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文明交流的例子:
1、 青铜器 早在 4000 年前, 西亚已进入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 主要的青铜冶铸技术均已发明, 并对周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东亚在那时才刚刚进入青铜时代。
青铜文明在中原大地的起源真是西北游牧民族传播的功劳。 又如, 剑是古代游牧武士随身携带的武器,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其中西亚和中亚的短剑较为古朴, 而东亚的剑种类繁多, 且异常精致。 而中国佩剑之俗也是起于西北游牧民。 但是青铜冶炼和铸造是定居者的事业, 不可能在马背上进行。 而且刀、 剑、 斧、 弓、 箭、 盔、甲、 套索是游牧民的主要兵器, 但其实只有套索是游牧民特有的武器, 其他均是定居民的发明。从中不难发现, 游牧民族的青铜文化正是取自他处。 游牧民族巧妙地利用了青铜器, 完善了游牧 生活方式, 战斗力大大提高, 促使游牧民走上了游牧军事化的道路, 从而将青铜兵器传播到了遥远的地方。
2、 系带和带钩 岩画和墓葬发掘均表明游牧民有系带的传统。
他们习惯将武器或生活用具挂在腰带上。 腰带以动物纹饰为主, 在中国北方有大量出土。 春秋战国之际, 系带之风盛行中原, 带亦系挂刀、 剑、印章等物。 系带和带钩争奇斗妍。 又有史载“带不厌新, 钩不厌旧” , “满堂之坐, 视钩各异” 。带钩在进入中原之后成了时尚或身份的象征, 其实用功能逐渐被人遗忘。 在游牧文化进入农耕文化的时候, 农耕文化的等级特点影响了它的发展, 从而产生了新的文化思想。
3、 粮食
中原地区上古原不产麦。 中原之原始农作物为禾( 今粟谷), 故中原早期农作物之字皆从禾不从麦, 如黍、 稷、 秫等。 小麦起源于西亚, 后来经由西北的游牧民族引种至中原。 粟起源于黄河流域, 新疆境内则发现了距今 4000 多年的小米饼( 由粟制作的食品)。 这就说明游牧游牧文明在带来小麦的同时也带走了粟。 稻米自南而北, 麦类自西而东的传播, 对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生产生活
一部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或南迁), 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 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匈奴、 鲜卑、 羯、 氏、 羌“五胡” 南迁, 带来了方凳、 胡床等用具, 以及完善的畜牧养殖方法; 而他们也学到了更加实用的种植农业。

华夏之前有很多部落,夏商周时期,同样有北方的强敌,特别是到了秦朝,北方的敌人蠢蠢欲动,于是蒙恬戍边镇住了北方,西汉前期和匈奴更是剑拔弩张,如太(高)祖刘邦就有白马之围。武帝时期终于荡平了匈奴,西晋以后五胡乱华是汉民族的大灾难,同时也是文化的大碰撞,隋唐以后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南宋以后,北方蒙古人入主中原,百有余年。在元朝期间汉蒙之间的文化融合了。女真族入关以后也被同化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影响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古代文明在历史上的冲撞表现为
①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
②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

  • 从古至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互相影响融合
    答:在元朝期间汉蒙之间的文化融合了。女真族入关以后也被同化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影响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 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解决加分100.跪求...
    答:1. 经济方面: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促进了经济交流和贸易的发展。草原上的畜牧业产品如马、牛、羊等与中原的农产品相互交换,形成了互补性的经济关系。同时,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贸易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贸易形式之一。2. 文化方面: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游牧民...
  •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历史上的整个西域地区,都属于历史上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宏观地说,也属于传统的以游牧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区域。但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远古至今,这种文化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许多变化。总...
  • 为什么说农耕文明是游牧文明的天敌?
    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文明不是因为他们的文明不发达、不先进,而是因为他们的文明根基不牢固,文明时间不够长,文明程度不够深厚,所以在面对多个游牧民族的冲击时难以应对和施加影响,最终导致其先进的文明丧失殆尽直至彻底消亡。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并传承至今。
  •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野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2.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界:在中国历史上,直至明朝时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存在着清晰的分界线,即长城。长城以南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区域,而长城以北则是游牧文化的分布区。3. 农耕文化的影响与人口迁移:中原地区的肥沃土地孕育了华夏文化,后者本质上是一种农耕文化。适宜的气候和稳定的农业生产...
  • 列举中国古代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冲突和交融的事例,以及影响?
    答:在古代, 游牧民族的马给人类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加速了贸易和技术的传播。 草原的游牧民族, 在与其他民族沟通时比起农耕的中原地带就有明显的优势。 马比人走得远、 跑得快、 负载的东西多。 游牧文明比起农耕文明来, 覆盖的领域大, 接触的文化多, 技术传播也可能快一些。因此在与游牧文明...
  • 为什么说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具有互补性
    答:游牧文明的特点在于动。因为变动性大,不利于手写文字的产生,文化的积累便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无法形成如农耕文明那样发达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组织,在话语权上始终无法胜过农耕文明,因此留给人们落后和应改造的印象。农民的农业生产有定期,有定量,一亩之地年收有定额,很少有新鲜刺激的东西,而又生生不已...
  • 从世界历史看游牧民族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答:游牧民族是作为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力量出现在历史当中的。他们为了必要的生产资料摧毁一个又一个文明,直到发现定居能为他们带来更丰裕的生活。其最大的冲突在于他们要以外来者的身份征服一个农耕文明,但农耕文明比之游牧文明的优势是明显的,融合也就是必然的。
  • 在中国历史上,为何游牧民族,在和农耕文化的对立中,总是处于弱势呢?_百 ...
    答:那么,为何凶悍强悍的游牧民族,在与农耕文化的对立中,一直处于弱势呢?原因如下。01游牧民族人数稀少 游牧的土地“企业生产主力”是远远低于农业的,若是在水草丰美养条件下,种好一只羊必须5亩农场,约80只羊才够养好一个人,那么平均下来一个五口之家那就需要2000亩的土地资源。因此,辽阔的草原人口...
  • 在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为什么总会有冲突呢?
    答:当然是农耕地区!正是因为农耕地区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所以才形成了聚集区,从而催生了当地农耕文明和政权的诞生。所以为了生存,追逐资源的游牧民族,注定会将农耕民族的资源当做自己的狩猎对象。而偏偏农耕民族,由于人口相对集中,都会在当地构建足够强大的防御体系。当农工民族不够强大的时候,他们修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