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中,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

耳熟能详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语出] 宋·欧阳修《泷(shuānɡ)冈阡表》:“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正音] 熟;不能读作“sú”。
[辨形] 熟;不能写作“孰”。
[近义] 耳闻则诵 熟能生巧
[反义] 浅尝辄止 寡闻少见
[用法] 一般作谓语、定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1.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船已经走了很远,剑是不会行。他还沿著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

  2.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钜鹿之战。前208年十二月(西历公元前207年),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秦国王离及章邯。渡漳水后,命令兵士凿沉船只,打破煮食用的釜镬,只带三日干粮。最后于钜鹿大败秦军。后世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3. 功德无量”最早出自《汉书·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里面对丙吉的描写:“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量矣。”(“亡”为“无”通假字)此后写法变为“功德无量”。由于后来佛教传入,大量使用此词,常被人误认为出自佛教



草木皆兵,握发吐哺,孔融让梨,凿壁偷光,折戟沉沙,杯弓蛇影,邯郸学步,削足适履,水落石出。

这是 安丘&中*公&教育 他们整理出来的,可以参考一下

历史人文题目在公职类考试中是常考不衰的题型,一方面由于大家的知识面不同,是比较容易产生分数差距的一类题目,也是能够考察应试人员知识面与文化底蕴的一类题目。而纵观近几年的事业单位真题,成语故事的考察越来越多。在2019年事业单位二招中有考察成语错别字,还有考察与王羲之有关的成语,而在2017年的教师招聘统考中考察成语与人物对应、与作品的对应以及成语中某个字的意思表示等。这些对成语考查方式启示我们,对于成语的写法、与成语有关的典故、人物、事件以及成语的含义都需要我们尽可能详细的去掌握,同时也要不断扩充自己的人文知识储备。
秦朝末年是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的时代,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历史大戏。我们就来看看这里面的成语吧!
破釜沉舟
出自“巨鹿之战”,主人公项羽。《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约法三章
主人公刘邦。《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进入咸阳后,部下诸将见到秦宫室中的珍奇玩好、金银财宝,好在刘邦手下诸将中还有头脑清醒的人,不断地提醒着他,刘邦这才醒悟过来,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刘邦还军灞上后召集父老豪杰发布安民告示: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这个成语在记忆的时候,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同时也要记住约的哪三章。
多多益善
主人公韩信。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
运筹帷幄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一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区分:
有几个成语极其相似,只有一字之差,在记忆的时候要做好区分:
一诺千金: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字千金:吕不韦。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四面楚歌
主人公项羽。《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历史人文中,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答: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
  • 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答: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
  • 南京城的成语典故,那些耳熟能详的身边故事
    答:入木三分 发生地:南京小九华山 成语故事:王羲之以书法为绝,书写更是非常的有力度。一次,有人请王羲之,写了一块祭祀用的牌子立在玄武湖旁的小九华山上。几年过去了,当木工打算将字迹削掉重写时,发现墨迹已经入木三分之深。龙蟠虎踞 发生地:南京清凉山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奉命前往...
  • 经典历史故事典故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才也要有伯乐,没有机遇金子也发不了光。 2、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 品读历史成语典故,收获成长的启示,成为更优秀的你
    答:第三册《战国秦雄》中负荆请罪成语典故的大意是:春秋战国时期,廉波和蔺相如在赵国是有名的良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件事情过后,蔺相如被破格重用,位居赵国名将廉颇之上。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廉波,对后来者居上的蔺很不服气,处处为难他!而蔺相如不与廉颇计较,为顾全大局,处处避让,后来廉颇...
  • 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
    答:拔苗助长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
  • 耳熟能详的成语故
    答:此成语出自古诗文,没有故事。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释义]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出处]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带有典故的历史成语故事
    答: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典故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语故事】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
  • 我们了解历史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拔苗助长、愚公移山,分别告诉我们做一件事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待每一件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达到目标必须坚持不懈而不是半途而废。到我们学的学科性的牛顿力学、九章算术、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些既是历史的存在又是我们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从精忠报...
  • 历史上的勾践,除了卧薪尝胆,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故事?
    答:勾践这个人虽然因为卧薪尝胆这一典故导致现在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非常不错,但是历史上的商圣范蠡曾经说勾践可以同患难,但不可以同富贵。而他身上所出的典故也不少。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成语典故。第一个: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句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飞鸟尽,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