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如何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发言稿

可以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交警民警的基本职责和职能,也是充分体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我们公安交警队伍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作为,从护卫经济发展大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当好一名交通警察?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做好本职工作。  公安交通民警担负着交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认清当前的历史使命,解放思想,改革当前公安工作,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实事求是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是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用时代的标准塑造自己,从而更深地介入、更好地保护、更有利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认清发展形势。从大的方面说,改革开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离不开法制的健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从小的方面说,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离不开法规的约束,交通违章和事故的处理离不开法律的依据,行人的安全同样离不开交通警察的管束。而这所有的一切又都离不开公安民警,正如周恩来总理说过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在全面建小康的过程中,公安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更加需要一个规范、有序、平等的法制环境做支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分散化,决定了社会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道路设计的不合理化,日益加剧了交通管理中的矛盾激化。经济建设的本身需要公安工作的保护,也需要一个安定、有序的治安和交通环境来保证。这所有的一切都对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提出了诸多的新课题。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着眼大势,置身大势,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必须牢固树立公安工作也能出生产力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护发展、促进发展的主题,看清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工作有所新的作为,新的发展,使公安交通管理队伍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是解放思想,推进发展。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谈管理、存在着特权思想谈执法、身居在百姓之上谈服务的陈旧观念,公安机关要真正做到置身发展之中,置身百姓之中,走在发展的前列,乐于服务、勤务服务、善于服务。交通管理者要从思想感情上贴近工作:对经济工作既不能不爱、不懂、不沾边,也不能乱查、乱管、乱插手,而要把握大局掌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对交通管理工作既要掌握整体的发展规律、全面的业务知识,又要深知具体的工作细节和程序步骤,要不断深入,进行新课题的调研、分析。要从执法行为上跟上时代的需要:要公正、公平地保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创造一个能让所有的公民都能享受平等待遇的良好环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交通参与者,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执法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法无明文规定皆可为”;对我们的执法行为,“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要在服务水平上适应时代发展:善于化解有碍发展的矛盾,主动调处影响发展的纠纷;善于解决当前交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难题,有力消除阻碍发展的因素。  三是做好本职工作,护卫发展大局。稳定的政治和社会治安、交通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全面推进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对我们预防、控制、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整体作战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对我们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和运输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公安机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对使公安机关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公安机关必须从本职工作抓起,做好分内的事,从而巩固公安工作基础。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一定要居安思危,借助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从技术、装备、手段和单兵素质上全面武装和提升,有的方法和手段甚至需要脱胎换骨的更新和转变,从而大幅度提升战斗力,打击范围,维护稳定,保障发展。  第二、规范执法,提高素质,树立文明形象。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是和老百姓距离最近、关系最广的执法部门。老百姓一出门酒会与我们的民警们打交道,因此群众往往是从民警身上去感受社会的文明,去看待当前公安机关的形象,去评价当前党和政府的形象,去体会法制的进步,正如人民所说的,公安交警是城市的窗口,是塑造法制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使者。  一是要规范执法,树立文明的形象。人民警察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权利的,他头顶庄严的国徽,身穿威武的警服,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高于生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社会、公众对公安交通机关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树立人民警察文明形象最基本的标准。在当今和平的年代里,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不在是简单的靠枪杆子和强制力来实现的。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公安交通民警的形象是通过一次次执法和服务的具体行为、一个个案子和事件的处理过程,靠点滴言行、勤奋作为、不断奉献、勇于牺牲的代价,逐渐积累、形成、确立的。执法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但是强制力不等于野蛮执法,公安交通机关要坚决反对野蛮的执法行为,因为文明执法和野蛮执法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文明执法使得法律及时、正确、有效地实施,而野蛮执法往往会受到被执法者的抵触和拒绝。所以,不文明的执法只会带来群众对执法机关的埋怨、对立甚仇恨情绪,只会丧失执法权威,从而损害法律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要做到文明执法,就要求我们公安交通民警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只能使用法律允许的强制方法和手段,而且要有足够的执法艺术和智慧,做到既符合法律规范,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二是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公安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执法水平、工作作风的提高影响着形势发展和法治的进步,二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执法文明的核心问题是警察的素质问题,提高警察的素质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执法水平。警察素质的高低首先是人文素质的高低,文化素养决定警察素质。作为现代文明警察,交通民警必须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塑造先进的警察文化实现文明公正执法的养成。  第三、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公安机关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在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以往那种“管理与服务管理”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更多的是“服务与认同服务”。服务已经由当年人民称颂、表扬警察的一种风格转化为警察的一种职业责任和操守。因此,在法律上、职能要求上,人民交通警察理所当然应该是大众的公仆,做到执法为民、立警为公。  首先公安要尊敬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随着法治的进步,大众的民主意识、威权意识、监督意识空前增强,人民越来越追求平等的待遇,因此,我们公安交通民警不要把这看成是“不听话”、“不好管”、“难伺候”。要充分认识到这是法治建设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是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在不断增强,也说明了人民群众走在了公安机关的前面。因此,作为公安交通民警,必须正确面对人民所提出的挑战,不管是从执法为民的宗旨还是从履行职责的要求出发,公安交通民警都要主动、迅速彻底转变执法观念和行为。以服务群众、尊敬群众、爱戴群众的新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更好的服务社会。  其次是要亲近人民群众。公安工作的基本路线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而感情作为民警联系联系大众的纽带和服务大众的基础,是执法为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的问题。人是感情的动物,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民警,是难以做到执法为民的,因为他的思想脱离了群众;一个对群众感情冷漠的民警,是难以得到群众承认的,因为感情是相互的。只有当群众对民警艰辛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时,只有当群众对民警生命的安危给予最大的关切时,只有当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给予了崇高荣誉时,这才说明我们的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亲密的,因为老百姓就是这样的朴实,你对我真,我对你就亲,你亲我一尺,我就亲你一丈。所以说,公安要执法为民,关键时要执法亲民,真正从感情上亲近群众,亲近百姓。  最后就是要为民谋福利。执法为民,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利民就是为人民谋取利益,而不是治民、欺民,更不是侵民、害民,而是要用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来为大众提供服务、提供保护、提供帮助、提供方便。群众满意了,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了,我们的执法为群众谋取了利益,群众不满意就说明我们个别民警没有履行职责、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行驶职责不到位。拿群众不当回事,拿群众的事不当回事,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必然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意

通过改进作风、实际工作、择优汰劣、做官先做人和走群众路线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在改进作风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级党员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转一提”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本领、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从思想上、观念上、作风上统一,坚决抵制庸懒散浮拖,积极消除脱离群众的风险。

同时,要解决好个人利益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不能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不能以追逐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2、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各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此为准则,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弄清楚群众需要什么,搞明白群众期盼什么,根据群众实际,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要坚决避免当“摆拍式”干部、“喊口号”干部、“打太极”干部,要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不和稀泥,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3、在择优汰劣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不仅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宗旨”,而且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党员干部,具体表现为:

看不起群众、不愿接触群众、不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等,对于这些干部,决不能姑息养奸,必须给予相应处罚。做到在培养优秀干部的同时,坚决淘汰低劣的干部,这样才能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才能实现执政为民的政治目标。

4、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德是为官之魂。做官者必须具有从政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和高尚的个人伦理道德。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倡导的是“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作为一名官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领域从事各种行为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

5、坚持走群众路线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各级官员要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亲民意识不能丢,惟其如此,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共同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1.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要在行动上自觉做到服务人民群众,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要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切实转变服务作风,激发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2.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不能喊在嘴上、挂到墙上,也不能搞“空架子”、“纸上谈兵”,要出实招、实事、求实效。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应把功夫下在行动上,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积极倡导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廉洁服务,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等问题。要简化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让群众看到创先争优带来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3.为民服务,要群众满意。党员优不优,群众作评判,要把活动内容向群众公开,活动进程请群众监督,活动成效让群众评价。运用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有效方法,把党员自觉、领导要求、群众促进有机结合起来,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成为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动力,把创先争优活动成服务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 怎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答:1、在改进作风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党员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转一提”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本领、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从思想上、观念上、作风上统一,坚决抵制庸懒散浮拖,积极消除脱离群众的风险。
  • 怎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关键在于深入理解这一宗旨的内涵,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守这一信念。要深入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
  • ...共产党人如何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1.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
  • 如何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2、树立正确的“官”念,增强公仆意识 官者,公仆也。每一个官员,要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亲民意识,少一点争奇斗艳的虚荣习气,多一分对平头百姓的真情实感。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抵制“官本位”心理,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3、切实克服官僚...
  • 新时代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为人民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3、加强能力建设...
  • 牢固树立全民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做到以下哪几项...
    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一心一意为民谋利,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为系,利为民所...
  • 如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1、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具有执着的人生追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把为人民服务化为自己内在的本质要求。3、发挥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同党、国家和人民融为一体,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4、以艰苦朴素为荣,以贪图享乐为...
  • 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一切工作应围绕为人民谋利益展开,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无产阶级价值观决定的。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人民利益坚定守护者,其路线、方针、政策均应符合人民利益,让劳动人民受益。党的存在意义在于服务人民,追求共产主义者应坚定树立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 如何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一、切实增强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要切实增强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否真坚持,关系到兴衰存亡。确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载体,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也体现了主权在人民的人民共和国的形象。每个党...
  • 如何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