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司指哪三司?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明朝三司指哪三司?

明朝三司指: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
1、都司
都指挥使司是官署名,简称都司,属于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的军事机构,类似我国现代的军区。
2、布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明朝时承宣布政使的辖区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词,所以在地名下加“等处”。
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为“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首长同秩同阶从二品。
3、按察司
按察司为中国明朝及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机构之一,隶属于都察院。入关后承继明制,设为省级地方政府机关,职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点录及复审各省囚犯、勘验供辞与诉状等司法行政。香港英治时期法官也译为按察司。首席按察司相当于现在的首席法官。见香港司法机构、香港首席按察司。

扩展资料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三司)。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惭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五代时,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金以户部之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司

在古汉语中“司”就是掌管的意思
三司,就是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1、刑部是中央一级的审判机构,是六部中惟一具有司法权的机构。

2、大理寺是明代中央负责审核刑部以及在京各机构审判案件的机构。

3、大理寺卿是全国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都察院由御史台,主要负有监管、弹劾等权。

扩展资料

“三司会审”制度创设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出于为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数量的目的,因而下旨由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

“三司会审”制度创立的原因主要由两方面,第一便是减少冤狱,古代处理案件时,冤狱的情形十分普遍,朱元璋十分体恤民情,因而要求审判时一定要详查案件,减少冤狱的发生。第二是加强皇权,朱元璋在位期间,严厉打压功臣、异己,从而强化专制皇权统治,明初的四大案便是一例。

因而“三司会审”制度的创立,可以通过办案来让三法司互相制约,防止刑部独揽审判大权,使裁决权归于皇帝。

在“三司会审”中,对一些重大的案件首先由大理寺提请会审或者皇帝直接下旨,会审之前由锦衣卫负责押送案犯,并进行调查取证,然后皇帝再下令由三司共同审判,审判意见出台后,由皇帝最终裁决。

会审的地点一般是在午门外或者京畿道,当三司完成审判后,提请皇帝裁决会出现三种情形:第一是皇帝批准会审结果,下令执行;第二是皇帝会在会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改动,比如说加重或者减轻刑罚;第三种情形是皇帝不认同会审结果,从而会驳回给三司重审。

可以说,明朝“三司会审”制度的设立 在一定程度上既减少了冤狱的发生,也加强了皇权,但是“三司会审”制度作为皇帝独裁统治的司法工具,难以真正做到公正独立,因而会审过程流于表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司会审



古代的不同朝代对三司的解释各有不同。

1.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

《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李贤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从父太常夔(陶夔)尝问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

唐 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

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自永徽以后,武则天当政,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谓之‘三司’。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新唐书·刑法志》:“自永徽以后,武氏已得志,而刑滥矣。当时大狱,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谓之‘三司’。”

3.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

《续通志·职官四》:“三司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4.宋代于广州 、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宋史·食货志下八》:“﹝熙宁﹞九年, 集贤殿修撰程师孟请罢杭、明州市舶,诸舶皆隶广州一司。令师孟与三司详议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二节:“九七一年, 太宗灭南汉 ,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 、 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5.金代以户部之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贞祐时废。

6.明代各省设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明史·职官志一》:“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7. 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除元朝的行省,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别掌管民政、财政、刑狱和军事。



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

不同时期的三司所代表的部门是不一样的。两汉到魏晋时期,三司是指,司马、司徒、司空。唐朝的三司是指尚书(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宋朝的三司是指盐铁、度支和户部。明朝的三司是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 古代的三司指哪三司?
    答: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1、刑部是中央一级的审判机构,是六部中惟一具有司法权的机构。2、大理寺是明代中央负责审核刑部以及在京各机构审判案件的机构。3、大理寺卿是全国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都察院由御史台,主要负有监管、弹劾等权。
  • 古时候的三司会审是指哪三司 古代的三司会审是哪三司
    答:1、三司是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统称。2、“三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 3、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唐代以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为三司使;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4、大唐...
  • 古代的三司指哪三司?
    答:古代的三司指的是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以下是关于三司的 盐铁司 盐铁司是负责管理盐铁专卖的机构。在古代,盐铁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其生产、运输和销售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盐铁司的设立,旨在保障盐铁资源的充足供应,并通过专卖制度确保政府的财政收入。度支司 度支司主要负责财政收支的管理。
  • 三司指的是什么
    答:三司指的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三个主要财政机构。详细解释如下: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三司通常指的是户部、度支和金部这三个中央财政机构。这些机构负责国家的财政收支、货币管理以及仓储等事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1. 户部:是管理国家户籍、土地、人口、赋税等事务的最高机构。户部的职...
  • 三司是什么 六部是什么
    答:三司:通常是指代明朝地方设置的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1.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李贤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晋...
  • 宋元的二府三司制 二府指什么?三司指什么
    答: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二府”为枢密院、政事堂;“三司”为度支、户部、盐铁。 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代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
  • 三司指是什么意思
    答:三司指是指中央政府最高立法、最高司法和单位制最高长官的三个部门。在中国历史上,三司指是由唐朝定制的,该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三司指的最高掌管者分别是审刑院、御史台和兵部尚书,他们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三司指由于掌管立法、司法和军事等事务,因此发挥了重要...
  • 三司指的是什么
    答:1、指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监察)。2、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3、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
  •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答:明朝“三司”指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分掌军事、地方行政和司法三方面事务。明初废除元代行中书省,设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等若干...
  • “三司”的职责是什么?
    答:“三司”之名,起于唐昭宗天祐三年,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制置使。宋代则有三司使,总理财政,号为计相。4-宋朝于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置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合称“三司”。5、、明朝各省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三司”。6、清朝各省设布政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