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中国打了印度的吗?为什么打?怎么打的?死伤情况?求有料的大神说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世界十大军事著作是那几部?

“兵学圣典”——孙武《孙子兵法》
西文军事经典——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改变世界的书”——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当代东方军事理论巨著——毛泽东《论持久战》
间接路线战略之源——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西方军官必修教材——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一部震惊世界的书——索科洛夫斯基《军事战略》
开创空军新时代的论著——杜黑《制空权》
西方大战略理论代表作——柯林斯《大战略》
战术训练与战斗原则指南——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

扩展资料: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军事著作有许多以下为部分介绍:
一、“兵学圣典”—— 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作者孙武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亲历数次战争,戎马生涯长达30年,并撰写了适应当时历史要求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13篇,共6100余字,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兵书。
它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其基本观点如下:“兵者,国之大事也”的战争观;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论;“知彼知己”基础上的料敌定谋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从此诞生,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初步认识到了战争的本质,冲破长期鬼神论天命论的束缚,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它分析了战争的奇正攻守强弱虚实远近等对立的现象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揭示的某些战争规律和指导原则,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
二、西文军事经典——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在这部军事学经典著作中,克劳塞维茨站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的政治立场上,借助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积极成果,对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发生的“拿破仑战争”和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战争的丰富历史经验,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战争论》首次把西方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现象的复杂本质特殊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又为战略决策,即国家政府部门及军事统帅如何对未来战争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制定战争计划,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一套近乎科学的方法。从而,大大推动了军事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改变世界的书”—— 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论》)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是关于夺取制海权的著作,它和《圣经》等书一起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六本书”。作者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控制海洋。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
他从战略角度提出海军战略就是在平时和战时建立并加强海上实力,以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他认为,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夺得制海权,只有通过舰队决战。他强调集中兵力,把集中兵力视为基本的作战原则和贯彻海军战略的主要手段。对美英德日等国的海军建设和海洋战略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当代东方军事理论巨著—— 毛泽东《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五、间接路线战略之源—— 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战略论》,原名为《战略:间接路线》,是一部阐述“间接路线战略”的军事理论专著,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详尽的分析,旁征博引,论证了一个中心思想: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战例表明,“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
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从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战略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自出版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一直受到西方军界重视。

你说的是在1962年发生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战争 。
中国人叫做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
印度人叫做 “前进政策” 。
外国人叫做 “印度对华战争” 。
任何一个新生政权的第一件事 ,就是宣召领域范围 ,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捡起来英国殖民主子的 “麦克马洪线” ,当做北部边界 。但是没有明说 ,中国也没在意 。
朝鲜战争爆发了 ,印度乘机北进 ,占领了传统习惯性以北 、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部分领土 。1953 年 ,朝鲜战争结束 ,印度就不敢再北进了。
1959 年 ,西藏发生叛乱 ,印度乘机再度北进 ,被中国军队挡住了,并且发生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双方军队接触的地方 ,叫做 “实际控制线” 。由于中国无暇西顾 ,印度更加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所以就继续侵犯中国西南边界 。中国决定给侵略者一个教训 ,可是得有时机 ,否则会引起巨大国际纠纷 ,显然是对中国不利 。
1962 年 秋天 ,发生了 “古巴导弹危机” ,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加勒比海 ,时机到了 !
由国防部长林彪元帅挂帅 ,调动张国华的十八军 、丁盛的五十四军 ,兰州军区的十九军 ,青海省的独立五十五师 ,二十万大军参战 。
先是诈败 ,小股部队一触即溃 ,丢盔卸甲地溃退 。中央急了 ,连发七封电报 :“不许退!” 林彪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诱敌深入近一百公里 ,牵着印度的三个集团军 ,进入了早已安排好的山沟里 ,解放军的只是一个营 ,把出口一堵 ,几万印度鬼子兵就成了 “瓮中之鳖” 。林彪把准时机 ,一声令下 ,全歼了印度侵略军 。
由于山高路远 供给十分困难 ,所以解放军不留俘虏 ,机关枪喷火器一齐开火 ,一个不剩。
只留下七千伤兵 ,洗了脑 ,放回去了 。
全世界都说 :那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中国对此事讳莫如深 ,几十年不说一个字 。
下一次打印度 ,一个都不留 ,记住 “虽远必诛之!”杀无赦 !
看谁还敢侵略大中华 !

我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其实当初我国打印度主要时机比较不错,美国和苏联正在古巴较劲,全世界的视线都集中在那里,之前印度虽然独立了,但英国的影响力一直在左右印度政府高层,英国希望我国西藏地区动荡,英国和印度合作,印度好占便宜,一直把边境线往我国推移,当时我国的在那里军队比较少,补给比较困难,在地形上比印度还艰苦,我国高层的想法就是一战而决,打的印度20年不敢还手,经过长期的准备,借着古巴危机,打垮了印度几个主力师,追击深入印度,但因为补给的问题,还有印度的地形也是山区,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很快就退回原来的分界线了,具体的攻击地区和作战情况可以搜一下中印战争

  • 中国以前打过印度吗?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
    答: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 中国以前打过印度吗?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
    答: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
  • 当初中国打了印度的吗?为什么打?怎么打的?死伤情况?求有料的大神...
    答:中国人叫做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印度人叫做 “前进政策” 。外国人叫做 “印度对华战争” 。任何一个新生政权的第一件事 ,就是宣召领域范围 ,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捡起来英国殖民主子的 “麦克马洪线” ,当做北部边界 。但是没有明说 ,中国也没在意 。朝鲜战争爆发了 ,印度乘机北...
  •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打到新德里,印度即将破国的时候就撤军了...
    答: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军队在英勇的战斗后,选择了从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位置撤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后勤补给的挑战,尤其是在西藏这样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此外,当时中国正经历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国内资源紧张,而战争的长远影响也需要考虑。国际环境...
  • 中国以前打过印度吗?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
    答: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
  • 中印战争中,中国打到印度哪里? 中印战争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5.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采用了灵活机动的穿插战术,这一战术有效地削弱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导致了印度较大的伤亡数字。6. 尽管战争持续时间不长,中国方面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但印度方面起初拒绝接受,直到战事持续了几个月,印度军队遭受重大损失后,才同意进行谈判。7. 这场战争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深远...
  • 中国为什么打印度?
    答:因为中印双方就边境问题达不成一致,印军不断侵入我方传统控制线,试图占领其主张国境线,所以中方对印军的挑衅行为进行了反击。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在zang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因为解放军在...
  •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打到新德里,印度即将破国的时候就撤军了...
    答:1962年间国际形势发生剧烈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还在继续,曾经的老大哥苏联也与我国交恶。双方不停地在中印战争时期不断地向印度出售军火,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可能会造成美、苏两国的直接介入。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停火是我国政府对印度不断骚扰我国领土的还击,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
  • 1962 中国与印度的战争来源是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答:到中印建国过,边境冲突不断,1962年,印度一再挑衅,中国决定反击,反击的结果,是中国战役上胜利了,但是战略上永久失败了,现在的藏南已经被印度实际控制并且永久占领。对于那些流汗流血的军人,我表示最大的敬意。但是不得不说,当时当权者的无能和短视,尤其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举动,让军人用生命换来的...
  • 当时中国解放军是怎么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
    答:是对印自卫反击战,不是中国主动出击的。印度根据麦克马洪线企图蚕食藏南领土,偷袭中国。中国当时驻藏的部队并非主力精锐、依靠两个偏师打的印度败退,甚至直逼新德里。后美苏施压、中国又因运输补给困难,国家基础建设还没有实现,经济积累不够,无法支持继续打下去,所以不得不撤兵。近代中国被列强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