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等等指的是那些年龄段?在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又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人这一辈子,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古人就根据每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从而赋予了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更形象、诗意的表现了人们在那个年龄段的特点。关于年龄,我们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古来稀等常见说法。这里小编就把在古代什么样的年龄段叫什么样的名称,其中许多称谓也是有男女之分的一一分享给大家。
0-1岁:赤子、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刚生的婴儿。
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3-8岁:垂髫(tiáo)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女孩7岁、男孩8岁:始龀(chèn)
《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龀”指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由此称。“始龀”也是童年的代称。
另:女孩7岁又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8-14岁:总角
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10岁以下:黄口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男子13岁:舞勺
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女子15岁: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男子15岁:束发,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男子15-20岁:舞象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又是成童的代名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
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仍如上面所说的,将瓜字破为二字。
男子20岁:加冠、弱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扎结头发。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30岁:而立、始室、克壮
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立,“立身、立志”的意思。
始室——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40岁:不惑
源自孔子言论,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艾、知天命(知命)、半百
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知天命——源自孔子言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60岁:耳顺、花甲之年、耆(qí)
耳顺——源出孔子言论;
花甲——我国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六十年周而复始。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61岁:还历寿
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古稀、杖国之年、致政之年
从心——源出孔子言论;
古稀——源出杜甫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杖国之年——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国都内行走;
致政之年——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官员辞职归家。
77岁:喜寿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代指。
80岁:伞寿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
88岁:米寿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鲐背、冻梨
表示老年人皮肤状态,见前文。
99岁:白寿
百少一为“白”,亦99,故借指。
100岁:期颐
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需人养护。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108岁:茶寿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
140岁:双稀、双庆
古稀70岁,双稀即二倍、140岁。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http://wf66.com/page/20066/133858A48C.htm

古代年龄称谓知多少

据查,“米寿”一词是指人“八十八岁”,用的是“拆字法”。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发现,“米”字拆开,不正是“八十八”吗?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有很多称谓,“米寿”是其中之一,但并不常见,还有很多更为常见的称谓,在此向有兴趣的读者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以供参考。
襁褓,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借指不满周岁的婴儿;指幼年时期(大致二到七岁)的称谓则有:孩提、总角、垂髫、黄口等等。孩提为“儿童、幼儿”的意思;“总角”表示“小孩子把头发扎成髻”,所以也用来指“幼年”;“垂髫”和“总角”的意思相仿;“黄口”的原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小孩子”,我们常用“黄口小儿”形容一个人的年幼无知。男子成年要“加冠”,女子成年要“戴上簪子”,所以“及冠”就指男子二十岁,“及笄”就指女子十五岁。另外,由于二十岁的男子还没有达到壮年,所以又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孔老夫子在叙述自己生平时说了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矩。”这句话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就有了“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等一系列称谓。同样,“诗圣”杜甫的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又把“古稀”和“七十岁”联系到了一起。以前的吹毛求疵还谈到过“花甲”指“六十岁”,而超过七十的年龄,还有一些专用的称谓,如郑先生提到的“米寿”指“八十八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则指“一百岁”,“寿登期颐”就是对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
http://tonylin.bokee.com/4810651.html

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襁褓,不满周岁
垂髫:指幼年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以上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称半百或知命
六十称花甲或耳顺
七十称古稀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

垂髫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之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 80,90 岁 耄耋之年
100岁 颐之年...

半个世纪之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20世纪的九十年代已经达到75岁。21世纪之初的生命科学认为:人的基因工程寿命完全可以达到180岁以上。至少在五十年内,平均寿命可以达到100岁左右。这样,过去对人生道路的简单划分,就不适用了。
现在的划分:

年龄 人生段落

0-7童年
8-13少年
14-25青年
26-35壮年
36-45盛年
46-55达年
56-65中年
66-75老年
76-85寿年
86-100暮年
而古代则是襁褓,不满周岁
垂髫:指幼年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以上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称半百或知命
六十称花甲或耳顺
七十称古稀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

我认为0-6岁是童年,7-14岁为少年,15-26为青年.后面一直到50都应该是年富力强的时候,50岁以上恐怕就算地老年了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老年的时间可能会延后吧!因而也没有固定的界限.

  • 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等等指的是那些年龄段?在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
    答:襁褓,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借指不满周岁的婴儿;指幼年时期(大致二到七岁)的称谓则有:孩提、总角、垂髫、黄口等等。孩提为“儿童、幼儿”的意思;“总角”表示“小孩子把头发扎成髻”,所以也用来指“幼年”;“垂髫”和“总角”的意思相仿;“黄口”的原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小孩子”,我们常用“黄口...
  • 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4阶段分别是以多少岁划分的?
    答:0-7童年 8-13少年 14-25青年 26-35壮年 36-45盛年 46-55达年 56-65中年 66-75老年 76-85寿年 86-100暮年
  • 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年龄段如何划分?
    答:(2)小儿期4周月—2.5岁;2.童年。2.5岁—6岁 幼儿期2.5岁后—6岁;3.少年。7岁—17岁。(1)启蒙期7岁—10岁;(2)逆反期11岁—14岁;(3)成长期15岁—17岁。4.青年。18岁—40岁。(1)青春期18—28岁;(2)成熟期29—40岁;5.壮年 41—48岁 壮实期41—48岁;6.中年。48—65岁。(...
  • ...少年,青年,壮年,中年等等指的是那些年龄段?在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又...
    答: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等是指人一生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古代,每个年龄段的称呼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例子:- 童年:古代称儿童为“童孺”或“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孩子。- 少年:古代称青少年为“总角”或“孩提”,指二八(16岁)至弱冠(20岁)之间的少年。- 青年:古代男子二十...
  • 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别指多少岁?
    答:幼儿:1周岁-6周岁。儿童:7周岁-14周岁。少年:13周岁-19周岁。儿童:18周岁以下。青年:20周岁-39周岁。中年:40周岁-59周岁。老年:60周岁以上。
  • 年龄段是怎样划分的?
    答: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及61岁以后。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
  • 各个年龄阶段(比如:多少岁是童年、多少岁是青年...)
    答:0~12童年,13~18青少年,18~27,青年,27~40,中年,40~50中老年,50~60,老年60以上,晚年
  • 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年龄段如何划分?_百度...
    答:- 婴儿期:0—3周月 - 小儿期:4周月—2.5岁 2. 童年:2.5岁—6岁 3. 少年期:7岁—17岁 - 启蒙期:7岁—10岁 - 逆反期:11岁—14岁 - 成长期:15岁—17岁 4. 青年期:18岁—40岁 - 青春期:18—28岁 - 成熟期:29—40岁 5. 壮年期:41岁—48岁 6. 中年期:48岁—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