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癌肿病经常发生,马铃薯癌肿病症状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病原体主要感染作物的地下块茎,严重时甚至蔓延到地面匍匐茎。病后特征非常明显癌症病原体感染马铃薯植株后寄生在表面细胞上,通过相关的活动,会刺激大量细胞分裂,产生许多像花椰菜一样大小、形状各异的肿瘤块,这些肿瘤块表面粗糙、开裂。发病初期,地下块茎感染部位的小瘤呈黄白色,随着病情的加重,颜色逐渐加深,变成深褐色,表面柔软,极易腐烂,腐烂的果实有臭味。土豆有癌,果实易腐,品质差。怎么预防?匍匐茎被感染,初期与正常植株无明显差异。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植物的芽眼附近有相对较小的绿色或深灰色肿瘤。生长后期,患病植株高于正常植株,分枝多,可见明显的肉质瘤散在患病部位成泥状。

马铃薯癌症的发生规律病原菌感染过程:病原菌在土壤中以球形或梨形鞭毛孢子的形式运动,通过分泌某些物质溶解马铃薯表皮细胞,从而进入作物。进入植物后,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刺激细胞增殖成为异常肥大的肿瘤。肿瘤破碎后,大量分生孢子散落到土壤中扩散。马铃薯癌除根部外,可形成不同大小的肿瘤。小的像油菜籽,大的可以盖满整个薯块,单个的可以比薯块大一百倍以上。结节组织初期为白色,暴露于土壤表面的肿瘤为绿色,后期变为暗褐色。它容易腐烂,并产生难闻的气味。带有细菌的膨胀马铃薯在储存过程中会继续感染并导致烂坑。患病的马铃薯变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煮久了很难变软吃。

地上部分受损,外观与健康植株无明显差异,但患病植株株高较高,保绿期较长,分枝较多,浆果较多。病重植物的茎、叶和花会被损坏,形成癌变或畸形。马铃薯癌的病原体是土壤中的球形或梨形单鞭毛游动孢子,通过细胞溶解穿过马铃薯表皮细胞,刺激细胞增殖成异常肥大的肿瘤。肿瘤破碎后,大量分生孢子散落到土壤中,成为主要传染源。截图都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土壤、病残、牲畜粪便、农具等。也会传播疾病。土豆致癌的原因一般多雾,日照短,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土壤湿度饱和,温度在12℃-24℃之间的山坡和深谷病害严重。

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条件和品种密切相关。在环境条件中,气候影响最大。一般这种病只发生在夏季寒冷潮湿的地区,尤其是山药。温暖干旱地区一般不会发生。马铃薯防癌措施严格检疫,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从疫区运输种薯,病田土壤和其上生长的植物也严禁外移。玉米、甘薯、油菜、芥菜等轮作。从而每隔一年彻底根除马铃薯,提高轮作效果。采用双排垄种植;添加肥料;彻底清除田里的病薯,集中焚烧病渣;禁止用有病的土豆作肥料,牲畜用的土豆要煮熟。



这种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花菜头状的瘤大小不一,表皮发生龟裂,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导致块茎松软、易腐烂并产生臭味。

患病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导致块茎松软、易腐烂并产生臭味 。

就是会发现马铃薯有非常大的一个块状,看起来形状就不是特别的规整,整个植株也会有一些异常的情况。

  • 马铃薯癌肿病很常见,马铃薯癌肿病该怎么防治?
    答:开沟时施用含有钙、锌、硼等元素的基肥,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 ,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在苗期主要感染地下茎,出现指印形状或环剥的褐色病斑,地上植株矮小和顶部丛生;严重时可造成植株立枯、顶端萎蔫。茎秆上发病先在近地面处产生红褐色长形病斑,后渐扩大。选择地块...
  • 马铃薯癌肿病经常发生,马铃薯癌肿病症状是什么?
    答:病原体主要感染作物的地下块茎,严重时甚至蔓延到地面匍匐茎。病后特征非常明显癌症病原体感染马铃薯植株后寄生在表面细胞上,通过相关的活动,会刺激大量细胞分裂,产生许多像花椰菜一样大小、形状各异的肿瘤块,这些肿瘤块表面粗糙、开裂。发病初期,地下块茎感染部位的小瘤呈黄白色,随着病情的加重,颜色逐...
  • 马铃薯癌肿病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防治?
    答:(1)化学防治①70%植株出苗至齐苗期,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浇灌。②水源不方便或坡度大的田块,可于苗期、蕾期每667米2喷施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50~60千克。③用种薯量0.3%~0.5%的15%三唑酮、70%甲基硫菌灵或25%多菌灵进行拌种。也可用上述药剂进行药土盖种,每667米2用量分别为30...
  • 马铃薯癌肿病是毁灭性灾害,马铃薯癌肿病该用什么药?
    答:病害可通过土壤、种薯作为载体进行传播,多年重茬种植的地块容易导致黑痣病的病菌在土壤中积累,种薯是引发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因素,导致轮作地块也出现黑痣病重发的现象。第一点就是单年间作种植马铃薯,可有效降低马铃薯黑痣病的侵染率。重茬种植马铃薯会人为增加侵染马铃薯黑痣病的几率。农业防治。要与谷物类...
  • 马铃薯种植时癌肿病危害极大,该怎么防治呢?
    答:防治地下害虫,下种时撒施杀虫剂灭杀蛴螬等地下害虫,防止疮痂病病菌从虫害伤口侵入。注意有机肥、生物菌肥的使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应当选择无病种薯和无病地块。播种前使用细截100倍液喷雾种薯块或者土壤垄沟。苗期马铃薯生长到5-6叶时,使用青枯立克5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喷雾一次。马铃薯疮痂病块茎表面...
  • 土豆种植时癌肿病造成严重损失,土豆癌肿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马铃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叶柄和块茎。受害叶剩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杆受害马铃薯在栽培进程中会呈现变形、裂口、空心、黑心等现象,有些地块还呈现了植株长势很旺盛,但所结薯块较小甚至没有薯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马铃薯...
  • 如何区分马铃薯癌肿病和马铃薯粉痂病
    答:马铃薯癌肿病和马铃薯粉痂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以及防治方法的不同。马铃薯癌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薯块表皮下形成瘤状突起物,初期质地较软,后期逐渐变硬,颜色也从浅褐色变为深褐色。这些瘤状物不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品质,还可能降低其食用价值。癌肿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细菌,主要通过...
  • 马铃薯癌肿病症状
    答:患病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导致块茎松软、易腐烂并产生臭味;田间的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一般比健壮株高,其叶色浓绿,分枝多,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
  • 如何防治马铃薯“块茎开花”?
    答:由于病种薯是病害传播和延续的重要环节,当前,控制马铃薯癌肿病的首要措施是对种薯实行严格检疫,特别要检查芽眼周围有无肿瘤。划定疫区和严禁疫区种薯向外调运,建立无病种薯繁育基地。病田的土壤及其上生长的植物也严禁外移。其次是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块应改种非茄科作物。一般发生区要在种植前严格...
  • 土豆种植癌肿病危害大,土豆种植时癌肿病症状是什么?
    答:植株被晚疫病侵袭时,首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病斑外围有黄绿色症状,潮湿时迅速扩大,腐败发黑,病斑边缘不清,出现特殊的腐败气味,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约660万hm2次,其中病害发生400万hm2次,虫害发生260万hm2次。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