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和布封有什么关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布封的著作和法布尔的著作有哪些一样?

  1.生平迥然旨趣同归

  法布尔(1823-1914),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文学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业余自学以十二年的时间求取学位,中学教书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一生的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的科学真理。“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也许正因为法布尔出生在劳动人民家庭,所以他以同情劳动人民的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昆虫。因而《昆虫记》以它的人情与人性在一个多世纪里一直敲击读者的心扉。

  布封(1707—1788)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律师家庭,曾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布封任总管后,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四十年如一日埋头著述,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终成博物志巨著《自然史》。对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透过作品看作者,也常常能带给小读者一份思考。

  2.细致真实品质相同

  细致真实的科学观察品质是法布尔与布封都拥有的精神财富。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法布尔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单以他对昆虫声音、动作的细致生动的描述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2)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同样,布封以流畅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马的形态、习性、生理功能以至马的用途。更能引人感兴趣的是驯马这一忠勇屈从的形象,野马这一自由的象征,都得以细腻再现。
  (3)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源于科学的观察品质,这些细致真实的描述性介绍足以构成画面而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力,从而带动学生阅读的真切感受。

  3.生命情怀人文关爱

  法国文学界这样评价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是“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因为《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全书还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单看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真诚的心理揣测与人文颂扬:

  (4)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5)螳螂是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布封的《马》给人以不寻常的亲切感,他一开始就心照不宣地写道:“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和人一起“共欢乐”。他的意图已经流露:要把马当作人的同类来写。马在战场上本是被迫冲腾蹿跃的,但作者却说它是“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但作者却指出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却被作者说成是一种“教育”。驯马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具有文明意识的生物。同样,作者在说野马能够因为不受羁绊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不愿意“作战”,过着“和平生活”。布封赞美马,不仅赞其自然美、灵性美,而且还要赞其人格之美;布封将人类的美德赋予笔下的马,然而决不给它们加上人类的陋习与恶念;布封同情驯马的品格,然而却赞美野马的精神……

布封(1707~1788),亦作布丰。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他写的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布封的《马》被选入七年级第29课,《松鼠》被选入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课文,沪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

扩展资料
代表作
1、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作者是布封。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
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
2、《松鼠》这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
说它是说明文,因为它是一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繁殖能力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松鼠》

布封:
(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是法国的博物学家和作家。他在一次发现昆虫,就和昆虫有了密然的关系。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可变,提倡生物转变论,提出了“生物的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原理。提出“缓慢起因”论。创立了新地质年代学。最重要的著作是《自然史》。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都是生物学范畴的东西和人

  • 昆虫记和布封有什么关系
    答:(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
  • 自然史的作者是谁?《昆虫记》的作者是谁?
    答:自然史的作者是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Buffon)。《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自然史》的作者是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
  • 布封的著作和法布尔的著作有哪些一样?
    答:” 也许正因为法布尔出生在劳动人民家庭,所以他以同情劳动人民的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昆虫。因而《昆虫记》以它的人情与人性在一个多世纪里一直敲击读者的心扉。布封(1707—1788)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律师家庭,曾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
  • 文艺性说明文怎么教
    答:回答:(这只松鼠名叫怪蜀黍)辩题一:文艺性说明文与一般性说明文有何区别杨迎春(浙江杭州绿城育华小学):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前面的一篇课文是《鲸》。首先,我想处理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这节课,我两次把《松鼠》和《鲸》进行了比较。一次是比较结构,一次是比较语言。第二,我想体现略读课文教学...
  • 马选自昆虫记吗
    答:是的。根据查询中考网显示,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开始布封的什么?
    答:布封的是《自然史》
  • 《布封昆虫记》读后感500字
    答:其实我原先很不喜欢昆虫,因为我小时候我爸爸经常拿虫子来吓唬我,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昆虫是很恐怖的,到现在我看见昆虫有时也会左右逃窜,弄得同学们哭笑不得。我想大多数的同学喜欢蝴蝶吧,因为蝴蝶有着五彩缤纷的外表颜色,特别漂亮,从这本昆虫记中,我明白了:漂亮的蝴蝶只能观赏,不能去捉...
  • 布封写《昆虫记》了吗?
    答:没有
  • 《昆虫记》中所描写的蟋蟀是如何产卵的?
    答:如果你想看蟋蟀产卵,只需要有点儿耐心就足够了,而不需要花多少钱做准备工作。布封将这种耐心成为天才。我觉得这多少有点夸张,将它称之为观察家最宝贵的品质要更好一些。我们在四月或最迟在五月,把乡野蟋蟀一对一对的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盆里。给它们的食物是莴苣叶。为了保持食物新鲜,各一段时间换...
  • 有没有像《昆虫记》那样的书?
    答:你可以去读一读达雷尔的《希腊三部曲》,语言轻松愉快,写出了达雷尔童年时在希腊度过的快乐时光。这三本书也是写昆虫的哟。要么就去读下布封的咯,还有达尔文的,那些都是著作,但语言可能没有法布尔那么轻松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