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下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沙皇时代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执政,政治上依靠铁腕政策维护沙皇专制,残酷镇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者。经济上实行寡头资本主义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实现了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其掠夺性私有化改革的极端不公正,底层民众并没有太多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利,反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私有财产遭受损害。
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使社会不满度急剧上升,最终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皇朝灭亡。
临时政府
由于斯托勒平专制私有化改革对俄罗斯社会的不良影响,曾经支持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十月党和进步党在二月革命中失去了政权。
自由左翼政党宪政民主党在革命前领导宪政民主运动,成为唯一具有一定政治号召力的自由党。相比之下,当时两大左翼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的支持率都很高。
社会民主党逐渐分为支持宪政和民主选举的孟什维克和倾向于民粹主义和人民专政的布尔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主流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宪政立场,左翼社会革命党的少数支持布尔什维克人民专政的主张。
立宪民主党担心俄罗斯无法控制的民粹主义倾向,因此主张放慢民主进程,这引起了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的不满。
两党普遍要求临时政府尽快开始制宪会议选举,废除土改,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中,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呼声很高布尔什维克鼓励前线士兵打仗回国,积极在人民中进行宪政民主宣传,列宁曾经支持宪政,说即使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他们也会服从人民的选择。


我摘编了一个短文,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参考,如下:

沙皇时代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执政,政治上依靠铁腕政策维护沙皇专制,残酷镇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者。经济上实行寡头资本主义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实现了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其掠夺性私有化改革的极端不公正,底层民众并没有太多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利,反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私有财产遭受损害。而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使社会不满度急剧上升,最终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皇朝灭亡。

临时政府
由于斯托雷平的专制私有化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曾经拥护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十月党、进步党等组织在二月革命的浪潮下明显失势。而自由主义左派党宪政民主党由于在革命前领导宪政民主运动,成为唯一一支有一定政治号召力的自由主义党派。相比之下,在当时俄国拥有较高支持率的分别是两大左派党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逐渐分裂为拥护宪政主义、民主选举的孟什维克,和倾向于民粹主义和人民专政的布尔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主流派支持孟什维克宪政主义的立场,而少数左派社会革命党则支持布尔什维克人民专政的意见。
宪政民主党担忧俄国的民粹主义趋势无法控制,于是主张放慢民主的进程,引起了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两大党派的不满。两党普遍要求临时政府尽快开始立宪会议选举,废除斯托雷平土地改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呼声甚猛。布尔什维克鼓动前线的士兵反战归国,并积极在民间进行宪政民主的宣传。列宁也曾一度拥护宪政,表示即使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他们也将服从人民群众的选择。
10月25日儒略历(11月7日公历)下午九时,列宁不顾布尔什维克温和派的反对,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之。根据前苏联和中共官方的宣传:晚上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弹(没有弹头)。起义当晚,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宪政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宪政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要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政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事后
10月25日的起义后,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确定废除土地私有制,矿藏、工厂收归国有。

选举结果
立宪会议选举按期于11月12-15日进行,25日大致的得票结果:布尔什维克获得23.9%的选票,在703个席位中,只获得163席,远远低于社会革命党所获40%的选票。到了1918年年初,立宪会议召开前最终结果揭晓为:在总共707个席位中,布尔什维克得到175席,占 24.7%,只略高于最初结果。而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其中左派社会革命党占40席),达到了60%;孟什维克16席,宪政民主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布尔什维克在掌权的情况下仍以败选告终,只得到不足四分之一的议席,即使加上与布尔什维克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列宁方面也只占有30%的议席,而社会革命党即使不算它的左派,仅其主流派就占有370席,已经明显过半。

一月剧变
立宪会议最终于1918年1月5日召开。但立宪会议拒绝通过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确定的废除土地私有制,矿藏、工厂收归国有等条款,与布尔什维克废除封建、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工人阶级国家的主旨背道而驰,遂被斥为反革命。列宁政府当天在彼得格勒戒严,并调集忠于布尔什维克的军队进入首都,强制解散了立宪会议。布尔什维克违反宪政规则的行为激起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当日就出现了抗议解散立宪会议的工人游行示威,而布尔什维克军人却向和平的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同日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反对派联合发表传单,谴责布尔什维克背叛工人阶级,并称其统治为“沙皇专制”。而向来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左派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愤然写下《1月9日与1月5日》一文,指责布尔什维克“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 ”。

契卡与红军的建立
1917年12月20日,苏俄政府建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旨在以恐怖手段消灭国内的“反革命势力”。1918年1月15日,苏俄政府颁布了建立脱离军队国家化、完全由布党领导的红军的法令。托洛茨基曾直言不讳的说:“红军的组织原则与沙皇军队的组织原则是非常相似的”。

俄国内战
立宪会议被解散后,俄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无法容忍布尔什维克没收地主、教会土地以及把工厂、矿藏收归国有的政策,俄国内战局势已无法避免。“一月剧变”后,各地的小规模叛乱很快蔓延升级,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叛乱。各反对派打出维护立宪会议的旗号反对布尔什维克,先后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萨马拉、乌法等地形成很大势力,在格鲁吉亚等地还建立了孟什维克领导的民主共和国。右翼反民主势力起而效尤:1918年4月乌克兰哥萨克首领斯科罗帕茨基驱散了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乌克兰议会(中央拉达),12月初军阀高尔察克驱散了从伏尔加河迁移到鄂木斯克的立宪议会委员代表大会。外国势力也随即卷入其中。内战期间大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人参加红军,同白军和外国干涉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最终在经历了4年内战以后社会主义政权取得了胜利。

影响
列宁承诺宣称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惶恐,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斯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的共产主义运动触使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权。为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此次革命触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起家,也影响着往后世界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的起头对资本主义世界给予极大的冲击。有人认为此革命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始因,它触发了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此后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共产革命号召的解放运动下也因此有了个大援助。苏联共产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抗长达大半个世纪,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第一次建立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确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党国独裁统治(比如中国)枪杆子、笔杆子出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随着苏俄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俄国历史简况 基辅罗斯时期苏联俄罗斯人、
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族的一支——东斯拉夫人。到公元
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民族制度趋于瓦解,逐渐分化出一批占有大片土地
和其他财富、拥有从事征战的武士队的有权势的族长、酋长。经征服吞并,
东斯拉夫族落逐步组合成若干大的部落联盟,后来又发展成一些公国。公
国以部落酋长(王公)们所在的设防城市为中心。当时最大的公国有南方
的基辅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9世纪中叶,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诺曼人(俄
国史称瓦利亚基人)由军事首领留利克率领,南下征服东斯拉夫人,夺取
诺夫哥罗德。留利克死后,其弟奥列格先后征服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并
迁都基辅,建立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大公国,即基辅公国,或称“基辅罗
斯”(“罗斯”是当时南方地区东斯拉夫人的称呼)。它是一个早期的封建国
家。留利克王朝(882—1598年)统治俄国达700余年。奥列格之后的基辅
王公,继续征战扩张,向东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向南直达多瑙河流域,并
多次出征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公元988年,基辅公弗拉基米尔
(980—1015年在位)定东正教为国教。东正教的传播巩固和发展了封建
关系,加强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和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在
雅罗斯拉夫当政时期(1019—1054年)基辅罗斯达到空前的繁荣。他死
区。蒙古统治者对罗斯长达两个多世纪(1240—1480年)的统治,使罗斯
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4—15世纪,东北罗斯的经济逐
渐恢复并日益繁荣。同其他公国一样臣属于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地处
东北罗斯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经济有很大发展。1325年,莫斯科
公伊凡·达尼洛维奇(即伊凡一世)继位。他依靠金钱、蒙古人和教会的支
持,逐渐扩张势力,成为东北罗斯各公的首领。146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
三世(1462—1505年)即位后,逐步兼并了周围公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
权国家,并于1480年使罗斯彻底摆脱了蒙古的桎梏。伊凡三世操纵了全
国的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自称沙皇。在他统治时期,确立了官阶制,组
织了贵族军队,产生了贵族杜马(即咨询议会),颁布了新法典强化封建农
奴制。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最终完成了俄罗斯
的统一大业,使其版图北至白海,南达奥卡河,西到第聂伯河上游,东及北
乌拉尔山脉。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为了加强皇权,在政治和军
事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削弱大贵族权力,消灭封建割据,以极其残
酷的恐怖手段镇压大贵族的反叛,因而历史上被称为“伊凡雷帝”、“恐怖
的伊凡”。伊凡四世还先后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使俄罗斯
版图扩展到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开始向西西伯利亚扩张。1598年俄国
完全征服了这片土地。1613年,伊凡四世的亲戚米哈依尔·罗曼诺夫被
立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对俄国300多年的统治。1667年,俄罗斯
经过13年的战争打败波兰,夺取波兰统治下的东乌克兰。
(二)俄罗斯帝国的强盛和扩张。17世纪后期,当封建制在西欧基本
瓦解时,沙皇俄国仍在加强农奴制,致使俄国经济落后,国力薄弱。彼得一
世(1682—1725年在位,史称“彼得大帝”)决心改变俄国落后局面。他在
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大贵族杜
马”,建立“参政院”,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管机构,罢黜大教长,将教会完
全隶属于国家,从而空前加强沙皇专制制度,使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日臻
完善;效法西欧改组陆军,建立海军,设立军校,使俄国建成一支庞大的常
备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学习
西欧先进科技。彼得一世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同瑞典长达20年的战争,夺
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夺取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
大片土地,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之后,他又远征南高加索,夺取了包括巴
库在内的里海西岸。至此,俄国跃为欧洲列强之一,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争
夺世界霸权。俄国正式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
(1762—1796年),大肆对外扩张,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兰,
占领波兰全国领土的近2/3,把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并入俄国,战败土
耳其,兼并了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她对内镇压了
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领导的1773—1775年的
农民起义,强化了专制统治,使其执政期间成为俄国历史上封建农奴制的
鼎盛时期。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在位)继续奉行其祖母叶卡捷琳
娜的对外扩张政策,通过对瑞典、伊朗(古称波斯)和土耳其(古称奥斯曼
帝国)的战争,北吞芬兰,南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1812年,法国拿破仑
为称霸欧洲,率军进攻俄国,俄军在库图佐夫率领下,把法军逐出俄国。
1815年各国君主会议同意把波兰大部分领土划归俄国。波兰从此被沙皇
政府统治了一百年。俄国与奥、普结成“神圣同盟”,镇压欧洲各国革命运
动,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进
一步向东方和南方扩展,征服了中亚诸汗国、东北高加索,兼并了东亚美
尼亚和高加索的黑海沿岸,控制了黑海。沙俄在巴尔干、中近东的扩张引
起了英、法等国的强烈不满,酿成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战争
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从此沙皇俄国再也无力充当“欧洲宪兵”了。但在19
世纪后半期,沙俄加紧向亚洲扩张,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共割占中
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中亚大片土地并入其版图,几乎全部侵占了
黑海沿岸地区。至1914年,俄国的领土为2,280万平方公里,而其中属于
殖民地的总面积达1,700多万平方公里。
(三)俄国解放运动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从18世纪末期开始,资
本主义手工业工场在俄国发展起来。19世纪30—4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
革命,至19世纪中叶,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对外贸易也有
很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雇佣工人的队伍在扩大,商人阶层不断增长。与
此同时,农村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农业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起来。这些变化标志着俄国封建农奴制危机的成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
严重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农奴制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废除农奴
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日趋高涨。从1825—
会”,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1825年12月14日,“北方协会”率领军队在
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发动了武装起义,要求沙皇实行立宪,遭到镇压。“南方
协会”在乌克兰策动的起义也遭到失败。两个协会的领导人都被沙皇政府
处以绞刑,许多起义参加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这次起义发生在
12月,故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批贵族革命家领导的起义是俄
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
运动的开始。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时期”向平
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过渡。在40年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的主要代表有别林斯基(1811—1848年)和赫尔岑(1812—1870年)。他们
对主张在保存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沙皇政权的前提下,以改良的办法自上
而下地逐渐废除农奴制度的自由派进行揭露和斗争,以大量的文学作品
揭露和批判封建农奴制和维护专制制度的教会,主张以革命手段和起义
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但他们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圈子
里,停留在宣传鼓动上,是“单枪匹马的革命家”。在50年代,以车尔尼雪
夫斯基(1828—1889年)和他的亲密战友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年)
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继续并扩大了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革命鼓动,
进一步揭露农奴主的反动性和自由派的欺骗性,号召农民以武装起义推
翻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并提出革命民主主义纲领,秘密筹组革命团体,
同沙皇反动政府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在农奴制的废除已势在必行的形势
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于1861年2月19日签署了
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规定农民享有人身自由,但必须向地主交付赎
金。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农奴从对地主
的人身依附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它并未从根本上
动摇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沙皇的专制制度。俄国仍保留着大量的封
建残余。农奴制改革以后,沙皇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
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成立城市杜马,改革司法机关,以普遍的义务兵役制
代替旧日的募兵制等。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90年
代,出现了工业的空前繁荣。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壮大,资产阶级
的经济力量也日益增长。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农村的阶级矛盾日益
尖锐。反映农民斗争的愿望,在70年代有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提出了“到民
间去”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民粹派”。他们换上农民服装到农村去宣传革
命,号召推翻沙皇,但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运动很快失败。之后,他们之中
一部分人主张使用个人恐怖手段。他们组织了“民意党”,于1881年3月
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但这并不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民粹运动这时
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他们在理论和策略上都犯了严重错误。如他们否认农
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
是历史创造者。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70年代开始出现革命的工人组织。1883年3月,普列汉诺夫等人在日
内瓦成立了“劳动解放社”,为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做了大量工作。1895
年,列宁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把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
结合起来。1893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召
开,宣布了党的成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
主义阶段。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1904年,沙皇同日本帝国
主义为争夺中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战争。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促进
了国内危机的发展。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工人14万人向冬宫举行
和平请愿,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沙皇的暴行激起了全国的抗议浪
潮。10月形成全国总罢工。12月,莫斯科举行总罢工并发展为武装起义,
全国许多地区也爆发了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1905年革命是俄国的第
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是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革命失败
后,沙皇大臣斯托雷平采取了有利于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新的杜马选举法
和土地政策,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内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与英、法等国结成“协约
国”。战争使俄国经济陷于崩溃,百姓苦不堪言。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揭
露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以革命手段推
翻沙皇专制政府。1917年初,国内总危机已经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革命
呈一触即发之势。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彼得格勒爆发布尔什维克
党领导的全市工人总罢工。布尔什维克党号召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
皇制度,成立临时革命政府。3月12日,彼得格勒驻军转向起义者。起义
者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打开监狱,释放革命者。当晚,彼得格勒工兵
代表苏维埃第一次大会开幕。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推翻了沙皇政权机关,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此,统治俄国人民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政权终于被人民推翻了。二月革命的胜
利,标志着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如下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十月革命前爆发了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中推翻了俄国沙皇的封建统治
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状况 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另一个是是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 其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
其次 二月革命爆发原因是俄国沙皇参加帝国主义的一战 ,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因此出现了二月革命
而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旧参加战争。所以出现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沙皇俄国的国家军队正在外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述一下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答:五、俄国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俄国历史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答: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沙皇时代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执政,政治上依靠铁腕政策维护沙皇专制,残酷镇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者。经济上实行寡头资本主义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实现了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其掠夺性私有化改革的极端不公正,底层民众并没有太多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利,反而使相当...
  • 简述一下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答:俄国正式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1762—1796年),大肆对外扩张,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兰,占领波兰全国领土的近2/3,把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并入俄国,战败土耳其,兼并了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她对内镇压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领导的1773—1775年...
  •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十月革命第一次建立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确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党国独裁统治(比如中国)枪杆子、笔杆子出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
  • 十月革命之前苏联是什么政党统治
    答:十月革命之前苏联是由沙皇统治。1917年十月革命前没有苏联,那时叫俄国,苏联是1922年才成立的。1917年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的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前这段时间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的领导人出任了临时政府的总理和部长。俄国社会革命党反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曾长期进行反对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活动,...
  •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答:十月革命前是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当权。在往前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当权的封建阶级
  • 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沙俄是什么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答:这位同学,十月革命之前还有一个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之前的社会是沙皇1861年改革后实行的伪君主立宪制,事实上还是君主专制。二月革命后,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此时的俄国政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列宁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领导发动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但此时的苏俄并不是社会主义政权。
  •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求详细论述,参考
    答: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十月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即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俄罗斯共和国是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一个短命的资产阶级政权。于1917年二月革命,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后孟什维克成立的...
  • 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斗争情况
    答:1917年2月23日--3月1日(俄历),那个曾经看似强大的沙皇制度在短短的八天时间里面土崩瓦解了,这样突如其来又出人意料的变化只有后面苏维埃政权垮台的八一九事变能媲美。俄罗斯的流逝留下了一个二月谜题。 此前俄罗斯一些系列内外部矛盾纠结,居然在八天之内揭晓了,而这次被历史命名的二月革命起初只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 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是封建社会吗?
    答:“十月革命”之前爆发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将俄国从君主立宪制变成共和制 “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攻克冬宫标志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工兵代表苏维埃随之取得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总之 奴隶社会——彼得大帝改革——封建社会——1861年改革——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