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是《西江月》的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求所有以西江月为词牌的词~越多越好~不要赏析~

1.【西江月 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2.【西江月 北宋·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
3..【西江月 贺词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4..【西江月 宋·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5.【西江月 北宋·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6.【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 清·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7.【西江月 北宋·黄庭坚 (二首)】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
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8.【西江月 黄庭坚】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9.【西江月 北宋·贺铸】
携手着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孤舟枕上。
1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西江月 李祁】
西江月
拾翠亭前水满,郎官湖上春回。仪龙新碾试琼杯。更觉春江有味。
拄杖行穿翠筱,吹花醉绕江梅。故园心事老相催。此意陶潜能会。
西江月
云观三山清露,长生万鬣青松。琼王敖珠珥下秋空。一笑满天鸾凤。
雾鬓新梳绀绿,霞衣旧佩柔红。更邀豪俊驭南风。此意平生飞动。

12.【朱敦儒的两首西江月】
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13.【西江月 鬼才田七】
西江月·宠辱不惊
笔底烟云巨浪,横空出世飘摇;卧薪尝胆弄玉箫,舞文戏墨难熬。
苦尽甜来风月,篆刻金石癖好;宠辱不惊醉逍遥,但恐人书俱老。
西江月·爱华
离骚琴馆圆梦,人生如意圣贤;高山流水韵冲天,渔舟唱晚翩翩。
百福仙居寻觅,春夏秋冬迟延;风霜雨雪琴钟见,心似莲花芊芊。

14.[西江月 文/冷面雪月]
世事沧桑瞬灭,从商自古漂泊。未曾获又是奔波。几度天涯沦落。
无意恋情尘世,奈何苦日极多。谁曾料岁月蹉跎,长恨人生往过。
15.[西江月 蔡京]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16.[西江月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
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
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
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
飞起沙鸥一片。

《西江月》词牌格式

⊙●⊙○⊙●
(仄)仄(平)平(仄)仄
⊙○⊙●○○(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
⊙○⊙●○○(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

《西江月》,又名《白苹香》、《步虚词》、《壶天晓》等,原为唐坊曲名,唐李白有诗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以《西江月》为词牌名,始于后蜀词人欧阳炯。《西江月》分上下两片,共八句五十字,上下片的第二、三句均押平声韵,第四句均押仄声韵。

词例:
《西江月》(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
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此词上片写景,一写自上俯视,二写自下仰观,俯仰之间,天宇四野之广袤寥廓已展笔端。接着写马骄人醉,喻意双关。下片顺意而下,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前二句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景色的怜爱之情,末二句则与此呼应,一气贯注。。

西江月
黄庭坚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西江月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主席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苏轼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

【西江月】

念念欲归未得,
迢迢此去何求。
都缘一点在心头,
忘了霜朝雪后。

要见有时有梦,
相思无处无愁。
小窗若得再绸缪,
应记如今时候。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李之仪
【西江月】

愁黛颦成月浅,
啼妆印得花残。
只消鸳枕夜来闲,
晓镜心情便懒。

醉帽檐头风细,
征衫袖口香寒。
绿江春水寄书难,
携手佳期又晚。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晏几道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1]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2]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3]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司马光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辛弃疾

苏轼 西江月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西江月
词牌名的由来——“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西江月
作者:苏轼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2。十年不见老仙翁3。壁上龙蛇飞动4。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5。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6。

全部注释
1.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2.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3.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4.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5.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6.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鉴赏
此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
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是丰二年(1079)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近十年的人生跨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跎岁月,尊敬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
下片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然深想一层,欧公已去,而树犹青青如此,不由得生出“万事转头空”的叹息。而苏轼还更进一步,谓人生在世,也未尝不是幻梦一场。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又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2、西江月
作者:苏轼

原文
世事一场大梦1,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2。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全部注释
1.《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2.《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鉴赏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云妨月明,明写眼前实景,但此句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使得自己忠而被谤,政治抱负难于挥发深感忧伤苦闷,而致使自己被贬谪到偏地黄州,此情此景,唯有遥遥北望京都开封,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3、西江月(贺词)
作者:刘过

原文
堂上谋臣尊俎2,边头将士干戈3。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4。
今日楼台鼎鼐5,明年带砺山河6。大家齐唱大风歌7。不日四方来贺。

全部注释
1.贺词:这是贺当国权臣韩侂胄生日的词。世传此词为“辛幼安寿韩侂胄词也”,但吴师道认为是刘过所作,见《吴礼部诗话》。
2.尊俎:同樽俎,盛酒食的器具。刘向《新序》:“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这句是说朝廷里有许多善于运筹决策的谋臣。
3.边头:即边界。这里指宋、金两国交界的边境。这句是说前方猛将如云,枕戈待命北伐。
4.《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这里借指金国。这句是说南宋可以出师伐金。
5.楼台:台省、府第,这里指宰相府第。鼎鼐:鼎与鼐都是古时的烹调器具,古代把宰相管理国家比喻为用鼎鼐和羹调味,所以后来就以鼎鼐代指相位。
6.带砺山河:《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说即使有朝一日黄河狭如衣带,泰山小于砺石,封国也不会灭绝。厉,通砺,磨石。此句预祝明年战胜敌寇,晋封更高的爵位,传之子孙。
7.《大风歌》: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回乡时所唱的歌。这里指胜利的凯歌。

鉴赏
韩侂胄在宁宗嘉泰四年(1204)决定北上伐金,在当时得到了包括辛弃疾在内的许多爱国之士的支持,但同时他们也希望作好充分的准备,以期获得全胜。刘过在这首词中借贺生日预祝北伐的胜利,语带双关,把韩侂胄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词作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与豪情,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词中运用了许多典故、熟语和口语,读来亲切明快而不失雅致,十分切合为人祝寿的情境。此词语言流利、洒脱,近于辛弃疾的词风,充分体现了刘过作为辛派词人的特点。

4、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说明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注释
1.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2.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3.潦倒——困顿。
4.世务——一般社会的一套人情世故。程高本作“庶”,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今从甲戍、庚辰诸本。
5.文章——这里特指那些“诗云子曰”儒家书籍和八股之类的时尚之学。
6.偏僻、乖张——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乖张,性情古怪。这里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
7.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
8.不肖——不像(肖)自己祖先的子孙,即所谓逆子。
9.寄言——告诉。
10.纨袴、膏粱——指代富贵人家子弟。纨袴,细绢裤。膏粱,见《好歌注》注。
11.莫效——不要效法。

鉴赏
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细究词意,宝玉后来不幸的遭遇,是与他始终不改其“偏僻”、“乖张”的行为有关的(当然,贾府之败还与王熙凤等人的劣迹有关)。他挨父亲板子那次,贾环告他逼淫母婢,这还不过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然已足使“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旦真正遭到“世人诽谤”,后来当然要严重得多。袭人曾因宝玉“心迷”黛玉,错向她诉说了“肺腑”之言,而“吓得魄消魂散”,禁不住掉泪暗想:“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如何处置,方可免此丑祸!”(第三十二回)看来,在曹雪芹笔下,这个所谓“不才之事”和由此招来的“丑祸”确是没有能够避免,因此宝玉才会落到我们在《好了歌注》中已说过的那种“贫穷难耐凄凉”的境地。
宝玉惹出祸来,“累及爹娘”,这才叫做“孽根祸胎”,(第三回脂批:“四字是血泪水盈面,不得已,无可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才可以在这首词中用“古今不肖无双”这样重的话。倘若他如续书所写,能接受老学究讲经义的开导和钗、袭(居然还有黛玉!)的劝谏,终于去读《四书》、学时艺、考科举,改“邪”归“正”,这还能说他是“愚顽”、“偏僻”、“乖张”吗?他在“却尘缘”之前,自己既能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了个“贵子”继承祖业,“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怎么还能说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呢?该说他“于国于家有望”才是!从封建观点看,如此终于没有“辜负”“天恩祖德”、“师友规训”的回头浪子,岂不正可作为“纨绔与膏梁”效法的榜样吗?可见,续书所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不但使我们在理解曹雪芹这两首词时产生矛盾,而且也歪曲了《红楼梦》原来的主题思想。

  • 词牌是《西江月》的词
    答: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西江月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秋收...
  • 以“西江月”为词牌名的词有哪些?
    答:1、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词牌名是
    答:词牌名是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朝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
  • 求所有以西江月为词牌的词~越多越好~不要赏析~
    答:西江月·宠辱不惊 笔底烟云巨浪,横空出世飘摇;卧薪尝胆弄玉箫,舞文戏墨难熬。苦尽甜来风月,篆刻金石癖好;宠辱不惊醉逍遥,但恐人书俱老。西江月·爱华 离骚琴馆圆梦,人生如意圣贤;高山流水韵冲天,渔舟唱晚翩翩。百福仙居寻觅,春夏秋冬迟延;风霜雨雪琴钟见,心似莲花芊芊。14.[西江月 文/冷...
  • 著名的西江月诗词大全
    答:著名的以《西江月》为词牌名的词有:1、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2、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代]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谁创作的?
    答:开篇明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原词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牌名解释“西江月”是词牌名,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西江月”出自李白的《苏台览古》一...
  • 西江月是词牌名吗
    答:是。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西江月”词牌 “西江月”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这一词调,源起于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来自于前...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古诗还是词
    答:是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西江月词牌名古诗词有哪些
    答:1、北宋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2、南宋刘辰翁的《西江月新秋写兴》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
  • 西江月体裁是什么
    答:《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西江月》调名源于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