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的溯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臧姓的臧氏溯源

作者:臧运和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始迁祖武迁来后..居住多年,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近年来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目前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目.前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亦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臧姓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据《中华姓氏溯源》载,春秋时,
相关书籍
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 ,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 ,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

作者:臧运和
臧氏在《百家姓》中排列第112位,数大姓。据《中华姓氏溯源》载,春秋时,周公封子于鲁,臧姓出自姬姓。春秋鲁孝公之子 ,食邑于臧(今山东境内),其后因邑为氏。又鲁惠公有子名欣,字子臧,其后以字为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由此可见,臧姓祖居山东无疑。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鲁孝公之子僖伯(谥号),名 ,为鲁国大夫。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僖伯上疏谏隐公“观鱼谓之乱政”,公不听忠言,后被人戮而夺位,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棠——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的记载(见《古文观止》中《臧僖伯谏观鱼》篇)。故臧威信极高,封鲁地郯为国(今山东郯城西南古称东海),后以臧为姓,世代为鲁卿,昭昭可考。僖伯之子臧哀伯(谥号),名孙达,鲁国大夫,他曾谏鲁桓公(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国君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很得后人的称颂。因此,臧与复姓臧孙皆为一族。《中华姓氏溯源》载,臧 ,臧欣皆为一家,均系鲁公后代。 元朝末年,为反抗朝廷统治,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经过数年混战,元朝灭亡,后由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连年战争的兵火和瘟疫的传染,山东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采取移民的措施来扭转惨不忍睹的社会局面。即在洪武二年(1369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所以山东大部分来自山西洪洞县和江苏东海十八村。
莒县臧氏大部分自江苏东海和胶东迁来。据《重修莒志》载,“莒州十区臧家庄臧氏,原籍江苏省东海县当路村,始迁祖胤祚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迁至莒县黑坊口,四世成儒迁居臧家庄,分三支,今传至十七世。”“五区龙宿庄臧氏,始迁祖瑾于明洪武年间由登州府福山县迁居莒北龙宿庄(今属诸城马庄乡),生四子,长熊分支诸城枳沟,次子龙迁居石埠集,三子凤居龙宿庄,四子虎迁居昌乐辛旺集。
五莲臧氏分两大支系,一支属诸城臧氏,祖居诸城琅琊台,有主谱,子孙后代散居有记载;另一支属枳沟崖上庄(即臧家崖)臧氏,族无主谱,各支均有支谱,谱中均记载:“吾祖世居东鲁”,据有关资料考证,此两支属一族,均从东海和胶东迁入。崖上庄分谱载“不知何朝何代先世何人始迁于登州府福山县,延至明洪武年间先祖讳武复由登州迁回故土安居崖上庄(笔者注:可见原来就在崖上庄住过,故用“迁回故土”),世世相传”。崖上庄臧氏即现在的诸城市枳沟镇臧家崖村,子孙繁衍较快,自明初起就有人做官,家族随之兴旺,五世祖哲以儒士起家,官至布政使(即省长)。六世祖虎以孝行成名,得入忠孝祠兼之。五世祖臻有子十二人,族类之繁,一盛一日,时潍水之滨熙熙攘攘者,大抵吾族居多也。”(见崖上庄臧氏谱序)。以后逐年析居,遍布于潍河两岸。诸城市枳沟镇的东安、西安,枳沟后街、臧家崖、前后水清沟、杨家洼、山子前和五莲县的汪湖村、泥牛子村、杨家沟、辉沟子、高泽、西云门、窝疃、段家庙、宅科等村,均有崖上庄臧氏居住。尤其明末壬午诸城兵乱,迁居大江南北之族人甚多。据崖上庄支谱序中载:“……昔丁先生之任霍山县也,其上台臧大人系陕西人,自称出自崖上庄……”又江南境内有臧氏独立村,曰“杨家行”,云“自杨家洼”(属诸城枳沟镇)出族。”今已代远年湮,无从考究。因本支无主谱,虽有支谱但年久失修,分居各地的后代无记载,故不能如实统计其族人散居住地,实是遗憾。崖上庄臧氏与诸城臧氏同族不同谱,但辈序排列却相同,只是世不相同,同样一辈却差三世,这是因为没有统一族谱所造成的。崖上庄臧氏由后水清沟运德主持,运堂负责印刷,“运”字辈“树权”兄执笔新修一部主谱,把该族系的部分分谱系统起来,是一件大好事,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财富,成为崖上庄臧氏追根求源的依据。其辈序诸城臧氏原有族谱修于明末,创始人六世祖允德,此谱从春秋到明代,其中有唐人作序,可惜在明崇祯壬午兵乱中毁于战火。到清康熙年间七世祖振荣时任广西怀集知县,又升江西宁州知府,借归里休养之机,又续修新谱,因前谱毁,先祖失考,只能从记忆中的始祖智开始新修。谱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仲春,七世祖振荣作序。七十三年后,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由九世祖应钧祖续修。二十六年后又由九世祖毓云第三次修谱。六十年后,又由十一世祖翰、十二世祖炅,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第四次修谱,此谱称“道光谱”,能查到的仅有此谱由十世同族人共同议定三十二字为今后排辈之序,其是:伟臣著望、家运传真、日初山广、如泽方循、佑兹砺品、醇睦今人、恪先训后、庚亦经陈。“以上三十二字从十二世始,每辈只用一字,按序排列。从苏北到山东,臧氏大部分用此“辈”字排序。同姓相遇,论资排辈,亲如一家,否则如同异姓路人一般。
诸城臧氏族谱对族居地记载清楚,清康熙“琅琊碑记”中云:“吾祖居琅琊台,再乃迁居瓦屋庄,后又迁居于城(诸城城里)……”,又据祖辈相传云,诸城臧氏乃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又据长兴眉锡在康熙《诸城臧氏族谱》序中谓:“……即自吾鲁僖伯公以后之散处于大江以南,大海以北者之俱可寻源溯委也……”,六世祖新德在康熙年间的谱序中云“臧氏之来诸城也,肇基于琅琊台,开创之人已湮乎无闻……”。所以诸城臧氏自江苏省东海宿迁县移民至诸城琅琊台,后迁居瓦屋庄,又居城里,确信无疑。相传,琅琊台始迁先祖兄弟三人从东海宿迁县迁来琅琊台,因生活困难,长兄去登州福山县,其他二人留住琅琊台,相传三世,曾有讳班祖在此居住,现有坟茔九座为证。因前谱毁于战乱,新修谱只能从迁祖智从琅琊台迁居诸城城南瓦屋庄,后又迁城里记载。二世祖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贡生,初任湖广景陵卫经历,后升直隶真定府定州同知;三世祖节、符、策三人,节祖敕赠文林郎,太湖知县,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世祖惟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四世中有祖四人,惟一、惟几、惟精、惟时,均居住在诸城城里。 诸城臧氏自四世祖惟一中进士始,家业从此发迹,子孙后代繁盛,主要分布在诸城城里、五莲的仁里、胶南的西十字路。到七世以“振”辈分支时,达到鼎盛时期,共有三十一支,现分述如下:
一、惟一祖后:长子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继子一人:允德)。三子尔动,无子。四子尔令,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带头奋起抗清殉难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尔昌,附生(出嗣于惟几)。该支人数较多,分布极广,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嗣德世系:振猷;懋德世系:振佐;允德世系:振荣、振乾;世德世系: ;永德世系:振奇;文德世系:振鲁;同德世系:振采;新德世系:振声、振衣、振翼;成德世系:振莪、振芳、振华。由于战乱,子孙皆投奔各自的庄园居住,以上各世系分布在:诸城的展村、薄板台、董家沟、韩戈庄、邓戈庄、横沟、张家沟、管家庄子、高疃、王村、黑龙沟子、毛庄、兰家庄、曹家庄、封家官庄、三里庄、下茁山、北戈庄、刘家沟、刘家黑龙沟子、老屯庄、铁沟、指挥、徐家庄、乔戈庄、黄疃、孟家店子、西十字路(胶南市)、王家庄、西公、青墩、潘旺、朱解、胡埠岭、胡家楼、小店子、新庄、岳旺庄、黄家窑、小苏家庄、许家沟、史家沟、木营老庄、宋家庄子、辛家窑、胡沟、寿塔寺、台家庄、关东老庄、焦家庄子、臧家庄。五莲县的明古庄、玉皇庙、瓦窑沟、范家车村、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莒县的魏家官庄、庄家山。还有分布在安丘、高密、胶县等地。现已传至二十一世。
二、惟几祖后:继子一人尔昌,附生(其有子三人,达德、容德、育德)。达德世系:振铎、振凤、振权;容德世系:振鹏;育德世系:振京、振扬、振昱(止)、振宜。后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诸城县的陆家庄、朱解、东潘旺庄、陈家潘旺庄、王满庄子、宋家楼子、辛家窑、黑龙沟子、史家埠、悦庄、院西、莒北大马庄(今属诸城),洛庄、孟家窑、朱留庄、龙池子、我乐子、王戈庄、孔家庄、沙岭子庄、高家洛庄、田家庄、孙村、北十里堡、张家屯、黑龙沟。东北烟房子沟。五莲县的仁里村、泊子村、黄崖圈、花园、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现已传至二十世。
唯以上两大家族庞大、兴旺。
三、惟精祖后: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启光世系(止);龙光世系:汝谏;重光世系:汝众;禧光世系:汝明;宠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诸城县的瓦屋庄、我乐子、许家河子、范家庄子、辛家窑、刘家黑龙沟子、台家村、楼子、后疃、臧家楼子、七吉村、陈家窑、石岭、位井子、北戈庄、沙戈庄、土墙、松园、北程戈庄、郝家村、高乐埠、臧家庄、黄疃、孙戈庄、龙石头河等。
四、惟时祖后:龙正世系:之秀、之进、之举。分布在:诸城的汉车、洛庄;五莲县的福禄头、福禄并。
以上各支系行辈一样,均按十世族人规定辈序排列,有条不紊,族人相逢,亲如一家。
五莲县仁里臧氏迁祖纯、 ,由诸城辛家窑迁居仁里村(原属诸城县),后因支系繁茂,由仁里迁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园、黄家圈、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数迁居胶东、北京、四川的重庆、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建国前还有去香港、台湾者。有的还侨居美国等国家搞科研或经商。
五莲县玉皇庙臧氏迁祖宸纲于清雍正年间由诸城徐家庄迁入,锡鹄祖由玉皇庙又迁至瓦窑沟,分支后的一支迁居范家车村。黄崖圈臧氏迁祖 由仁里村迁入,分支后又迁入松柏乡的白庙子、香店,现已传至十八世。五莲县叩官镇的于家崮子,许孟镇的花园,日照东港区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许孟镇的仁里村迁入,因年代久远主谱无记载,始迁祖失讳。五莲许孟镇的福禄头、福禄并臧氏由诸城汉车迁入,谱有记载。
日照两城臧氏由诸城迁入。五莲还有少数臧氏由胶南迁来。五莲的朱家老庄、岭东、小坪、袁家庄臧氏均由诸城郝戈庄迁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当兵专业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边,干部南下、考学就业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东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于全国各地甚多,从大江南北到海疆边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迹。如云南、四川到东北的黑龙江都有诸城臧氏、崖上庄臧氏、胶东臧氏安家落户,繁衍生存,但都没有忘记祖居地山东诸城、崖上庄、福山县。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字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 姓氏中的邬的历史由来
    答:邬(Wū 邬)姓源出有二: 1、出自妘姓,为春秋时陆终的第四子求言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载,邬姓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陆终第四子求言,受封于邬(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其子孙以受封地名为姓,称为邬氏。 2、出自杨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祁氏的家臣臧之后,以食邑名为氏。据...
  • 山周家庄溯源
    答:杂谈 山周家庄溯源 文/周承华 山周家庄座落在章丘区大学城南,与山东财经大学,章丘职专为邻。东面是翠柏常青,巍巍状覌的蟠龙山。该山半腰有一条白云石形成的带状石龙,环绕山前山后,蜿蜒起伏,汇集在山北端的石龙口,俗称二龙戏珠。石龙口里边北侧有一泉,常年流水,溪水潺潺。山南侧也有一泉,名...
  • 豆字在百家姓排第几个
    答:【寻根溯源】 桑姓来源有五:1、出自己姓。据《姓谱》、《万姓统谱》所载,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2、出自嬴姓。据《姓苑》所载,春秋秦穆公之秦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或为单姓桑。3、据《姓氏考略》所载,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姓。4、据《姓考》所载,古有...
  • 追本溯源造句用追本溯源造句
    答:12、 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13、 的智慧种族而来,追本溯源的话,比起人族,他们和精灵的关系更为密切。14、 追本溯源,此无他,无非是在大战略层面上出了差错,亦即所谓的人谋不臧。15、 追本溯源笑万道,武破苍宇复清明...
  • “初”这个姓的来源?
    答:初姓来源有二:1、出自于祁姓(据初振华说,家谱记载)。2、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汉姓初。 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 (一)寻根溯源 祁姓来源有六:1、...
  • 季札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季札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公元前485年冬,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吴王派季札救援陈国。季札传言给子期,明确表达自己的反战态度。经季札调停,平息了一场战乱。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 产及鲁、卫、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
  • 历史上姓邢的名人
    答:这个显贵的家族,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则他们的子孙後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组成分子,就实质而言,实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较早出现于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则两支邢氏的得姓尽管在时间和地点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实际上根本就是...
  • 中国汉族一共有多少个姓氏?
    答:据统计汉族姓氏目前有4820个。《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有4820个注明为汉族姓氏。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
  • 原始见终的意思 原始见终的出处
    答:1、原始见终,汉语成语,拼音是yuán shǐ jiàn zhōng,意思是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2、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追根溯源。
  • 姓崔的在百家姓里面排第几
    答: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崔姓,中华姓氏之一,也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崔姓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