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爱对联》教学设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对联的相关常识,认识对联的特点。
(2)学习基本的对句技巧。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对联的特点;学习基本对句技巧
教学难点:
学习基本对句技巧
学情分析: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对口单招二年级旅游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现,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这次活动探究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对联,这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是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对仗。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中把对仗归纳为29种。《笠翁对韵》中云: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这29种仅仅是对仗修辞格的29个方面。如果按着这些方面写成诗句贴在门上,那就成了对联。例如,通海县秀山公园“秀山古柏阁”前挂的一副对联:“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这就是利用对仗修辞中的“雨对风”组成的一副回文对。顺念倒念字音完全相同。
  对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仗,对仗有两个基本要求:
  (1)结构相同、词性一致。
  对联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叫上联,下句叫下联,上联和下联的句式结构要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双声叠词对双声叠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平仄相反,节奏相同。
  对联的上下两联,必须平仄相反。即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这样能使节奏和谐,音调铿锵,悦耳上口。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为古代汉语的平声,上声、去声为古代汉语的仄声。
  以五字句为例:平起式为“平平平仄仄”对“仄仄仄平平”。例如: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仄起式为“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平”。例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一般来说,一副对联的上联的末一字应是仄声字,下联末一字应是平声字。判断一副对联是平起格还是仄起格,要从上联的第二个字来判断,因为一般以两字为一个音节,而音节重点自然落在第二个字上。对联既讲平仄,又讲节奏。一般两字一拍,也可一字、三字一拍,五言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三拍,七言对联每句四拍。例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工对就是工整的对仗。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对,这才是工对。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艺、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更觉月光寒。“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词对时令词,这两联为工对。
  宽对是对工对而言。宽对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便可以相对。例如: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边书。“山”“阳”“湖”“雪”四个名词对下联的“窗”“水”“枕”“书”四个名词,就是宽对。
  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例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即是平常,但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拿来对数目“几度”就非常工整。除了借义,有时借它的读音来与下联相对。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暖”,“珠”对“玉”,等等,都是工对,既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属偏正复句,内容串联,这就构成了串对。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另外,对联还有其他不同形式的对仗,像嵌字对,顶针对,拆字对,谐音对,叠字对等等。对联字数一般四字最少、也有三字、二字的。读是从右向左读,右为上联,左为下联,贴也是由右向左贴,先贴上联,再贴下联,最后贴横批,配成“门”字形。七字以内的短联不加标点,长联可以加标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对联的相关常识,认识对联的特点。
(2)学习基本的对句技巧。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对联的特点;学习基本对句技巧
教学难点:
学习基本对句技巧
学情分析: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对口单招二年级旅游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现,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这次活动探究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对联,这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距离。

  • 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爱对联》教学设计
    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对联的相关常识,认识对联的特点。(2)学习基本的对句技巧。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对联的特点;学习基本对句技巧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对句技巧 学情分析: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对口单招二...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答: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4.把这首古诗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出示课件2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介...
  • 初三语文
    答: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
  • 高一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
    答: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
  • 走近对联教案教学设计,趣味对联教学设计
    答:教学:1、这次活动,让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对联的历史在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2、赏析对联的妙处,的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3、所学的知识,学习对对联。4、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让学生真切的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教师:1、搜集关于对联的有趣...
  •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答: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识字卡片。 3、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
  •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答: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落实“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项训练。2、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读“学习伙伴”的话。2、自己读读短文,说说短文中讲了几个字?3、老师出示汉字部件,请学生动手拼摆。4、展示拼摆结果,并说说...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原文内容
    答: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原文内容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达州市第一中学 谢雄国资料来源:“【四川】高中语文教师团队超级群”共享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
  •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答: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尝试对对子。学习过程:课前我能会:1、对联,也称 ,形成于 ,盛行于 ,可谓源远流长。2、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 工整, 协调。3、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声,下联的最后...
  • 国学 趣味对联 教案
    答:人教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有趣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材教学简析: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搜集民风民俗后进行习作。学生对在电脑上搜集的民风民俗,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本单元也没有布置综合性学习。曾曦教授在上完这个单元作文课《老师,您好!》后,说:“讲啥习俗?中秋?国庆?…… 想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