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训练的阶段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如何依托课文开展阶段性写作训练

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这是学生作文的通病。而仿写是提升遣词造句能力的好办法。

课本既是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蓝本,也是写作的范本。以课本为依托进行仿写训练,可以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或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汲取范文中语句技法的精华,为我所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的示范性,捕捉精彩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选好仿写的语言标本

初中课文中的很多片断,在段落构成、过渡照应、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对此类独具特色的语言片断进行仿写,可以使学生大为受益。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是适合学生仿写的语言标本呢?

1.文词清丽,巧用修辞的语言。

学习语法是为了把话说对,运用修辞则是为了把话说好。基于写作训练的仿写练习以其独特的效果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特别是前三个自然段更是堪称语言的典范,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雪花飘落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作者运用亲切可感的语言,借助设问、拟人等修辞,赋予它以灵气,将普通的自然现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启迪学生:你细心观察过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吗?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你心中最美丽的声音是什么?以下是学生的仿写:

(1)你听过雨点敲打窗子的声音吗?当我们静静地躺在床上,一滴滴雨点,伴着微风的旋律,轻盈地飘落,那声音像萨克斯奏出的清幽的乐曲,又像少女睡梦中缠绵的梦韵,她飘落在玻璃窗上,只一会儿,却又羞涩地溜走了。

(2)你听过蟋蟀的鸣唱吗?夏日的夜晚,几只蟋蟀在空旷的草地上唱起了动听的歌,歌声悠扬婉转,在夜空中飘荡,像微风送来的缕缕花香,沁人心房。

2.意境优美,富于想象的语言。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并加以仿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但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就此而止,还必须进一步倡导和鼓励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课文而又异于课文的意象,并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例如,《山中访友》那精美的构思、童话般的意境,值得我们去玩味: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作者在山中游览,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通过想象营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童话世界。文字构思奇特新颖,语言流畅自然,意境空灵,充满童真童趣。我曾借此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物,只要我们去关注它,带着纯真的情感去欣赏它,品味它,就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转换成美丽的文字。本段文字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学生根据本段文字仿写了以下语句:

(1)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条鱼,我的双手变成鱼鳍,我的衣服变成金光闪闪的鱼鳞,我的双腿凝聚变成鱼尾。在清澈的小河里我自由自在地吐着泡泡,与水草嬉戏,与珊瑚共舞,我快乐,我是一条鱼。

(2)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雨花石,静静地躺在水里倾听水声。千年亿年过去了,我从不改变我的姿态,因为在每一次迎接黎明中我都看到人生崭新的希望,在每一次告别黄昏的忧伤中我都能感到一种难得的平凡。

3.寓意深刻,饱含哲理的语言。

课文中大量的名篇佳句不外乎两类,即形象的与抽象的。前面我们提到的仿写主要是针对一些形象语句而言的,而抽象语句的仿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从理性上去剖析句子的内涵,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文章中这样的句子也不在少数,但它往往存在于一篇文章的结尾处,卒章显志,对全文的中心或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它也能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人生之旅。如朱自清的名篇《春》中有这样一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人们面对时光的流逝往往是伤感的、失落的,但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作者面对美景的无情逝去,以积极的情绪寄予了新的希望。通过“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道出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一反古今文人墨客面对此景时所表现出来的伤感情绪,代之以昂扬向上的信念,告诉人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放弃,要对人生充满希望。在理解到这层意思之后,学生就获得了句子中所包含的隐性信息,获得了积极的生命体验。学生是这样仿写的:

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4.经典感人,抓住细节的语言。

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课文中的精彩细节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经典。《台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在特定的季节里,特定的景物中,作者抓住了父亲的头发这一细节进行深入刻画,使父亲辛苦劳累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特写镜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去观察生活,采用这种细节描写的手法,抒写自己心中的形象,并读给大家听。下面是一个当堂完成的片断:

此时已是盛夏时节,阳光充足,一丝风也没有,母亲弯腰在午后的强光里,脸上的汗水顺着深深的皱纹向下流淌,一滴一滴,伴着镰刀的“咔咔”声,落在齐刷刷的麦茬里,田里扬起的尘土沾满母亲的脸颊,随着汗珠慢慢滑落在炽热的土地上。

二、把握仿写教学的训练重点

语文课本中精彩的句子不胜枚举,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美文佳句,做到厚积薄发;使他们的作文在语言上富于文采,让他们在写作中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应注意许多问题,我认为在仿写中,应主要从形式、立意、创新等三个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

首先,仿写训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遵从被仿句在形式上的限制性,如句子的语气、基本结构、句子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等。如《苏州园林》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个句子中,“讲究”是一个动词,支配着后面的偏正短语,连续四个“讲究……”从空间结构的角度把苏州园林的整体景观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对园林产生一种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在语文课上我向学生讲解了这个句子的特点后,组织大家进行仿写。学生是这样写的:

“为了使画面更为完美,画家讲究色彩明暗的调配,讲究中西风格的融汇,讲究刚柔并济的笔法,讲究清新幽雅的情趣。”

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立意上,根据整句的特点和句意的要求,通常需要上下句意蕴相承或正反相对,句与句的内容互相关联,仿写的内容和原文的意思要保持一致,因而切合语境是仿写的一条重要原则。也就是说仿写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应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甚至也包括语言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这是仿写时最易忽视也最难以把握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确定要阐述的对象。当然,选取什么样的对象,还要视语境而定。朱自清的《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在指导学生仿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一部分时,一定要强化这一主旨。燕子、杨柳、桃花都是自然景物,给人以清逸之感,而美的事物也并非青春永驻,它们的枯荣与消亡让人怜惜,然而时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作者总能在哀怨愁怅的角落用文字燃起一份光亮与喜悦,告知世人时光荏苒但生命延续依然。把握文字的内容与作者的意图之后,学生的仿写就不会脱离主旋律了。我先让他们选择一些自然界的事物,如蜻蜓、小鸟、河流、波涛、山川、天空等,再联系生活实际考察事物的特点,如蜻蜓的栖止与飞翔,小鸟的疲倦与啼鸣,河流的封冻与奔腾,大海的宁静与潮汐,天空的阴暗与晴朗等。学生的思路就这样一步步打开,仿写在快乐与诗意中不断行进着。下面是同学们的仿写:

(1)“蜻蜓栖了,有再飞的时候;小鸟倦了,有再鸣的时候;天气阴了,有再晴的时候。”

(2)“小河封了,有再流的时候;波涛静了,有再怒的时候;山川黄了有再绿的时候。”

从创新的角度说,如果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则仿写的句子鲜活而富有新意,否则,就会文笔干枯,语言乏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我们在选择安排训练内容时要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一名学生都觉得有话可写;其次,通过分析原句涉及到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来调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合理想象,使其在仿写时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写出新意,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训练时,特别注意分析事物的基本特点,然后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揭示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仍以朱自清先生的《绿》为例:“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梅雨潭绿得可爱,绿得清灵,我们可以把她比成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如诗歌和荷花是学生熟知的唯美事物,我就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内心的美好情愫。由此,有的同学做了如下仿写:

“我若能题你以为诗,我将赠给那漫步的伊人;她必回眸一笑了。我若能画你以为荷,我将赠给那秀美的西湖;她必生机盎然了。”

总之,仿写语句立意要高、要新,练习时要既要注意句式特点,又要根据语言环境、内容要求、情感导向及逻辑关系等组织语句。教师在课堂上选好范本,随时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指导仿写。相信,日久天长,不但学生运用语言的功力会有很大提高,而且还会积累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赵福楼)

课题从确立实验方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针对课题的方案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就课题作一下小结。
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文献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新征订了《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为课题的实施推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依据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现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体验作文目标的开放。
传统作文教学的目标,一贯是教师制定的,或者是“教参”早已定好的,教师照搬来而已。现在,我们大胆开放作文教学的目标,既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定目标。
如小学教材第十册习作训练《农贸市场》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去农贸市场参观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围绕实践活动,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觉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
课后翻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内容,题目五花八门: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日的农贸市场》、《热闹的农贸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讲诚信的卖菜老伯》,还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第一次买菜》;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的《请保护环境》……
(2)体验作文内容的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言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①在阅读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中的空白点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上《数星星的孩子》让学生写《我和星星一起玩》,这就是学生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②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艺术是相通的,其他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能起事半功倍的功效,结合美术学科,如低年级记绘面日记,中年级可以创作连环画,高年级编辑作文小报;结合音乐学科,可以上一堂音乐作文课,如《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和皮鞋匠能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产生美妙的幻想,我让学生也听着《月光曲》幻想,并把幻想的内容写下来,而习作中的写一项体育活动就非结合体育活动学科不可了:还有常识学科中的研究实验为学生的科学小论文提供了素材;信息学科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虚拟天地……
3.研究的结论与取得的经验
(1)作文与阅读只有打动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们才会有自己的“语言”。
许多孩子厌烦习作、畏惧习作,也有孩子“硬着头皮”写了几行语病叠出的作文,更多的孩子从作文选中借鉴改写了一部分“优秀”的作文,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学生只能占到班级中的1/7—1/5。这样的现状让人忧心,但当阅读和习作触动了孩子心底的那样“神经”,触动心底里那最柔软的地方,孩子因“学习”而被“禁锢”的思维打开了,语言因思维而活跃了。许多孩子写出了平常不能想到不能写出的话语。
(2)感受:感动不是一件精美的印刷品。
总以为孩子的心很容易被感动,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的心灵并还缺乏敏锐,但当你用成人的方式去熏陶感染时,就会遭遇《感动中国》的尴尬。《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很优秀的节目,特别是每年岁初的颁奖晚会,获奖人物的“丰功伟绩”总会让人热泪盈眶,但孩子拒绝这种“高雅的感动”他们容易接受感性和直观,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如果你把一件精美的印刷品带进课堂,别指望什么“出彩”,教师必须让孩子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否则“艺术品”也罢,只能高高在上。
(3)体验:主题,一道丰盛的阅读和习作大餐。
课题开展的主题教学给全校语文教师形成了一种视听的、超常规的冲击,特别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阅读主题,以一篇文章的阅读为主干,附以2—3篇精美短小的文章,让孩子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体悟。如《奇迹》一课,以《奔跑的母亲》为主干,附以《母亲的速度》、《“拔河”》两篇课文,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表现了母亲在对子女爱的作用下作出的“奇迹”,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了,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是最主要的力量,作为孩子要珍惜母爱,理解母爱,体谅母亲,报答母亲。丰富的主题阅读积累了孩子们的语言,开阔他们的视野,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批注的感悟,思想就有了“语言的载体”。许多善于联想的孩子写出了很多优美作文。
4.存在的问题与希望
(1)问题:课题有研究因学校过于繁忙的工作,受了一定程度的干扰,虽能按计划有序开展,但各位课题组成员深入的程度还不够。本课题相关书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研究需要。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关注过多,而到写作文时仍有“有话倒不出”的现象。
(2)希望:课题组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构建优秀团队,确保课题研究时间,课题研究有序稳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在彼此感恩的情感激荡中,课题研究将更多些理性,更多些稳健,更多出成果。

如何体现小学习作指导的阶段性

体现习作指导的阶段性 增强习作训练的实效性

不同学段的具体习作教学策略,要在习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阶段习作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思考探索,努力体现出阶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教学要围绕“早”字做文章

《新课标》虽然只规定第一学段为“写话”阶段,而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写话”训练。但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和学说普通话的工具,也是辅助学生写话的“好帮手”;同时,写话并不等于会写的字数量的简单相加,往往当学生在会写一定数量的字后,再开始学习写话,我们会发现学生会侃侃而谈,却不知如何下笔写话。这就是说,书面的“自由表达”远不像理论上说的那样:“有了一定积累,笔尖便会汩汩而出”,“情动而辞发”。因此,写话教学应立足于一个“早”字,使学生学习语言之初就成其为学习写话之始,让“写话”(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口头表达)尽量同步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怎样引领学生尽早开始写话训练呢?

1、看图诱写法。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那些栩栩如生的图画特别喜欢,而低年级语文教材(特别是低年级实验教材)中配有大量的生动活泼、儿童喜闻乐见的插图。如果我们开始就注重挖潜利用隐含在那些生动有趣画面中的写话资源,就能诱导学生尽早进行写话训练。比如,在学生基本掌握汉语音节拼写的基础上(北师大版教材从第一册第10单元开始),教师可从每个单元的插图中选择一至两幅引导学生观察,并诱导其将自己看到、想到的东西试着写下来(刚开始虽然学生会写的字不多,但可以引导学生用汉语拼音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写话)。起始阶段,看图写话重在激发、诱导学生写,至于他们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就不必提什么要求。这样学生不受任何约束,完全凭他们个人对图画的观察、想象和感受写话,不仅写出内容会颇具个性、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进写话表达的语文实践之中。一位教师诱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恐龙”照片写话,有的学生基于对画面的观察来写:“这只恐龙的脖子很长”;有的学生则表达个人的感受: “我非常喜欢恐龙”;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思考;“我很想知道恐龙是怎么消失的”;有的学生甚至还与图画交流起来:“小恐龙,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写话是学生进入习作的第一步,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的主要内容。有效诱导低年级儿童看图写话要奏好“四部曲”:一是诱导学生“看”——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可低年级学生不具备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看图的顺序;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图画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二是诱导学生“想”——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也好、习作也好、写话也好,如果没有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不可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中也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为诱导学生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的,但它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诱导学生“想”:既要诱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想,又要诱导学生对图画内容、人物对话等要想象。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有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编故事:山泉娃娃》时,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后,可提出“山泉娃娃家在哪里,爸爸妈妈会是干什么的?”“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画的地方你觉得怎么样?”“观察山泉娃娃的表情,想想她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等问题,这样学生会仔细看图,并边看边想象、互相交流,既有利于诱导学生把话写好,又能促进学生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三是诱导学生“说”——说话是写话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常言说“我手写我口”,如果学生”我口“都不能“言”,那么“我手” 又能写什么呢?如何在写话之前诱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先说出来呢?可组织学生开展“说话接力赛”,小组、同学之产互相比一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为写话奠定基础。比如,指导学生进行“在哪里可以找到我们喜欢的书?”这一说话、写话练习,就可以通过开展“接力说话赛”,帮助学生说清楚自己平时在什么地方看书和买书。每个同学所住的地方不一样、所在的社区不一样,那么所到的书店和图书馆也不一样。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四是诱导学生 “写话”——低年级写话是高年级习作的基础,在诱导学生看图写话中,要逐步让学生分清楚主次、重点,抓住最主要的东西来写;要教学生把屋住时间、地点、事物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通顺、写完整;要把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上,就是指导学生抓住图画中所反映事物的主要情节及其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里活动等来写。

2、以读促写法。阅读是写话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早期写话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模仿性和充分利用范文的感染力,引领学生读写结合、模仿写话、从读学写。一是引领学生读诗歌写诗歌。新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富有儿童情趣、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质兼美的诗歌。这些诗歌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读起琅琅上口,是低年级儿童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极好范例。因此,在教学时要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有所启迪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着用如诗如歌的语言把相关的事物表达出来。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0单元)时,当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在森林里,太阳是鸟儿唱出来的……”读得琅琅上口,受到一定熏陶感染后,启发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太阳还会怎么出来?”由于受到课文范例的启发,很多学生都尝试着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说着、写道:“操场上,太阳是同学们的笑声笑出来的。”“公园里,太阳是扭秧歌的老奶奶扭出来的。”……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通顺的表达,可以说一点儿也不比课文差。二是在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中引领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写话训练。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如果能把学习丰富多彩的课文与开展相应的生动活泼的活动结合起来,不仅能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延伸课文内容,而且能丰富写话内容、活跃写话形式。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北师大版一下第三单元)时,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熟读成诵后,利用课后问题:“春天到了,你身边发生了什么变化?”将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和感受身边的变化,让他们去捉迷藏、放风筝、开展春游,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脚印,还引导他们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儿歌,然后举行了“春之声”音乐会(或诗歌朗诵演唱会等)。由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延伸了课文内容,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写话的思路,一句句童言稚语也从他们的心底里流淌了出来。有的写道:“春天的手抚摸着小朋友,小朋友们都长高了”;有的写道:“春天的手摸到了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更美了”;有的小朋友还写出了自己把风筝放上天时的快乐、心情……。三是在引领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展开想象翅膀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生动、富有个性地写话训练。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幻想,为了“在做梦的年龄让儿童把梦做够”,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把引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和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与语言表达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学生写话兴趣,降低写话难度、提高写话教学效率。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夏天》这个主题单元(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单元)时,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夏天到了,小朋友们最想变成什么?会有什么样的独特经历?”这一启发,学生的想象的翅膀都展开哪:“我想变成爱唱歌的蝉”,“我想变成冰箱”,“我想变成冰糕”,“我想变成一个大空调”……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充满幻想的童话诞生了。

二、第二学段(3—4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围绕“放”字做文章

为什么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要围绕“放”字做文章呢?一是从《新课标》的第二阶段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习作起步阶段不能“高标准严要求”,要引导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观察文”、“想象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想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二是从习作教学经验来看,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不仅要体现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且要注重阶段性,虽然从三年级开始要进行“成型”的习作训练,但要求不能一步到位,要在努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习作训练要求,所以要体现一个“放”字,就是在习作内容、习作要求等方面要适当“放低、放开”,把他们引上习作的“路”以后再说。那么,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如何在“放”中增强训练效果呢?

1、循序渐进法。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也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呢?必须历经一个从“句→段→短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习作实践的指导者、激励者,必须遵循“从说到写”的习作规律,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以原来的句、段训练为基础,从句段到篇章,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明白、写具体、写生动,而不要在学生开始习作的最初阶段就面面俱到地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一篇篇完美的文章。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表现,也就是要关注习作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只看到习作本身。学生在老师的引领、鼓励下刚刚开始蹒跚学步,不管那步子是大是小,脚印是弯是直,老师都应给他们以热情地回应,及时肯定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习作不过是“用我笔写我口、用我口说我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自由表达法。综观学生的习作生活,一般可分为两种状态:一是规则习作状态,学生要学习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划,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技巧和常用的共同规则,这是“作文” 作为一门学科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二是自由习作状态,没有封闭的命题,不受体裁的限制,不论篇幅的长短,有啥写啥,自由表达,学生只要能写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就给予充分肯定。三年级作为起步阶段的习作训练,主要应处于自由习作状态,要求教师不以呆板的章法去限制学生的习作,更不以不切实际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要像教练一样和学生一起去游泳,把习作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习作真正成为他们的快乐呼唤。《新课标》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的束缚,鼓励自己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比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共同吃梨、卖梨、议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吃着梨子写习作”这一主题自由表达,放飞了自已的想象,走进了梨乡的生活:“我从6岁开始上学,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也上过无数堂课,我最喜欢的还是今天张老师给我们上的有趣的习作课——《砀山梨》。一上课,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讲习作、读习作,而是给我们放了一段精彩的录像,那美丽的梨花海,硕大的黄酥梨,一望无际的果园,堆成如山的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老师拿出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大梨,摸着、闻着,同学们都来劲了,一个个都成了小馋猫,我也光想吃梨,不由自主跑到了台上。可是这个张老师非得转个弯,让我们给他把梨卖出去,才能吃梨……。”可见,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只要注重创新指导方式,哪怕是运用一个得当的动作、一种声音、一个表情、一句话,都能激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引领他们自由在地表达。

3、童话起步法。童话是每个人在生命中最先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从大灰狼的传说到小红帽的故事,从安徒生的美人鱼到现代的智能机器人……五彩缤纷的童话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变幻无穷的神奇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快乐地感受着爱与恨,体验着是与非。小学中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性,富于幻想,对童话非常喜爱,总是用童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低中年级语文新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童话。如果把指导学生写童话体习作作为第二学段习作起步的主要形式,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他们的心理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那么,怎样帮助孩子走进童话创作的天地呢?一是指导学生复述与仿写童话故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编童话的工具,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童话故事(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或课外读物适合的童话故事),总结这些童话故事的写法,让学生认识所学童话故事中各种形象及其象征意义,教学生学习想象和运用想象的手法。比如,为了引导学生编好《蝴蝶、苍蝇、蜜蜂想和玫瑰交朋友》这一童话故事,教师先给学生讲了《孔雀、八哥和母鸡》这一童话故事,并问他们:孔雀、八哥、母鸡分别对农夫说了些什么?农夫为什么请母鸡住到他那里?学生一一作了思考回答。孔雀说:“让我和你住一起吧!我长得最好看,打开我的尾屏,像鲜花一样漂亮。”……学生叙说这个童话故事,并迁移此法编写新故事,学生不仅乐意编而且编得也很精彩。二是指导学生续编童话故事。教材中选入的不少童话,在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童话的机会。比如,《坐井观天》讲青蛙和小鸟为天有多大而争论不休,最后小鸟要青蛙跳出井口去看看。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并以《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为题,让学生续编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想象的物质基础,让他们轻愉快地进入童话创作的天地,如看图写童话、根据提供的词语构造童话故事、通过玩具和实物的摆拼游戏进行童话创作,还可以引导学生改编童话、命题童话直至独立创作童话。

三、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围绕“实”字做文章

这里的“实”,一是指到小学高年级要加强实用文训练,《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二是指习作作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书面形式,不仅要进行自由习作训练(就是第一和第二学段所倡导的学生用笔作心灵独白与生命对话,可以没有固定的命题,不受体裁的局限,不论篇幅的长短,有啥说啥,有啥写啥),而且要进行规则习作训练(就是学生在自由习作时,还必须指导他们逐步掌握一定的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则,运用好习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就好像是学生习作缺一不可的“两翼”,只有把“两翼”都抓住,才能为学生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第三学段教学怎样才能围绕“实”做好文章呢?

1、实用习作训练法。实用文是指哪些为了社会交往、为了学习和工作需要而写的“文”,其范围很广,笔记、发言提纲、采访提纲、会议记录、各种便条、短信、上网对话、计划、总结、书信、贺卡、请柬、广播稿、墙报稿、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直至论说文,其中也有记叙文。指导学生写好实用文须从实用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探索方法。相对于其它文体,实用文比较平淡,没有生动的有吸引人的情节,也少有优美的词句,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写实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首位。好在实用文“实用”,大都比较短,可以当堂、实地完成。利用这样的特点,可以把写作实用文的练习与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过年练习写贺卡;“旅行”单元练习写借条、留言条、电报,发短信……这样,写实用文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活动的一个环节了,练习效果就会更好。写实用文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可先从记叙的语言过渡:先指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大白话,用聊天的口气写,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地写都可以,只要把应该说明的意思说明白了就行,随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让他们体会实用文的语言跟记叙文的语言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最好引导学生意会,不必讲修辞的知识;最后试着练习做减法——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删去抒发感情的语句(类似“我……”的句子),删去渲染描写的语句,压缩记事的语言……;也可以试着做加法——老师提供表述最简明的信息,请同学加描写、加分析、加抒情,比较前后两种语句表达的异同……。引导学生过实用文的语言关,不要急,要指导学生多练、多比,在练、比中提高。

2、规则习作训练.一是上足习作指导课,努力变“虚”为“实”。这里的“上足”,就是要改变过去习作指导老师只帮孩子读题目、命题目的做法(有的老师一旦帮孩子拟定题目,便完全放手让孩子写,不会写或写不好,就让孩子去背或套用别人的优秀习作,)习作课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唤醒学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活。人人都想一吐为快时,教师就要安排较多的时间用自己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只有做到每次习作课教师指导充分、学生训练落实,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习作规则和技巧,不断增强习作能力。二是上好习作指导课,努力变“假”为“实”。提出“上好”习作指导课,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研究识字课、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大多数教师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所以上习作课,要么放任自流,根本不作任何指导;那么走“捷径”,让学生背(抄)他人习作,习作课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要提高学生规则习作的能力,就要在学生明确“写什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以课文中的典型的句、段、篇为范例,抓住取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进步指导,引导他们在习作的实践中学会“怎么写”。习作的指导实践证明,学生有了选材的能力,放宽选材限制以后才能自主选材,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有了构思与表达能力,才能在知道写什么以后明白怎么写,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出写好;有了修改能力,才能在写后知不足,做到精益求精。

从容易的作文题目到难的作文题目。分块进行培训。

  • 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训练的阶段性
    答:最受感动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习作起步阶段不能“高标准严要求”,要引导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观察文”、“想象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想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二是从习作教学经验来看,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不仅要体现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且要...
  • 如何分阶训练学生习作?
    答: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
  • 如何依托课文开展阶段性写作训练
    答:以课本为依托进行仿写训练,可以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或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汲取范文中语句技法的精华,为我所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的示范性,捕捉精彩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
  • 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阶段性总结
    答:课后每人都要进行自我反思,每学期进行的习作教学专题交流更是促进了教师理论的水平的提升和专业性发展,为课题研究积淀了丰厚的实践成果。 4、教师亲写下水文,体验习作 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习作指导前都写好“下水作文”便于有的放矢,重点指导,有时和学生同时现场习作,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教师的作文对照,找出闪...
  • 学写作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答:一、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作为一般的教学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意性比较大,从作文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作文教学的内在序列一直没有很好地把握,对学生习作和作家的写作没有很好地区分,对学生习作的各个阶段没有清晰的把握,结果循序渐进成了一句空...
  • 如何用过程性写作的方法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答:(一)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这个过程有时伴随着阅读资料和调查人物及分组讨论的活动,作者要对题目进行探索,调动自己原有知识并认识自己的缺口和不足, 从而吸纳新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深化主题,聚集素材,打好腹稿,为下一步写作做好准备。此阶段通常分两步进行,即“热身活动”与阅读欣赏范文...
  •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作文训练
    答:就知识方面讲,他们毕竟刚读完小学,知识面还不宽,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还比较低,让他们完全离开仿写去创造还比较困难,所以应把重点放在起始年级,暂时给他们一根拐棍,帮助他们走路。注意了阶段性,还应注意长期性。所谓长期性,就是说要把仿写训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始终,...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片段训练
    答:一、片段训练要有针对性;二、片段训练形式要多样;三、片断训练运用要灵活;四、片断训练可以用大作文和周记的训练同步配合。 关键词:片断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提起指导中学生写作,有好多教师就感到头痛,认为这是一件难做的工作。有好多学生也存在“写什么、怎样写”的疑问。总之,作文的教与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比较...
  • 在贯彻实施学段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一)整体谋划,注重计划性 为克服习作训练中长期存在的随意性的盲目性,切实增强计划性和系统性(序列性),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教学总目标”、确立的“习作教学学段目标”,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习作基础,从整体上对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进行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在规划和实施中要处理好...
  • 如何进行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答: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我教三年级,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抓阅读教学 交给写作方法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认为作文教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