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道教是什么关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中医和道教,道家有何关系

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是道教中流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区别主要在于:


1.起源和传承不同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中医,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2.为医的目的不同

道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净化身心,返本归元;帮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炼的过程,了道成仙。
中医的目的更多是帮助病患免除痛苦,助其享受生活。

3.学医的方法不同
道医多有真传、秘传,所学一般都会明师或玄师的传承,所传的内容不会随便公开;
中医可从普及性的医书去学习提升,一般没有秘传的部份。

4.诊治的方法不同
中医治病,一般立足于形而下的器质。如经脉、血气、脏腑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道医治病,则会在形而上的精气,元神等基础上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除了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原因,还会考虑到命运,鬼神,风水等原因。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5.治疗的结果不同

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修行者在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道医通常有一定层次上的特异感知能力,因此往往能准确地诊断、但却不能向病人直说诊断的方法;
道医,古代称“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道医以道为本,除了要求为医者医术精湛,更要求为医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一颗济世仁心。
“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中医一般不具备特异能力,其中许多人甚至根本就否认有特异能力的诊断方法,完全靠经验、理论的积累和分析,因此失误明显地多得多。
作者:大爷我可是小公举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是道教中流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区别主要在于:


1.起源和传承不同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中医,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2.为医的目的不同

道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净化身心,返本归元;帮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炼的过程,了道成仙。
中医的目的更多是帮助病患免除痛苦,助其享受生活。

3.学医的方法不同
道医多有真传、秘传,所学一般都会明师或玄师的传承,所传的内容不会随便公开;
中医可从普及性的医书去学习提升,一般没有秘传的部份。

4.诊治的方法不同
中医治病,一般立足于形而下的器质。如经脉、血气、脏腑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道医治病,则会在形而上的精气,元神等基础上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除了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原因,还会考虑到命运,鬼神,风水等原因。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5.治疗的结果不同

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修行者在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道医通常有一定层次上的特异感知能力,因此往往能准确地诊断、但却不能向病人直说诊断的方法;
道医,古代称“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道医以道为本,除了要求为医者医术精湛,更要求为医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一颗济世仁心。
“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中医一般不具备特异能力,其中许多人甚至根本就否认有特异能力的诊断方法,完全靠经验、理论的积累和分析,因此失误明显地多得多。
作者:大爷我可是小公举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医根源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多数理论来源于《易经》。道家秉承周易。
中医与道教走得很近,各有不同又各有互通

(一)自然界的三种基本存在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存在三种基本的存在,这就是形、气、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三种基本存在组合产生的。
1、形 形即形体,也就是有形可见具有质碍性的物体。与今天的物质概念基本相当。
2、气
气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意义主要是两个:一是指构成万事万物的本原,把气看成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成分,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二是指气机,即生命体的机能活动,这时气被看成是生命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其机制之所在。
3、神
在中国古代,神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天神,主要反映人之外的那种神秘的力量和存在;再就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就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说,神主要指人体的精神意识。
(二)自然界的三种独立的现实存在
1、非生命
在中国古人看来,非生命是纯粹形的存在。
2、生命
形与气的统一。气即命也。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
3、人体
在对人体本质的认识上,中国古代尤其是道家和医家提出了人体是形气神的统一的观点。《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则更明确地指出:“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可见在道家和医家看来,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对人体来说,形气神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活生生的人体存在。而且道家和医家还进一步揭示了人体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基础与主导关系。根据道家和医家的认识,在人体中,形是气的基础,气是神的基础;同时,神对气有主导作用,气对形有主导作用。现实的人体正是通过三者的这种基础与主导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三者出现了异常,导致形气神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破坏,形气神不能维系其统一关系而分离,人体也就随之解体而死亡。根据作者的研究,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对人体形、气、神的认识与现代科学与哲学揭示的物质、信息、意识大体上是一致的,而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人体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存在,而是物质、信息与意识的统一。可以说,在对人体本质的认识上,现代人也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的观点。
(三)道教与中医的人体观
1、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
已如前述。
2、人体在功能结构上是五脏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对人体功能结构的认识上,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组成的,脏腑是人体功能的承担者,人体在功能结构上就是由五脏六腑系统尤其是五脏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就是由肝、心、脾、肺、肾五脏来承担的,它们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以保证人体的健康生活。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虽然五脏也有它的结构基础,但在实质上五脏并不是一种以独立的形体结构为单元的存在,而是以功能活动为单元的存在,心、肝、脾、肺、肾实质上是人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正因为如此,所以五脏的心、肝、脾、肺、肾才不能等同于解剖学上的结构独立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事实上,道家和医家的心应该看成是具有完成精神意识功能和血液供应功能等的功能系统;肝、脾、肺、肾则是完成人体其他功能活动的功能系统。正因为五脏都是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或体系,而这种系统或体系已经远远超越了某个单一的形体结构单位,而是多个形体结构单位相互协作的结果。根据作者的新近研究,身体中包括五脏在内的这种功能系统实际上就是具有特定功能意义的程序系统。

(一)自然界的三种基本存在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存在三种基本的存在,这就是形、气、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三种基本存在组合产生的。
1、形 形即形体,也就是有形可见具有质碍性的物体。与今天的物质概念基本相当。
2、气
气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意义主要是两个:一是指构成万事万物的本原,把气看成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成分,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二是指气机,即生命体的机能活动,这时气被看成是生命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其机制之所在。
3、神
在中国古代,神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天神,主要反映人之外的那种神秘的力量和存在;再就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就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说,神主要指人体的精神意识。
(二)自然界的三种独立的现实存在
1、非生命
在中国古人看来,非生命是纯粹形的存在。
2、生命
形与气的统一。气即命也。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
3、人体
在对人体本质的认识上,中国古代尤其是道家和医家提出了人体是形气神的统一的观点。《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则更明确地指出:“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可见在道家和医家看来,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对人体来说,形气神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活生生的人体存在。而且道家和医家还进一步揭示了人体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基础与主导关系。根据道家和医家的认识,在人体中,形是气的基础,气是神的基础;同时,神对气有主导作用,气对形有主导作用。现实的人体正是通过三者的这种基础与主导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三者出现了异常,导致形气神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破坏,形气神不能维系其统一关系而分离,人体也就随之解体而死亡。根据作者的研究,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对人体形、气、神的认识与现代科学与哲学揭示的物质、信息、意识大体上是一致的,而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人体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存在,而是物质、信息与意识的统一。可以说,在对人体本质的认识上,现代人也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的观点。
(三)道教与中医的人体观
1、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
已如前述。
2、人体在功能结构上是五脏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对人体功能结构的认识上,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组成的,脏腑是人体功能的承担者,人体在功能结构上就是由五脏六腑系统尤其是五脏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就是由肝、心、脾、肺、肾五脏来承担的,它们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以保证人体的健康生活。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虽然五脏也有它的结构基础,但在实质上五脏并不是一种以独立的形体结构为单元的存在,而是以功能活动为单元的存在,心、肝、脾、肺、肾实质上是人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正因为如此,所以五脏的心、肝、脾、肺、肾才不能等同于解剖学上的结构独立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事实上,道家和医家的心应该看成是具有完成精神意识功能和血液供应功能等的功能系统;肝、脾、肺、肾则是完成人体其他功能活动的功能系统。正因为五脏都是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或体系,而这种系统或体系已经远远超越了某个单一的形体结构单位,而是多个形体结构单位相互协作的结果。根据作者的新近研究,身体中包括五脏在内的这种功能系统实际上就是具有特定功能意义的程序系统。

  • 中医和道教有什么联系
    答: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是道教中流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区别主要在于:1.起源和传承不同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
  • 中医和道教、道家有何关系?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答:中医的理论就是源自于易学,中医的最高成就其实也是天人合一。中医是道教五术之一。这三者同出于易,合于天人合一思想。
  • 中医和道教是什么关系
    答:中医根源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多数理论来源于《易经》。道家秉承周易。中医与道教走得很近,各有不同又各有互通
  • 道教文化与中医,天文学有什么联系
    答: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是道教中流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区别主要在于:1.起源和传承不同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 为什么说“医道同源”?
    答:道教与中医渊源相通 中华文化从源而论,与道家关系最钜。道家流派的名称,形成虽较晚,要到汉初随九流而定名。但其渊源就有道籍文献可考者,可上溯至商初伊尹,至周时老子《道德经》已是集其大成,这还不包括道家思想的初始阶段,要上推到黄帝之时。《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古籍,列第一的就是《...
  • 国粹之一的中医,为什么会跟道教扯上关系?
    答: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老,讲究对人体本身进行修炼。为了达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目标,炼丹是道教必不可少的功课。这样的道教修炼人,便比普通人掌握了很多必要的“知识”。当然这样的过程会让他们积累相当多的“医学知识”。而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没有特别完备的医学理论,很多医学理论都很玄妙,甚至可以...
  • 为什么道医国家不承认,他有几千年的文化,道医在前,中医在后,中医...
    答:道医与中医都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医融合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而中医则侧重于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医学理论体系。尽管道医在某些方面可能显得更为神秘和玄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是道医的分支。两者都是独立而完整的医学体系,各有其特色和优势。
  • 为什么说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对道文化的信仰?
    答:你好,道就是天理良心,按天理良心做事情,道就在其中了。因为道在迩,随时可做,所以才有下士闻道大笑的说法。那么每天这样去做,就会在平常中产生神气的东西,能够养浩然之气,能够止于至善,这样内修的境界就是圣学实功了。而我们中医的本源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这叫正本清源,源头在这里,那后来...
  •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儒教跟道教的养生方法有何不同?
    答:道教与医学最直接的关系,就是道教五行在医学中对应身体的代表。医学里五脏六腑与道教的五行学说是同根同源的对应关系。想要在医学上运用五行,就要了解五行在人体的代表,比如,金:在人体中代表肺部与大肠,在体外代表鼻子与皮肤。元明清,中医逐渐把道教的一些养生手段,比如按摩,调息等等纳入了范围,...
  • 中医和道教、道家有何关系?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答:道教为彻底贯彻和实现道家的终极关怀问题,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在练功的实践中由于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实践中的道学与中医学的关系就必然表现为道学学者以道的哲学观对中医学的具体运用,以及在修道的进程中以自身的练功实践对医道的理解而发展为道教医学。因此,道教学者是在修道中身体力行的发展了中医学,并结合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