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享慢生活——与爱车途铠一起到梓路寺游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城市充满繁华、喧嚣,似乎拥有无尽的物质和无限的梦想。生活快速运转着,好像什么都不缺。可是在安静下来独处的时候,心里又像藏了一个黑洞—这是城市灯光永远无法照入的区域。那到底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精准的答案。就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列特一样。那个心底最真实的部分,需要每个人自己往心底最深处去寻找。有多少人多久没有抬头好好看看星空;感受清风吹过皮肤的质感;葛优躺般的沐浴在阳光里。大人都觉得孩子的时候最开 心:一根跳绳,一个弹珠,一堆沙子都可以自娱自乐的玩一整天。自己小时候曾经对着一窝蚂蚁一下午,就这么心无旁骛的看着它们忙忙碌碌的搬食。那个下午的小快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出现了。后来的我拥有了手机、电脑,也随时可以约一堆朋友出去玩乐。就怎么再也找不到那时候的简单快乐了呢?

于是想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静静呆着,远离爆炸式的信息。毫无目的地虚度时光!并没有对这个地方有过多的了解和期待,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那里。也许那是深藏于内心的渴望宁静,让我对寺庙有种本能的吸引力。

梓路寺位于宏村景区奇墅边,宏村阿菊的附近。它躲在深深山谷之中,人烟极其稀少。梓路寺原建于唐,曾经香火旺盛,后失修倒塌。现在的寺庙是原址重建,按照唐中期的建筑风格设计。没有正统的佛教寺庙的香火,更像一个隐居的地方。

虽然只呆了短短一天,仍被这里的建筑美和人文美深深吸引。就为这段旅程精心记录下这份缘分!

可以看到整个寺庙遵循中式对称的美学理念建造,沿袭了唐代中期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颜色只有灰白棕三色,极其简约,没有任何装饰性壁画。比起平时看到的那种金碧辉煌的寺庙,显得特别朴素,不施粉黛。

本人不是正统的佛教徒,对于传统寺庙内各种描画并不了解具体宗教内涵。这种“无一物”的设计理念,似乎更接近佛教“无”的哲学理念。此塔应该名叫罗汉塔(呆的时间太短,名称可能混淆),自己并没有登塔上去。这样造型的塔,原以为只有在日本才能见到。到了这里,强烈感受到,所谓的古典日式,其实就是中式!现在好多人所崇拜的日本建筑美,也不过是自己丢失的东西罢了。我们中国的建筑美学,才是最渊源、深厚、无价的!一个民族真正的崛起,应该从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开始。无论国家物质条件多发达,都无法替代精神上的强大。越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你越会发现为之仰慕的日本文化,大部分都是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除了酷爱战争外,我想日本真的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买家秀。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底气,捡起历史,回归传统,才能有一天比日本更加强大!

到此地之前,我总觉得最好的修身养性的寺庙必须具备三点:1古寺2出名3安静。而实际情况却是出名的古寺极难拥有安静的特质,香火旺盛的另一面就是非常嘈杂。

梓路寺虽然不是古寺,也不出名,我呆着的那天香火几乎是没有,却拥有最难得的“静”!

“佛”的书面意思就是“领悟”二字。“静能生慧”—一座寺庙最重要的特质应该是能够让人心静。

因为常年居住城市,对于古典建筑非常敏感,一眼就发现寺庙并不是传统的木式结构。确实,对于这一点遗憾,第一意识是介意的。而慢慢的,就忽略了此点。这也是我后来顿悟到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要因为形式而忽略了本真。木架结构也罢,古老的包浆也罢,本质上都只有一种形式,只要能让人静心的地方,就值得好好感受!

对于途铠来说,它不仅仅是我的代步工具,我还是它唯一的主人,它的外观造型真的很吸引我,而且不管走到哪儿,总感觉它就是那个最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虽然是小型SUV,但也是属于我的SUV梦。

外观不仅时尚,内饰也一样跟进潮流,很好看的内饰设计,中控很简约,没有多余的按钮设计。

全景天窗洞穿一切呼吸。

空间不算很大,但是也不算很小,就是喜欢它这样的恰到好处,开起来也很舒服。

寺内只有和尚三两个,我到的那天刚好这里的住持不在,只遇到了一个和尚师傅。在这里不管空间区域,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没有隔离。没有人催你买香,任何角落随意可逛。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一切事物都不再标有价格。

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和小师傅一起坐下来喝茶聊天。师傅年纪看上去并不大,感觉上还带着腼腆气。在这里,绝对可以打破你根深蒂固对出家和尚的老式想法。

虽然师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不可娶妻生子,平时也都习惯吃素。但是师傅不仅使用手机,上互联网,用的还是苹果手机。这里住持不仅上网,还运营了公众号,用现代的方法弘扬佛教思想。

平常师傅也不天天都念经,却需要日日打禅冥想。大部分时候师傅接待客人,打扫卫生,饲养庙里收留的小动物。这里的和尚比起出家反而更像隐居。好像这里的修行主旨不再停留于念经本身,而是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不规定日日念经,却要日日打坐放空。后来想也许“定心”:由自己内心的感悟出发,是更好的修行吧。

初次见面,大家就可以像会老友一样聊聊天。师傅也不说经论道,就像普通人一样,和你唠唠家常。“师傅,在这里久了,会无聊么?”“当然会无聊,都是普通人,又不是神。”“出了家,你怎么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关系是处理出来的么?”给我的感觉,对于出家和父母的传统期望,师傅并没有真正找到和解的方式。修行不是就这样么,解决一个又一个生活途中遇到的困惑,谁又不是还在路上呢?

和师傅一起生炭、煮茶、嗑瓜子、吃饼干、烤红薯。他还弄了一个苹果烤着吃,烤热了的苹果还会冒出泡泡,挺有趣的,味道也很不错。烤到后面,还煮了小米粥,特别的香。

实在忍不住疑惑,我直截了当的问道“需要多少钱吃饭?”“随喜乐捐。”“什么,多少?”我以为自己没听清楚数字。“意思就是随便你自己,没有规定。”“随自己?这和外面不一样啊!”“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很像传销什么的,以前有人是和我这么说的。”师傅幽默的说。“但其实从前的寺庙都这样的,依赖众多施主的捐赠运行下去,这里也是。”突然之间,我为自己市场体制下久了的思维惯性感到羞愧。确实,有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不需要金钱去衡量,比如善心。这么大一个机构,选择用这样古老朴实的模式生存,饱含了佛教的真谛。只有相信人性本善才能做到如此这般!

在这里长住的,除了几个和尚师傅,还有几个义工。他们帮忙打理寺庙的日常简单工作,寺庙免费供他们吃住。

这里的义工,其实也像极了修行。除了白天日常的工作,空闲的时候或画画、或写字、或弹琴、或逗猫弄狗。晚上睡前还一起围坐炭炉喝茶聊天。每天简简单单的日子过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从义工那里听到,禅修期间不可以使用手机和书籍,意在隔离过多的信息,平静心灵。每天都需要打坐冥想,帮寺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形式,感受佛教的真谛。



  • 静享慢生活——与爱车途铠一起到梓路寺游玩!
    答:于是想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静静呆着,远离爆炸式的信息。毫无目的地虚度时光!并没有对这个地方有过多的了解和期待,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那里。也许那是深藏于内心的渴望宁静,让我对寺庙有种本能的吸引力。梓路寺位于宏村景区奇墅边,宏村阿菊的附近。它躲在深深山谷之中,人烟极其稀少。梓路寺原建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