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裈文言文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1. 复裈文言文 详解

复裈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 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

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这样说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

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 复裈原文的翻译

白话释义: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得到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

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此文出自宋·刘义庆所写的《世语新说》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

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义庆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

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3. 复裈原文的翻译

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得到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详细释义:

1[复裈(kūn)] 夹裤。裈,裤子。 2[韩康伯] 名伯,东晋玄学思想家。 3[襦(rú)] 短袄。 4[自成之] 亲自缝纫短袄。 5[著(zhuó)] 穿。 6[寻] 过一些日子。 8[国器] 国家的栋梁之材。 8[且]:暂且,姑且。 9[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10[止]:只是,仅仅。 11[既]:已经。 12[为]:成为。 13[亦]:也。 14[捉]:拿。 15[云]:说。 16[故]:原因。 17[耳]:而已,罢了。 18[异]:感到惊异。为了让读者有更好的资料。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体贴、懂事的韩康伯和坚强面对生活、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殷夫人形象。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

4. 复裈原文的翻译

白话释义: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得到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

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此文出自宋·刘义庆所写的《世语新说》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

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义庆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 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

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5. 我想知道世说新语里《复裈》译文

《复裈》讲述的是韩康伯几岁时的故事。“至大寒,止得襦”,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妈妈要为他做夹裤时,他却拒绝了,而理由是,穿了短裤就不冷了,真的如此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韩康伯是聪明的,因为他能把不冷的理由说得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明白家境的贫寒不能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这样的寒冷!

《复裈》:复裈,古人的夹裤,是御寒必不可少之物。韩康伯不要夹裤并非体格强健,而是心智成熟,理解母亲的艰辛,令人感动。

我只找到这么多.

6. 节选自曾巩《徐复传》的文言文的答案

5.B(咨询、征求意见)

6.B(②言其平易近人。③言其有才。⑤言其料事如神。

7.C与文中“其终事皆预自处”不符。)

8. ⑴故穷乡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译:所以(他)住在偏僻的巷子中,漏水的房屋里,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糙米饭,有时竟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敝、或、动各 1 分)

⑵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 (3分)

译:宋仁宗认为他品德高尚,用帛作礼品赠给他,并赐给他“冲晦处士”的称号。 (高、礼、状语后置各 1 分)

⑶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邀名后世哉?(4 分)

译:古代圣贤写的书籍已经齐备了,只是求学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何必再写什么,以 在后世求取声名呢?(具、顾、何为、邀各 1 分)(大意与原意不符,酌情扣分)



  • 复裈文言文答案
    答:复裈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
  • 复裈中母亲认为韩伯康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她的依据是什么?_百度...
    答:你好:依据是:自己的儿子年纪轻轻已经懂得“举一反三”,而且德行上已经知道以“孝”为行动准则。这是符合古代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的。因此觉得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已经有这样的悟性和德行,将来必然能成为治国之才。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答案”按钮,谢谢您!
  • 关于文言文《世说新语》三则的译文
    答: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复裈》——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
  •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新美术》
    答:⑸母殷夫人自成之(自成之:)⑹寻作复裈(寻:)5、谢太傅的儿女们分别对雪作了怎样的比喻?你对雪还可以有哪些比喻?6、看到道旁的李树,诸儿竞走取之的理由是 ,戎不动的理由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7、韩康伯的母亲“甚异之,知为国器”,她为什么“异”?8、翻译下列句子。⑴俄而雪骤...
  • 韩康伯数岁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韩康伯数岁文言文翻译中病为国器的为什么意思 为:成为。知为国器: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答:1、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班名和校名。 3、作文提纲(5分)、作文(45分) 答案: 1.B 2.C. 3.C .4.A. 5.D 6、C 7.D 8.D 9.B 10.D 11.B 12、(1)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票据的人? (2)人立志,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穷...
  • 罗母焚裘文言文答答
    答:4. 《世说新语》阮裕焚车 文言文答案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⑴。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⑵。阮后闻之⑶,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⑷?”遂焚之⑸。[3] 2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借者无不皆给:者,……的人;皆,都。[4] ⑵意欲借而不敢言:意,...
  • 世说新语 夙慧
    答:答案1.开放性题,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 阅读 答案
    答:所以世界上最好的答案,并不是百度知道,而是诚实。只有诚实的人,才会有好运气。他的运气好,就因为他没有骗过一个人,也没有骗过一次人——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所以你的成绩差,并不是因为百度知道不告诉你,而是因为你的不诚实。
  • 《世说新语》三则》《蜀鄙二僧》综合训练答案
    答:1、熟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各自的性格特征。2、文章一贫一富二僧对比鲜明,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比较学习的优势来掌握知识。3、加强文言文的朗读是增强语感的重要环节,所以,这则短文可以在这方面作一些训练。体验反思1、你从最后的反问获得了什么感受?明确:读出反问句的语气,点明故事的内涵——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