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只有20*109/L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我的血小板只有20*109L左右,吃了半年的要没什么反映.请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花生衣5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一个月见血小板明显增长。

血小板75*109/L就是每升血有75000000000个血小板,75 后面9个0。
简单的说吧,健康人血小板的参考值是100到300 之间,这个人只有75 ,有点低了。
不过,血小板只要不超过500 ,不低于50,都问题不大。低于50就要小心了,低于20就很容易出血,有可能内出血。
血小板75,最好找一下原因,过些天再检测一下,暂时不会有什么后果,再低一点会出现腿上、身上碰一下青紫不容易消。
饮食上,应该吃一些红衣花生,生吃就行,可以吃一些莲藕,红枣等。
不要吃黄瓜、芹菜。

根据你的资料提供,你妈妈可能是患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是有皮肤的针尖样的出血点,血小板计数低,最重要的是骨穿结果,这个病的骨穿结果特点是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增加,但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因为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生成的)。

通常这种病主要见于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呈慢性过程,一般起病隐匿,无前驱症状,较难确诊发病时间,部分病程超过半年者可有轻度脾大。治疗一般情况下首选激素治疗,近期有效率为80%。通常需要3-6个月的治疗时间

血小板 正常的计数是100--300X109/L(10--30万/mm3)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从你母亲脾脏大来看是属于脾功能亢进性贫血.
脾亢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遥亢 有所谓原发性脾增生、非热带性特发性脾肿大、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脾性贫血或脾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病因不明,很难确定该组疾病系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后果,或系相互无关的独立疾病。

(二)继发性脾亢 发生在下列各种病因较明确者:①急性感染伴脾大,如病毒性肝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②慢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疟疾等;③充血性脾肿大即门脉高压,有有内阻塞性(如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节病等)及肝外阻塞性(有门静脉或脾静脉外来压迫或血栓形成)等;④炎症性肉芽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结节病等;⑤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及癌肿转移等;⑥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等;⑦类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及尼曼-匹克病;⑧骨髓增生症如真性经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⑨其他尚有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等。

(三)隐匿性脾亢 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脾亢,因骨髓代偿性增生良好,所以周围血象未显示血细胞减少。但一旦有感染或药物等因素抑制造血功能,即可导致单一或全血细胞减少症。

发病机理

脾脏结构

脾脏是由结缔组织支架、淋巴组织、血管和淋巴管以及造血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所共同组成。脾脏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中间有过度区,即边缘带,为红髓接受动脉血区域(图1)。白髓是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T淋巴细胞的主要分布区,与淋巴小泡的结构相似,但其血循环丰富。从小梁动脉分出的小动脉,其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硝,称为淋巴鞘的中央动脉。淋巴鞘内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央动脉与其分支小动脉呈垂直位,因此分支小动脉内大部分是血浆,血细胞很少,有利于脾脏发挥免疫作用。血液中的抗原物质经过分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直接与淋巴鞘内的淋巴和浆细胞接触,刺激生成更多的免疫活性细胞。由于抗原刺激,白髓中可出现生发中心,其内部有分化增殖的B细胞,可产生相应抗体。

发病机理:

有关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减少的机理,现概括如下各点:

(一)过分阻留作用 正常人脾内并无红细胞或白细胞的贮藏作用,但约1/3血小板及部分淋巴细胞却被阻留在脾脏。当脾脏有病理性显著肿大时,不但更多血小板(50%~90%)及淋巴细胞在脾内阻留,而且也可有30%以上的红细胞在脾内滞留,导致周围血中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二)过分筛选及吞噬作用 脾亢时脾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活跃,而脾索内异常红细胞(如球形细胞及受体、氧化剂或其它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损伤的红细胞等)明显增多,并为巨噬细胞所清除,导致周围血中红细胞明显减少。有些红细胞膜上出现海因小体,或浆内有豪-胶小体,甚至疟原虫的滋养体;当自脾索进入血窦时,常见红细胞因进退两难,最后为窦壁巨噬细胞所挖除,同时红细胞膜受到损失。反复多次受损后,红细胞成为球形细胞,终至无法通过基膜小孔而被吞噬。

此外,尚有学者提出脾亢时,脾脏产生过多的体液因素,以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的释放和成熟;也有认为脾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均缺乏有力佐证,有待研究证实。
建议到医院去做治疗.

她的情况属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疾病西医首选激素,治标不治本的,想要从根本进行治疗可以结合中草药调理的,好的治疗方案很重要的,用药不对症也会加重病情的。张医生

这样都没住院?玩命啊?

  • 血小板减少,58左右,其他都是正常的,人也没有出血不止,流鼻血,乌青,请问...
    答:血小板中度减少至50×109/L~80×109/L,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点、创伤后出血不易止、女性月经量增多等。重度血小板减少至50×109/L以下则大多会出现较明显的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紫癜,当血小板减少至20×109/L以下,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血小板低
    答:血小板数<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通常血小板数在50×109/L 以下,患者容易出血或出现紫斑,在20×109/L 以下时可能会有严重的出血危险。引起血小极减少的原因有: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药物副作用: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守、...
  • 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答: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25~320×10^9/L。当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
  • 血小板减少会不会有不出血的情况?
    答:比如,有的病人血小板降至50 X 10’/升左右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瘀血,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只有20 X 10’/升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后一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中药的【养血润脾汤】效果很好哦 ...
  • 血小板减少程度如何分级?如何治疗?
    答:一般而言,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可分为4级:轻度减少,血小板为5万~10万(50×109/L~100×109/L),一般无出血倾向,可以不予治疗,甚至可酌情进行小手术;中度减少,血小板为3万~5万(30×109/L~50×109/L),有出血倾向,不能进行任何手术;重度减少,血小板为2万~3万(20×109/L~30×...
  • 血小板低怎么办?
    答:而如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应该给予免疫抑制剂,或者是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另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该给予对症治疗,特别是血小板低于20X10^9/L,并且伴有明显的出血的情况,例如口腔血泡、牙龈出血、血尿、月经过多等,应该给予输注血小板对症治疗。血小板低的原因有两种:一、血小板生成...
  •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答:5、如果怀疑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就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6、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且有出血迹象,治疗可考虑输注血小板。7、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需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而不是血小板计数。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出血征象,即使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30×109/L也无需治疗,如果患者有明显...
  •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50)×109/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9/L者通常应予治疗。药物治疗 1.ITP的初始治疗 (1)糖皮质激素。(2)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3)...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检查
    答: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过程中,一系列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常规的血常规检查是基础,需要测量血小板计数,急性型患者通常低于20×109/L,而慢性型则多在30-80×109/L范围内。同时,观察血小板形态和凝血功能也很关键,如促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