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谋士不知道曹操将来要篡汉的吗 为啥还要帮助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荀彧既然不希望曹操篡汉,为什么还成为了曹操的重要谋士呢

荀彧在曹操初期就开始跟随了,当时他给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这三条一开始就是说明了,他希望要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的。他之所以帮助曹操,是因为他相信曹操有这个能力,而当时的曹操也是这么想的。曹操并不是一上来就想自己当皇帝篡汉的。但是人会变的,随着曹操功劳变大,全力变大以后,野心也就大了,到后面做魏公的时候,荀彧才意识到严重性,但为时已晚了,这个时候他的力劝被曹操已经看成了是对他的阻碍和背叛了,才会被曹操逼死。

这个可以看下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 三足鼎立 二十七讲 进退失据

首先声明,以下所说皆是我之猜测,不喜勿喷。
1、荀彧是世家中人,所有世家家主不管如何都会以保住自己家族不被覆灭为首要任务,荀彧不是笨蛋,在当时自然能看出来跟着曹操与跟着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相比,肯定是跟着曹操自己的家族在乱世之中能保存下来的几率更大一些。
2、你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曹操我们后期他的欲望跟想法如何我们已经无从可知,但在前期,他是绝对忠于汉朝的,这在>中曹操说的很清楚,荀彧又是在前期投靠曹操的,一个忠汉的人投靠一个忠汉的主公这很正常。至于后期,可能荀彧的想法是忠臣不事二主,也可能是受家族所牵挂,不能离开曹操,特别是后期,跟随曹操家族保存的几率更大,不可能不顾家族存亡就离开曹操。另外乱世战争中只有成王败寇,没有所谓谁对谁错,助纣为虐之说。
3、最后,这点是说,历史悠久已经过去如此之长的时间,当时的人物想法已经无从可知,纵使史书也是记载了人们的做法,而无法记载人们的想法,毕竟现在有很多人有时侯想的是一回事,但做的时候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做另一回事,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

士。
一些真正的“士”是有忠君报国思想的,所谓的气节。他们的目的是帮助汉朝重整江山,于是找到了曹操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当曹操流露出篡汉的举动时,一些真正的“士”就开始反感曹操的作为,劝阻曹操不要造反,比如荀彧、荀攸、孔融等等,他们的结局是被曹操杀死。

而郭嘉、程昱、贾诩等人的目的就比较简单,他们只需要有表现自己的舞台就行,至于君主干什么并不重要,而曹操给了他们这个舞台。

还有一些人,如华歆、王朗、司马懿等等则积极帮助曹操造反。其中华歆是曹操的死党,王朗是顺应潮流,司马懿以后则要造曹操的反。各怀鬼胎。

另外,诸葛亮、周瑜、沮授、陈宫等等自始至终都不会为曹操效力,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曹操的真实目的。

武将则以重义为主,谁待他好他就替谁卖命。

大汉当时已名存实亡,天下已经四分五裂,黄巾军造反遍及全国!

中国古代就有时势造英雄之说,这时天下的英雄包括谋臣和武将就会选择他们心目中的明主,追随他们,和他们共同创业,以图他日功成名就之时,封侯拜爵!
其实当时所有有志之士都知道汉室不可复兴的道理,孙权的谋士就曾对孙权说过,汉室不可行,将军当别图大计的话。

由此可知郭嘉 程昱 荀彧等人虽知曹操他日必将谋反,依然死心塌地的追随他!因为他们认为曹操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明主,将来一定可以功成名就!

其实刘备和曹操一样,也是一方诸侯,他日统一天下,也会谋反自己做皇帝!

只不过中国古人有扬刘贬曹的心态,认为他是姓刘的和皇帝是皇叔,大力褒奖拔了!

皇权政治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强调天下臣民必须无条件忠君,但忠君的伦理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稽考史籍,笔者发现,先秦社会士的忠君观绝非如此,甚至到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局面已经建立,君主专制政体已相当完善,一部分士大夫还没有把皇帝奉为自己唯一的君主。他们的忠君观具有两重性,即不仅认为皇帝是君,举主、府主等人亦可作为“君”。君臣名分多元化是周秦汉魏时期的普遍现象。

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两重君主观的影响下,袁氏门生故吏皆奉袁氏为主,他们宁可不忠于朝廷,也要尽忠于袁氏,以致后来袁绍一度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阀。而袁术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东汉王朝尚未完全崩溃之时,仅据淮南一隅之地而自称皇帝。三国时期,士人为图富贵,或背叛朝廷,或弃旧主,犹如脱屐。正如赵翼所说:“盖自汉魏易姓以来,胜国之臣,即为兴朝佐命,久已习为固然。其视国家禅代,一若无与于己,而转借为迁官受赏之资。故偶有一二耆旧,不忍遽背故君者,即已啧啧人口,不必其以身殉也。”由此可见,传统的“君臣大义”与“三纲五常”已荡然无存。

因此,在两重君主观的影响下,曹操麾下的大多数谋士和将领心里都是把曹操当为自己效命的主公,而不是名存实亡的汉献帝。

第一,谋士 象 郭嘉 曹操在他死之前都还是要一心维护汉室所以他会跟着曹操。更何况他是和等聪明的人,在那个时候,不但是君择臣 臣亦则君。其实 郭嘉 程昱 荀彧都原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 ,当他们都跳槽到实力 势力 名声 都不如袁绍的曹操,因为他们看到了曹操和袁绍两个人拥有的不同的性格,郭嘉在官渡之战前夸张的十胜十败论吗?
但是到了后期,曹操就露出他的野心了,所以荀彧叔侄晚年就很凄惨,崔琰更是悲凉。只有程昱 贾诩 等识当时形势的人才安度晚年。至于司马懿这样的怀有二心的人,就另有所图了。
第二 武将 曹操的武将是分为两派的,一派是曹氏宗族派,向夏侯家族,曹氏家族 还有就是许楮 典韦等警卫部队,当然对曹操死心塌地。 还有一派是以五子良将为首的外派,他们大多数是曹操从别的诸侯兼并过来的,对曹操的感情是很深的,士为知己者死。
第三 ,汉朝已名存实亡,如果恪守忠于汉室的所谓道义,那么以诸葛亮为首的一大批人才为什么会投靠别的诸侯呢?

有一句话: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们现在已不同于那个时代,但一个人有了能力,抱负,就要找一个施展的地方,是一个英雄,这从《三国志〉〈三国演义〉这些史书,小说中来看这是没有说,郭嘉 程昱 荀彧等人是聪明人,也是能人,他们需要一个人来领导他们,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曹操有这个抱负,也有那个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体现了郭嘉等人不拘于那时那的忠君思想,要想开下太平,不一定要打“汉”的旗帜。
再看刘备政权不也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争自己的天下吗?
其实,为人民,为国家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曹操的谋士不知道曹操将来要篡汉的吗 为啥还要帮助他
    答:士。一些真正的“士”是有忠君报国思想的,所谓的气节。他们的目的是帮助汉朝重整江山,于是找到了曹操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当曹操流露出篡汉的举动时,一些真正的“士”就开始反感曹操的作为,劝阻曹操不要造反,比如荀彧、荀攸、孔融等等,他们的结局是被曹操杀死。而郭嘉、程昱、贾诩等人的目的就比较简单...
  • 荀彧当初为什么要辅佐曹操 荀彧真的不知道曹操要篡汉吗
    答:发现曹操有篡汉之心的荀彧,已经没有辅佐曹操之意了,只有阻止曹操篡汉之心了。荀彧最终因为阻止曹操鲤鱼化龙,被曹操隐诛,为了不给后人留下自己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材料,选择烧毁所有和曹操有关的书信文字,以汉臣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眼中。综合来说,荀彧从一开始辅佐曹操匡扶汉室的初心,到发现曹操篡汉的...
  • 荀彧心存汉室,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
    答:抛开“篡汉”的说法,无论曹操还是荀彧,对天下形势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诉求:结束军阀混战,实现天下统一!
  • 荀彧明知曹操“汉贼”的真面目,为何还要一心一意为他效力?
    答:曹操终究是没有篡汉,但他却想称魏公。在荀彧看来,这无疑是离篡汉又近了一步,所以他竭力反对曹操称魏公。后来,荀彧被曹操排挤出曹魏的核心集团,最后在寿春忧郁而亡。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给荀彧安排了一个自尽的结局,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荀彧矛盾而又痛苦的内心世界。
  • 荀彧既然不希望曹操篡汉,为什么还成为了曹操的重要谋士呢
    答:曹操并不是一上来就想自己当皇帝篡汉的。但是人会变的,随着曹操功劳变大,全力变大以后,野心也就大了,到后面做魏公的时候,荀彧才意识到严重性,但为时已晚了,这个时候他的力劝被曹操已经看成了是对他的阻碍和背叛了,才会被曹操逼死。这个可以看下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 三足鼎立 二十七讲 进退...
  • 荀彧是心存汉室的,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
    答:据我所知,荀彧辅佐曹操是因为篡汉的是曹丕,曹操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篡汉的 ;荀彧要匡扶汉室,只能为曹操办事;荀彧辅佐曹操,希望曹操和刘秀一样做个名义上的老大。荀彧 ,被称为“王佐之才 ”,是曹操的首席战略家。他的战略计划很强,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功臣。但是荀彧的志向是帮助汉朝的...
  • 曹操是真的想篡汉自立吗?
    答:曹操并无篡汉自立的想法:一、许邵之言,英雄无二 曹操年轻时任性好侠、不修品行,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没什么出息,唯有三人对其另眼相看。梁国乔玄曾问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_也说过“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最为有名的是许邵的评价“...
  • 荀彧心存汉室,以他的智商很容易看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
    答:二、刘备是远亲,荀彧不想成为另一个“三姓家奴”曹操在当时是十分有能力的一个人,也是当时最有潜力最大的一个人。而且在荀彧投靠曹操的时候就得到了重用,荀彧效忠曹操的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为了报知遇之恩吧。而且刘备作为汉献帝的远亲,当时的势力也是比较的单薄,就连荀彧都没有想到刘备的蜀国最后能...
  • 曹操一直称自己忠心于汉,是后来变卦了还是开始就想篡汉?
    答:包括曹操后来的迎奉天子也足以证明。02、曹操的野心是慢慢变大的。前期曹操是忠于汉室的,但在后期曹操绝对是有篡汉的心思。这件事也是有证据的,那就是他的谋士荀彧。荀彧是一早追随曹操的谋士,但荀彧效忠的是汉室。刚开始荀彧可以说是与曹操政见是一样的,都想复兴汉室,所以荀彧成为曹操手下一位...
  • 曹操篡汉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答:但是,曹操实际上确实不想这样做,因为,对于曹 操来说,自己的政治生涯所仰赖的其实就是护汉这个政治命题,因此曹操才会对荀彧竟然不理解自己而大加感叹和悲悼。事实上,荀彧大概是最后一个不相信曹 操会篡汉的曹操谋士。可是这样一个人最后竟因为怀疑曹操确实有篡汉之心而羞惭自杀,可见,当时的篡汉声浪有多么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