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养殖蜜蜂时,怎样才能养的更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很多人听到养蜂很赚钱,自己学也没有学习就去养殖。结果钱没有赚到,还把本钱都赔了。养蜂应该要怎么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初学者养蜂应该要注意什么,具体应该要怎么做。

养蜂初学者该怎么做?

一、如何选择理想的养蜂场地

养蜂无论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场地的选择,都是养蜂生产成败之关键。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蜜粉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在半径2—3公里内没有其它蜂场,没有农药污染。

如果定地饲养一定要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有开阔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挡住西北风,夏季又有南风吹达,正属冬暖夏凉之地。同时还要考虑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才可能保证蜂群的繁殖和获得大量的蜂产品。但是如果蜂场高度集中,蜂群密度太大,即使蜜源条件再好,也难免产生“僧多粥少”的局面。

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蜂人来说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养蜂场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清洁,不宜把蜂场设在靠近铁路、牧场和蜜蜂敌害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农药仓库和蜂产品加工厂附近(因为加工蜂蜜时有大量蜜香飘出,引诱蜜蜂而至,易进难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区养蜂,还应注意防洪和防火。

二、怎样选购好的蜂群

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

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此外,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三、养殖期怎样检查蜂群

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外界蜜源的交替,蜂群内部也就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春季分蜂热产生之前和主要流蜜期的开始与结束,以及蜂群越冬前的准备等,都必须对蜂群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便更好地掌握蜂群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等三种方法。

1、全面检查:对蜂箱各巢脾进行检查,叫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应选择风和日暖,气温在14℃以上的时候进行。检查前须准备好应有的工具,检查员一定只能站在蜂箱的侧面,并背靠阳光。操作要细心,动作要稳、准、轻快。当蜂箱装满巢脾时,应先取第二脾,暂放蜂箱旁边,或放在待用箱内,如没满脾的箱,只要将边脾向箱边推移。

检查各巢脾时,两手紧握脾框的框耳,垂直提脾。先观察巢脾一面,观察时与眼睛保持约一尺远的距离。看完一面后,再将上梁竖起,并以梁为轴向外转半圈,然后两手放平观察另一面。观察时要看虫、卵、蜂、花粉和蜂王的情况。分蜂季节要看有无自然王台。放回巢脾时,要注意莫挤压蜜蜂,蜂路宽窄要造当。

2、局部检查:只需了解蜂的某些情况,或者在外界气温低又缺蜜源,而不宜作全面检查时,只提少数巢脾进行检查,叫局部检查。检查时如发现巢脾边角有存蜜,说明不缺饲料;巢脾中间有新产的巢,说明有蜂王存在;巢脾上出现有新蜡,表示蜂群有修造巢脾能力。

3、箱外观察:进行箱外观察,可以通过巡视蜂箱,观察蜜蜂在巢门口的活动来判断蜂群情况。如采集蜂出入繁忙,采集量大,甚至有回巢落在踏板上并有啪啪响声,这就表示进入大流蜜期;工蜂在巢门口来回爬行,显得焦急不安,这可能失王的表现。

如巢内发现不时爬出翅膀残缺的幼蜂,是受蜂敌危害的象征;箱内箱外经常发现蜘蛛和粉沫粪便,则有巢虫危害象征;不分气候,蜜蜂随时飞出巢外,而巢门前一、二米处发现有新死的蜂,搬起蜂箱又感觉很轻,则可能是巢内缺蜜。早春或越冬进行箱外观察,对及时了解蜂群情况是很有必要。

蜂群是由什么组成的?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营群体生活。一群(箱)蜜蜂通常是由三种形态和职能不同的蜂组成的。即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几千或几万只)和少量雄蜂(几百只)。蜂王、工蜂和雄蜂在蜂群内各有专职,分工合作,互相依存,蜜蜂脱离开群体就不能生活下去。各个蜂群具有自己独特的气味,蜂群之间有严格的群体界限。

养蜂用具

常用的养蜂用具有:①面网:是检查蜂群时防止面部被蜇的纱网;②启刮刀:是检查蜂群撬巢框、刮蜂胶、削赘脾等必备的用具;③蜂帚:用于扫落巢脾上的蜜蜂;④饲喂器:用于给蜜蜂喂药水、喂糖水。

⑤喷雾器:用于喷烟雾以驱赶蜜蜂归巢,也用于喷杀螨剂;⑥巢础:由蜂蜡压制成六角形房基的薄片,装在巢框上,由蜜蜂修建巢脾,用来育虫、贮蜜、贮粉;⑦揺蜜机:用于分离蜜脾中的蜂蜜;⑧蜂箱和巢框:根据需要自制或购买。

如何预防蜂蜇

蜂蛰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当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养蜂人员身上有异味,都会引起蜂蛰。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涤。随后涂一点氨水,或肥皂水。

初学者养蜂要先学会养蜂的场地选择,蜂群的购买,再就是养殖期间的蜂群检查。养蜂工具也是要准备来的。蜂它是会蜇人的,如果被蜂蛰了不要用人拔刺,要用指甲刮,再用水洗涤。



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在于地点的选择,如固定投喂、转移投喂、群体繁殖、越冬等。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蜜粉来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干,地势开阔,方圆2-3公里内无其他蜂场,无农药污染。

在越冬期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它能够吃饱。越冬的时候温度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在蜂场里面多喷一些水,增加湿度。室外养殖的话一定要遮光。保持空气的流通。

可以根据有经验的养蜂人学习,将蜂蜜培养的非常茁壮,同时也要提供非常丰富的花海,让蜂蜜能够很好的采蜜。

  • 自行养殖蜜蜂时,怎样才能养的更好?
    答: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蜂人来说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养蜂场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清洁,不宜把蜂场设在靠近铁路、牧场和蜜蜂敌害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农药仓库和蜂产品加工厂附近(因为加工蜂蜜时有大量蜜香飘出,引诱蜜蜂而至,易进难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区养蜂,还应注意防洪和防火。二、怎样选购...
  • 农民如何才能养好蜂 养殖蜜蜂的注意事项
    答:1、检查蜜蜂的温度,检查蜜蜂时的外界温度和条件,正确的检查蜜蜂应该是在外界气温20一30度最佳,一般不低于15度高于35度,除非有紧急情况,必须开箱查看。气温较低的季节,选择晴朗出太阳的日子,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检查蜜蜂。气温炎热的季节,选择早晨或傍晚,温度低的时候检查蜜蜂。气候恶劣时,不检查蜜...
  • 怎样才能养好中蜂养好中蜂的方法
    答:1、勤换蜂王,一般一年之前保证换一次,因为中蜂蜂王的产卵能力本来就不如意蜂,退化速度也快,勤换蜂王有利于养殖强群,提高蜂蜜产量。2、勤换脾,中蜂不喜欢旧巢脾,不换容易衍生疾病,也容易出现咬脾现象。3、关小巢门,受群势不大,体型不大谢谢因素的影响,中蜂整体的抵御能力较差,关小巢门有利...
  • 请告诉我养殖蜜蜂的最佳技术
    答:1. 春季管理:促进蜜蜂飞翔和排泄,保持巢箱温暖,提供充足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之后进行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并保持箱内外的保温,北方地区需持续到4至5月份。2. 流蜜期管理:调整和组织采蜜群,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提高产...
  • 怎样养蜜蜂 如何才能养好蜜蜂
    答:需要养强蜂,一般强蜂是在春天的时候进行养殖而成。3、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控制住蜜蜂的成长,需要进行一定的喂养。4、需要给蜜蜂补充蛋白质,可创造出更多的蜂蜜,在不好的天气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要保证蜜蜂的生存环境。5、千万不要在下雨天还将蜜蜂放出去,这样容易导致蜜蜂大量死去。
  • 新手养蜂入门技术
    答:一、养蜂场地选择第一,蜂场场地选择要求,附近要有一定数量的蜜源植物,既能繁殖蜂群,又能生产蜂蜜。同时调查当地周围养蜂业的发展情况,如果东边附近地点的蜂群已发展到饱和状态,那就应选择靠西边一点的地点作为场地。第二,选择放置蜂群的地点。蜂群应放在背风、向阳、安静的地方,离车道和人行道要有...
  • 如何养蜂养的好 养蜂方法
    答:1、由于蜜蜂需要在有大量蜂蜜的地方生存,一种是用于食用,另一种是能够储存和喂养年轻的蜜蜂,因此这种情况对蜜蜂部落而言更为重要,对于蜂蜜来源,蜂部落认为一年必须至少有两次大蜜源,一定要有丰富的小蜜源,在这两个条件满足的条件下,基本上可以解决蜜源问题。2、实际上,蜜蜂更适合在非高温或低温的...
  • 新手如何在家养好蜜蜂?
    答:4、饲喂:饲喂技术是蜜蜂养殖时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补助饲喂是给蜂群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奖励饲喂是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而安抚饲喂则是让蜂群快速稳定下来。五、四季管理 1、春季:春繁是蜜蜂春季管理的重点,只有春繁做好了才能确保全年的养蜂效益,具体方法是先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合适的开繁时间,...
  • 怎样自己养蜜蜂?
    答:1、要让蜜蜂进行适量的飞行 每年春天是蜜蜂繁殖的关键时期,而这时的蜜蜂在经历冬天的时候,会在肠道内沉积大理的垃圾,这些垃圾的存在不利于蜜蜂的生长与繁殖。大家可以选择在气温超过十度的晴朗天气中,把蜂箱放在阳光下中,促使蜜蜂出外飞行,而在飞行的过程中,它体内的垃圾就会得到排泄。2、蜂巢的保温...
  • 怎样养好蜜蜂
    答:怎么养好蜜蜂 ?一、良种优王 蜂种好坏和蜂王质量优劣,年龄长短,对蜂群增长快慢,群势强弱,产量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为此,首先应不断引进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蜂种,进行改良换种和配制杂交。其次,要注重培育优质蜂王。二、蜂数密集 养强蜂群必须坚持养稠蜂壮群,反对养稀蜂弱蜂。蜂数密集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