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浔阳楼”上写的反诗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的是反诗吗?

白居易一首《琵琶行》使得浔阳江一炮走红,成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信手涂鸦的理想场所。宋江来到浔阳江畔,酒足饭饱后也禁不住想耍几下笔杆子,于是大笔一挥在浔阳楼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几行墨迹,一首词外加四句诗。岂料这一写,竟给宋江惹了一身麻烦。这一词一诗被当地官府视为了反动文章,宋江一场杀身之祸就在眼前。一首诗竟成了宋江人生的转折点,他的酒后大作反动在何处?我们先分析一下这首词和诗什么意思——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意思是说自己从小就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了又精通权谋之术。言外之意自己是个人才。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但是自己这样的人才竟得不到重用,如虎落平阳、龙遇浅滩一样,饮气吞声。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不得重用也就罢了,还让我吃了官司发配江州。言外之意世道对自己不公平。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有朝一日我宋江成了气候,定要教这浔阳江血雨腥风不可。 四句诗前两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是说我宋江人虽在吴地(江州)但心却在山东(郓城老家?梁山?),沦落江湖的日子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哪天我宋江实现了人生理想,黄巢又算得了什么!黄巢是唐朝末期农民起义领袖,他写的两首菊花诗非常有名,也是非常有名的两首反诗,其中一句是这么写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青帝即暗指皇帝。 从宋江写的这首《西江月》及这首古体诗来看,宋江在感叹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不公命运,你们当官的会的我宋江也会,为什么偏偏我的命运这么悲惨。感叹归感叹,宋江作的到底是不是反诗呢?绝大多数读者认为是,但笔者认为未必是。 我们先分析这首《西江月》,前三句都是宋江在发牢骚,算不上反动,这一点连始作俑者黄文炳也没有疑义。问题主要出在最后一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如果按笔者前面的解释,那它是反诗无疑,但这句词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解释呢?“他年若得报冤仇”跟谁有冤仇?跟谁报冤仇?我们说宋江发配到江州以后,蔡九知府没找他的麻烦,黄文炳不认识他,也不可能跟他过不去,戴宗、李逵天天陪着逛街喝酒,宋江过的完全不像一个犯人的日子,他平白无故不会跟什么人结下冤仇吧。所以说宋江在江州这地方没有什么冤仇,既然没有冤仇存在,就谈不上抱冤报仇了。再有“血染浔阳江口”这句,谁的血要染浔阳江?别人的,还是宋江自己的?宋江此时在江州还没有仇人,他无缘无故拿别人的血染浔阳江作甚? 有人会说宋江在江州没有冤仇,在郓城老家总会有吧,我们知道山东距离江州(九江)万水千山,山东的冤仇总不该报在江州吧。再者宋江在词中提到的“冤仇”究竟指得是什么?这是个关键,因为冤仇决定着宋江的报复对象。笔者以为应该是指朝廷对他的不重用。这首词前面几句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宋江从小到大都是个人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只可惜朝廷不重用,直落得虎落平阳饮气吞声(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这样的境遇本来已经够惨了,后来又被发配到江州,你说冤不冤(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词中已经写得很明白了,宋江所谓的“冤仇”其实是指自己命运不济和朝廷对自己不重用。联系前面几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是不是可以这么解释: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朝廷重用我了,那么我宋江血染浔阳江口也甘心。报冤仇的“报”字在这里是扭转的意思,“冤仇”则指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命运。这么解释的话,宋江这首《西江月》还反动吗? 这时又有人会说了,即便这首词不算反动,那么那首古体诗总该是反动的吧,“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是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宋江比黄巢,反动的证据确凿啊。笔者以为这句话换成另一种解释的话,这句诗便不会反动了…… 我们再分析这四句诗是否反动——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这两句可以肯定,是完全没有反动意思的,这一点黄文炳也承认。有人以为“心在山东身在吴”中的山东可能是指梁山,怎么能说本句不反动呢?笔者认为诗中的“山东”不可能指梁山,因为宋江当时对梁山还持疏远态度,他如果想上梁山早就上了,而他偏偏自愿发配江州,并且要绕开梁山赶路。宋江此时想的还是早日刑满回家,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梁山这条路的。此时说宋江心里想着梁山,不大可能。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问题全出在这一句上,因为宋江在诗里引用了黄巢。这个黄巢是唐朝后期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据说黄巢与宋江一样也是文人出身。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大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最具文学价值的两首反诗,时至今日,仍为后人所称道,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仅“反动”意味强烈,文学欣赏价值也较高。事实上黄巢也曾一度占领长安。宋江笑黄巢不丈夫,是反诗无疑了。笔者以为判断这句诗是不是反动,首先还要搞清一个问题,“他时若遂凌云志”一句中,“凌云志”指的是什么?从宋江后来的所做所为看,他一门心思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招安,招安成了宋江主持梁山工作后最主要的目标,成了宋江工作的中心。招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做官。酒后吐真言,从宋江那首《西江月》可看出宋江想做官快想疯了,因此可断定宋江所谓的“凌云志”就是做官,并非如人们想当然认为的那样指宋江要造反。于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一句,可以做如下解释:有朝一日我宋江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名,那时还要嘲笑黄巢当年的做为是多么不明智。不丈夫即指不是大丈夫所为。 如此解释的话,宋江所作的一词一诗还反动吗?以笔者看顶多算宋江酒后发牢骚而已,至于说他反朝廷,谈不上。 结合《水浒》全书看,宋江根本不具备写反诗的条件。第一、宋江发配江州是自愿的,并且他在江州的小日子混得还不错,有戴宗陪着李逵护着,不缺银子花,三天两头吃酒逛街,不用蹲大狱,想干嘛干嘛,这哪像犯人该过的日子,更像是在旅游度假,这种生活条件下,宋江根本没有写反诗的氛围;第二、宋江在浔阳楼喝酒,喝得是“蓝桥风月美酒”,用的是“朱红盘碟”,看的是“老家没有的景致”……此情此景,宋江何来写反诗的情绪;第三、宋江自小深受儒家教育,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始终坚持招安),写反诗这样的反逆大罪是无论如何不会做的,即便喝了酒吹牛皮,也不至于玩得那般过火。 宋江终其一生,内心对大宋朝都是忠心的,尽管他也跟黑社会组织打得火热,也在江湖上混得名声响亮,也做过私放晁盖的违法乱纪之事,但这仅算一些小花絮,宋江的主流思想还是忠于朝廷的。我们看宋江对辽作战的一件事,辽国国王为拉拢宋江,许给宋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镇国大将军、兵马大元帅),吴用此时都有些动心了,反观宋朝皇帝仅给了一个有名无职,没有品级的先锋职位。宋、辽皇帝对宋江待遇上的巨大反差,辽国金钱、高官的多番引诱,终究没有改变宋江对宋朝的忠心。“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宋江发自肺腑的这两句话,将其对宋朝的忠心尽展无遗。如此忠心的人会写反诗? 高俅、蔡京等陷害宋江,将御酒换成毒酒,宋江明知必死,此时想得最多的不是报仇,不是自哀,而是要把自己的铁哥们李逵给稳住,以免他为自己报仇,给朝廷添乱。宋江对宋朝忠心到死,忠心得近乎有些愚,也可说是愚忠吧。愚忠也就是不分理由、不可理喻的忠心不二。像宋江这种人,会写反诗吗?

主要内容: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
《浔阳楼题》
宋代: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译文:
我自己从小就攻读经史,大了后又精通权谋之术,你们当官的会的我宋江也都会,我宋江的本事一点也不必那些当官的差。但是时运不济,混了半天不过一个小吏,好比虎落平阳,忍气吞声。则是进一步的感叹自己目前的潦倒,想我宋江这么一个经世之才。
竟然成了囚犯被发配到江州。老天实在是对我宋江不公啊。 再这样下去,我就豁出去上梁山了,既然官府不给出路,老天又对我宋江不公,我宋江就自己来找回公道,定要叫这浔阳江血雨腥风一番。
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真是蹉跎岁月,早知如此不如就在梁山就落草了。 要是我宋江上了梁山,哪天如果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宋江的驾驭能力,黄巢又算得了什么。

扩展资料:
故事来源:
宋江到城里寻戴宗
李逵不遇,独自来到浔阳楼,倚栏畅饮,不觉沉醉,在白粉壁上题写反诗两首,并直书大名。无为军通判黄文炳在浔阳楼上发现宋江反诗,告诉蔡九知府,蔡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只好装疯。蔡九知府闻知是近疯,一阵毒打,宋江拷打不过,只得招认,宋江被下到死囚中。
黄文炳撺掇蔡知府,要致宋江于死地。于是派戴宗以送礼物和一封家书去东京太师府为父亲祝寿为名,把抓到宋江的消息报告蔡太师。戴宗途中路过朱贵酒店被迷倒。
朱贵拆看书信发现蔡九欲借宋江之命而上位,于是戴宗被朱贵领上梁山泊,吴用教戴宗邀书法家萧让、雕刻家金大坚上山,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把两家老小也接上山来。吴用请萧让、金大坚假造蔡京回书,戴宗持伪造的书信返回江州。
宋江独自在浔阳楼饮酒,不觉已醉,蓦然想到:我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纹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宋江在“浔阳楼”上写的反诗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望采纳!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宋江在“浔阳楼”上写的反诗是什么?
    答:宋江在“浔阳楼”上写的反诗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出处:《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这是黄巢励志诗。少年立志,一介书生,终成大业。 山东,泛指潼关以东广大地区,自然也包括今天的山东省区。北宋时,早有吴国地位,...
  • 《水浒传》里宋江在酒楼里写的反诗有谁知道是什么?
    答:《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
  • 宋江在浔阳楼写下的反诗有那几首
    答:《水浒传》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解析】: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 【创作背景】: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发泄不爽并借以咏志之作。《西江月...
  • 《浔阳楼》的反诗是什么?
    答:1、浔阳楼题反诗主要人物是宋江。2、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
  • 浔阳楼宋江作的反诗叫什么?
    答:是水浒传中宋江再浔阳楼上题的一首诗。名字叫做《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说的 是...
  • 宋江在浔阳楼写的是什么反诗?
    答:西江月--- 宋江在浔阳楼题的反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这首诗的意思是:自己从小就攻读经史,大了后又精通权谋之术,但是时运...
  • 宋江在浔阳楼写下的一首诗是什么?
    答:———《七绝》宋江 附: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出处:《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
  • 林冲见到柴进说的那首诗是什么?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是什么?
    答:2、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1、林冲 (1)《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
  • 宋江提的反诗是什么
    答: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就这一首是,是他在被流放到江洲时所做,这诗被一个小人利用加有揣测,从而成了反诗,实际宋江胆量有限,还没有想过要反朝廷
  • 宋江在浔阳楼提的反诗是什么
    答:《水浒传》写宋江在浔阳江题反诗,其内容是一首词和一首诗。词是《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词的意思是:我自幼年学习经史书籍,年岁大了也有一套权谋。我的处境像猛虎卧在荒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