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与修辞学的关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有关学习教育的作文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在于能够培养大量的我国目前急需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情况下,抓住了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一个大好的机遇。
但是,这个制造大国绝不应该是简单的、低水平的劳动加工中心,而应该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制造中心,并且逐步发展成为研发中心。那么,谁来为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和工艺型,应用型的工程师呢?当然是职业教育。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对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的需求十分迫切。有关资料显示,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36%,高级工仅为4%,无疑,要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大批新型技术工人,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人书本上的知识,比如说数理化,语文、历史、外语学得很一般,并不突出,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稍微接触一下就有兴趣,就会安装比较复杂的机器。有的人考试成绩不好,但是手工很巧,可以缝制出非常精美的衣服,可以烹调出非常可口的饭菜和菜肴,这些同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他们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家长也不应没有通过应试教育而感到沮丧,使整个家庭陷入一种迷盲的状况。目前的教育,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这个框框,只是简单的用文化考试,实际上也不能叫文化考试,只能说是课程考试,用这样分数的尺子去衡量和考核学生,从根本上忽视了智力类型的差异,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平、不科学。
不同类型教育方式培养的人才,他们之间只有智力类型的差别,而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在两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之间应该而且必须搭建“立交桥”。两者之间应该可以互相沟通,做到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能成才,实现这样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职业教育”这一术语,首先表达的是一类教育活动。这里的教育系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职业教育以职业素质作为努力的结果,职业教育的社会行动指向是他人的职业素质。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意图为特征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
所以我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训诂学与修辞学的关系
训诂学中, 修辞与训诂也有这种关系———修辞格也在训释文本中, 从而形成一种带有修辞色彩的训释风格, 不过这种关系多被大多数训诂教材和训诂学史著述忽略。以《三字经训诂》为例, 比喻、排比、对衬 (对比) 、设问和反诘、引用、层递, 辞格连用与兼用等均在其训释文本中出现过, 在此仅以辞格连用与兼用为例, 比如《三字经》:“君则敬, 臣则忠。”王相注:“为君之道:聪明睿知, 以临其民;庄严恭肃, 以居其位;恩威宽惠, 以御其臣。为臣者:光明正大以持其心, 公廉敏信以尽其职, 忠良醇谨以事其上。如此则邦国和平, 治化大行。非此则君骄臣谄, 日趋于乱矣。”这里“为君之道”句与“为臣者”句为对衬。对衬句中又有两组排比句, 一为“聪明睿知, 以临其民;庄严恭肃, 以居其位;恩威宽惠, 以御其臣”, 一为“光明正大以持其心, 公廉敏信以尽其职, 忠良醇谨以事其上”。所以这是对衬与排比兼用。最后还用了对衬“非此则君骄臣谄, 日趋于乱矣”。所以这段对“军则敬, 臣则忠”的训释连用和兼用了对衬、排比。

通过对研究现状的考察, 我们发现本节所讨论的第一种现象“解释辞格”是训诂常识, 训诂学教材和训诂学史均不会遗漏;而本文所讨论的第二种现象“使用辞格”目前在训诂学教材中多被忽略。迄今为止, 我们只发现一部讲到这种现象的著述———周大璞的《训诂学要略》。该书在“训诂条例”一章列有“行文的格式”, 其中“说解用韵”一节论及训诂为韵文, 即训诂语言本身使用了押韵等修辞手段。进一步考察周大璞所举训诂为韵文之例, 里面除了押韵这种修辞方法之外, 还包含了对偶、比喻、起兴、排比、对比、顶真等修辞方法。这就是说, 虽然在古代训诂材料中, “说解用韵”较之“说解不用韵”要少很多, 但它也客观存在着, 这一事实不容忽视。而南怀仁《教要序论》的诠释文本同样也喜用辞格, 所以, 客观上, 它对训释文本也可以使用修辞格的训诂文风做出了呼应, 在这一点上它沟通了中西方的修辞实践, 令我们觉得弥足珍贵。

训诂学和语文学各学科的关系_训诂学简论

本章第三节已经提到,训诂学跟语文学的各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它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为自己服务。这就是说,训诂学研究不是可以孤立地进行的,我们要认清研究训诂学的途径,就必须瞭解它和语文学各部门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训诂学和音韵学 训诂的目的在於通古语,而要通古语就得明瞭古音以及古今语音的演变,因此训诂学离不开音韵学的帮助。音韵学对训诂学的贡献,除了让我们明白古今语的传承关系而外,主要是帮助我们认识古书文字假借以及阐明词和词义的孳乳关系——这就是清代语文学者常说的“由声音以通训诂”。

(1)识假借。清代最杰出的训诂学者王念孙曾说:“训诂之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为病矣。”(王引之《经义述闻序》引述)他的儿子王引之也说:“许氏《说文》论六书‘假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盖无本字而後假借他字,此谓造作文字之始也。至於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於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见《经义述闻》卷三十二《通说下》“经文假借”条)这裏说假借有两种:一种是所谓造字的假借,一种是所谓用字的假借。我们下面讨论的是後一种假借,一般又称为“通假”,也就是文字的同音(或音近)替代。

汉儒读古书,作笺注,已往往由声同声近,“以意逆志”,来推求“本字”,疏通训诂。例如《书·金縢》:“予仁若考。”《史记·鲁周公世家》“考”作“巧”,即司马迁读“考”为“巧”。“考”、“巧”同从“丂”声,古音同属溪母幽部,故可通假。《诗·大雅·瞻卬》:“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潜夫论·述赦》引《诗》“说”作“脱”,即王符读“说”为“脱”,训为解脱或开脱。“说”、“脱”同从“兑”声,古韵同属月部,声母同为舌音,故可通假。《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毛诗笺》:“拜之言拔也。”即郑玄读“拜”为“拔”。“拜”、“拔”古韵同属月部,声母同为双唇塞音,故可通假[114]。

汉儒训诂有所谓“读为”、“读曰”,一般也是用本字来解释假借字。例如《诗·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书·尧典》:“播时百谷。”郑注:“时读曰莳。”这裏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这类用“破读”法得出的解释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需要加以辨析。例如郑玄读“时”为“莳”就未必对。《尧典》的“播时百谷”和《诗·周颂·噫嘻》的“播厥百谷”句法、文义并同;“时”和“厥”一样,应是指示代词[115]。第二,训诂家说本字和假借字,不一定意味着先有本字而後有假借字。例如“时”、“莳”二字,显然是先有“时”而後有“莳”;“莳”名为“本字”,实际是後起加形旁(义符)字,或称後起分别文[116]。

到了清朝乾嘉时代,凭藉古音学知识来讲古书文字通假成了训诂学者一时的风尚,有关的著作很多,而以王念孙父子的《高邮王氏四种》最为特出[117],书中精当的说法极多,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书·立政》:“方行天下,至於海表。”伪孔传:“方,四方也。”扞格难通。王念孙谓:“方”读为“旁”[118],旁之言溥也[119],遍也;“方行天下”言遍行天下也。《汉书·地理志》曰:“昔在黄帝……旁行天下。”其义一也[120]。这就怡然理顺了。《诗·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偈兮。”毛传:“发发飘风,非有道之风;偈偈疾驱,非有道之车。”迂曲难通。王念孙、王引之谓:古“匪”、“彼”通用[121];此言彼风之动发发然,彼车之驱偈偈然也[122]。这就文从字顺了。《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窒碍难通。王念孙谓:“随”读为“”[123],诡谲也。“诡”、“”同义连文,指诡谲之人[124]。这就涣然冰释了。

  • 训诂学与修辞学的关系
    答:训诂学中, 修辞与训诂也有这种关系———修辞格也在训释文本中, 从而形成一种带有修辞色彩的训释风格, 不过这种关系多被大多数训诂教材和训诂学史著述忽略。以《三字经训诂》为例, 比喻、排比、对衬 (对比) 、设问和反诘、引用、层递, 辞格连用与兼用等均在其训释文本中出现过, 在此仅以辞格连用...
  • 训诂学对文言文修辞的作用
    答:训诂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时,如果能掌握训诂学知识,从分析句读、释词解句、讲解修辞等方面入手,将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作品,理解文章的含义。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训诂方法,就是利用汉语语言学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准确地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
  • 《训诂学简论》读书笔记
    答:3.训诂学与修辞学同样联系紧密。比如:互文、对文。了解了修辞,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词义。4.语言的发展变化在不同地域是不平衡的,在一些地区已经消失的语言变化在另一些地区可能还继续保存。现代方言词汇的研究有助于印证古词、古义,阐明古今词汇、语义的传承关系。5.训诂学探讨古词、古义除了利用汉语材料,还得参考跟汉...
  • 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
    答:训诂学是以训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训诂学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作为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懂得训诂学,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如训诂学中词语训释的一种方式是声训.用音同或音近字解释词义.有助于识别通假字.如:《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 有纪有堂.毛传: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王引之《经义述闻》第...
  • 结合具体实例阐释我国古代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分别研究哪些内容?_百度...
    答:1、我国古代的语言学,又称为“小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训诂学,二是文字学,三是音韵学。《尔雅》是训诂学之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之始,《释名》开始研究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汉末时期的反切研究,是音韵学研究的开端。2、我国现代语言学是为现代祖国的建设服务的,目的明确了,科学...
  • 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想要报考2015年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但在院校...
    答: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
  • 汉语言文学考研方向
    答: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汉字文化 ...
  • 帮忙想一个训诂学论文的主题
    答:仅哲学语义学与训诂学大相径庭,就是语言语义学也与训诂学难以相当。1.1研究对象不同“语义学是一门研究意义、特别是语言意义的学科。”〔①〕这就是说,语义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各级语言或言语单位。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或言语单位特别是词和句的意义,重在探明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从而指导人们的言语活动。而...
  • 古代有一种学问叫“小学”。它的研究对象是?
    答:进而寻找出它们孳乳、发展、变化的线索,概括出词义演变的规律,使训诂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科学,是训诂学十分重要的任务。4.训诂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关系 训诂学与语义学、语源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都有紧密的关系,但与语义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参考资料:百度 ...
  • 关于古典目录学中的“小学”
    答:进而寻找出它们孳乳、发展、变化的线索,概括出词义演变的规律,使训诂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科学,是训诂学十分重要的任务。4.训诂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关系 训诂学与语义学、语源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都有紧密的关系,但与语义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参考资料:国学网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