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守城战中,宁愿派兵去堵门也不直接把门堵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在古代战争剧中,经常会出现攻城战。而在攻城战中,往往会有攻打城门的桥段。攻城一方,往往会冒着箭雨,推着冲车,力图攻破城门;而守城一方,一面在城头向下射火箭,一面派兵在城门口严阵以待,防止城门被敌军冲开。因为他们明白,一旦城门被攻破,城池也就攻陷了。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便向我提出疑问,既然城门是城池的弱点和命门,为何不直接将城门堵死,这样敌军不就进不来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理解为什么要设置城池。

一、城池到底有什么用?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城池乃是进攻方的噩梦。要攻下一座城池,进攻方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和漫长的时间。

以唐朝中期的睢阳之战为例。唐朝名将张巡,以7000士兵防守睢阳城,而安禄山的叛军则以大军18万人围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巡硬是苦撑10个月,击杀12万叛军,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再如南宋末年的钓鱼城之战,宋军以2万兵马扼守城池,硬是将10万蒙古兵活活拖垮。在酷暑之下,蒙军疫病流行,战死、病死者甚多,甚至连蒙哥汗也被宋军的石弹所打死。而这座钓鱼城,足足将蒙古大军阻挡了36年。



由此可见,在没有火炮的时代,面对天险和城墙,攻城一方的手段非常有限。在攻城时,攻城方会面临巨大的伤亡;而在围城时,又要面临后勤和瘟疫的压力和威胁(人群聚集,很容易发生瘟疫)。因此面对坚固的城池,进攻一方往往是进退两难的。

因此有读者就要问了,既然城池那么难攻打,为何不能绕过呢?

对此笔者认为,某些城池确实可以绕过,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却决不能绕过。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边境防御的隘口,多用于抵抗外族入侵,如山海关、锦州等;其二是中原内地,大多是攻占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经之所。



以函谷关为例。这座关卡是关中平原的东大门,它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控制从关东到关中的唯一通道。因为它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才被称为函谷关。

如果想要从东往西,攻克长安,函谷关就是必经之道,绝对无法绕过。数千年来还没有那支军队,敢于翻越秦岭攻打关中平原。毕竟山路崎岖,后勤肯定跟不上。等你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翻过群山,敌人早就在山下严阵以待。以你的疲敝、困饿之师,哪是以逸待劳的敌军的对手。



咱们再看襄阳。它正好处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与此同时,襄阳三面环绕汉水,配合坚固的城墙,便可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

如果要进取,南方政权可以用襄阳为基地,北上中原,河南平原根本无险可守。例如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樊城时,坐镇许昌的曹操几乎吓得要迁都。

如果要防守,南方政权亦可以襄阳作为盾牌,庇护后方的荆襄平原。一旦襄阳被攻破,北军便可长驱直入,后方的荆州、武汉将无险可守。与此同时,北军可以从汉水进入长江,顺流直下攻陷江浙平原。而这,也是南宋之所以和蒙古在襄阳拉锯30多年,就是这个原因。而襄阳一旦被攻破,南宋也就灭亡了。



总而言之,城池并非不可绕。其中,缺乏战略意义的城池,完全可以绕过甚至无视。但是位于交通要道以及隘口的城池很难绕过。如果强行绕过,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因为绕过城池,往往会将补给线拉长甚至拉弯。一方面,容易造成粮秣不济;另一方面,城池中的守军可以随时杀出来,威胁进攻方的补给线。如果另外派兵围住城池,又会分散兵力,制约进攻方的攻击能力。



例如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曾受阻于安市城。李道宗曾建议,以一支轻兵绕过安市城,直取敌方首都——平壤。但是李世民却断然拒绝,其原因无他,风险太大。一旦兵败,就会面临进不得、退不得的危局。

因此只有当本方劣势过大,需要搏命之时,才会运用“绕城大法”。比如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就绕过了“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不管不顾地直取南京,最终侥幸获胜。朱棣之所以会采取如此方针,是因为燕军和官军的实力差距多大,如果不行此险招,根本无法获胜。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进攻方绝不会轻易选择绕过战略要地。如果胜了还好说,如果吃了败仗,就将面临后路被断、粮道被骚扰的窘境,恐怕很难全身而退。

明白了城池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古代守城战,为何不能用石块和泥土堵住城门。



因为他们想给自己留一线生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他们想要逃生,让自己有更多生还的机会。

  • 古代守城为何宁愿派兵堵门,却不直接把城门堵死?
    答:古代守城之所以不把城门堵死也是为己方提供一条出城袭击的通道,同时方便援军入城。其次,古代行军打仗讲究占据主动权,如果将城门堵死,不亚于自取灭亡,而留一城门则能够灵活运用战术,进可出城出其不意,退可据险守城。最后,古人智慧高远,一般重要的城墙会在城门内部建有瓮城,使得最脆弱的地方成为最...
  • 守城为何宁愿派兵堵门,而不直接把城门堵死,岂不是吃力不讨好?_百度...
    答:因为古代的守城战斗不是一个单纯的守城,更多的是为了牵制敌军,适时地为周围的友军提供支援,如果把城门堵死的话,友军需要支援的时候城门内的士兵就出不去了,会影响整个战斗的结局。而且守城如果是光守不攻的话,守城的队伍迟早有一天会被攻城的一方给围困死,所以不把城门堵死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出反...
  • 为何古代守城战中,宁愿派兵去堵门也不直接把门堵死?
    答:因为绕过城池,往往会将补给线拉长甚至拉弯。一方面,容易造成粮秣不济;另一方面,城池中的守军可以随时杀出来,威胁进攻方的补给线。如果另外派兵围住城池,又会分散兵力,制约进攻方的攻击能力。例如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曾受阻于安市城。李道宗曾建议,以一支轻兵绕过安市城,直取敌方首都——平壤。但是...
  • 古代守城为何宁愿派兵堵门,也不直接把城门堵死?
    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守城方也必不可能把城门封死,他们必须要有反击的能力。当年唐军攻打高句丽的安土城时也曾筑起这样的高墙,但是高句丽却组织了敢死队拼死抢占了唐军的阵地,因此才挽救了危机。04 城门固然对于防守一方至关重要,但它却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如果守将一味地把兵力投入到城门那一...
  • 为什么古代守城战中,不直接把城门堵死呢?
    答:古代攻城,分守城方和攻城方。城门是关键之处,城门对于守城一方的城门是一线生机,而对攻城一方来讲却也是敌人的咽喉。历史上的攻城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用战车攻城,云梯攻城,大炮攻城。然而,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守城便是死守城门,却不堵住城门。那么,为什么古代守城只是愿意派兵堵门,而不直接把城门...
  • 古代攻城时,最薄弱之处就是城门,为何没人堵死它?
    答:所以他认为不仅不应该堵门,还应该在大城门之间多开一些小城门,让攻击方无法判断守军会从哪里出击。在公元1130年李横率叛军进攻德安时,架设长桥以翻越护城壕。陈规就派遣60名士兵主动出击,烧毁了长桥,击退了叛军的进攻。公元1140年的顺昌之战,陈规协助刘琦守城时,就主动派兵出城夜袭,取得大胜。在后来...
  • 古代攻城时,最薄弱之处就是城门,为何没人堵死它?
    答:主城城墙呈“网状”,四道防线。即使袭击者攻破了第一道城门和千斤门,他也不可能立即入城。所以古代不承认堵门的做法。当然也有一些守军为了麻痹敌人,故意封锁城门,让敌人以为自己不会进攻。此外,在城墙上挖了一些洞,只留下外墙。必要时,突然打通,冲出去奇袭杀敌。
  • 古代攻城战,守城的人为什么不用石头把城门完全封死?
    答:兵法上说“围三缺一”如果守城的人用石头把城门完全封死就制造里一个死地 在城池这个死地中只可能有两种结果:1守城的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2守城的人自掘坟墓 就这两种结果来说实际都不利于守城 所以守城的人不用石头把城门完全封死
  • 古代守城,用巨石堵死城门是不是很好的方法
    答:抵御的“塞门刀车”、堵门的沙包等着。攻城一方的手段是很多的,常规的有各种攀墙器械、挖地道毁墙,还可以长期围困使城中断粮断水,或者引河水充灌,你把城门封死也没什么意义。而且守城决不能单纯的固守,必须守中有攻,一是要获得物资,二是要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把门堵死了对自己也没好处。
  • 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的,为何攻城时要爬城墙却不用火烧?
    答:因为城门作为古人战斗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火线,防守一方最为重视,肯定需要周密布置。城门楼上会有重兵把守,守城门的将士们会利用石头,弓箭,甚至于火烧,泼热油等方式来防御攻城的敌人。而且力度远比城墙上的其他地方要大。古代建筑中用的最多的都是木材,城门也不例外。木头最怕火烧,那么为什么古人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