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伤叫做《语言暴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有一种伤叫做《语言暴力》

你曾经遭受过语言暴力吗?你体验过语言暴力带来的可怕吗?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杀人不见血,却锋利而又残忍地伤害对方。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个冷漠的眼神,一个随意的动作,冷却了对方的满腔热情。吵架时的口不择言,歇斯底里,都变成了锋利的刀深深插入对方心里。越是亲近,越是扎心。说的人无心,听的人却已心碎一地。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族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但是一句“塘里无鱼,虾也贵”我成了我爸的掌上明珠,从此我享受着父亲独一无二的宠爱。一句“因为你的个女孩,我一辈子都无法在家族里抬头,你一定要给我争气,给我长脸”同样我妈的一句话成为了我一生的包袱,它像一个黑色的漩涡缠绕着我,吸食着我。也正因为这样的语言让我一生都不优秀,每当我对面母亲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好像一个罪人,一个本不应该活在这世上的罪人。这样的语言时常会让我产生自杀的想法。暴力的语言像一把尖刀直戳我的心脏,让我无法呼吸。

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都会时常的出现语言暴力。那都是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造成的。为什么夫妻总是在吵架,孩子总是不听话,婆媳关系总是处理不好,上司总是那么讨厌等等,这些让我们困惑的难题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共同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出这些原因并解决,就能让我们远离争吵,感受幸福。

一、语言暴力中的四大恶人

从四个纬度总结语言暴力的四大恶人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逃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就是会说一些强烈主观判断的话。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主观倾向,如果别人做的事不符合他们的想法,就会去做习惯性的主观评价。例如:我的父亲,他在饮食上比较清淡,而我的母亲口味偏重,炒菜时经常会不小心把菜炒的偏咸,于是父亲就会向母亲发火:“把菜炒的这么咸,你到底还要不要我吃饭啦!”母亲就会很委屈,每天都辛苦为你做饭,还要得到这种谩骂,于是也会愤愤反击“爱吃不吃,不高兴自己去做”母亲用了同样的评判方式来回应父亲,父亲更火了怒喊到:“你在家不就是做饭给我吃的吗?”可以看的出来用主观评价,来回应主观评价,双方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激动,最后无意识的张口就会说出彼此伤害的话语来,吵架升级,最终不欢而散。其实父亲的本意不过是希望母亲把菜的口味做的清淡一点,最后事与愿违,如果父亲能换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进行沟通的话,那我相信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进行比较:在大多数孩子心中有一个神一般的孩子存在,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大多数父母经常会用到:“你看某某某家的孩子又考100分啦,你看你的成绩,差了那么多”“你看某某某家的孩子又考上了哪个名校,”而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妈经常会说“谁谁谁家的孩子又赚了多少钱”“谁谁谁家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妈妈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无形的刀,句句刺痛着我的内心。这样的比较让我更加焦虑,产生自卑感,使得我一生不得优秀,同时也伤害了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 ,即便是比较,我们也应该多和过去比,和自己比,从中找到积极的因素,而不是去用比较,来贬低对方,贬损自己,用比较这把刀来伤人伤己。

回避责任: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不假思索的将问题,归结到他人或环境上,以此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在玩耍中突然不小心桌子或是椅子摔倒了,摔疼了哭闹,有许多家长的做法是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这是桌子椅子的错,是桌子椅子让孩子摔倒了,还有一些家长会教导孩子去打桌子椅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总是在责怪这个责怪那个。考试没考好,怪自己的笔不好;打球输了,怪拍子不给力;上班迟到了,怪地铁人太多。这种把一切问题都归于他人与环境的习惯,会使我们在沟通中得罪一大帮人,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让人际关系一团糟。另外,也因为我们无法从自身找问题,导致我们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

强人所难:强人所难就是固执的要求对方,必须按照我们的心意去做。这种沟通方式,特别常见于职场、校园和家庭之中。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强人所难的妈妈,我经常会下命令式的给儿子布置这个布置那个,还会要求他一定在什么时间段完成,如果不完成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虽然我不打儿子,但是为了儿子能按照我的意图行事,话里话外都会暗藏着威胁。这些暗含着威胁的沟通方式,虽然能让儿子暂时迫于权力而接受约束,但却在他心中种下了恐惧、暴力、不信任的种子。一旦对方羽翼丰满,就会加倍偿还回来。现在有许多从小受到严格管教的孩子,上大学后,逃离了父母的管教,便开始过度沉迷玩乐,荒废学业。这都是因为父母暴力的语言,让孩子压抑的需求被短时间释放出来,造成了孩子心智的失控。如果父母能从小通过正常沟通,来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不至于如此疯狂。

二、欣然接受意见的四大法宝

如何才能改变这些思维习惯,让沟通变得更优雅,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呢?我们可以从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部分出发,让对方欣然的接受我们。

观察:观察不是指我们不说话,仅仅去观察。而是说我们通过观察,向对方说出真实、客观、详细的观察结果,其中不夹杂个人主观的评论与意见。我们家每个周一到周五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孩子从起床到上学的路上,奶奶都会不停的催促加抱怨,催促孩子起床,抱怨孩子有拖延症,奶奶喋喋不休,孩子在奶奶的唠叨下狂躁不以。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是需要先让我们的情绪得以平复,然后再说出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主观评价。

感受:向对方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继续拿孩子起床上学这件事情来说,在面对类似这样的事情时,其实方法很简单奶奶只是需要说出她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在她内心里,她是着急的担心的,她害怕孩子上学会迟到,只要清楚的跟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孩子也会明白原来奶奶只是着急,担心,害怕自己上学迟到,像“着急,担心,害怕”这一类的词语就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当你说出来时,孩子可以马上感受到你的这些感受。他也会让自己的动作加快,而不让自己上学迟到。这样就不会把大家拉入到不良情绪的旋涡里。当大家都没有不好的情绪发生时,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需要:感受源于需求,我们只有说出自己的需求,说出为什么我们会有那样的感受,才能让对方清楚明白,而不要让对方去猜,去误解我们。因为社会文化原因,我们很少会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正因为我们不会大胆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所以会感觉自己很压抑,总会把这些责任归结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出现批评,指责,抱怨等情况发生。现在有很多的矛盾根源,都停留在相互指责上,都没有想过去了解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例如:现在有很多的孩子,特别是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根本就不懂我”。当孩子歇斯底里的说出这句话时,我们有很多家长也是很委屈,很窝火的,家长们会脱口而出“我每天累死累活的都是为了你转,我安排这一切都是还不是为了你好”,这样一来争吵再次开始,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能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说出他的需求,让我们懂孩子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那么这种争吵将不会再延续下去。

请求:需求和请求它是一个递进的关系。需求相对来说是抽象的,而请求则是具体的,如果将请求具体的说出来,对方就能清楚的知道要你要什么,该做什么了。例如:我家宝贝有一天突然跟我说“妈妈,爷爷奶奶最近老是吵架,我觉得家里的气氛不大好,我们需要开一个家庭会议”他将他的感受,需求以及请求同时说了出来,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想法,于是我们当天就召开了家庭会议,在会议中,我们一起商量,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以及我们所需要的请求,确定了以后所需要改正的地方。一场儿子的请求家庭会议,让我们这个家庭更加和谐。所以在语言的沟通中,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不是命令对方,而是以坦诚为导向,真诚的说出自己的需求与要求,就能获得对方的理解,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如何不被自责和内疚困扰自己

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我时常会出现自责,埋怨自己,甚至是讨厌自己的情绪发生,特别是当我情绪低落时,我会陷入一个漩涡中。我知道这样特别的不好。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情绪,那我们该如何自救,如何快速的摆脱自责,内疚,厌恶这种情绪,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呢?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认真的倾听内心的冲突

心理学家讲,自责、内疚、压抑、厌恶这些情绪,都是由于内心的冲突导致的。而冲突的背后,和我们指责别人,或者别人指责我们一样,都是因为隐藏着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当我们处于自责,内疚,压抑的状态无法自拔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爱护自己,学会与自己沟通,我们不要以道德评判,比较,逃避责任,强人所难的方式与自己沟通。我们要站在客观角度,去倾听自己、观察自己、去感受自己,找到自己这些负面情绪背后需求,要么满足,要么宽恕。

    2、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宽恕自己

我们要学会第一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现实,直面人生的苦难,充分体会内心的悲哀与渴望,重新找寻新的需求。当我们能聚焦需求而不是责怪自己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平和,也就更容易宽恕别人,宽恕自己。

    3、做自己的主人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具,让别人摆布。君子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遵从自己的内心爱好去做事。所以,如果我们有条件放弃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人或事,有能力放弃掉自己不喜欢的环境,那么,建议你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内心真实的需求,才能感到一种发乎内心的爱的滋养。做自己的主人,只有当我们真正做自己时,才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暴力的语言像是一把无形的刀,可以让你伤痕累累,但是美好的语言却可以让你感受到无限的幸福与快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豁达的人生,我们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去观察、理解、感受生活,用优雅的举止,去化解敌意,将一切变为自己快乐的源泉。

  • 有一种伤叫做《语言暴力》
    答:有一种伤叫做《语言暴力》你曾经遭受过语言暴力吗?你体验过语言暴力带来的可怕吗?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杀人不见血,却锋利而又残忍地伤害对方。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个冷漠的眼神,一个随意的动作,冷却了对方的满腔热情。吵架时的口不择言,歇斯底里,都变成了锋利的刀深深插入对方心里。越是亲近,越是扎心。说的...
  • 有一种伤害叫语言暴力
    答:有一种伤害叫语言暴力,暴力分为很多种,其中语言暴力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语言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以下分享有一种伤害叫语言暴力。 有一种伤害叫语言暴力1 语言也可以成为一把伤人的刀。你有没有被语言伤害过,“你是不是有病啊”“你想怎么样”“别...
  • 原生家庭 ⑤ | 有一种伤害,叫做语言暴力(家长必看)
    答: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将聊到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并衷心地希望各位父母们在和孩子说话时,能够更多地顾及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01. 恶言恶语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先要明确的是——哪种程度的贬损,已经可以算作是语言暴力的范畴。 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难免会在怒极攻心的时候,或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半开玩笑地损...
  • 有一种伤害叫做:语言暴力
    答:语言暴力是一场战争,运用蓄意设计的语言作为炸弹或手榴弹,用以惩罚对方、归咎对方,并以此辩护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是正当的。虐待的言语充满了挖苦和贬抑,企图使对方感到难过,让对方看起来是错的一方,也使对方看起来是无能的。有多少爱情不是跪在婚姻的坟墓里,是毁在口无遮拦的肆意妄为上。几乎任何一...
  • 语言暴力就是一把刀,说出来,便扎在心窝里
    答: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直接,平实,沟通方便。但语言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同样不可小觑。仔细想来,多少次我们都在挥舞着语言这把刀,把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最亲近的人,削得遍体鳞伤,却浑然不知……     一起学心理学有个大姐,有一次上课讨论的时候,说起童年的...
  • 什么是语言暴力啊?
    答:语言暴力用一句话说,语言暴力就是一种精神伤害,小学生的时候,往往他就忍了,他觉得老师就跟父母似的,说什么我就得听着,而且有的话他还不太明白,听不懂的。有一个老师说,你等着,我哪一天得上你们家去,小孩说真的,老师,什么时候去?他还以为老师去了是好事呢,老师要告他的状,然后老师...
  • 什么是语言暴力
    答:其中, “语言暴力”是他们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语言暴力用一句话说,就是一种精神伤害。小学生的时候,往往也就忍了;因为觉得老师就跟父母似的,说什么都要得听着。而且有的话还不太明白,听不懂的。有一个老师说:“你等着,我哪一天得上你们家去”。小孩说:“真的?老师,什么时候去?”小孩还以为老师去...
  • 有一种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
    答:有一种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退散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那便是语言暴力。这种暴力比起身上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而对我们施加这种暴力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心理学上,我们将这个叫做“微小精神创伤”,他没有打你,也没有经济制裁你,但这些没打在身上的巴掌,全打在心上...
  • 什么是语言暴力,有什么危害?
    答:在心理学上,我们称语言暴力叫做“微小精神创伤”,他没有打你,也没有经济制裁你,但这些没打在身上的巴掌,全打在心上。身体上的伤痕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但是语言的伤害,却是心上的伤痕,在心上投下挥之不散的阴影,可伴随人们一生。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语言暴力?1、聚焦自己爱自己,增强...
  • 父母的“语言暴力”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答:1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伤痛 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中说过:在种种社会规条约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从而选择一种更文明的暴力——语言暴力,用这种方式继续侵害他人。 与身体上的暴力相比较,语言的暴力带来的伤害更加巨大!有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68%的家长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 而语言暴力,会成为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