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什么是海参?

海参是潜居于从深海到浅海底部泥沙里的一种棘皮动物。在它那细长的、肉乎乎的身上,长满了肉刺,颇像一根黄瓜,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海黄瓜”。在海参身体前端的中央有一小孔,这是它的嘴。它从嘴里吸进海水,再从肛门喷出。在海参嘴的四周,有一圈圆柱状像茉莉花似的触手,这是它取食的工具。在它身体的腹面上还有许多管足,它凭借着这些管足,可在硬底质的海底爬行。

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颜色通常为暗黑色,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约为20个。触和手坛囊发达。
绝大多数海参有骨片,有桌形、扣状、杆状、穿孔板、花纹样、轮形、锚形、笼状等形状;数量不一,一个丑海参约有2000万个骨片,而海地瓜有时全无骨片;骨片多的海参触感粗糙,骨片少的则光滑;骨片是一种单龋的内骨骼,是变小的骨板。
海参特有器官是石灰环,起支持咽部、神经环、环水管的作用;一般由5个辐片和5个间辐片组成;某些枝手目海参的石灰环由多数小片镶嵌成,各辐片向后伸出叉状延长;无足目的石灰环一般多于100片。
海参有一个生殖腺,位于肠系膜的一侧或两侧,一条总管在背中线的触手之间或稍后方开口。 海鲜市场售卖的“珊瑚蚌”,其实就是这些肠脏清理过后剩下来可吃的部分,是吃火锅时的材料之一。

扩展资料:
1、生活习性
当水温达20℃时,刺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缝隙中或潜藏于石底,不吃不动,整个身体收缩变硬如刺球。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它一睡就是一个夏季,等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
2、生长繁殖
为了保证种族的不被灭绝,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过程中,海参拥有了超强的生殖能力。一头4年以上的成年海参,在春季繁殖期,一次可排卵约500万枚。这样,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成活率,也可以保证种族的延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参

海参、刺参基础知识
前言:以下内容均由本论坛编辑网络资料完成
1.如有不当之出,请务必指出
2.收集资料不够完全,如有可补充缺失者,请跟贴补充

海参

英文名称:seacucumbers,holothurians

海参定义:1.广义:包括海参纲所有的种类。
2.狭义:水产上的海参系指那些可供食用的干海参

名称: 1.菜单术语:“海龙”、“乌龙”
2.名称历史:中国古人率先给它起的名字
3.别称:“土肉”“海鼠”“沙噀”“海男子”“海瓜皮”“海黄瓜” 等别称 ,为海产棘皮动物门海参
纲动物的总称

生物分类: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星、海胆等同为棘皮动物门

生存历史:海参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鱼类更早,大概在六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 始存在,是现存最早的生物物种,有
海洋活化石之称。经历几次地球大 毁灭都得以生存下来,数度见证地球的变迁。

形态特征: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体分被、腹两面,身体柔软,伸缩性很大
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
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个,触手坛囊发达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
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
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

海参触手:枝形触手见于枝手目海参
盾形触手见于盾手目和平足目海参
羽形触手见于无足目海参
指形触手见于指手目海参
海参触手的数目常为10个、15个、20个、25个或30个,一般均为5的倍数,但也有12个的

繁殖:育儿囊内发育-两极地区有少数海参有育儿囊构造,幼体在育儿囊内孵化发育

个体发育:受精卵→囊胚期→原肠期→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

分布情况:1.气候带:热带区(含海参产量的86%)和温带区(海参资源呈单种性,多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
2.海洋分布:太平洋热带区和印度洋
3.热带区主要海参资源:黑沙参(Holothuria)
白沙参(H.fuscogilva)
糙海参(H.scabra)
多色糙海参(H.scabra versicolor)
棘辐肛参(Actinoproga)
乌皱辐肛参(A.miliaris)
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
绿棘参(Stichopus choloronotus)
花棘参(S.variegatus)
4.温带区主要海参种类:东岸以美国棘参(Psrastichopus californics)为主
西岸以棘参(S.japanicus)为主
5.温带区主要海参分布:中国、日本(主要产区在北海道)、韩国、加拿大(全部产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
国(主要产区在华盛顿州)等
6.温带区主要海参资源:刺参(S.japanicus Selenka)
花刺参(S.vsriegates Semper)
绿刺参(S.chloronotus)
梅花参(T.ananas)
黑乳参(H.microthele)

生存环境:1.水深:从潮间带到 8000 米的深海,甚至万米的海沟,海参都有栖息
2 .运动:底栖-匍匐式:体先收缩后伸展,呈蠕虫状
浮游-少数:

生理特性:1.变色:海参能随着居处环境而变化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居住在在海藻、海草
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的这种体色变化,可以有效的躲过天敌的伤害。

2.休眠:当水温达到20摄氏度时,刺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暗处,潜藏于石底,背面朝下不吃不动,整个
身子萎缩变硬,如石头般。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海参一睡就是一个夏季,等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
活动。

3.天气预测: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来临前,它会提前躲到石缝里。 渔民利用这种现象来预测海上风暴的
情况。

4.排脏逃生:当遇到天敌偷袭过来时,警觉的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股脑喷射出来,让对方
吃掉,而自身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的无影无踪。这叫排脏功能。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
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 一副新内脏。

5.分身:将海参切为数段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
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为数段,以后每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海参的这种再生修复功能一
直是医学、生物工程学家予以深入研究探讨的 问题。

6.排异功能:有人做过实验:用针线或铁丝穿透海参肉体,打上死结, 用不了半个月,海参就会将异物魔术
般的排出体外,而海 参的肉体不留任何痕迹。

7.铁球之谜:海参的皮下贮存一个小的纯铁球。小铁球的直径只有0.002毫米。至今也无法解释这个小铁球是
怎样形成的,对海参有什么作用?据猜测这个小铁球可能是作为食物困难时的贮备,以备可以
用体内的纯铁球与贫血食物进行组合。

8.海参自溶:当海参离开水后在短时间内会自己融化掉,化作水状,溶解地无影无踪,海参在生长8年后,也
会自溶在大海里。干海参接触到油性物质也会自溶。

海参种类;1.数量:全球有记录的海参有 1100 余种,可供食用约40种
我国海域有 140 多种,可供食用约21种

2.中国海参主要种类:根据海参背面是否有圆锥肉刺状的疣足

刺参类 刺参科
仿刺参 (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S.japanicus Selenka)
梅花参 (凤梨参)(T.ananas)
绿刺参 (方柱参、方刺参)(S.chloronotus)
花刺参 (黄肉参、白刺参、方参)(S.vsriegates Semper)

光参类 海参科
图纹白尼参 (白瓜参、白乳参、二斑参)(B.marmorata jaeger)
蛇目白尼参 (虎鱼、豹纹鱼、斑鱼)(Bohadschia argus jaeger)
辐肛参 (石参、黄瓜参)(Actinopyga lecanora jaeger)
白底辐肛参 (靴参、赤瓜参)(A.maruitiana Quoy&Gaimard)
肛参
乌皱辐肛参 (乌参)
黑海参
玉足海参(H.leucospilota)
黑乳参(H.microthele)
糙海参

瓜参科 方柱五角瓜参
裸五角瓜参
瘤五角瓜参

芋参科 海地瓜 (茄参、海茄子)
海棒槌 (海老鼠)

刺参

刺参

棘皮动物门-游走亚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

按颜色分类 红刺参
青刺参
黑刺参

环境影响 1.一般是褐色或栗色,岩石底个体颜色比较深
2.生活在海藻中间多呈绿色、白色、赤褐色、紫褐色
3.岩石底和水温较底 肉刺数量比较多而且高
4.泥沙和水温较高,肉刺肥厚,个体比较大

外部形态 形态: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体分被、腹两面
体背面:分为两个辐部(步带区)及三个间辐部(间步带区)
背面有4行~6行圆锥状的肉刺(又叫疣足),是变形的管足
腹面:比较平坦,为三个辐部及两个间部,
管足,整个腹面密集的小突起,末端有吸盘,在腹面大致排成三个不规则的纵带
触手:位于体前端腹面,通常有20个楯状触手围在口的周围,呈环状排列,刺参靠触手的扫和抓将食物送入口

口:位于围口膜中央,其入口处呈环状突起。
肛门:位于体后端且稍偏于背面。
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部距头部1厘米~3厘米的间辐部上,呈一凹孔,此孔色素较深,
在生殖季节明显可见 ,除生殖季节外,此孔难以看清。
体长:一般20厘米,直径约4厘米,体长最长可达40厘米
内部构造 体壁 上皮层
皮层
肌肉层
体腔上皮层(体腔膜)
石灰环
骨片
消化系统 口

食道


排泄腔
呼吸系统 呼吸树
皮肤
管足
水管系统(步管系统)环状水管
辐水管
循环系统 背肠血管
腹肠血管
环状血管
神经系统 口神经系统(外神经系统)
下神经系统(深层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繁殖季节生殖腺)
雌性 橘红色
雄性 淡乳黄色、乳白色
备注 (1)上皮层 上皮层由单层的表皮细胞所组成,包在体表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能分泌粘液,润滑身
体。
(2)皮层上皮层下面为厚的胶质皮层,主要为结缔组织。
刺参商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依据皮层的厚薄及丰满度。
上皮层与皮层之间埋有无数细小的石灰质骨片。石灰质骨片,形状随年龄而变化。幼小刺参的桌形骨片
塔部细高,底盘较大,周围平滑;老年刺参的桌形骨片塔部变低或消失,只剩下小形的穿孔盘。

自然分布 1.温寒带种
2.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浅海,包括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沿海和中国北部沿海
3.辽宁省 大连、旅顺、长海沿海(以大长山、广鹿、獐子分布数量较大)、绥中止锚岛
山东省 长岛、龙口(龙口湾、桑岛)、莱州(三山岛)、蓬莱、烟台、威海、荣成、即墨、青岛、胶南、日
照石臼所、前山岛(刺参自然分布最南断)
河北省 北戴河

刺参运动 1.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的地方,移动范围小
2.在饵料缺乏、生活环境条件不良,可进行大规模的移动,有的个体甚至出现全身放松、随波逐流的现象
3.人工饲养条件下,身体下垂漂浮于近水表面,这种漂浮现象多发生于夜间或者凌晨
4.秋天刺参的活动能力和觅食活动不如春季

水温 1.低于3℃,摄食量减少,活动迟缓,逐渐处于半休眠状态
2.适宜水温5~18℃
3.最适宜水温10~17℃
4.17.5~19℃对成参的摄食和消化开始产生不利影响
5.超过20℃,幼参虽然不夏眠,摄食量仍然较大,但消化吸收率开始下降
6.超过23℃,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7.26℃,刺参自然分布海区很少超过26℃
8.超过30℃,体重呈下降趋势,在人工生态环境中刺参可以适应

盐度 1.适宜范围26.2~39.3
2.耳状幼体 10以下 1小时后全部死亡
20以下 12小时后有近半数个体死亡
稚参 水温15℃ 盐度25以上 未见死亡个体
水温15℃ 盐度20以下 出现死亡个体
水温20~25℃ 盐度20以上 无死亡个体
体长5毫米 水温15℃ 盐度20以上 无死亡个体
水温20~25℃ 盐度15以上 无死亡个体

PH值:7.9~8.4

呼吸 刺参体内的呼吸树是营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此外皮肤和管足也具呼吸作用。
温度不同刺参的耗氧量也不同。在其正常活动的温度范围内,成体的耗氧量为0.4~0.8ml/小时。

运动 主要依靠腹部密生的管足和身体横纹肌、纵纹肌的伸缩,进行缓慢而有节奏的运动。

潮流和风浪 1.潮流顺畅、流速缓慢、风浪较小的浅海和内湾

水深 1.多分布于水深15米以内,最大分布水深可达35米以上
2.在同一海区,分布水深与年龄有关,幼参多分布于浅水区,随年龄增长逐步向深水区移动
3.水深:潮间带 体壁重:2.5~22.5克 平均:9.6克
水深:4.5~6.0米 体壁重:17.5~102.5克 平均:45.8克
水深:9.0~10.5米 体壁重:37.5~207.5克 平均:87.9克
水深:12.0~13.5米 体壁重:102.5~187.5克 平均:150.0克
水深:13.5~15.0米 体壁重:122.5~232.5克 平均:180.6克

底质 1.泥沙含量 含泥量超过20% 很少有刺参分布
含泥量超过27.8% 无刺参分布
含泥量10%以下(沙砾为主、泥沙混合、沙粒较大、细沙和粉沙含量少) 最适宜刺参栖息
这是和刺参天生对抗天敌的能力薄弱,寻求掩体保护有关,故此,在人工水泥池养殖模式中海参聚集角落和爬壁
亦是一样的道理,属于正常现象,不建议改变其生活模式将刺参赶下池壁。
2.有机质、硫化物 底质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硫化物含量较少,适宜刺参分布
3.礁石、大型海藻、大叶藻三作用 为刺参提供隐蔽和栖息场所,如暴风雨来临、夏眠
有利生物饵料的增殖
形成局部涡流,有利于有机颗粒沉降
4.礁石 形态各异、大小不等,交错排列,形成很多缝隙、孔洞的礁石 效果好
平板状礁石和巨峰状礁石,表面光滑,少缝隙,无孔洞,不具备渔礁三作用 很少分布

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定义:单位水面、单位时间绿色植物(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大叶藻)合成碳水化合
物的能力
主要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较高,刺参分布较好

食性(杂食性)1.微小生物(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小型桡足类、螺类及双壳贝类的幼体和幼贝)
2.有机质碎屑(大型海藻、大叶藻碎片、虾蟹类蜕皮壳碎片及各种动植物尸体碎屑)
3.细菌类 细菌是沉淀物食性刺参的主要事物
刺参能量需求的70%以上来自细菌
刺参幼参附着基质的细菌数量往往较多,对幼参的营养价格更大
4.泥沙、沙砾、贝壳碎片
5.直接从周围海水中利用溶解有机物

摄食 摄食深度:几毫米
摄食选择:泥沙俱下,其摄食的泥沙与其栖息环境的底质基本一致
体壁重2.5克以下幼参,消化道内食物除少量泥沙外,多为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
随个体增大,消化道内食物泥沙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消化时间:摄食昼夜不停,消化道一昼夜可充满饵料1.14次,经常处于满腹状态
夜间摄食量大于白天,约占日摄食量的79%
消化量:对天然饵料的消耗量为每克体重每昼夜1.40克(估计是指去处水分后的净质量)
摄食量:蛋白质含量低,如藻类碎屑,刺参摄食量大,粪便粗而散
蛋白质含量高,如小型螺类、蟹类的碎屑,摄食量变小,粪便细而粘
摄食温度:水温适宜,摄食量大
水温不适宜,摄食量减少
夏眠时,不摄食
个体越大对温度反应越明显,幼参不明显,成参特别明显
摄食量随水温的变化,与消化管重量的变化是一致的

夏眠 定义:水温升到20℃以上时,迁徙到海水较深的礁石和草丛处,不食亦不动,待水温降到20℃以下,重新出来活
动或摄食。
对象:体重超过20克的个体均会出现夏眠
当年幼参 临界温度:不夏眠
1年 临界温度:24℃ 失重率 52.8%
2年 临界温度:23℃ 失重率 39.7%
3年 临界温度:22℃ 失重率 45.5%
日期:山东沿海 6月下旬(夏至前后)至10月初(寒露前后)
大连沿海 8月中下旬至10月末(霜降之后)
变化:夏眠期间,消化管萎缩成细线状,最粗处不到1毫米

排脏 定义:受到强烈刺激,把内脏(胃、肠、呼吸树、背血管丛、生殖腺等)排出体外,俗称“吐肠”
排脏后无法进食
温度的剧升或剧降、污水以及其它物理与化学刺激都易引起刺参排脏

再生 将肉刺切除,5~7天后出现小的隆起,30天后完全再生
将触手切除,7~10天后伤口愈合呈突状隆起,25~30天后再生至和原来等长度的触手,能营正常的摄食活动
在体背或腹部切开2~4cm长的伤口,经5~7天后可完全自愈
将刺参横切成两段,部分刺参切断处的伤口5~7日可愈合,但是不能正常愈合、造成死亡的情况也较多

自溶 刺参离开海水时间过长,刺参将化掉

刺参繁殖 1.性腺发育期: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
2.繁殖期 温度:15~20 ℃
时间:山东南部 5月底~6月底
山东北部 6月中旬~7月中旬
大连海区 7月初`8月上旬
3.性成熟年龄 2龄,性成熟的最小个体为体重110克,体壁重60克
4.产卵量 每克成熟的卵巢含有20万粒左右的卵子
刺参为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00万~200万粒

刺参个体发育 胚前发育:生殖细胞的发生、成熟和受精
胚胎发育:卵裂、囊胚期、原肠胚
胚后发育:耳状幼虫(小耳、中耳、大耳)
遵形幼虫
五触手
稚参

敌害 海参自然敌海不多
海鸥可吃某些潮间带的海参
夏季索饵回游的鲑、鳟鱼类的胃中曾发现刺参
海星类、蟹类的某些种类能捕食体长3厘米以下的幼参
鲈鱼、虾虎鱼对参苗有一定威胁,尤其是对向增养殖海区投放下沉过程中的海参苗造成伤害

  Holothuria
  中国通称的海参,包括所谓“海黄瓜”的全部动物或指干海参。狭义的仅指海参属。海参属是海参纲最大的属,包括120多种。 本品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参属。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种无脊椎动物的统称。体圆柱形,柔软。长2∼200公分(约0.75∼6.5呎),厚1∼20公分(0.4∼8吋),色暗。多肉刺。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的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的触手,用於捕食或掘穴。许多种能从肛门放出内部器官,然后再生新的,可能是为逃避敌害。泄殖腔内常有Carapus属的隐鱼共生。有许多能放出对小动物致命的毒素,但对人无生命危险。南海岛屿居民把海参汁放入水中杀鱼或麻痹鱼。海参可供食用,如海参属(Holothuria)、刺参属(Stichopus)和梅花参属(Thelonota)的种类。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浅水中,但有时也在深水中。主要产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参属的80∼100种多在珊瑚礁。
  形态特征:
  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个。触手坛囊发达。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
  分布及生活环境:
  海参在中国多哥海域有分布,仅中国南海产就有30多种,西沙群岛居多,温带海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主。 海参常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种类特别多。有的裸露,有的隐藏,有的钻在沙内,有的种仅见于珊瑚礁内。摄食常有节律性。 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适应水温为0℃~28℃,盐度为28‰~31‰;水温高于20℃时夏眠;饵料以泥砂中的动植物碎屑和底栖硅藻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其它: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海参移动极为缓慢,每小时仅能移动3米,比蜗牛还慢,所以善于伪装,肤色和环境类似;同时依靠排出内脏迷惑天敌与强大的再生能力来维持生存。只要水温和水质适宜,即使海参被切除一半或被天敌吃掉一半,海参可以在几个月后重新长出全部身体,但前提是剩下的一半必须有头部或肛门,因为生长细胞集中于这两个部位。海参的天敌是螃蟹。
  人工养殖:
  目前海参已可以人工养殖,但尚未研制出饲料,仍必须依靠自然养分。山东荣成有大型养殖基地。活海参不易保存,因为海参还有某种酶,容易溶化成水,特别注意活海参不能沾上头发和油。
  菜肴:
  葱爆海参是鲁菜的当家菜,最高端的菜品。海参主要是肉作为菜肴原料,但它的内脏特别是肠子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鲁菜中一般做成蛋汤的配料。
  葱烧海参的制作材料:
  主料:海参100克,姜,酱油各25克,白糖15克,熟猪油125克,大葱200克。
  葱烧海参的特色:
  北方名菜,从山东源入,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
  葱烧海参的做法:
  海参切成宽片,煮透后控去水分,将猪油烧至六成熟时放入葱段,炸至金黄色时捞出,葱油备用。清汤加葱,姜,精盐,料酒,酱油,白糖,海参,烧开后微火煨2分钟,捞出控干。猪油加炸好的葱段,精盐,海参,清汤,白糖,料酒,酱油,糖色,烧开后移至微火煨2-3分钟,上旺火加味精用淀粉勾芡,用中火烧透收汁,淋入葱油,盛入盘中即可。
  Cucumaria frondosa,海参的一种。
  药用价值:
  海参的基本营养成分和人参相同,所以药用价值也和人参相同。

海参,原名沙沥,属棘皮动物,其貌不扬,憨态可招,至今已存活数亿年,是海产珍品。明代谢肇浙著《五杂俎》一书中介绍:“海参……甚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自古以来,陆有人参,水有海参,两参齐名。
食用海参主要指刺身,产区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浅海。我国山东、河北、辽宁等省浅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由于气候、洋流等因素差别较大,不同产地的海参品质相差也较大。
品质最好者公认为烟台长岛刺参,为历朝贡品至今。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曾云:“海参如阶,亦有品级,自秦汉始,长岛产参屡为历朝贡品,谓之上品,民间鲜得一尝。”其他品质排列依次为辽参、朝鲜参、日本关东参、俄罗斯红参,最差属北极参

海参:棘皮动物的一纲,身体略呈圆柱状,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的周围有触手。种类很多,生活在海底,吃各种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古老软体生物,距今有6亿5千万年了。古时就被人类用来滋补,现在又被人们加工成各种制品,如:干海参、即食海参、盐渍海参、冻干海参、海参液、海参胶囊等。

  • 海参是什么意思
    答:海参,为刺参科动物刺参或其他种海参的全体,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软体动物,有人称之为“海人参”,因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得名,据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
  • 什么是海参?
    答:海参是潜居于从深海到浅海底部泥沙里的一种棘皮动物。在它那细长的、肉乎乎的身上,长满了肉刺,颇像一根黄瓜,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海黄瓜”。在海参身体前端的中央有一小孔,这是它的嘴。它从嘴里吸进海水,再从肛门喷出。在海参嘴的四周,有一圈圆柱状像茉莉花似的触手,这是它取食的工具。在它身...
  • 什么叫海参?
    答: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 ▼▼▼▼▼ 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在中医里,海参被誉为“百补...
  • 什么是海参
    答:海参是生活在海洋之中的棘皮动物,有很多的品种。从类别对海参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将其归为棘皮动物,因为它们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是一种存在历史十分悠久的动物,身体呈圆筒状,全身生有触手。海参生活在海洋之中,所以属于海洋动物。海参的分布范围较广,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海域都有海参分布。一、海参是...
  • 什么是海参
    答:海参英文名称:seacucumbers,holothurians海参定义:1.广义:包括海参纲所有的种类。 2.狭义:水产上的海参系指那些可供食用的干海参名称: 1.菜单术语:“海龙”、“乌龙” 2.名称历史:中国古人率先给它起的名字 3.别称:“土肉”“海鼠”“沙噀”“海男子”“海瓜皮”“海黄瓜” 等别称 ,为海产棘皮动物门...
  • 海参是什么?
    答:狭义指海参属。海参属是海参纲最大的属,包括120多种。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1,100种无脊椎动物的统称。食用海参如海参属(Holothuria)、刺参属(Stichopus)和梅花参属(Thelonota)的种类。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浅水中,但有时也在深水中。主要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参属的80...
  • 海参是什么意思
    答:海参意思是棘皮动物,身体略呈圆柱形,柔软,口和肛门在两端,口的周围有触手。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全球有900多种,我国约140种。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区是世界上海参种类最多、资源量最大的区域。我国海参分布在温带区和热带区,温带区主要在黄渤海域,主要经济品种是刺参,也是...
  • 什么是海参?
    答:一种普通的大海参。 海参是生活在海底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名字来源于它们不寻常的长方形,类似于一个肥胖的黄瓜。虽然人们偶尔会吃海参,但这些胖乎乎的、像虫子一样的海生生物与他们同名的水果并没有关系(如果你期待一口松脆爽口的食物,他们也不会做一道非常开胃的沙拉配料)。大约有1250种海参,...
  • 海参是什么
    答:海参的胃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为微小的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海参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20个。触、手坛囊发达。海参...
  • 海参的意思是什么
    答:60-80头是什么意思? 头是什么意思? 海边渔民的传统用头数衡量海参的大小,多少头就是一斤海参有多少个,头数越少海参越大。60-80 头的意思就是1 头的意思就是1斤海参有60-80个左右的海参的意思。一般最大的是3 个左右的海参的意思。一般最大的是30-40头的,中等的是6 头的,中等的是60-80头 的。 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