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总共有多少次“诛九族”事件?请详细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历史上有多少次诛九族

无数,每朝都有十多次以上。

在重视亲缘血统的中国人里,一直都有一项被称为灭门律条的刑罚,那就是株连九族,其实在诛杀九族之外,还有七族、三族等刑律,这些殃及家人的惩罚都出自与“族”刑。其中以九族最为酷烈,就是将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人、子、孙、重孙、玄孙这九辈人全部杀光。

这种牵连甚众的刑罚其实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将个人的罪过连累给家族的刑罚出自于《尚书·泰誓》,其中在陈述纣王的残暴时有“罪及家人”的记载,另外在《周礼·秋官》,也有针对犯罪者家属的惩罚,那就是“杀其亲者焚之”。

这些记载中都是最原始的一人犯罪牵连家人的记载,至于真正将诛族形成法律的是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二十年,开始实行诛三族之罪,在张岱的《夜航船》中,也有“秦文公始族诛,公孙鞅始连坐”的说法。秦国诛灭的三族,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另外一种说法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因此诛灭九族也可以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但无论是哪一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灭门的惨祸。

那么什么样的罪行可以构成灭族的后果呢?按《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统一七国之后,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而关于族诛最著名的人就是荆轲,在刺杀秦始皇失败、燕国被灭之后,荆轲全家被处以诛七族的惩罚,这也是关于诛三族演变为诛七族的第一次记载。既然诛七族有了,那么诛九族、诛十族也就在民间应运而生了,但事实上,从中国历史上被皇帝诛九族的只有一人,而诛十族在目前的史料来看,也是一档荒唐的传闻。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诛九族”这样的条目,下面就会出现很多诸如此类的条目:

看起来似乎真的是确凿无疑,并且也符合人们的想象,但事实上,这些文章是在伪造史料或者说是篡改史料,以胡惟庸事迹为例,这位在明初相权与皇权斗争中挫败的丞相大人,被纳入了《明史·奸臣传》,根据史料记载,在胡惟庸被人举报之后,朱元璋经过审讯之后,给出的处理结果是:“乃诛惟庸”。这里用的是一个“诛”字,而非“族”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诛是“讨”的意思,意为征战、讨伐,后来又演变为诛灭之意,但是却并未出现诛九族的字眼,甚至连“族”字都未曾出现,何来的最后一位被诛九族的丞相呢?

至于景清被穿凿附会的诛九族之说也只能说是捕风捉影,《明史》列传中的景清,是洪武年间的进士,在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准备与方孝孺等其他大臣一同赴死,结果看燕军势大,景清独自一人前去拜见朱棣,因为驯服被朱棣委任原职。等到某日前去上朝之时,景清怀揣短刀,准备刺杀朱棣,当然一个书生想要杀人自然会有些反常,所以被朱棣识破,在搜出他身上所怀的短刀之后,朱棣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景清则回答了一句铁骨铮铮的话:“为故主报仇耳”!

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不但没有让朱棣释怀,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杀心,于是下令将景清“磔死,族之”。“磔”就是将犯人尸体割碎,车裂、凌迟都是从这个字派生出来的,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千刀万剐,而族之经过前面的解释,就是将他的亲族杀死,但具体诛杀了几族,却并无说明。唯一可以证明这个“族”字残酷的,就是朱棣下令又将“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有人将“籍其乡”这三个字解释为,将景清乡亲全部处死,是非常武断的,因为“籍”在中国古代有籍没之意,意思就是将个人财产,包括自己和家人收入官中。相对于籍来说,有四种处理方法,即: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根据后面“村里为墟”的说法,这里的“籍”应当是籍配、籍死的意思,但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还没有坐稳皇帝宝座的朱棣,应当不会将景清家乡的人屠戮一空,因为这样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洗清的,另外参考朱棣所谓“诛十族”的事件,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景清乡亲的结果应当是籍配。

“诛十族”在中国是一个固定词汇,在一些史料中是方孝孺的独有“待遇”,其间故事不消多说,就是建文帝旧臣方孝孺不肯为朱棣起草诏书,所以招致朱棣愤恨,因此诛灭方孝孺九族之外又加上方孝孺的师门一族。这个故事听起来惊心动魄,但是细细推敲却满是疑点。首先《明史》对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情没有具体记载,除了将方孝孺“磔死”以外,只有一个大略的关于方孝孺事件前后有数百人被牵连诛杀的说法,并且在方孝孺被千刀万剐之后,还是他门人后辈为他收敛的遗骨,如果真的诛灭了十族,那又何来的收尸人呢?至于在《明史纪事本末》所提到的方孝孺学生廖镛、杜嘉猷被株连的事情也与《旧事例议》所记载相违背,因此诛十族一事,依旧有待商榷。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发生的是在隋末,在大业九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反抗杨广,但最后力有不支,被隋军大败后,杨玄感让弟弟杀了自己。在被隋军获得尸首之后,杨玄感被分尸,悬挂城楼示众,并且“罪及九族”。一人犯罪,亲族伏法,这对于所有的犯罪分子来说都是在心理上一种禁锢,但随着法律条文逐渐的进步,类似于诛灭九族这样残酷的判例,就变成了刑法中的核弹,取其引而不发的威慑之用。荀子曾经说过: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所以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知道刑法之酷烈,也不失为是一种针对于犯罪行为的预防。

江山更有暴君出,仅诛七族岂敢休?隋炀帝比秦始皇更残暴,竟发明了“株连九族”!清初学者刘继庄<广阳杂记>卷一谓:“(诛)九族始于隋炀帝”。这是事实。<唐六典. 注>: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huan裂枭首,磔而射之。”
九族者,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己之同族也。”
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一巴掌把建文帝打下去后,挥舞屠刀,大杀建文的遗臣。据朱国桢<方祠记 >载,方孝孺被灭九族,死者达837人之多,惨绝人寰。景清谋刺朱棣不成,被碎割而死,九族及九族的亲戚,亦即学生的学生,都无一幸免。对此, <明史>卷一四一载谓:“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这就是说,杀人象拉瓜藤,辗转牵连,故曰瓜蔓抄。后人曾写诗一首,慨乎言之: “一个忠成九族殃,全身远害亦天常,夷齐死后君臣薄,力为君王固首阳。”(<建文年谱>卷下)
文字狱也有诛九族的事件
按清律,凡谋反者和共谋,主犯凌迟处死,三代内父、子、兄弟、及同居之叔伯兄弟及子中 16 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不满 16 岁的男童阉割后罚为奴,母、妻、妾、姐、妹、不论长幼全部罚为奴。外戚师生朋友也逃不了干系,就是死了也要挖出来戮尸。而文字狱的犯人无一不是谋反罪,都逃不脱以上命运。每起文字狱案件被奴、流、刑、杀的少则几十,多则几百。
顺治年间浙江湖州人朱国祯(明末大臣、史学家),朱国祯私招人编写《明史稿》,康熙二年被告发。查办发现《明史稿》补入明天启、崇祯两朝事,并有指斥清人之语,称康熙的曾祖努尔哈赤为建州(明朝地名)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用南明年号。吴兴富户庄廷龙购得朱国祯的《明史稿》,也被牵连,时庄廷龙已死,被开棺焚尸,凌迟或斩首者 72 人,充边罚为奴者数百。史称“《明史》案狱”。谁会想到买错了本书也招致家破人亡。
翰林(相当今科学院士)徐骏在写公文时,将“陛”误写为“狴”,被审查。有人在他的诗作中发现“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诗句。这本是徐骏在晒书时,见风刮翻书页,即兴而作。却被专案组的人认定“清”是满清当局,“不识字”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乱翻书”是影射乾隆征书编四库全书,徐丢了脑袋灭了族。
《南山集》狱,《南山集》为翰林院编修戴世民所著,记有南明(清入关后逃到南方的明末代王朝)之事,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 年 )以大逆罪被处死,受牵连的子孙亲朋师友三百余人。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九族】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

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

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

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

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

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

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

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

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

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

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

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

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

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

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

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

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

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

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

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

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

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

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

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

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

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

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

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

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

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

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

「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

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

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

政权」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

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

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九族】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

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

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

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

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

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

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

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

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

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

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

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

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

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

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

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

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

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

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

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

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

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

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

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

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

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

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

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

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

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

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

「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

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

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

政权」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

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

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九族】
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

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

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
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
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权」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
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 历史诛九族发生过几次
    答:历史上诛九族共发生过三次。诛九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极端严厉的刑罚,用于惩罚有重大罪行的人,包括诛杀犯罪者的九代亲属。这种残忍的刑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但具体的次数有所争议。根据历史记载和文献考证,诛九族在历史上共发生过三次。第一次诛九族发生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统...
  • 古代诛九族发生过几次
    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确记载的“诛九族”事件仅有一次发生于隋朝末年,即大业九年(613年),当时隋炀帝正征讨高句丽。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趁机起兵反抗炀帝,但最终失败。杨玄感在战败后自杀,而他的弟弟杨玄奖则遵照其遗命将杨玄感杀死。在古代中国法律中,家族关系被高度重视,存在一种称为“株连”的...
  • 历史上5次诛九族的事件分别是哪5件?
    答:其实真正历史上有记载的诛九族事件还真的没有。一次都没有发生过,但是在民间可能很多,历史有诛三族,诛七族,还有诛十族的,但是这个诛九族的还真没有相关的记载了。在历史上最早的刑罚是诛三族,荆轲刺秦王事件发生后,秦始皇那个气愤啊,所以就诛杀了荆轲的七族。然后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这个什么诛杀...
  • 诛灭九族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
    答: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发生的是在隋末,在大业九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期间,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反抗杨广,但最后力有不支,被隋军大败后,杨玄感让弟弟杀了自己。在被隋军获得尸首之后,杨玄感被分尸,悬挂城楼示众,并且“罪及九族”。一人犯罪,亲族伏法,这对于所有...
  • 历史上总共有多少次“诛九族”事件?请详细些。
    答:据朱国桢<方祠记 >载,方孝孺被灭九族,死者达837人之多,惨绝人寰。景清谋刺朱棣不成,被碎割而死,九族及九族的亲戚,亦即学生的学生,都无一幸免。对此, <明史>卷一四一载谓:“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这就是说,杀人象拉瓜藤,辗转牵连,故曰瓜蔓抄。后人曾写诗一首,慨乎...
  • 古代皇帝动不动诛九族,到底诛了多少例?
    答:“母三族”指的是外祖父、外祖母一家,外祖母娘家一家以及从母(姨母)和从母的兄弟一家;而“妻二族”指的是岳父一家和岳母一家。牵连范围之广,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不过虽然经常听到皇帝说“诛九族”,但历史上真正发生的“诛九族”事件并不多,有记载的只有2例。其一是隋炀帝杨广诛杀杨玄感。
  • 陆姓被灭过几次九族?
    答:根据历史记载,陆氏被诛九族的情况较为复杂,不仅发生在一次,而且出现了多次。以下是几个著名的陆氏被诛九族的事件:1. 扬州十日:公元892年,唐朝时期,陆建德起兵谋反,占领扬州并宣布独立。不久后,唐朝政府发动了对陆氏的镇压行动,陆氏被诛九族。2. 刘齐王之乱:公元1623年,明朝时期,刘泽清谋反...
  • 请问历史上汉族人被屠杀过多少次?
    答:太多了。最大的几次被异族人屠杀的有北宋末年被金屠杀,一路杀到了汴梁。清初,改发易服,清朝政府规定汉人到一定年龄时必须留辫子,不允许穿汉服,留发不留头,杀了几十万的样子。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日本侵华时候的屠杀了,重大的有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我印象比较深刻也就这几个了,望采纳...
  • 诛九族是指哪九族?
    答:诛九族的事件极为罕见,其中一次明确的记载发生在隋朝末年。7. 当时,隋炀帝征讨高句丽,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起兵反抗,最终失败。8. 杨玄感死后,隋军获得其尸体,将其分尸后悬挂城楼,并宣布“罪及九族”。9. 这是文献中唯一一次明确记载的诛九族事件,显示了当时对叛乱行为的严厉惩罚。
  • 历史上都有哪些人被灭了九族?
    答:诛九族历史记载 第一次出现诛九族的明确记载,是出现在隋末。杨玄感趁隋炀帝出征的时候,起兵造反,不过失败了。杨玄感失败后,又怕死的太痛苦,就让自己的弟弟杀了自己。只可惜,隋炀帝并没有因此放过杨玄感。为了彻底震慑怀有异心的人,不仅杨玄感死无全尸,他家族也被牵连,明确“罪及九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