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是

没错,就是A,战后复兴欧洲,用来与苏联抗衡……后来的欧美北约、苏联华约也是两大对峙军事组织……【表面上是救援,而深层是收买民心,与苏联对峙。】
就拿东柏林和西柏林来说吧,东柏林人看到西柏林人过着如此之好的日子,不少东柏林人逃往西柏林,因此苏联在东、西柏林之间盖上了著名的“柏林墙”……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英等20余国对日本宣战,美国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在军事上,美国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对亚非拉国家,一方面通过带有附加条件的援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对古巴大搞武装颠覆活动,在巴拿马、多米尼加进行军事干涉,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二、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70年代,世界上多种力量迅速发展,美国经过长期海外扩张,尤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不得自拔,经济实力大为衰减,霸权主义严重动摇。美国政府不得不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具体表现为尼克松主义的出台。  尼克松主义是1970年2月尼克松在国会提出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所谓的“尼克松主义”。具体内容是:(1)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以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2)承认美苏战略核武器达到一定平衡的现实,以谈判牵制苏联,保持苏美之间的均势;(3)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实施对华关系正常化,利用中国制约苏联;(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在亚洲实行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在中东和波斯湾地区增强军事存在,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其实质是通过上述措施,改变美国的不利处境,在绝对霸权失灵的情况下,采用“君势”政策来维护美国的利益。  三、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里根政府(1981——1989)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决心打破均势,以增强实力为核心,企图压倒苏联。1985年提出了“总统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其要点是:凭借美国空间技术优势,建立一个从地面大空间的多层次的太空综合性防御体系,用于有效拦截敌方发射的核导弹,赢得给予回击的时间。这标志着美国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实质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1986年提出了所谓的“里根主义”,其核心是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经济和宣传等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去”。另外借重中国,牵制苏联。  布什政府(1989——1992)针对苏联、东欧改革和两极格局瓦解的形势,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全球战略,主要内容包括:(1)“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遏制苏联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改革时机,采取多种手段,尤其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促使这些国家演变,并进一步融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超越遏制”战略同“遏制”战略相比,目标更高,空间更广,手段更多。(2)“新大西洋主义”。即:在北约、欧共体、欧安会等现有体制基础上,对这些组织分别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职能,建立适应欧洲新形势的挣扎军事结构,以保证东欧转轨顺利发展,并确保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不受影响。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答:A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的冷战,其中其称霸全球开始的标志是1947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
    答: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
  •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核心是什么?
    答:(2011·黄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014·鄂州)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015·黄石)“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 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是在
    答: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于美国来说,有这样好的一个市场,对于本国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
  •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区别?
    答:两者在提出方式上有区别。“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冲刺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
  • 为什么“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被称为一个胡桃的两半”
    答: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2011·黄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历史上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什么联系?
    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复苏欧洲经济,有利于美国在冷战期间得到欧洲各国的支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么演变的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国际关系史和美国战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近300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欧洲曾长期位于世界政治的中心,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打破了这个格局,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强国,西德和意大利处于战败国地位,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美国不仅走上了世界战略的大...
  • ...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是美国...
    答:B 考查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一致性 .杜鲁门主义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不是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
    答: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来解决。其中C项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是错误的,应该是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