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客家与远在万里的北方中原有何关系?近年来,大家公认,客家先祖来自中原ー带,已有上千年历史。三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福建三明市建宁县渺溪器村历史

  建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古为绥安县,唐乾元二年建镇,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介于北纬26°32′-27°06′,东经 116°30′-117°03′之间,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闽西北、武夷山麓中段。建宁是台湾首尊肉身菩萨慈航法师的故里,在千年古刹报国寺建有慈航菩萨纪念馆。
  建宁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由茫茫海底抬升为陆地并逐步向泰宁、宁化等周边延伸,地质学定名为天井坪地貌,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块陆地,历史久远的这块华厦古陆,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条件,境内世界地质公园金铙山主峰白石顶为福建第二高峰(海拔1858米),具有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年降水量1822毫米,年均气温16.8℃。有云母、瓷土、稀土等矿藏10余种。主要交通干线有207、309省道公路以及京福高速建泰高速连接线、向莆铁路建宁段,规划过境的铁路有浦建龙梅铁路。游览胜地有金铙山、高峰古道、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古迹有千年古刹报国寺等。
  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和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莲素有天下第一莲的美誉,已有千年种植历史,是历代皇家贡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宁黄花梨被评为中华名果和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建宁是福建省最具规模、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县之一,年种植莲子、种子、梨子分别稳定在5万亩、5万亩、11万亩以上。建宁县还是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亚洲最大的薄型纸生产基地和中央苏区县之一,享受西部地区政策优惠待遇。

三明、是一块古老而神秘土地,三明、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或文或武、或医或艺、或佛或道,不论是从事政治或者是从事文化或经济,在他们的那个社会里、应该说是做了一些事,甚至可说是与国与民有利的事。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婺源)。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庆元六年(1200)农历三月,朱熹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宋宁宗谥封朱熹为“文公”;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又追赠朱熹为“太师”,谥封“信国公”,绍定三年(1230年)封朱熹为“徽国公”。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诏赐朱熹故乡婺源为“文公阙里”。随着理学越来越多地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利用,对朱熹的封赠也越来越多。元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诏立“徽国文公之庙”;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毅宗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圣祖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邓顺田
二十二都(今三元区)人,隶民籍,明洪武年间,以从征功,授泉州为千户。数传至诚,由武进士起家,征倭寇有功,进至狼山总兵致仕。子铨武举千户;仲子钟武进士,江西黄合水守备。铨子薄,癸末武进士。
叶祖洽
叶祖洽(1046?1117年),字敦礼,泰宁城关叶家窠人。自幼聪颖,才识卓异。宋嘉?八年(1063年)18岁乡试解元,熙宁三年(1070年)登进士,在革新派考官吕惠卿和王安石支持下,叶祖洽被定为状元。泰宁县名的由来,也与叶祖洽有很大的关系。
张显宗
张显宗(1363?1408),字名远,福建宁化人。6岁丧父,由母抚育成人,张显宗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贡;二十三年中举,翌年参加会试,名列一甲第二名,经殿试得太祖亲谕--特赐状元。
罗从彦
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沙县城西洞天岩人。据明永乐元年(1403年)沙县知事倪峻撰写《豫章先生祠堂记》说:“先生讳从彦,字仲素,古剑州人,后居沙阳。”罗从彦的先祖原居江西南昌,郡望豫章,故世称豫章先生。
黄慎
黄慎(1687-1770年),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东海布衣,宁化人,清初著名画家。
“扬州八怪”中,以黄慎的画路最宽。黄慎集诸家之长,勇于破旧创新,以狂草笔法入画,开创一代画风。他的作画既重形似,又狂逸不羁,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他的草书虽然师承怀素,但更为出神入化,有崩岩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势。而且,黄慎还善于运用破毫秃笔,放纵而又严谨;他曾写过一幅对联:“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因此,黄慎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田一隽
明·大田人。字德万。隆庆中会试第一,授编修。进侍讲。张居正欲廷杖吴中行,一隽疏救,格不入,乃从王锡爵诣居正,陈大义,词独峻,居正必赚之。一隽告归,居正败。起故官。迁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卒。家无余赀。
李宝浚
中国本土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深峰村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于一个商绅家庭。他年少志高,聪明好学,14岁就对人说:“我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李宝浚应召到南京,担任飞机营营长。该营训练注重科学,飞行技术一律由李宝浚教授。颇具成效。与刘佐成再次合作下研制的飞机终于在南京试飞成功。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数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发言。

三明客家与远在万里的北方中原有何关系?近年来,大家公认,客家先祖来自中原一带,已有上千年历史。三明客家与中原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有血缘、文缘、语缘、俗缘、神缘等。客家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
  三明客家先民来自北方中原一带
  三明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已为公认。福建省客联会会长林开饮指出:“中原人口重心南移,在南移过程中,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的客家先民。”《三明市志》记载:西晋永嘉元年“黄河流域及关中地区难民纷纷入闽避难,迁徒建安郡三明境域各地落户的难民有数千人。”《宁化县志》记:“晋末汉末宋末,中原汉人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南迁,进入福建的一部分人首先来到宁化石壁。”秦汉时期闽越人20万,三明境域仅几万人。唐代,中原固始一带将领陈政、陈元光(80余姓11189人)、王潮、王审知(70余姓5千余人)等人先后率领部队入闽后,人口大增,三明境域人口2.6万户16万余人。唐天宝元年,宁化县人口仅5000人,宝祐年间,增至11万多人。石壁成为南下客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闽王王延曦(939-942)命邹勇夫镇守泰宁县,他与廖董剑、杨胥马成为“开泰公”。宋代,建宁县成为历史上人口、经济鼎盛时期,咸淳七年共25318户,128142口。进入明溪县的移民多数是因北方动乱南下避难的,少数为封官入境。《清流县志》记:自隋唐始,北方各地移民陆续迁入,与土著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聚居地。
  由于战乱,人口太密或主客矛盾等因,宁化等县人又迁移至长汀、上杭、永定,广东等,传播至几十个国家,人口增至约一亿,客家成为中华民族的八大民系、福建六大民系之一,在中外影响巨大。
  三明客家姓氏源自中原各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渊源即血缘关系,客家先祖来自中原,传播了中原姓氏。在300个大姓中,河南衍生176个姓氏,有李、陈、王等。唐代陈政、陈元光与王审知等带来150多个姓氏的士兵及亲属。如陈、王、林、吕、许、蔡、何、萧等姓。
  当前,三明人口共268万,25个民族(含汉、畲族等)有520个姓氏,其中客家姓氏共200多个,在宁化石壁客家祖祠敬拜200多位祖先牌位,有150种以上由宁化石壁播衍到中外各地。迁入宁化第一姓管氏,来自江西,始祖姬乃黄帝嫡裔,祖地在河南新郑一带,先祖有山东管仲等名臣名人。早在汉时,将乐就廖氏从中原迁来定居。《泰宁县志》记:东汉末开始,华北社会动荡,中原地区汉人陆续入闽,主要是陈、黄、郑、詹、邱、何、邹姓入泰……唐时从河南迁来梁邹等姓。南唐时江苏迁来严姓等。宋时从河南迁吕、许、蔡、何、萧等姓。元时从河南迁陈姓等。另外,唐时随王审知迁来黄、陈、何、湛、刘、柯、杨、张、俞、廖、邱、傅、上官等姓到建宁县。到清流的汉人有林、陈、江、邓、赖、魏、王、温、丘、雷、廖、伍、张、叶、巫、邹、裴、上官、萧等。其中黄、陈、邓、赖、王、叶、邹等从河南迁入。
  近30年来掀起寻根热,如闽台李姓到河南鹿邑,张姓到河南濮阳、山西太原,刘姓到河南偃师、鲁山,杨姓到河南开封,王姓到河南固始寻根等。
  客家文字源自中原
  三明客家与中原人民同文同种。中原的核心在陕西河南一带,是中华文字创始地。客家人在中外用的都是汉文。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遗址。1956年,在陕西发现半坡文化遗址。在陶器上的几何符号就是早萌的象形汉字。在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已形成成熟的汉字体系。河南人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为最早的字典,其“六书”理论成为分析汉字的经典。汉字在河南陕西一带发现发展,是古代汉文化中心,中原文化传播神州大地。南迁到福建的士官文人与百姓将中原文字文化等传到各地。陈元光、王审知等做了许多宣传普及工作,大大促进闽台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发展。黄慎、李世熊、伊秉绶、邹应龙、叶祖洽等状元、画家、书法家、博士等文化人的涌现,就是最好例子。
  客家语言源自中原
  客家普通话源自中原,显而易见。客家方言因受闽赣等省的影响与畲族等少数民族的渗融,有所变化。但其基音基调仍保留中原古音,成为唐宋古音的活化石。客家话以梅县话为标准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该话。而梅县客家则迁自宁化,客家话在石壁形成。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说,“石壁是客家方言的摇篮之地。”中科院罗美珍指出,“石壁是客家方言形成时期最早的聚散中心。”
  宁化话之源在何处?客家祖先原是中州一带的居民,中州古汉话至今仍大量保留在客家语中。《福建省志·方言志》记:“唐代两次大批入闽汉人,都以河南中州人为主体,当年的中州汉语,正是形成闽方言最重要的基础部分。这个基础既有自东晋时期中原人保留的上古雅语部分,又有唐代洛下正音(广韵)为代表的中古汉民族的标准语成分,正是这两种成分形成了闽方言的共同性。”若将闽方言与《切韵》音系进行历史比较,发现二者之间有共性之处。另外,陈运栋先生等考证:《诗经》中的双、庸、从等字在客家语中可押韵,普通话则押不了。诗经用韵不仅有平上去入之分,还有阴平阳平阴入阳入的区别,与客家话声调-致。中原音中的“维、无、武、晚、望、务、万”等字的声母为[v] ,与客家语完全相同。从宋人所作的词中,可知《广韵》中许多韵都合并后,与客家音系、中原音系几乎相同。南唐李后主的望江南之三:“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中、龙、风押韵,符合客家音系、中原音系。
  宋代,盛行填词,为配合词调,将吟唱的入声字改为平声。现存宋词中,许多上去入声字改为平声。“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为了避难与安全生存,客家人多数生活在山区。山高皇帝远,生活在闽粤赣边区深山密林的客家远离中原,没受宋代北方语言影响。明太祖敇编《洪武正韵》中编进入声字。其入声系统与客家入声系统完全符合。客家坚持祖宗语言,“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保留古唐声调入声字,至今变化很小。由于客土融合,受到土著,闽赣语言的-些影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成为南方独特的方言之一。其基调仍为中原古代音调。客家话成为有别于其他民系的主要特征,又与中原古音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客家话与洛阳话是“姐妹”语言,与洛阳方言的北京话有大量的共同语言,证明客家方言是产生于中原古赵国的原生态方言。客家方言索、朝食、赖子等曾出现在《老子》、《周易》、《诗经》等作品中。郑州大学教授崔灿认为:“宁化石壁在客家方言整合统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客家民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从这里开始的。”

  • 三明客家与远在万里的北方中原有何关系?近年来,大家公认,客家先祖来自...
    答:三明客家与远在万里的北方中原有何关系?近年来,大家公认,客家先祖来自中原一带,已有上千年历史。三明客家与中原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有血缘、文缘、语缘、俗缘、神缘等。客家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三明客家先民来自北方中原一带 三明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已为公认。福建省客联会会长林开饮指出:“中原...
  • 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答:一、起源不同 1、客家文化起源: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再教育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独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征的具体化;来自不同支系的客家人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2、中原文化起源:仰韶半坡文化和仰韶后冈文化相互...
  • 客家人的祖先是那里人?
    答:祖先是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相关介绍: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客家人在过去一千七百多年里,从未停下迁移的脚步。客家人一词起源说法不多,一说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一说源于清初广东粤西人对惠、潮、...
  • 客家人到底是来自何方的“客”?
    答:客家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西晋的永嘉年间。学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永嘉年间北方遭遇了大乱,所以很多中原的百姓,也就是汉族人纷纷逃往了南方,最后东晋成立之后,就会把从北方逃往南方的这部分民众称之为客。这个典故可以在《南齐书·州郡志》 里查到蛛丝马迹。但是隋唐时代,大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但...
  • 什么叫客家?客家人来历?
    答:这些对北方逃难的汉人看来,可谓“ 世外桃源 ”而纷纷定居于江南、岭南地区。 C.与介入障碍有关的因素,即“中介因素"。 客家先民从河洛、中原迁至江南、岭南地区,就交通条件,虽极为困难,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从秦代起,就有驿道; 从隋代起,就有运河水道,特别是东南道路和岭南道路; 从宋代起,就有“塘铺”等。
  • 请问有谁知道客家人的发源地在哪里
    答: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两种:(1)由北方的南迁的中原人发展演变而来;(2)北方南迁的中原人人融合少数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客家人是北方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融合少部分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中国西晋后期之前的中原...
  • 客家人是北方汉人的后裔吗?
    答:是的。汉族人一共经历三次迁徙,永嘉之乱、黄巢之乱、靖康之乱,在战乱中从我国中原地带不断向南方迁徙,先到南方的移民成为广府、潮汕圈层,由于土地有限,后到的移民便感觉像客人般难以驻扎扎根,因此自称客家人。总的来说,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是北方汉人的后裔。
  • 有哪些习俗可以证明客家人曾经生活在北方?
    答:人情风俗带到了赣闽粤,并与当地土著风情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由中原文化艺术元素为基础变化发展而来的文化艺术形式,客家服饰也毫不例外地在这时期得到了较全面的充分的传承、发展,创造了以简洁大方、舒适耐磨的客家服饰,成为中华文化多元化展示艺术宝库当中的最重要一员。‍‍...
  • 客家话和中原方言哪个更接近古汉语的发音?
    答:原来看到过说洛阳的方言在古时候曾经有过现在普通话的地位,而且相当普及,老公却说客家话更保留了古汉语的味道.希望大家解答一下,谢谢 解析: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一般认为,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一般认为,客家话和中古汉语之间的乘袭关系较为明显。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语的...
  • 有谁可以给我说一下关于客家的文化呢?
    答:三、客家文化的形成 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客家民族的形成息息相关。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源头出自古代中原的河洛文化。古代,我国都城多在中原,洛阳、开封等是多个朝代的古都。古代中原经济较繁荣,交通较发达,名人荟萃,文学艺术奇葩竟放。优越的条件,造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影响深远的古代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