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实行了什么制度?起到什么作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
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扩展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包用工、包费用、包产量)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春天,为了抗御旱灾,安徽省不少生产队也实行了包产到户,至1979年全省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同时,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穷困生产队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最早恢复包产到户做法的是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大队(小岗村),这个村后来被高度评价为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枪。包产到户得到了邓公和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这种情况下,1980年9月,国家召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在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了对于包产到户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并肯定了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尔后,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1981年1月,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中国农村生产队总数的1%,到同年6月增加到19.9%。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而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镜像。

土扡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经济作物的产量、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提供了条件。……总之,好处太多了,并且是大大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实行了什么制度?起到什么作用?
    答:1978年春天,为了抗御旱灾,安徽省不少生产队也实行了包产到户,至1979年全省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同时,在贵州、四川、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穷困生产队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最早恢复包产到户做法的是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大队(小岗村),这个村后来被高度评价为打响...
  •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主要特征和影响是...
    答: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央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答:1978年开始实行“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答案为AB。
  •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是什么
    答: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的改革
  • 20世纪70年代未,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是什么?
    答:20世纪70年代未,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是生产责任制,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
    答: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篇章率先在农村开启。第一步是实施生产责任制。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他们按下手指印,自发地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历史的巧合让这一时刻更具深意。就在这些农民勇敢行动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内改革实行的责任制在农村和城市的具体表现分别...
    答: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
  •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哪里
    答: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生产力高速发展,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由此也带来了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民...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哪些?这些改革给...
    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答: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农村土体从封建地主所有制向农民所有制转变 2)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初级农业合作化,实行的是农民所有、初级社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 3)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0世界70年代末期,高级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实行的是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 4)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