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姓字的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谁知道姓“字”的由来

对不起请看第14个解释……我ORZ了。我知道这个回答很不负责,因为完全没答到点上|||||
可是我翻搜索结果翻完了(75页TAT)都没有找到……




(1)
文字(古时单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 [word;characters]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汉书·艺文志》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通志·六书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字指(文字的含意);字号(以文字作符号);字音(文字的读音);字格(书写文字的格式);字债(文字的债务);字学(文字学);中国字,汉字;篆字;字脚(字眼);字养(指用在某处的字眼)
(3)
表字,人的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another name taken at the age of twenty]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名,冠字。――《礼记·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
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白虎通·姓名》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史记·陈涉世家》
(4)
名号 [(person's) name and alias]
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论衡·书虚》
(5)
用文字写成的凭据、字条或短柬 [receipt;contract]
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权勿用见这字,收拾搭船来湖州。――《儒林外史》
(6)
又如:字据;立字为凭
(7)
字眼,词 [wording;words;diction;words or phrases used in certain context ] 。如:他用字准确;在创业者的字典里找不到“害怕”这个字
(8)
字迹 [handwriting]。如:字仿(仿照字样学写字);他写一手好字;她的字很难认
(9)
书法 [calligraphy]。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又有李元中,字画之工,追踪钟王。――宋·王明清《挥麈三录》
(10)
书法作品 [scripts]
原来是问金冬心的字,我拿去卖了。――巴金《秋》
专藏字,不藏画
(11)
书信 [letter]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儒林外史》
(12)
字体 [form of a written or printed character;style of hand writing]。如:颜字;柳字
(13)
字音 [pronunciation of a character]。如:咬字;字正腔圆
(14)




真的很不好意思……其实我对这个也挺感兴趣的,因为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个姓。

至于俺肯定不和LZ一个姓,但是我找到了一个姓“字”的网友提的问题ORZ。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111202043.html


回答居然是此姓少有人知||||

名字的由来?名、字、号、居士、山人、表字各代表什么?

在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初次交往,人们都要先问:"您贵性?"我国的姓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所谓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记载,我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这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氏起源于父系社会。"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的。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的,贱者有名无氏。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因此有同姓、异姓、庶姓的区别。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因此那时就规定了氏同而姓不同的,可通婚姻;姓同而氏不同的,不可通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都是用来区别婚姻的,不再用来区别贵贱。区别贵贱是以"郡望",即是否世代居住在某地而为当地所仰望来判定。秦汉以后,姓、氏就不再分开,或称姓,或称氏,或兼称姓氏。到司马迁《史记》时,姓和氏已合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我国姓氏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很多,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篯、姬、姜、妫、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关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三、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在泾渭之间有个阮国,其后代便姓阮。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四、以邑名为姓。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造你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 五、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便以这些官职为姓。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六、天子赐氏,以谥(古时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谥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七、以祖辈的字为姓。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子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驱,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八、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纳言(即负责宣达帝命的官)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有姓青鸟的。 九、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为性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 十、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 十一、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十二、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十三、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十四、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个精确的统计。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搜集姓氏5730个。台湾省出版的《中华姓符》里面共收姓氏6363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中国的大姓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多年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根据袁义达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袁义达发现,在我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它省区高得多的姓。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于姓。 说到"姓",必然要谈到"名"。因为在我国,无论古今,人出生后除了用父亲或母亲的姓外,还须起名。孔子曰:"有其名则有其实",大意是:任何事物有名才能经过人类语言交流,而言中无物那么就是本来没有的?就是有了新事物的产生,人类也会及时地为其命名,以使它与其他事物相区别。另外,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容和特征,当我们说到某些事物名称,该事物内容及特征不就很快地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中了,所以名附于实则见其义。同理,人的姓名就是代表人存在的生命,从古到今,人们早就认识到姓名与其人生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所不同的是,古人既有"名",还得有"字"。《礼记?檀弓》说,古人是"幼名,冠字。"这即是说:在我国古代,婴儿出生后(有的须3个月)就可取名,男子要20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才取字;女子则要到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结发加笄)才予取字。起名时,古人对"水"是有一种特殊的偏爱。特别是文人墨客,名或字中带"水"的更不乏其人。如:陆游、薛涛、李洪、刘泽、张潮、叶水心、陶渊明、范仲淹、胡少汲、周濂溪、马清泉、陈深源、范石硝、高菊涧、张子渊、刘龙渊等等。至于今人取名,其中带"水"的,那更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了。 读到此,也许有读者会俏皮地问,你说国人起名这么喜爱"水",难道就没有恨"水"的吗?例如写《啼笑姻缘》等名著的作家,不就取名"张恨水"么?是的,笔者也曾纳闷儿:这张心远(张恨水原名)老先生为啥别的不恨,偏偏恨水呢!经查阅有关资料才弄明白,其中是有深刻喻意的。原来,老先生自幼就酷爱词章,当他读了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中悟到了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文中"恨水"二字,作为自己在苏州第一次投稿的笔名。以此随时告诫自己,不要让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地流逝。他一生写了一百多部小说,也用自己的行动恪守了对时间的珍惜。如此看来,我们的张老先生是用"恨水"之名,来深切地表达他们对水的独特之爱啊!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也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而独立存在,人其实就是文化的人,继承了一个姓,也就成为龙的传人,成为悠久文化的载体。看看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步一个脚印,有助于增进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我们今后把路走得更快、更好。

华人的姓与氏来源于5000年前原始时代氏族与部落用的图腾物.随着发展,才形成今日的姓氏.  姓氏在最早期,其“姓”与“氏”有着不同的意义.“姓”如字面所示,是指女人生的子女,原义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但随社会由母系发展成父系社会,姓则由随母姓转为随父亲.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而开始分散居各处后.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会保留姓以外,还往往以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人名,爵位,官职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在时当时一个家族的姓是永恒的,而氏却会时常变化.
  姓氏在春秋战国,宗法制度瓦解时,姓氏文化也开始了其根本的变革.这时氏开始取代了原有的姓.
  到了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许多人当时便把姓氏混而为一,许多目前的姓氏便是由当时流传至今.目前的姓氏大体上可分为几类:
  * 古代的姓沿用至今.其特征为姓都带”女”字边.如姒、姬,姜等.
  * 周朝的诸侯国号或所封的邑演变而成的.如曾,吴,越,宋.
  * 以居住的地方或某地名为姓,如欧阳,邱,水等.
  * 以先人的名为姓,如林,皇甫等.
  * 以先人的排行为姓,从前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
  * 以官职为姓,如试司马,司徒等
  * 以技术,职业为姓,如巫,屠,航等
  * 因避讳或避难而改姓,如严,丘等.
  * 少数民族因汉化而引入的姓.
  虽然每个姓氏都有其来源,可是每个姓氏的来源并非就只有一个.有些字在不同时间与情况下,被不同人引用为姓.这些人的后代,虽然都有同样字眼为姓氏.但是在血缘上,他们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家族.相反的,有时部分家族成员,将本身原有的姓氏更换为其他.这就如严姓与庄姓.这些不同姓氏的人,却拥有相同的血缘.大多数这类姓氏的人,目前还互相承认并联宗.
  据统计,中国前后曾出现过将近12000个姓氏,但目前仍然存在的姓氏,大约只剩3000个左右.
  姓氏在古代除了用来确认家原与贵贱,同时也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的传统一直到现代,还被许多人所主重.

是我们祖先对人的区分,比如战国时候的魏国,赵国等这些国家的人都是各国自己的姓,而这些姓代表着他们的国家,以我个人也代表着团结吧,一个姓的还亲,

  • 人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答: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以及现代少数民族中留存的图腾信仰,均佐证了这一观点。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
  • 人的姓是谁先说的
    答:因此,我国姓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
  • 姓、名、字、号的由来是什么?
    答:由于“姓”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人们知母不知父,故而,最古老的那些姓氏都以“女”字作为偏旁,比如:姬、姜、姚等等。中国人现在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其具体数量还不确定,但《姓氏辞典》收录的“姓氏”已达8000多个。关于“姓氏”的来源,唐代柳芳将之总结为8类,宋代郑樵...
  • 人的姓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答:而研究姓氏学问的著作也很多,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将姓氏的来源归纳了三十二类之众。 姓名由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姓有单姓、复姓之分;名则为一字或两字即可。姓一般随父,名则可任意取。人一出生就取名,然后将其姓名注册在户籍上,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顺理成章...
  • 为什么古代人都有名、字、号等这么多称呼,代表着什么?
    答: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
  • 人姓字的由来
    答:我国姓氏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很多,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篯、姬、姜、妫、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
  • 人为什么会有姓名?
    答:姓名的起源 中国的姓名由来已古,在远古时期创立姓氏的主导思想是以母系为起源,以女姓为核心,在许多有关姓氏的传说中和一些姓氏的用字方面考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基本的意识。文字的创立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志。对于“姓”、“名”等字的原始意,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 姓,氏,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
    答:姓:姓在最开始被古代人作为具有共同血缘关系、共同血统的族号,一般用于区分和其他的种族,姓的由来一般也是各个种族部落所信仰的图腾来命名的。例如某个种族信仰龙,则这个种族的族号则为龙,即姓龙。据《春秋》所写,里面共记载的古姓有22个,其中有近一半的姓都带有女字旁,例:赢、姜、姬,...
  • 姓,氏,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
    答:简介 姓姓在最开始被古代人作为具有共同血缘关系、共同血统的族号,一般用于区分和其他的种族,姓的由来一般也是各个种族部落所信仰的图腾来命名的。名的出现相当于个人的私人代号,而姓氏则是大家共有的,代表当时人的个体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当人们发现名的便捷之处后,便开始人人都用名。字字则是一些有...
  • 人名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答: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一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区分,若与另一群人交往,仅仅称“名”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的标志“名”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这种一群人的标志和个体标志的结合,便是人类最早的姓名。 关于人类名字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