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奇石》黄山奇松的仿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仿写黄山奇松作文250字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孔雀姿态优美,虽然经历磨难,却仍然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孔雀松的顶上有一根单独的枝干,上面长满松叶,如同一个孔雀头;两旁的枝干伸展开来,好似孔雀有力地拍打着自己的翅膀;后面一丛茂密的松叶就如一只怒气冲冲的孔雀正准备开屏呢!孔雀松的全身都碧绿的,看起来郁郁苍苍,特别美丽。
瞧!悬崖边有一棵双龙松。它枝干怪异,枝干蟠曲,全身都向外斜出,两根枝干缠绕在一起,如同两条怒发冲冠的龙在厮杀,直冲云霄。如今这棵松树已在悬崖边站了几百年了,仍然是那么充满活力。
咦?墙壁上怎么有一只大大的壁虎,哦,原来是贴壁松啊!贴壁松叶子稀疏,枝干遒劲,依偎着墙壁,好似一群孩子离不开妈妈的怀抱。
黄山松果然名副其实!它们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石玩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何谓“赏石文化"?一切观赏天然奇石的行为、活动及其理论、原则、心得、感受之谓也。赏石文化不同于广义的“石文化",因为它不包括以各种石头为原材料的石制品、宝玉石及其开发、利用、加工制作技艺与理论。赏石行为的观赏对象仅限于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观赏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动性又可大别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筑物所处环境中人工点缀的造园景石;建筑物厅堂中、几案上、人们衣袋内供观赏、把玩的石玩二大类群。奇峰怪石属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移动的;景石虽体量较大,但仍可移动,不过也只能置诸室外,用于造景;只有“石玩”一类乃天然奇石之体量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赏玩于股掌之间。故从空间角度论,石玩也可称之为室内赏石艺术,属赏石文化的精华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谢世长辞,子厚在柳州虽时间短暂,却惠民善举,功德千秋。谈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誉满天下,这与柳宗元为柳州奇石开创先河以及真知灼见的品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龙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砚"。这篇是柳宗元游龙璧山采石做砚的记述(大约在元和十三年前后)。从《刘禹锡集》篇中首题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诗里,得知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砚,赠与广东连州的刘禹锡。诗云"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烟岚余斐炜,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与写紫文。"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高度赞赏。

  柳宗元所采的龙璧叠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龙璧山下板滩处。龙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龙璧回澜"。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砚池。这便是子厚所云"其下多秀石,可砚"的叠层石。

  柳州采集龙璧叠石作观赏石面市,最早于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与卫准南石琴荐启》文中谈及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琴荐(座)赠准南节度使卫次公。并对龙璧琴荐作了高度的品评。子厚对叠石之色,称之"自然古色"。叠石之形"特表殊形",论其质,做琴荐更有"增响亮于五弦,应铿锵于六律"的特殊效应。古往今来,以笔者之浅 见,对柳州奇石的形、质、色作出真知灼见的品评,子厚可谓创开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赏石家们,才提出形、质、色、纹、声的品评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无为县监军时,由于爱石成癖,故得米颠雅号,元章对灵璧石、湖石的赏评,提出了瘦、透、漏、皱的理论。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后因病卧榻不起,却常握奇石于掌中,直至与世长辞。徐霞客对柳州奇石可谓忠贞不渝,确是催人泪下。

  柳州地区所辖两市九县,凡流经柳州地区的河流都盛产石。 由忻城经合山市绕来宾与柳江汇于石龙的红水河,自沙宜流三江汇融江于大浪的浔江。由贵州从江进富禄合浔江于良口的都柳江,始于柳城凤山过柳州终于石龙的柳江。由石龙经武宣至勒马的黔江。上述几条主流所产的奇石早已誉满全天下。例如合山马鞍村的绿釉石及彩陶石、来宾县蓬莱洲的成岩水冲石,以及大湾的釉卵石,浔江的碧玉卵石及黄腊石,柳江盛产草花石等十多个富有观赏价值的石种。

  柳州所辖的广阔山区各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颚头贝,弓石燕,链房螺,层孔虫,以及多种珊瑚化石筹二十多个品种,出自于武宣的山区。柳州江县产旋螺化石,来宾及合山一带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个化石品种。柳城及柳江两县的山区产彩霞石,莹石,松香石,类太湖及墨湖石等观赏石品种。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国门,当时由市园林局组团,先后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举办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国盆景”展,柳州园林局展出钟乳石一件“薄万里是灵山”获奖。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内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节笔者与几位同好,办展北京龙潭湖,历时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四年柳州办“第二届中国赏石展”,柳州展区获奖总数占全国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展”举办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会”组团送展128件,其中获奖作品66件,占送展总数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展”举办上海,广西占金奖两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来宾产的“律动”另一件是彩陶石种之“绿玉石”的“春宵鸣琴”,俱获金奖殊荣。综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誉满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协”,九三年市园林局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会”九八年四月更名为“柳州市赏石协会自九三年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名种类型的外参内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并与海内外同仁组织多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九五年十月柳州创刊全国第一份“奇石根艺”报,铺开了国内外赏石文化的交流,为树立柳州“奇石城”的坚实基础,柳州市政府,柳州园林局制订了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柳州国际奇石艺术节”,以便与国际赏石文化接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国际间的奇石商贸,从而推动柳州旅游事业的发展,使柳州成为名付其实的“奇石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石商就开始进入柳州,当时主要是委托本地精通赏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选购。有了马勒山奇石市场后,就物色专业店,鉴赏家全权代购、代运,出手豪阔,动不动就投入几十万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热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两年间,他们加大资金投入,大批量运往日本、南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柳州石界人士都记得那种一个个集装箱装运的盛况。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柳州奇石月均销往上述地方均在数百吨以上,大大激发了经营者向产业化发展。

  随着马鞍山奇石市场的日益红火,“中华石都”、“柳州奇石城”等相继开张。现在,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和马鞍山奇石市场、中华石都、柳州奇石城、龙城石都等“三馆四场”为主要奇石馆的新格局。大小奇石市场遍布全市,奇石专业让上千家,客流量、日交易额在全国首屈一指,形成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观赏石经营企业家。群众性玩石、赏石、藏石、论石、售石蔚然成风,在全市许多街道、宾馆、饭店、商店、企事业单位及市民家庭,随处可见奇石装点其间。据统计,全市家庭藏石馆近百家,企业馆数十家,奇石爱好者已达五六万人,早已不是当年驾鹤路上小打小闹的小石摊可同日而语的。

  柳州石玩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则在于柳州人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奇石资源,对自己选定的每一块精美奇石的观赏要素,有一种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并根据这种理解分别配以适当的底座,再用简要的题名点出其精华之所在,从而使每一件石玩精品都达到了“形、色、纹、质、座、名`,在整体上的协调统一,具有特定的主题、意境、或捉摸不定的美感,体现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因此柳州每一位有相当造诣的赏石家都明白:从根本上说,“玩石头"实际上就是“玩文化”,既“玩”自己的“文化”,也争取别人的“文化"认同。群众性的乃至国际性的赏石活动其实就是人们互相间文化、心灵交流与认同的过程。这当然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当代柳州赏石文化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还在于柳州人在近三、四十年的赏石实践中,在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赏石理论的同时,又根据地方资源情况和自身的体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赏石审美原则,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赏石观或理论框架。

  在柳州箭盘山奇石园八挂奇石馆大门外挂有一幅对联,联云: 奇石贵天然,虚实肥瘦皆无价;精品在人为,形色纹质自有情。横批是:石我交融。

  这就是柳州人赏石观的基本总结和概括。其中上联不仅指出了对赏石对象的基本要求,更委婉地批评了自宋代苏轼、米?以来历代赏石大家一味片面强调“皱、瘦、透、漏"的局限性;下联则进一步指出精品的发现还靠“事在人为”(注:不是“人工”!),一切天然奇石都具备的形、色、纹、质四大观赏要素,通过造化的奇妙组合,都会向人们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至于横批则更是言简意贱,一语道出了赏石活动的真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达到“石我交融"的最高境界。

  值得庆幸的是,柳州人这一初步的赏石观已开始在国内外赏石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接受。

  柳州石玩在表现样式方面基本上继承了我国历代室内赏石艺术的全部精华,有的还有所发展。 盆景式(类山水盆景)、供奉式(传统供石)、雕塑式(象形石类)、悬挂式(挂壁石类)、自然式、屏风式、 镶嵌式和便携式等八大基本表现样式,在柳州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做法还对国内外一些地方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推广作用。当然,柳州人自身也从参与国内外的广泛交流中吸取了十分宝贵的营养,从而促进了当地这一室内赏石艺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柳州正在逐步成为超越地域限制乃至国界的多种赏石文化与理念大交流、大聚汇的场所。

  2002年10月,柳州举行了“甲天下”第二届柳州国际奇石节获得了圆满成功拓宽了我市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加快了我市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提高了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奠定了我市“中华石都”的地位。本届奇石节不再是单纯的赏石活动,而成为一个以奇石为纽带,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不断扩大我市改革发展新局面的系统性形象工程。本届奇石节在充分展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市人民热情好客、开拓进取、意气风发、明礼诚信的精神面貌。这对加快我市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后,我市将精心打造奇石品牌,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树立柳州良好的城市形象。

  蓬勃发展的柳州奇石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柳州市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市直接与奇石相关的奇石经济产业从业人员就达近万人之多,全市奇石爱好者已达五、六万人之众,家庭藏石馆近百家,企业藏石馆数十家,大小奇石交易市场遍布全市。由于奇石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石商来柳投资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柳州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九五”期末的2000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98.37亿元,财政收入29.88亿元,比“八五”末年分别增长了37.98%和83.92%。去年,柳州市工业经济继续持强劲发展之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63%,达到42亿多元,在广西地市位居第一。今年1至8月,柳州经济再创新高,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1.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96%。两年间,柳州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80%,柳州财政净增了18亿元。

  在柳州市石奇文化的影响和带动下,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调查,来柳观光的旅游客,在柳州所有旅游景点中,选择柳州奇石的排在第一位。除此以外,来柳购石、卖石、赏石的众多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市饭店、饮食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柳州奇石产业成为了目前经济最直接有效、最有条件和影响力,又便于操作的热点项目之一。随着奇石经济的更大发展,它的影响力将日益扩大,并将会发展成为柳州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它对于拓展市场,搞活流通,解决就业,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旅游消费和三产必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但愿柳州奇石资源能够得到进一步和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更希望柳州奇石在柳州城市绿化、美化事业中发挥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巨大作用;愿柳州石玩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能够真正成为“广交朋友、连接中外”的桥梁!

参考[2]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黄山奇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
黄山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
双龙松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连理松(冬)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3]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份,黄山才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龙爪松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1982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其隶属21科、32属、36种。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黄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
竖琴松(冬)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则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干、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探海松与石笋峰
古往今来,咏赞黄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最早吟咏黄山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和《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两首,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清末,描写黄山的诗词歌赋就有近3万首,后人写黄山的诗文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倒挂松
倒挂松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长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贴壁松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有诗赞曰:“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有两株。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另一株位于黄山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海拔1700米处。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枝梢向前斜倾,形态奇异。此树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描绘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从天都新道“天地一线”回首,可见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态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故名“盼客松”。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松干粗矮,树皮黝黑,树冠密集而倾斜,姿态苍劲优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1]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探海松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陪客松:
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冠幅直径均为5米。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团结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石玩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何谓“赏石文化"?一切观赏天然奇石的行为、活动及其理论、原则、心得、感受之谓也。赏石文化不同于广义的“石文化",因为它不包括以各种石头为原材料的石制品、宝玉石及其开发、利用、加工制作技艺与理论。赏石行为的观赏对象仅限于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观赏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动性又可大别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筑物所处环境中人工点缀的造园景石;建筑物厅堂中、几案上、人们衣袋内供观赏、把玩的石玩二大类群。奇峰怪石属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移动的;景石虽体量较大,但仍可移动,不过也只能置诸室外,用于造景;只有“石玩”一类乃天然奇石之体量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赏玩于股掌之间。故从空间角度论,石玩也可称之为室内赏石艺术,属赏石文化的精华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谢世长辞,子厚在柳州虽时间短暂,却惠民善举,功德千秋。谈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誉满天下,这与柳宗元为柳州奇石开创先河以及真知灼见的品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龙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砚"。这篇是柳宗元游龙璧山采石做砚的记述(大约在元和十三年前后)。从《刘禹锡集》篇中首题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诗里,得知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砚,赠与广东连州的刘禹锡。诗云"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烟岚余斐炜,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与写紫文。"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高度赞赏。

  柳宗元所采的龙璧叠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龙璧山下板滩处。龙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龙璧回澜"。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砚池。这便是子厚所云"其下多秀石,可砚"的叠层石。

  柳州采集龙璧叠石作观赏石面市,最早于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与卫准南石琴荐启》文中谈及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琴荐(座)赠准南节度使卫次公。并对龙璧琴荐作了高度的品评。子厚对叠石之色,称之"自然古色"。叠石之形"特表殊形",论其质,做琴荐更有"增响亮于五弦,应铿锵于六律"的特殊效应。古往今来,以笔者之浅 见,对柳州奇石的形、质、色作出真知灼见的品评,子厚可谓创开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赏石家们,才提出形、质、色、纹、声的品评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无为县监军时,由于爱石成癖,故得米颠雅号,元章对灵璧石、湖石的赏评,提出了瘦、透、漏、皱的理论。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后因病卧榻不起,却常握奇石于掌中,直至与世长辞。徐霞客对柳州奇石可谓忠贞不渝,确是催人泪下。

  柳州地区所辖两市九县,凡流经柳州地区的河流都盛产石。 由忻城经合山市绕来宾与柳江汇于石龙的红水河,自沙宜流三江汇融江于大浪的浔江。由贵州从江进富禄合浔江于良口的都柳江,始于柳城凤山过柳州终于石龙的柳江。由石龙经武宣至勒马的黔江。上述几条主流所产的奇石早已誉满全天下。例如合山马鞍村的绿釉石及彩陶石、来宾县蓬莱洲的成岩水冲石,以及大湾的釉卵石,浔江的碧玉卵石及黄腊石,柳江盛产草花石等十多个富有观赏价值的石种。

  柳州所辖的广阔山区各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颚头贝,弓石燕,链房螺,层孔虫,以及多种珊瑚化石筹二十多个品种,出自于武宣的山区。柳州江县产旋螺化石,来宾及合山一带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个化石品种。柳城及柳江两县的山区产彩霞石,莹石,松香石,类太湖及墨湖石等观赏石品种。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国门,当时由市园林局组团,先后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举办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国盆景”展,柳州园林局展出钟乳石一件“薄万里是灵山”获奖。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内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节笔者与几位同好,办展北京龙潭湖,历时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四年柳州办“第二届中国赏石展”,柳州展区获奖总数占全国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展”举办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会”组团送展128件,其中获奖作品66件,占送展总数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展”举办上海,广西占金奖两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来宾产的“律动”另一件是彩陶石种之“绿玉石”的“春宵鸣琴”,俱获金奖殊荣。综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誉满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协”,九三年市园林局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会”九八年四月更名为“柳州市赏石协会自九三年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名种类型的外参内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并与海内外同仁组织多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九五年十月柳州创刊全国第一份“奇石根艺”报,铺开了国内外赏石文化的交流,为树立柳州“奇石城”的坚实基础,柳州市政府,柳州园林局制订了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柳州国际奇石艺术节”,以便与国际赏石文化接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国际间的奇石商贸,从而推动柳州旅游事业的发展,使柳州成为名付其实的“奇石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石商就开始进入柳州,当时主要是委托本地精通赏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选购。有了马勒山奇石市场后,就物色专业店,鉴赏家全权代购、代运,出手豪阔,动不动就投入几十万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热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两年间,他们加大资金投入,大批量运往日本、南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柳州石界人士都记得那种一个个集装箱装运的盛况。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柳州奇石月均销往上述地方均在数百吨以上,大大激发了经营者向产业化发展。

  随着马鞍山奇石市场的日益红火,“中华石都”、“柳州奇石城”等相继开张。现在,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和马鞍山奇石市场、中华石都、柳州奇石城、龙城石都等“三馆四场”为主要奇石馆的新格局。大小奇石市场遍布全市,奇石专业让上千家,客流量、日交易额在全国首屈一指,形成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观赏石经营企业家。群众性玩石、赏石、藏石、论石、售石蔚然成风,在全市许多街道、宾馆、饭店、商店、企事业单位及市民家庭,随处可见奇石装点其间。据统计,全市家庭藏石馆近百家,企业馆数十家,奇石爱好者已达五六万人,早已不是当年驾鹤路上小打小闹的小石摊可同日而语的。

  柳州石玩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则在于柳州人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奇石资源,对自己选定的每一块精美奇石的观赏要素,有一种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并根据这种理解分别配以适当的底座,再用简要的题名点出其精华之所在,从而使每一件石玩精品都达到了“形、色、纹、质、座、名`,在整体上的协调统一,具有特定的主题、意境、或捉摸不定的美感,体现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因此柳州每一位有相当造诣的赏石家都明白:从根本上说,“玩石头"实际上就是“玩文化”,既“玩”自己的“文化”,也争取别人的“文化"认同。群众性的乃至国际性的赏石活动其实就是人们互相间文化、心灵交流与认同的过程。这当然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当代柳州赏石文化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还在于柳州人在近三、四十年的赏石实践中,在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赏石理论的同时,又根据地方资源情况和自身的体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赏石审美原则,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赏石观或理论框架。

  在柳州箭盘山奇石园八挂奇石馆大门外挂有一幅对联,联云: 奇石贵天然,虚实肥瘦皆无价;精品在人为,形色纹质自有情。横批是:石我交融。

  这就是柳州人赏石观的基本总结和概括。其中上联不仅指出了对赏石对象的基本要求,更委婉地批评了自宋代苏轼、米?以来历代赏石大家一味片面强调“皱、瘦、透、漏"的局限性;下联则进一步指出精品的发现还靠“事在人为”(注:不是“人工”!),一切天然奇石都具备的形、色、纹、质四大观赏要素,通过造化的奇妙组合,都会向人们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至于横批则更是言简意贱,一语道出了赏石活动的真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达到“石我交融"的最高境界。

  值得庆幸的是,柳州人这一初步的赏石观已开始在国内外赏石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接受。

  柳州石玩在表现样式方面基本上继承了我国历代室内赏石艺术的全部精华,有的还有所发展。 盆景式(类山水盆景)、供奉式(传统供石)、雕塑式(象形石类)、悬挂式(挂壁石类)、自然式、屏风式、 镶嵌式和便携式等八大基本表现样式,在柳州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做法还对国内外一些地方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推广作用。当然,柳州人自身也从参与国内外的广泛交流中吸取了十分宝贵的营养,从而促进了当地这一室内赏石艺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柳州正在逐步成为超越地域限制乃至国界的多种赏石文化与理念大交流、大聚汇的场所。

  2002年10月,柳州举行了“甲天下”第二届柳州国际奇石节获得了圆满成功拓宽了我市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加快了我市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提高了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奠定了我市“中华石都”的地位。本届奇石节不再是单纯的赏石活动,而成为一个以奇石为纽带,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不断扩大我市改革发展新局面的系统性形象工程。本届奇石节在充分展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市人民热情好客、开拓进取、意气风发、明礼诚信的精神面貌。这对加快我市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后,我市将精心打造奇石品牌,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树立柳州良好的城市形象。

  蓬勃发展的柳州奇石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柳州市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市直接与奇石相关的奇石经济产业从业人员就达近万人之多,全市奇石爱好者已达五、六万人之众,家庭藏石馆近百家,企业藏石馆数十家,大小奇石交易市场遍布全市。由于奇石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石商来柳投资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柳州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九五”期末的2000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98.37亿元,财政收入29.88亿元,比“八五”末年分别增长了37.98%和83.92%。去年,柳州市工业经济继续持强劲发展之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63%,达到42亿多元,在广西地市位居第一。今年1至8月,柳州经济再创新高,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1.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96%。两年间,柳州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80%,柳州财政净增了18亿元。

  在柳州市石奇文化的影响和带动下,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调查,来柳观光的旅游客,在柳州所有旅游景点中,选择柳州奇石的排在第一位。除此以外,来柳购石、卖石、赏石的众多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市饭店、饮食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柳州奇石产业成为了目前经济最直接有效、最有条件和影响力,又便于操作的热点项目之一。随着奇石经济的更大发展,它的影响力将日益扩大,并将会发展成为柳州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它对于拓展市场,搞活流通,解决就业,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旅游消费和三产必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但愿柳州奇石资源能够得到进一步和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更希望柳州奇石在柳州城市绿化、美化事业中发挥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巨大作用;愿柳州石玩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能够真正成为“广交朋友、连接中外”的桥梁!

【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五代-贾岛
注释:
[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诗一作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无根据。
[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3]言:说。
[4]处:去处。
解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
{/ o o /}
( (oo) ) 竹木本口子
) ))头百度地图

  • 《柳州奇石》黄山奇松的仿写
    答: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3]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
  • 请帮忙!急,急!
    答:《柳州奇石》黄山奇松的仿写2009-10-20 | 分享很急!!!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满意回答 石玩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何谓“赏石文化"?一切观赏天然奇石的行为、活动及其理论、原则、心得、感受之谓也。赏石文化不同于广义的“石文化",因为它不包括以各种石头为原材料的石制品、宝玉石及其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