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各位对信仰的看法。(作业,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对于认知虚无的我如何树立起对学习的信仰?这是我最看重的问题(没有“之一”),恳请有识之士为我作出系

想想以后,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追求的目标?读书的时候读书为了考个好一点的学校以后为了一份好的工作这就是目标,出了社会没有什么文化或者那些什么二流大学就是渣渣了,要出人头地靠机遇了,当然你没文化再好的机遇你也抓不住,别看很多大学生出来工作还不是和平民百姓做的很低层,那些没念完学的只能一步一步的,交钱学些技术慢慢做起,完成目标,我觉得学习就是为目标铺路的信仰。看你怎么理解了

卧薪尝胆是越民思想的核心
吴越同化后尚节俭,思向上思想积极

什么是信仰
有人可能回答说是一种思想观点,认为相信宗教是有神论信仰,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人的思想是无神论信仰,其实这种答案是明显有错误的。信仰是一个心态动词,“信”是内心地认定,“仰”这个字的本身就是向上“朝向天”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的观感朝向下、向左、向右、向自已身体都不能称为“仰”,一个内心持无神论者思想观点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人物”当作天上的“神”。同样一个人以为加入世间一种宗教就是有信仰之人也是一种错误,因为地上很多宗教也是把人的思想观点、学说当作“神”来敬仰的。例如: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老子、儒家的孔子、回教的默罕默德等等都是历史中的“人物”,他们都与世间普通人一样生、老、病、死,没有复活升天和将要再来对人类实行最后的审判。
所以真正的信仰乃是信靠——耶稣基督。可能有人说我这种回答过于简单、缺乏理性的有机结构,如果我要说“信仰——是指人的理性回归到上帝的真理里面。”不少人会因知识差别而而难懂。人的理性(法性、德性)在始祖违命犯罪后随着血性的遗传就进入了污染,具体表现在:是非不分、善恶难辩、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被多种是似而非的学说观点迷惑、易受错觉牵引、易被潮流左右、在惟我中自私地迷失了理性方向。由此可见,只有人的理性回归到上帝的真理里面,人的德性、法性才能活出上帝起初造人时的“形象和样式”。信仰不是迷信。有很多人之所以把信仰当作迷信,是因为有很多人把迷信当作信仰。其现象是:
A、用金、银、铜、铁、泥石,造出自已以为的偶像、假神。
B、烧纸、烧香、扎灵屋、看风水、作道场、凶吉预测、算命、选号码择福等等。这些迷信活动从古至今都在映证着人类理性的堕落和败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给政权带来独裁(如中国古代皇帝是真龙天子、星宿下凡);
2、给民生带来伤害(如古人的殉葬制度);
3、给人的思想带来捆绑(如片面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4、给人类的财产带来损害(如中国人一年浪费在迷信活动中的费用在五个亿以上)。
5、给人与人的关系带来不和谐(婚姻关系中的生肖相克等)。
6、给人类的思想观念带来理性失调(一方面内心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财源茂盛等,另一方面却实行“以人定胜天的思想和手段代表一切)。“迷”,使人辩不清从而混乱理性地跟随,迷信的文字定义是——使人糊涂地信从人脑所想、人心所惧、人文所传、人手所造。迷信来源于人的理性堕落(离开真理后产生私欲和惧怕地混合)——变成愚昧无知地将“被造物”当作“神”之寄托。
信仰不是科学,但超越科学。基督徒对科学的态度是地上生活中学习运用并在正确认识中给予尊重,但决不迷信。因科学来源于上帝创造中——赋予人类“形象和样式”时具有管理、使用上帝一切看为好的功能,是从属于人的理性范畴却不能解决人的法性和德性问题。科学分自然与社会两大类,是人运用理性来分析研究被造之物现象并发现各种规律规则而形成的学科知识。科学不是万能它没有善恶之分属于中性,只是人类生活工具,问题是被谁所用。为善所用就有益于生活;为恶所用便是人类的危害。例如:当今世界原子弹等核武器之和可以毁灭地球上百次、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问题、科学越发达人犯罪地手段会越高越隐蔽、等。唐崇荣说,“科学是理性地运用,信仰是理性的回归。”我认为很有道理,有助于我们读懂圣经接受信仰。
是的——“信仰是藉着圣经的特殊启示认定上帝就是上帝,所以我信他”。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或错误地信仰就如同一个被罪污束缚着地人生(可5:3-10“常住在坟茔里”=没有信仰;“没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铁链捆锁他,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人的理性陷在罪中特别刚硬地自以为是,道德与法律、恩惠与管教似乎都不能使他(她)认罪悔改得以重生;“他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已”=人生没有平安喜乐,常怨天尤人,为自已的地位待遇叫苦,发展到麻木于自残状态;“他远远地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他,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人在危难与绝望中也会喊天,但不愿接受十字架的救赎。因为这种人名字叫“群”=是大多数,是人类所处罪性光景的代表)。

什么是信仰?可能这个一再被提及的词语还是很难被下一个定义的,也或者说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阐释。

的确,人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愿提及这个沉重的词,有时候还会忽略甚至逃避它。因为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意识形态教育告诉我们,信仰就是和宗教有关的,而宗教就是迷信的一种形式,所以信仰也成为一种和科学对立的事物。因此很多人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在信仰那一栏里,总是写上“无”或“共产主义”。

这很值得思考。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他的行为基础、社会活动、思考模式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呢?而“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社会形态,根本不是一种价值观或者认识论的基础,对于共产主义,你可以用相信这个词,而不是“信仰”这个词。

为什么要信仰?因为我们需要有所畏惧。如果一个人可以无惧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那不是勇敢,而是可怕。无论是法律、规章制度、道德,都是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告诉你,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不可以做——总之,你需要一个让你畏惧的系统,让你在某个体系内照章办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信仰的存在首先是一种需要。

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究其本质而言,信仰还是相当纯粹的一个实体。乌拉穆诺曾在其一篇论文中写道:“相信我们不曾见过的,不!而是创造我们所不曾见过的。”这句话对于笃信基督教的西方世界可能更好理解——信仰并非是一个存在,而是一种被期待的理想。我们的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理想,只是随着这个世俗理想被不断丰富和修饰,并且伴随着仪式和经文,它大多数情况下被改变为一种宗教(或者说,宗教成为信仰的主要形式)。

乌拉穆诺在《生命的悲剧意识》一书中,同样写道,“通常,并不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才寄以希望,而是由于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才相信”当一位年老的目前在寺庙里祈祷孩子的病能康复时,她并非时因为相信神佛才来参拜,而是因为她希望孩子能真的因为自己的祈祷能康复,所以才去相信神佛的存在。——这个因果关系在信仰的理解上非常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圣经中有这样一句:主啊,我信!请帮助我的不信。

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

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的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

当你说你信仰科学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说你的一种现实态度,你只愿意相信用现有科学能解释的事物,并且热衷于用科学来解释所有发生的事情。科学不能成为一种信仰,因为信仰的支配者是人,并且信仰是与意志有关的非理性存在,而科学与之无关。就像你虽然相信科学,但在黑暗中你还是会害怕鬼神,这就是《X档案》里Scully说的不理性的恐惧。

对于很多人,他们的信仰是:『信仰是什么』?这或许是一个非常属灵的人,但不可能会是深刻的艺术欣赏者;因为深刻的艺术欣赏者,要问的是『什么是信仰?』。

我得先声明,我绝对没有主张『只有深刻的艺术欣赏者才是好基督徒』这种另类法利赛主义,这一篇 POST 整个论证,都只有专门针对爱好文艺的基督徒而论的。上帝一定会容许一个好基督徒却同时是非常浅薄的艺文素养,这是无庸置疑的。只能要求双方彼此包容接纳而己。

『信仰是什么?』要求的是一种真、正确、有效与否的思考方式,形同把一个非常包罗万象的信仰生命,简化成适合教义辨正、社会公义等等理性论证的对象。

『什么是信仰?』要求的是一种个人窄而浅的生命体验,放在包罗万象的信仰生命中不断尝试,从而更新其至转化全新的生命体验。

所以一个是『思辨』,另一个却是『经历』。思辨容易有较可靠清楚的答案,所以《魔戒》中知道魔戒碰不得的人一大堆。经历却往往是创伤、危险甚至沉沦,佛罗多差一点变成黑魔王的经历正是写照。

走向『什么是信仰?』的人的确在信仰纯净的品质上很容易品管不良,透过自我沦落到无比卑贱的罪行而深刻地呼唤上帝,这是只有艺术特质的人才会搞出来的资源浪费情事。

走向『什么是信仰?』的人,永远会有令人大惊失色的创见;这种创见绝非正确信仰,但是却往往是这种人信仰更新的唯一途径。

由于这条路的危险,太多人走著走著就变成无神论、新时代、后现代……这些人在最后审判时将会如何,我不知道。

为什么这么危险的人种,这么危险的途径,上帝却完完整整赏赐给你我一般的艺文爱好者?这是信仰的不可知神秘面。正如同魔戒,佛罗多先天有恩赐可以对抗魔戒?不,不如说他是一个没有大脑的笨蛋,没想到魔戒可以利用来推翻大魔王。正因为他是笨蛋,所以只知道乖乖地把魔戒送到火山口;也正因为他只是一个笨蛋而不是天□奇才的魔戒对抗者,所以最后一刻他还是被魔戒诱惑成功。

同样的,山姆更是一个大白痴,只知道全心爱顾主人,所以他也是笨到不会利用魔戒,最后才逃离魔戒的诱惑。更不用说咕鲁这个已经完全心灵残废的人,如何成为间接的魔戒毁灭者了。

整个故事看到的是一种捡选,在完全神秘不可知的理由下,莫名奇妙的造成魔戒的毁灭。捡选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些笨蛋比较不会太快地像波罗莫一样,聪明地想到利用魔戒复国,也因而将错就错地让他们能完成任务。

这与透过艺术心灵走向上帝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询问『什么是信仰』的危险性绝对不会下于戴上魔戒。如果再聪明到利用这个询问来建构信仰内容,大概就离被魔戒诱惑不远了。

我的经验是艺术心灵必须依赖佛罗多式的救赎力量,询问『什么是信仰?』我己经找到非常多远比基督教更伟大的信仰、更正确的人生观,可是,我好像也像佛罗多一样,背著那么伟大的魔戒却笨得不知道如何利用。我经历一大堆不同的信仰内涵,但最后我总是笨笨地坚持我最适合基督教。

我观察很多艺术心灵都是如此,他们欣赏到的艺术层次绝对都可以取代上帝,但是他们就是笨地无法跨出这一步。

或许每一颗艺术心灵的深处,上帝都赐给我们佛罗多式的救赎力量,让我们拥有最危险的魔戒,却如同佛罗多般终享永远的安息。

什么叫信仰,就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人类发展千古至今,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宗教信仰超自然的存在,而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是一个信徒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科学家朋友走进信仰之门的必经之路。目前的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更使我们有必要深思现代科学与信仰问题的关系。
现代科学起始于文艺复兴的欧洲。当时发生了一件科学与宗教冲突的重大案子,每次论科学与信仰的问题时往往会提起这个案子。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但是罗马教皇声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永恒不变的地位。教皇滥用他的权力,加罪于伽利略。但是伽利略在教廷读完了他的审判之后,仍然不屈地说道:「它(地球)依然在转著。」四百年后的今天,历史已毫无疑问地证实了伽利略是正确的。罗马教廷也正式向伽利略道歉。但是这一案子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教皇加罪于伽利略,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伽利略对教皇个人权威的威胁,但是,任何信仰必然形成一种世界观,一种来自于信仰对于自然界的一种观点。虽然信仰本身是主观抽象的,来自于信仰的世界观,却与科学研究的问题有共同之处。当时罗马教廷的确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形成了与当时科学的冲突。
所以在我们深思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时,一定要回答几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基督教的世界观?这世界观是否与科学知识有冲突,是否与未来的科学知识有冲突?基督教的世界观与别的宗教有何不同?伽利略的对与错要了解信仰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现代科学带来的知识。伽利略对科学最重大的贡献,并非是发现地球的自转,而是奠定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伽利略认为一切知识来自于实验,而不是来自于人主观的思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精确的实验仪器,我们可以测量一切,了解自然界的一切。
伽利略的观点带来科学飞速发展。但也深深地带来一个「信仰危机」。如果我们能用实验手段了解自然界的一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信仰?伽利略在地球自转一事上的确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实验能测量自然界的一切,这项信念已被二十世纪的物理学证明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必须用实验手段去测量它。但是,测量的过程一定有误差,使我们无法了解物体真正的位置。伽利略的观点认为我们的实验手段一直会进步,实验误差会越来越小,这样,我们可以渐渐地逼进物体的真正位置。这一观点在宏观世界中似乎是正确的,但是对原子世界的研究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测量的过程会改变物质本身。这种改变在宏观世界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微观世界却很明显。例如,我们要测量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显微镜;但显微镜一定要用光源。当光源作用在物体上时,虽然物体的位置可以看清许多,但是它的速度却改变了,测不准了。
原子物理中的量子力学发现:不论用多么精确的实验仪器,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的误差,始终大于一个常数。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无法同时了解物质的位置与速度,不是今天不可能,明天不可能,而是永远不可能。
在物理学中,位置与速度是描写物质的最基本性质。所以这一「测不准原理」是十分令人震惊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临死都为此深感痛苦。这一原理从根本上限制了伽利略「实验能够了解自然界一切」的信念。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是一个科学问题,但却不能通过实验来回答。
理发师的数学命题物理学中有这样的不完备性,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不完备性。数学是建立在一些公理上的。从这些公理出发,可以推导出许多定理,构成数学的结构。判断数学的正确不需要实验,但需要证明数学的结构没有自相矛盾的定理。数学家们相信,任何公理系统的命题,最终能够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但是,这个两千多年来的信念也是错误的。在三十年代,数学家哥代尔证明,在任何数学公理系统中,都存在一些数学命题是无法判断其正确性的。哥代尔的证明十分深奥,但是他的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村里有位理发师,他说:「我要给这村里所有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当这句话用于他人时,有很简单的答案,但是用于理发师自己,却是矛盾的。如果我们假定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得出的结论是:他不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我们假定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得出的结论是:他应该给自己理发。所以理发师是否要给自己理发的「命题」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也许读者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文字游戏,这矛盾来自于人类语言的不精确。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最严格、精确的数学语言中也有同样自相矛盾的问题。
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这两大发现根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以前我们认为科学的知识、实验的手法一直可以无限地发展,今日的无知可以成为明日的可知。果真如此的话,虽然一方面我们可以证明今日的信仰是在科学之外的,是与今日科学无矛盾的;但是,当科学发展后,今日的信仰会成为明日的迷信,会形成信仰与科学的矛盾,使罗马教廷与伽利略的悲剧重演。但以上的两个例子根本改变了我们对科学的观念。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测量物质的位置与速度,误差永远大于一个常数。并非是今日的仪器不够精确,而是永远无法精确。同样哥代尔的定理告诉我们:数学中一些命题不能证明或证否。
并非是我们今日的数学知识不够,而是永远不可能被证明或证否。这两个原理告诉我们,科学有永恒的局限,有不能在将来而改变的局限。
局限之外有无意义?这两个原理就是告诉了我们科学有永恒的局限。由于它们是科学的原理,它们当然不能告诉我们在这局限以外是什么。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局限之外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始终追求高一层次的统一和完备。这两个原理本身不能告诉我们这高一层次的原理是什么,但是却能告诉我们这高一层的原理不但不会与今日的科学发生冲突,也不会与未来的科学发生冲突,因为这高一层的原理建筑在科学永恒的局限之外的。
这高一层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成功,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分离。但是科学的最大局限,也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分离。测不准原理是由于观察者(主观)对被观察者(客观)的影响。同样当理发师把他的命题用于他人(客观)时,并无矛盾。当他把本用于他人(客观)的命题用于自己(主观)时,才发生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在科学的局限之外的,一定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科学的发展,追求统一是最高的目标,过去人们认为物质与能量是两个不同的量,而爱因斯坦E=MC2的公式却把它们统一起来了。爱因斯坦终生的梦想就是把宇宙所有的作用力统一起来。所以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虽然不一个科学问题,却是科学追求统一的理想的延伸。
什么叫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主观性。以下所谈,乃是笔者自己的感受。人类的最高追求,莫过于「真善美」三字。科学可以回答真与否之别,而唯有主观意念才能判断善与美。追求这三者的统一,便是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爱因斯坦E=MC2这一公式是科学的真理,是可以用实验来判决的。但是,科学家们看到能量与物质的统一,看到宇宙之宏伟,却能被这样一个简洁的公式来描写,不禁拍案叫绝,看到这真理之美丽无穷。这种感觉是主观的,是不能用实验来证实的。但是它却来自于科学,超之于科学,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真与美的统一。
真善美的统一如果宇宙是无序无主的,很难想像会有如此简单的公式可以描写宇宙运动的规律。如果宇宙的存在毫无目的,为什么客观的真理会引起如此奇妙的主观美感。基督教的圣经告诉我们:「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宇宙的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乃是神创世之道,这道既是客观的真理,又是至美的主观感受,乃是因为神是真与美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为道就是神。
真带出美,美带出爱,爱带出善。神创世之道的简洁美丽,包罗万象,使我们深深相信神必爱他所创之宇宙,所创之人类,也使我们深信,神救世之道,也必像他创世之道一样的简单,一样的包罗万象,基督教的圣经告诉我们,神救世之道乃是「因信称义」四字。人的得救,并非是靠行为,乃是靠信心,此道何等的简单,何等的包罗万象!神爱世人,要救一切世人,非这样包罗万象的救世之道不可!因为行为是有时代标准的,这标准是非永恒的,非每人所能及的,但是信心的标准是个人的,是永恒的,是人所能及的。看神救世之道,正像神创世之道一样,简单而包罗万象,在创世之道中我们看出真与美的统一,在救世之道中我们看出善与美的统一。可见求神之道,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主观与客观的高层统一,是真善美的结合,是科学追求的自然延伸。
所以我们看到科学与信仰不但今天没有矛盾,将来也永远不会有矛盾。科学有永恒的局限,永远被主观与客观的分离而限制。信仰是建筑在这一局限之上的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这高一层的原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善美的统一神创世之道,与他救世之道一样,简洁美丽,包罗万象。追求科学局限之外的道理,本身并不是科学,却来自于科学而超之于科学。作为一个科学家,观宇宙之宏伟,悟神创世之真道,见万象之包罗,念神爱世之伟心,醒失落之痛楚,谢神救世之至善,其乐无穷也!
是的,信仰是超于科学的选择,是每个人主观的选择,但这是何等奇妙美丽的选择!

信仰的意思不是随便找一门宗教去信,以为有了信的就可以了。其实信仰最初出现时是人为了寻找神,以获得永远的生命。但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的。那些找不到神的人为了满足自已的空虚,就自已创造出一些有神的宗教来,如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等。但这些人造出来的宗教里并没有真神,更没有永生,因为他们是人手所造的。人如果能造出有永生的宗教和神来,又何必又去寻求神呢?所以真正的永生不是人所能造出来的,而应该是由神赐下来给人的。在世上所有的宗教中,只有耶稣基督才是由神派下来到地上赐给人永生的,因此只有相信他才是真正的信仰。其他的宗教都是由人在地上创立的,不能将之作为真正的信仰。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宗教的产生的确是来自于人对自然的恐惧,但是人们之所以那么热中于宗教崇拜还有更加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利用宗教来加强人的社会***,来帮助维护人的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秩序。除了少数邪教以外,凡是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经受历史的考验流传下来的宗教,其教义的基本原则都是限制人的自然特***,强调人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至于说宗教的其他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如宗教帮助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权并不是宗教的本义,而是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压制人的自然特***,加强人的社会***,稳定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来服务于统治阶层。宗教的这个基本功能也可以从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清楚地了解到。在最原始时代,在阶级分化发生之前,人类就开始了各种宗教活动。这一点在许多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中都可以知道。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物,特别在思想和精神方面比自然界其它生物都要复杂;而且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为什么人的思想活动,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对自然界种种现象的思考等精神活动会变成宗教这种社会***的活动呢?从原始宗教的产生来看,在管理人的集体活动的组织,如国家机器,还没有产生,科学和教育还十分不发达的时代,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属***,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从考古和民间传说我们了解到,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们身边的东西,如猎人祭拜的是各种动物、山神;渔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采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种植物,树神、花神。这些祭拜对象既不是抽象的心灵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之物。而且,祭拜活动都是全体部落成员参加,由部落首领或者由所谓可以和神灵交流的祭师主持。所以,祭拜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而且是作为增强全体人员的集体意识的一种活动。可能后者才是祭拜活动的真正目的。至于,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等祭拜和宗教的高级作用只是后来宗教的发展和在社会活动中普及以后带来的次要作用,而不是宗教成为一种非常主要的社会活动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体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这种高级组织形式的出现,宗教祭拜也越来越抽象,死人、鬼魅、幽灵等进入祭拜对象,宗教祭拜仪式越来越恐怖,甚至要用人来做祭拜奉物。这些行为如果说是精神寄托、心灵安慰就不大合理了,而解释为压制人的自然特***,支持加强人的社会***到是更加合理些。特别宗教的强调服从***,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历代都有统治者特别热中于宗教仪式,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来推行他们看中的某个宗教,甚至于一些统治者把某个宗教定为国教与国家法令一致,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往往也是宗教的最高领袖。也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宗教所具有的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的作用。

我跟人就信仰的话题作过一些交流,感觉人们对基督信仰的看法很多样,加上我自身的体会,总结为下面几条。

1,官方型
认为宗教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歪曲的意识反映。某些高级宗教更是统治阶级用来迷惑人民,以巩固自身地位的工具。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宗教终会消亡。

2,唯物型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神的,神的观念是人内心的东西,是人的感觉,误解,或者心理暗示。
(1)反对者
对各宗教平等看待,认为宗教和神是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是错误的,虚假的,没有意义。本着对真理负责的态度,宗教应当铲除。
(2)赞成者(实用主义宗教观)
对各宗教的本质平等看待,认为宗教和神是虚假的东西。比较注意各宗教的教义以及它对行为的指导方向,认为某些宗教能促进个人及社会的道德水平,认为某些宗教的存在对社会来说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认为宗教的作用也仅在于此。对这些宗教持宽容和部分肯定的态度,但自己并不会去信。

3,泛神型
相信有神的存在,但不确定多神还是一神,也不确定这个(些)神是谁,是什么样的神。神的观念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解释性或者安慰性的东西,是可要可不要的。

4,传统型
很多超自然的东西都相信,主要是从别人听来的,诸如菩萨,上帝,星座,算命,求签,风水,缘分,前世来世等等,但他们也像泛神型一样,只是把这些东西用作解释或者安慰。用一句话概括这种人就是----表面上什么都信,其实什么都不信。

5,非基督信仰
有自己虔诚的非基督信仰,如佛教徒,回教徒等等。他们对基督信仰的看法我不清楚,可能认为耶和华是假神吧。

6,基督徒
这一类不太好写,我自己不是神学家,要是有什么讲错的地方,恳请众弟兄指教。另外,雅各兄,如果我说错了什么不要骂我哈。
a,耶和华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唯一的真神。
b,耶稣来是为了拯救人类,他按“天上的父”的旨意做事,他也就是“天上的父”(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c,耶稣应许给信他的人以永恒的生命,这是一项极重大的意义。基督信仰对社会道德起的作用只是一个副产品。
d,耶和华是独一真神,其他的神明或是邪灵,或是人假想出来的。
e,宇宙万物都受耶和华控制,不存在什么风水,缘分,来世等等。
暂时只想到这些。

  • 想知道各位对信仰的看法。(作业,急!)
    答: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 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
  • 对于信仰的理解
    答:首先,信仰不等于宗教信仰,这里有很多人故意混淆,楼主要分辨,其次,信仰其实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很多都是我们信仰的一部分。人应该有信仰,也往往有信仰,我们往往不清楚这些,就自认为自己没信仰,这事一种不自信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不了解,这种情况很常见。没有信仰可以生活,有...
  •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如果有信仰的话,只是信仰金钱和自 ...
    答:人的信仰就是人的生命,但是在没有信仰的时代,那么眼前可以抓住的或者可以看得见的最实际的东西就成了信仰.可是现在的人其实不太清楚自己要什么.虽然表面上看他们要金钱,可是得到金钱的人有几个满足了的?为了自己,但是完全为了自己就势必会伤害到他人,又有多少人真的觉得快乐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
  • 谈谈你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答:修行唯心识观第一步的效果就是让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切一切的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 ? 《占察善恶业报经》 讲“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这是一个必须我们自己实践的答案,不是听了就算的,要体认才行。我们学佛的目标,各不相同,想往生也好,证果也好,想世间的福报也好,乃至于其他的愿望、...
  • 你身边也有许多人信仰宗教,你怎样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答:宗教科学的说那大概就是一种信仰,信仰说白了就是一种心里寄托,由于人类对死亡一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说,或者无法排除的恐惧心理,所以,对于宗教就有了一种寄托,来为自己证明,死亡不是结束,更不是永恒的,只要这种信仰没有影响到国法,危害到人类什么的一半都是无所谓的。而另一种就是比较隐晦的一...
  • 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答:教 工 作 文 献 选 编 》 第 60 — 61 页 )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禅武医传人德建大师(俗名:丁宏本)出家前是东北黑龙江回族人,为了圆恩师张庆贺宿愿继承和发扬少林传统文化瑰宝而皈依三宝剃度为僧。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任何民族和宗教团体都没资格决定别人的信仰。
  • 何为信仰,信就是感恩,仰就是敬畏
    答: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获得无生法忍,具备【天眼洞视】(十方三世一切事情都看得见)、【天耳彻听】(十方三世一切音声都听得见)、【他心遍知】(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想的是什么)、【宿命通】(知道自己及众生以前生生世世的事情)、【神足通】(各种变化神通),【寿命无量】,也不再有生死,彻底...
  • 信仰是什么意思?
    答: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 信仰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科学信仰来自人们对实质和理想...
  • 信仰的性质有什么
    答:不过,信仰很少是对人身上的,宗教并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不可作为信仰物件。信仰带有理智的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哲学家定义的信仰:“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 求论文一篇 《我的信仰》 毛概课作业 2000字左右 谢谢
    答: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人会把追求民主制度当成一种信仰,虽然我们曾经信仰过另外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但我们谁都知道那是因为这种制度好像虚无缥缈的神仙一样,永远不会到来,更不会实现。 当我把民主当成信仰的时候,最无法理解我的一定是西方那些已经生活在民主体制下的人。对于他们,民主太平常了,它只不过是一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