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汽车业的另类选择:给汽车戴上“N95”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5年前,一部震慑人心的《穹顶之下》横空出世,片如其名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食着大量的污染颗粒笼罩着我们,这部纪录片向世人敲响了空气污染的警钟,“蓝天保卫战”也从此被提上了议程。

5年后的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间,疫情滔滔,杀伤力远超“雾霾”,在一场引发全球关注的病毒肺炎的阴影笼罩下,全国人民放弃了拜年、串门,一并加入到了如今的抗疫战争。

当我们把目光再次转移到被雾霾肆虐的那些年,工业排放、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焚烧秸秆、燃放烟花爆竹甚至连居民做饭纷纷登上过“黑名单”。虽说在我国雾霾的源头众说纷纭,但不得不承认汽车尾气排放一直都是环保者们的众矢之的。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大宗消费品,国家暂且只能通过限行以及制定排量政策予以限制;另外汽车厂家们也在寻求如何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不损害车主健康的办法。

在近些年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少市面上的汽车都有空气净化装置并逐渐成为一项卖点,最知名的净化装置,有沃尔沃公司的Cleanzone系统,特斯拉的“末日系统”,比亚迪的绿净系统等。

消费者在购车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汽车的空气净化功能以期达到内心的平衡。在雾霾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治理的条件下,正如很多人抗霾的第一步骤便是为家里添置空气净化器一样。

当前,整个经济遭受到了肺炎疫情的重创,各大车企皆无幸免,在纷纷宣布慷慨资助后,作为自主品牌的引领者吉利先行一步,决定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

看到这样的消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除了内心赞道,想必最关心的还是,在公共交通瘫痪的当下,此前私家车所搭载的“空气净化”能否有效预防肺炎病毒,如果不行,那所谓的“全方位健康汽车”,又能否彻底打消大家的顾虑?

今天车谈君针对当前消费者这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科普。

01“空气净化系统”能否清除车内肺炎病毒?

很多地方一入冬依旧会遭遇雾霾天,所以首先申明当下市面上不少车载“空气净化”系统主要还是为了净化PM2.5,车内空气净化装置,也是5年前在国内普及的。

在高浓度雾霾的环境下,汽车通过开门、开窗以及空调通风系统进入车内。由于汽车结构特性所致,外界污染物易进不易出,使车内污染物浓度比外界环境还高,如果没有空气净化系统的话车内环境对驾乘人员健康危害更大。

不同的厂家有着各自研发的系统,但其工作原理都大同小异,那就是使用空调滤芯来过滤车内的空气,所有车内空气净化系统应对的目标都是有效净化车内空气中的PM2.5,同时也可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系物、TVOC等)、车内异味、细菌等起到净化作用。

至于是否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起到净化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其中主要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可导致该病持续传播,至于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所形成气溶胶目前其传播效应还有待验证。

另外若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人的手,污染的手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如挖鼻孔、揉眼睛等,也可导致感染,从而进行传播。

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病人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有飞沫喷出,每个飞沫可能搭载很多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0.08微米,普通飞沫的直径在0.74-2.12微米左右。

这样一来也就显而易见了,以隔绝雾霾为首任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大多只可净化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大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概为80纳米,也就是0.08微米,远远小于滤网测试的0.3微米颗粒物。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空调滤芯的过滤能力。

当然有一种滤芯可以有效隔绝PM0.3(直径0.3微米的颗粒),那便是HEPA滤芯,这类滤芯或许能过滤掉病毒,但随着滤芯的使用,积累的灰尘也会不断增多,慢慢导致滤网效能的下降,于是得经常更换空调滤芯,但这样以来不仅麻烦,成本也很高。

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不少厂家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宣传并没有将净化病毒囊括其中,比如比亚迪搭载的PM2.5绿净系统,内嵌于车载空调系统中,只要开启空调通风绿净系统的净化功能即开始工作。该系统能够快速降低车内PM2.5、清除二手烟、拥堵路段灰尘尾气等,大大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再比如吉利旗下车型搭载的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能够自动的监控车内外空气质量,一旦发现外界的空气质量污染严重时,该系统能在几秒钟内自动切换到内循环模式,阻隔受污染空气进入车内。在AUTO模式下,空调长时间处在内循环模式时,空调系统会自动将循环系统切换为外循环,又让新鲜空气流入车内。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飞沫可以沉降,也就是说它可以粘附在车内的座椅或者是相关饰件上,污染这些接触到的物体表面,病毒在不同的载体上存活的时间不一样,通常来说,病毒在如不锈钢、塑料等非渗透性表明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在细胞、人体内存活时间很长,也就是说那些彰显豪华尊贵属性的皮质、金属和木质内饰,反而成为了病毒离开人体的中转站,大概是3天左右时间,空气中一般是5小时左右。

所以当下大部分的私家车主想要出行,有多人乘车情况下还是要佩戴好口罩,用车之前如果搭乘过陌生人最好用酒精对汽车内部进行消毒,经常接触到的配置要重点消毒。如果担心车内进了飞沫,建议可以去洗车店做一次全车臭氧消毒。

02什么是“全方位健康汽车”?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出行公司——曹操出行宣布根据吉利控股集团的统一部署,将联合吉利商用车集团旗下伦敦电动汽车公司(LEVC),并协同吉利汽车集团,整合研发力量,投入到“全方位健康汽车”理念全新英伦TX车型的应用研发上来。

众所周知,目前能称得上最“健康”的一类车型便是负压式救护车,这也是如今向火神山和雷神山转移病人的专用医护车型。这种车型的“负压系统”可以让救护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病员舱室内空气在排向大气前,会集中经高效过滤器(99.97%@0.3um)过滤。

根据吉利汽车的定义,“全方位健康汽车”是有别于专业的医用防护用车的,并且是普通消费级产品。车辆将重点突破车内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有效抑制并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从使用的材料到工艺等都将是健康的。

从资料中不难看出,吉利此次研发的重点依旧是智能空气系统,寄托于此达到有效阻隔和过滤细菌和病毒进入车内。

该系统将采用N95型口罩过滤标准,采用高效复合空调滤芯,智能快速净化车内空气,除了常规逐级过滤粉尘、有害气体、PM2.5颗粒等,最大的亮点便是对粒径0.3微米以上颗粒粉尘的过滤效率达95%以上,活性碳化学滤料强效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滤除刺激性气味和对人体有害污染物以及将会研发出像口罩一样更换方便的空调滤纸,或者通过某种特殊装置主动对空调滤芯,甚至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消毒,从而真正意义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健康。

智能空气系统是解决“病毒依靠空气在车内传播”的问题,而“全方位健康”则意味着同时要确保汽车内饰材料的安全,可以看到吉利汽车在将要研发的“全方位安全汽车”中也提到了车内所有材料不仅将拥有高环保性、低散发性,还将通过添加抑菌、抗菌物质的方式,具备抑制细菌或表面杀菌的能力。

从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吉利配备织物内饰和织物座椅,将是“全方位健康汽车”的方案之一。

总的而言,其系统的研发标准很大程度上靠近负压式救护车,内饰的选择也八九不离十,而吉利也立下承诺将力争在20天内完成该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将在30天内实现量产。作为有着“白金生态评价”车型的车企,相信这款车型会很快跟大家见面。

03“全方位健康汽车”能否广泛普及?

今日,钟南山院士再次宣布冠状病毒最长潜伏期为24天,这无疑又给当下各个行业加了一层阴影,这场疫情的攻坚战也将比想象中更为持久。

目前各大车企也都纷纷进行内部调整改变策略以减轻损失,救人,亦要自救,自救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吉利此次研发“全方位健康汽车”可以说是站在了全新的高度来思考人类出行的安全乘驾问题,从危机中着眼未来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最新显示,吉利的这一批研发的车将投入湖北地区使用。

除了吉利,广汽新能源Aion系列产品也已经开发配备了“太阳能自循环系统““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负离子绿净系统”“双层流热泵空调”等多项车内空气滤净技术,推动将汽车向安全健康时代发展。

事实上,即便没有此次疫情,自车内空气污染成为继中国装饰装修和家具污染、室内环境中的PM2.5污染之后第三大危害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后,一个快速高效净化车内空气的净化系统也被消费者视作比较重视的一环,一个优秀的智能空气系统相信对"车内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有着巨大革新。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车型今后是否越多越好呢?设想一下,也许未来国家方面也会出台一些政策来刺激经济,车市也将迎来一波小行情。但“全方位健康汽车”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并普及自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车型的颜值、价格、营销等。

所以对于“全方位健康汽车”的普及我个人表示不太可能,一方面作为新型的量产车型,整个造车成本目前都是未知,另外“健康车”在研发之后的实际效用能否和宣传如出一撤也还有待相关机构的检验。另一方面一旦全部普及开来,是否意味着环境治理问题是否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从非典到如今的新冠状肺炎,病毒疫情是一项值得警惕并且需要整个社会长期与之斗争,“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惨痛教训我们无论如恶都不希望再来一次,不论疫情有没有过去,我们都与疫区人民同处一片土地,他们的遭遇也是我们的际遇,或许最好的结局是“全方位健康汽车”与新型冠状病毒一起成为这段历史的一个符号吧。

本不该属于汽车行业涉及的领域,比如生产口罩、消毒液,一些汽车公司被迫加入;本不该研发给汽车戴的“N95”口罩,现在却深度介入。(《口罩,汽车公司造》)

还是希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汽车业早日回归到如常的“正轨”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疫情下汽车业的另类选择:给汽车戴上“N95”
    答:近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出行公司——曹操出行宣布根据吉利控股集团的统一部署,将联合吉利商用车集团旗下伦敦电动汽车公司(LEVC),并协同吉利汽车集团,整合研发力量,投入到“全方位健康汽车”理念全新英伦TX车型的应用研发上来。 众所周知,目前能称得上最“健康”的一类车型便是负压式救护车,这也是如今向火神山和雷神山转移...
  • 疫情下的汽车业 | 复工不等于复产,主机厂“解封”仍需时日
    答:根据中汽研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9日,13家主要零部件企业集团中,6家全部复工,5家复工率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限制下,供应商开放的有限产能会优先满足大体量的公司订单,而小主机厂的微小订单,可能会延后,这对于那些本就处于行业末端的车企,似乎是不太友好的消息。此外,以往车企竞相追捧的...
  • 近5年来汽车销量历史新低 1月份奔驰异军突起
    答:在这场疫情之下,汽车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1月23日,首当其中的东风汽车集团扛起了捐赠的大旗,作为武汉本土企业,在武汉面临高危风险的时候,选择了风雨同舟。之后各大汽车品牌也倾囊相助,在这场天灾人祸当中,汽车行业没有任何的退缩。但是这并不能换回来行业1月份的销量,在疫情蔓延到全国时,汽车行业...
  • 微型电动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国际论坛沙龙实录
    答:我们公司2009年成立,在前一年一直致力于做海外的中高端的电动摩托车的动力集成系统,当时我们选这样一个市场方向实际上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一个原因是我们在08、09年开始做的时候电动自行车已经起来了,时速已经是60公里了可是电动汽车还没影,我们过去多年积累的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就是能量转换的技术。而且我们过去20年主...
  • 【汽车人】大众投资Argo落地,目标瞄准自动驾驶
    答:文/《汽车人》黄耀鹏 疫情时代,减收增支。大众汽车虽撤回营收展望,投资却马不停蹄,刚刚在中国花了21亿欧元,马上又在美国投了26亿美元。投资按原计划落地 在2019年7月,大众汽车就和福特达成历史性交易,双方宣布共同投资后者发现的“宝藏”——Argo AI公司。两者各占据40%股份,而这家初创公司...
  • 探究|造车路向何方 是软件定义,还是转型能源?
    答:传统车企,转型难在改变观念 传统车企可能面对的不只是技术的难题,而是观念上的转变。从造车解决移动出行,以硬件为主的制造业,逐步向软件占据主导科技企业转化,对于习惯了造车的传统思维方式,这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不是说造车的结构,材料或者动力单元不重要,而是未来的汽车所包含的意义,以及给到...
  • 开源汽车竟能各自开发?
    答:四是标准、评估、认证体系,我们跟中汽中心,跟莱茵也在对,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的汽车产业,以前我们看德国,看日本,未来中国在智能汽车这个迭代的时间,我们一直处于领先,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标准评估认证,完全可以自然发展起来,成为引领国际的趋势。 OpenSDV汽车软件开源联盟,我们是第三方机构,我们自己不做技术,我们是一个服务...
  • 90后最适合开什么车?
    答:人群特点:现在的逆反派,做事情一般很少考虑后果; 购车理念:买车追求另类和个性; 代表车型:雪铁龙C2、雅力士、雨燕(仅供参考,无需对号入座) 如今的90后的年轻人正值风华正茂之时,而对于他们,小编在这里却一下觉得词穷,不知道该去怎么形容他们,曾几时时,社会上关于对80年代批判的矛头转向了90年代,而网络上关于90年代的...
  • 欧式多用途车的另类演绎 雪铁龙第三代Berlingo(K9)
    答:预设了这样的使用环境,Berlingo的动力系统也是相对于C4 Spacetourer的配置要低一级,引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1.2L三缸的EB2汽油涡轮引擎或者1.5L四缸的DW5柴油Blue HDI引擎,全车系均使用6MT或者EAT8变速箱。图:上为短轴版,名为 Berlingo Multispace;下为长轴版,名为Berlingo Multispace XL,...
  • 求篇关于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万分感谢
    答: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以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关键词: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 品牌建设目录摘要1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 21.1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21.2新车型推出加快 21.3品牌并购开始 21.4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31.5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