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9
自“银广夏”东窗事发后,人们空前关注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会计界更是把有关会计道德问题的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著述不断问世,数量颇丰。但是,就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

  现阶段,会计界应把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看做自利的经济人,依照“手术刀式”的经济学逻辑,把问题的表象一层层剖开,直至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为解释会计人员种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提供一个恰当的基点,有利于挖掘出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因,最终设计出各种规则,把自利行为纳入互利的规则结构内。近几年来的会计诚信缺失,其实质是制度约束弱化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泛滥所致。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如果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忽视人们追求利益的决定性因素,恐怕效果不佳。当然,这里的经济人既包括会计人员,也包括其他会计市场主体——企业经理人、行业管理人员等。

  对经济人概念的界定,经济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论。依据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经济人假设主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自利;第二层是理性;第三层是假设的核心命题。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化的自由行为才会无意识地、有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强调了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对人们行为所起到的影响作用。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指出,关于伦理的考虑确实影响了人类的实际行为。但是,联系到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以经济人假设为研究起点似乎更贴近现实,更能贴切回答“会计人员为何要失信”的问题。

  二、关于道德的经济学解释

  为研究道德问题,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了解道德的含义。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所谓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道德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三种:第一,道德是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第二,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第三,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取决于违约成本和违约收益的比较。一些人成为违约者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同成本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对会计人员而言,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那么不诚信可能就会发生了。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信用的维持依赖于可重复博弈的次数。但是,在制度层面上目前尚缺乏鼓励人们重复博弈下去的游戏规则,人们进行的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张维迎认为:“无恒心者无信誉。”个人对将来没有一个长远的预期,也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无限次重复博弈就缺乏必要的条件,自然就谈不上信誉。这说明会计行业的种种不诚信不能被简单归结为纯道德领域的问题,寻根究底,乃现行制度缺陷所致,即没有能够为维持良好道德水平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说明,会计诚信危机并非都是会计人员惹的祸,会计市场中的其他行为主体也难辞其咎。因此,探讨道德问题应力求避免“泛道德化”,应跳出“就道德论道德”的窠臼,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结合制度分析来研究道德问题。

  三、关于制度分析方法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来阐释我国过渡性经济问题,其研究成果引人注目。近些年来在会计界,一些学者也尝试引入制度分析来阐释会计领域内的一些问题,效果很好。依照T·W·舒尔茨对于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正式约束是成文的并得到社会权力机构实施保证的一系列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确定的行为预期,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正式约束必须得到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条件下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非正式约束,即传统、习俗、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其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正式约束给人们的交易提供确切的预期,会大大增加非正式约束的实施成本,甚至造成实施的失败。实施机制是制度有效性的保障,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制度形同虚设。

  由上可知,道德属于非正式约束,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申到会计制度,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等,同时包括约定俗成的惯例、道德准则等。可见,研究道德问题时引入制度分析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在目前看来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于道德发展的层次:他律和自律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道德规范建设上的同时,却忽视了道德本身的发展规律。从现有文献来看,人们更多地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他律,就是由他人来立法,主体按他人的规定和指令行事。他律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条:合理性和权威性。自律,就是自主、独立,出自内在的原因按自己的规则生活和行事。自律是主体自己设定的,具有内在约束性。自律以他律为基础和条件,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就是主体把外在的律令转化为内在的律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徘徊于他律的初级阶段。现有的法律、规则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加强内在约束性更是一句空话。要使职业道德水平从他律阶段进步到自律阶段,目前要做的,就是解决各种规则的合理性及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引起了人们对于会计行业自律机制的充分关注。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自律应是我们的追求方向。目前,不但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很差,甚至行业内的自律性组织也未能完成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欲速则不达”,要达到自律的境界,首先要在他律问题上“过关”,解决其合理性和权威性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切实执行。

  大多数心理学流派认为,道德行为起始依赖于环境的刺激,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当我们分析我国会计市场中道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尚未建立有助于经理人员、会计人员诚信行为的制度环境。譬如:产权改革滞后,国有股“一股独大”;尚未广泛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不当干预时有发生;腐败的蔓延以及法制不健全产生的负面效应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会计市场主体的道德取向。可见,如果丧失制度基础,缺乏强制性的道德,实施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还很容易出现诚信问题。他律不能“过关”,自律更是遥远,抽象地从“道德观”上谈道德毕竟意义不大。

自“银广夏”东窗事发后,人们空前关注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会计界更是把有关会计道德问题的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著述不断问世,数量颇丰。但是,就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

  现阶段,会计界应把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看做自利的经济人,依照“手术刀式”的经济学逻辑,把问题的表象一层层剖开,直至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为解释会计人员种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提供一个恰当的基点,有利于挖掘出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因,最终设计出各种规则,把自利行为纳入互利的规则结构内。近几年来的会计诚信缺失,其实质是制度约束弱化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泛滥所致。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如果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忽视人们追求利益的决定性因素,恐怕效果不佳。当然,这里的经济人既包括会计人员,也包括其他会计市场主体——企业经理人、行业管理人员等。

  对经济人概念的界定,经济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论。依据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经济人假设主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自利;第二层是理性;第三层是假设的核心命题。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化的自由行为才会无意识地、有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强调了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对人们行为所起到的影响作用。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指出,关于伦理的考虑确实影响了人类的实际行为。但是,联系到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以经济人假设为研究起点似乎更贴近现实,更能贴切回答“会计人员为何要失信”的问题。

  二、关于道德的经济学解释

  为研究道德问题,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了解道德的含义。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所谓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道德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三种:第一,道德是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第二,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第三,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取决于违约成本和违约收益的比较。一些人成为违约者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同成本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对会计人员而言,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那么不诚信可能就会发生了。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信用的维持依赖于可重复博弈的次数。但是,在制度层面上目前尚缺乏鼓励人们重复博弈下去的游戏规则,人们进行的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张维迎认为:“无恒心者无信誉。”个人对将来没有一个长远的预期,也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无限次重复博弈就缺乏必要的条件,自然就谈不上信誉。这说明会计行业的种种不诚信不能被简单归结为纯道德领域的问题,寻根究底,乃现行制度缺陷所致,即没有能够为维持良好道德水平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说明,会计诚信危机并非都是会计人员惹的祸,会计市场中的其他行为主体也难辞其咎。因此,探讨道德问题应力求避免“泛道德化”,应跳出“就道德论道德”的窠臼,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结合制度分析来研究道德问题。

  三、关于制度分析方法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来阐释我国过渡性经济问题,其研究成果引人注目。近些年来在会计界,一些学者也尝试引入制度分析来阐释会计领域内的一些问题,效果很好。依照T·W·舒尔茨对于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制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正式约束是成文的并得到社会权力机构实施保证的一系列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确定的行为预期,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正式约束必须得到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条件下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非正式约束,即传统、习俗、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其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正式约束给人们的交易提供确切的预期,会大大增加非正式约束的实施成本,甚至造成实施的失败。实施机制是制度有效性的保障,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制度形同虚设。

  由上可知,道德属于非正式约束,是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申到会计制度,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等,同时包括约定俗成的惯例、道德准则等。可见,研究道德问题时引入制度分析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在目前看来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于道德发展的层次:他律和自律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道德规范建设上的同时,却忽视了道德本身的发展规律。从现有文献来看,人们更多地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他律,就是由他人来立法,主体按他人的规定和指令行事。他律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条:合理性和权威性。自律,就是自主、独立,出自内在的原因按自己的规则生活和行事。自律是主体自己设定的,具有内在约束性。自律以他律为基础和条件,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就是主体把外在的律令转化为内在的律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徘徊于他律的初级阶段。现有的法律、规则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加强内在约束性更是一句空话。要使职业道德水平从他律阶段进步到自律阶段,目前要做的,就是解决各种规则的合理性及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引起了人们对于会计行业自律机制的充分关注。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自律应是我们的追求方向。目前,不但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很差,甚至行业内的自律性组织也未能完成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欲速则不达”,要达到自律的境界,首先要在他律问题上“过关”,解决其合理性和权威性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切实执行。

  大多数心理学流派认为,道德行为起始依赖于环境的刺激,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当我们分析我国会计市场中道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尚未建立有助于经理人员、会计人员诚信行为的制度环境。譬如:产权改革滞后,国有股“一股独大”;尚未广泛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不当干预时有发生;腐败的蔓延以及法制不健全产生的负面效应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会计市场主体的道德取向。可见,如果丧失制度基础,缺乏强制性的道德,实施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还很容易出现诚信问题。他律不能“过关”,自律更是遥远,抽象地从“道德观”上谈道德毕竟意义不大。

  •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答:但是,就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 现阶段,会计界应把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看做自利的经济人,依照“手术刀式”的经济学逻辑,把问题的表象一层层剖开,直至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有利...
  •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和背景
    答: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 会计道德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有着强大的能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会计道德通过会计人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直接影响社会道德。这是因为,会计人员确立了社会主义会计道德观念,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义务感和职业荣誉感。这样,在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
  • 2022年会计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的结论?
    答:会计学专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标准总和,即会计人员应按照道德准那么从事会计的工作。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开展,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虚假不实的会计信息会...
  •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是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2、改善会计人员的行为环境。会计人...
  •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答: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今,由于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在社会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我国乃至世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较为...
  •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
    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人员政治与职业道德学习,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均埋头于日常经济核算中,加之受到社会复杂舆论的影响,使财务人员迷失方向,最终走向违反财经法规的犯罪道路。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财务人员思想觉悟,认真遵守会计职...
  • 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答:一、会计道德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或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大学中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而还存在缺陷,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陷。 二、从业人员对会计伦理的理解程度总体不高除了极少数人认为会计伦理“不重要,...
  • 会计职业道德国内外研究现状
    答:会计职业道德国内外研究现状是整体缺乏责任意识、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整体缺乏责任意识现如今,虽然财会行业业正在如日中天的蓬勃发展,但会计人员中仍不乏一些投机取巧、缺乏敬业精神的。甚至有些会计人员根本就不遵循常规工作流程,工作很轻松的进行,这将严重影响工作质量。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来由于财会...
  • 浅谈会计人员诚信与职业道德的论文
    答: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论文篇一:《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几年,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很多从业者缺乏诚信和道德,在从业中违反法律法规、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经济发展...
  • 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因此,加强对高校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研究当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缺位。会计课程结构是指会计专业在规定的学习期间所学全部会计课程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按照培养高级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