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常考的教育学概念包括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1. 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效果。
(2)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4.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换言之,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5. 学校教育: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6.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7.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1)广义的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8.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9. 课程: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0.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
11.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12.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13. 必修课程: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
14.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随机性等特点。它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
15.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体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16.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7.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18. 课程评价: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19.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20.
课外活动:又称课外教育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1.
教材: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22.
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4.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25. 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26. 班级授课制: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7.
道尔顿制: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
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28. 特朗普制:一种教学形式,又称“灵活的课程表”,灵活的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包括大班教学、小班讨论和个人作业。
29.
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30.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1.
班级管理:是一个报考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2.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33.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34.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进行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价,或对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鉴定的评价。
35.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极结果的评价。
36.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则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37.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38.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 教师资格证常考的教育学概念包括哪些?
    答: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2.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
  • 考教资都有什么常见的考点?
    答: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原则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等。教育法律法规:涉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教育心理学: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等,以及如何...
  •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高频考点有哪些?
    答: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法律法规:考生需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2. 教育学理论: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史、教育社会学等相关内容。3. 教...
  •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考知识点有什么?
    答: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以及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发展理论、评价理论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
  • 教师资格证笔试时常考的知识点有什么?
    答:1. 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这些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基础,需要考生熟练掌握。2. 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这些知识点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需要考生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3. 学科知识:根据考生所报考的学科不同,需要掌握相应的...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什么
    答: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理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实践与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知识拓展:一、教育学理论 1、教育学基本概念:考察教师对教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2、教育心理学:考查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包括...
  • 求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材料 txt
    答: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接起来使用的是孟子。3.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4.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
  •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
  • 考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
    答:1、教育学概论一般考的是教育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同时还要考教育基本规律、发展、起源以及本质等相关内容。2、教育与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教育与社会发展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等。4、教育目的主要考国内外教育目的。5、教育内容...
  •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答:《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