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之敌》的原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帮忙介绍一下《公众之敌》影片历史中的真实背景!

  匪徒和电影明星一样,也可以一夜成名。约翰·迪林杰21岁的时候,第一次出去抢杂货店就被抓住了。他利用此后九年的囚徒生涯精研抢劫技巧,以致在 1933年获释后还不到一年,就博得了联邦调查局赠与的“头号公敌”称号。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在美国中西部横行的其他一些匪帮中还有邦尼和克莱德(京人注:Bonnie和Clyde是美国30年代著名的雌雄大盗)以及老妈巴克尔(丛丛注:Ma Barker为了从监狱中救出自己的儿子设计了一系列行动,在这之中发现自己对犯罪很有天赋于是踏上了路子)。迪林杰在每次抢劫时都信心十足,目中无人。警察追得越紧,他抢得越欢。他有一次枪(和谐)支不够了,就抢了一个警察局。他有两次凭着手中枪杀出监狱,有一次用木头刻成手(和谐)枪形状,再打上鞋油,镇住了狱警。迪林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抢到了50万美元。想到他每次抢劫到手的只有几千美元,这个数字是很了不起的。
  迪林杰并非不知道自己是在以卵击石。“吃这碗饭的人是用借来的时间活命。我已经看出来,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在一次短暂的入狱期间说,“我希望死个痛快,轰轰烈烈。自然,最好是以枪战作结束。我会赢得一些时间,可是早晚会有个警察开枪打中我。只要砰的一声,约翰就不复存在了。”
  迪林杰在1934年5月做了整容,修直了鼻梁,剪细了眉毛。他把深棕色的头发染成了黑色,又留了一撮小胡子。他还用酸烧自己的指尖,以便把指纹弄模糊。迪林杰对自己的易容术感到很有信心,当年夏天,他尽管正受到全国通缉,却公开居住在芝加哥北区,并且搭上了一个名叫波利·汉米尔顿的26岁的女招待,她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前夫是印地安纳州加利市的警察。汉米尔顿以为迪林杰的名字真地叫吉米·劳伦斯,但是她的房东,一个名叫安娜·萨奇的42岁的罗马尼亚女人,却很快就察觉到迪林杰的真实身份。萨奇因为在美国开妓院,正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前景。因此,她到警察那里告发了迪林杰,以便(和谐)买(和谐)个好,能够留在美国。
  1934年7月22日,根据萨奇的告密,16个联邦探员埋伏在林肯北大道的拜尔格拉夫电影院周围。迪林杰显然打算在第二天动身前往墨西哥。这一天是奇热的一天,气温超过100华氏度。晚上8点30分,探员们看见迪林杰与汉米尔顿和萨奇走进了电影院,他身穿白色的绸衬衫,配上灰色的领带,下面是灰色的法兰绒裤子,头上是白色的草帽。上映的电影是《曼哈顿闹剧》。这是一部警(和谐)匪片,由威廉·鲍威尔主演,克拉克·盖博则在影片里被送上了电椅。两个小时后,探员们又看见迪林杰等三个人走出电影院的前门。当探员们靠近,想逮捕他的时候,迪林杰蹿向一条小街,并从腰里拔出一把口径38毫米的手(和谐)枪。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被三发子弹打中了,其中两发打在胸上,一发打进后脖子,又从右眼下面钻了出来。短短几分钟之后,迪林杰断了气。
  有两个过路的妇女被枪打中了腿,但迪林杰的两个女伴却跑回了公寓。人们后来流传说,在迪林杰一伙人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有个神秘的“红衣女郎”以拉出手绢为号指认了迪林杰。他们指的是汉米尔顿,但她那天穿的衣服其实是桔黄色,而且告密的不是她。
  迪林杰被送往医院,而一些人则拥到拜尔格拉夫电影院外面,把手中的报纸或手绢沾满他流在人行道上的血,以便留下个纪念。医院拒绝接受迪林杰,因为他已经死了。探员们因此将他的尸体摆在医院外的草坪上,等验尸官的汽车来拉走。
  迪林杰和最富传奇色彩的匪徒一样,在他死后有些人坚持说,摆在草坪上的那具尸体,即在那个炎热的夜晚走出拜尔格拉夫电影院被枪打死的人,并不是迪林杰。人们说,迪林杰的易容术瞒过了联邦探员,而这些探员在杀错人后感到太丢人现眼,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真是这样,对于安娜·萨奇来说真是伤口上撒盐,因为她在1938年到底还是被驱逐出境了。

迪林格故事的许多内容就是无法知晓。直至今日,有些人仍声称不是约翰•迪林格,而是一个外貌相仿的人死在了芝加哥潮湿闷热的夜晚。因此,追问迈克尔•曼(Michael Mann) 关于约翰•迪林格的新电影《公众之敌》是否符合逼真好像是愚昧之举。但我想问约翰尼•德普(JOHNNY D) 饰演的约翰•迪林格(JOHNNIE D) 是否忠于史实?这部动作片是否忠于史实?

主角原型是约翰·H·狄林杰(John Herbert Dillinger ,1903.6.22-1934.7.22),是美国中西部的银行劫犯。

影片《公众之敌》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如史诗般的黑帮传奇故事,关注的是著名的银行抢劫犯约翰·迪林格那危难重重的短暂的一生,故事改编自布瑞恩·伯勒的小说《民众公敌:美国最大犯罪潮及中情局的诞生》,描述1930年银行大盗约翰·狄林杰的真实事件。

狄林杰在狱中接受了罪犯的生活方式,从印第安纳州曼斯的哈里·皮尔邦特(Harry Pierpont of Muncie, Indiana)和塔拉亨特的拉塞尔·"波比"·克拉克(Russell "Boobie" Clark of Terre Haute)等老练的劫犯那里摸清了抢劫的窍门。

这些人制定了他们获释后的抢劫计划。狄林杰一从密歇根市的印第安纳州州立监狱获释,就构想出了一个计划,帮助皮尔邦特、克拉克和其他在狱中洗衣房工作的大多数人。

这群人就是"第一狄林杰帮"("first Dillinger gang"),其中包括皮尔邦特,克拉克,查尔斯·马克里(Charles Makley),爱德华·W·肖斯(Edward W. Shouse)等。

在狄林杰从克劳点的郡立监狱逃走后,霍默·范·米特(Homer Van Meter)和莱斯特·吉利斯(Lester Gillis),又名娃娃脸尼尔森(Baby Face Nelson)也加入其中,就是"第二狄林杰帮"。

在狄林杰众多事迹中,较为著名的是他假装成某公司银行警戒系统的推销员。据报道,他潜入了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的许多银行,并用这种诡计去估测目标银行地下室的安全系统。另一次,狄林杰帮伪装成电影摄制组,为一场“银行抢劫”戏选外景地。

就在狄林杰帮实施抢劫并满载战利品逃跑的时候,旁观的市民还在旁伫立、微笑。类似的故事,都不过是狄林杰传奇经历中的沧海一粟。

扩展资料

狄林杰1903年6月22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 Indiana),是家中的次子。

他的父亲约翰·威尔逊·狄林杰(John Wilson Dillinger,1864-1943)和母亲玛丽·艾伦·"莫莉"·兰卡斯特(Mary Ellen "Molly" Lancaster,1860-1907)于1887年8月23日在印第安纳州的马里昂郡(Marion County, Indiana)结为夫妇。

据报道,狄林杰的父亲是个食品杂货商,经常对孩子拳脚相加。这对夫妇的大女儿,奥黛丽(Audrey)生于1889年3月6日。在莫莉死后,狄林杰主要是由姐姐抚养,而他们的父亲却在做他的生意。

奥黛丽在1907年嫁给了埃弗雷特·"弗雷德"·汉考克(Everett "Fred" Hancock),1908年,二人七个孩子中的第一个降生。

狄林杰的父亲于1912年3月23日在印第安纳州的摩根郡(Morgan County, Indiana)再婚,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伊丽莎白·"莉奇"·菲尔兹(Elizabeth "Lizzie" Fields,1878-1933)。

最初,狄林杰不喜欢继母,甚至嫉妒她,但是据报道,最后狄林杰就像爱自己的生母一样爱他的继母。监禁期间,狄林杰曾获假释看望重病在身的继母,但到家时却发现她已经永远离去。狄林杰的父亲和继母有三个孩子——休伯特·狄林杰(Hubert Dillinger),生于1913年。

多罗斯·狄林杰(Doris Dillinger),生于1917年12月12日,后嫁给郝克曼(Hockman),卒于2001年3月14日(在印第安纳州的马丁斯威尔);弗朗西斯·狄林杰,生于1922年,后嫁给汤普森(Thompson)。

2004年4月9日,埃塞尔·斯库林·狄林杰(Ethel Schooling Dillinger)卒于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享年86岁。她被列为休伯特·M·狄林杰(Hubert M. Dillinger)的遗孀。



  原型是约翰 迪林杰
  他是美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抢银行大盗。
  他那个团伙,还有抓他的那个警察都是真的。
  电影里的大部分情节也是真的。
  约翰·赫伯特·迪林杰(John Herbert Dillinger,1903年6月22日-1934年7月22日),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期活跃于美国中西部的银行抢匪。他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罪犯,曾被指控对数名警官的死亡有关,组织过对至少24家银行和4家警察局的抢劫,还曾两度越狱。但是当时人们却十分尊崇他,认为他是现代的罗宾汉。其发迹和成名主要是因为当时大萧条的社会背景,同时期的邦妮和克莱德,凯特·巴克(人称“巴克妈妈”,Kate "Ma" Barker)等罪犯也都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这些罪犯的猖獗活动推动了联邦调查局的发展与完善。
  1934年7月22日,迪林杰在芝加哥的传奇剧院门口被击毙。但由于他震惊世人的犯罪行为,在死后仍不时被人提及,尤其是他的越狱和抢劫事迹,已经成为了都会传奇。
  家庭背景

  1903年6月22日,约翰·迪林杰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橡树山(Oak Hill),是约翰·威尔森·迪林杰(John Wilson Dillinger,1864年7月2日-1943年11月3日)和玛丽·艾伦·莫莉·兰斯卡斯特(Mary Ellen "Mollie" Lancaster,1860-1907)两个孩子中的老小。其父为杂货店老板,据报道,他是一个很苛刻的人。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自己严格遵守行事准则并且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1889年3月6日,迪林杰的姐姐奥德瑞出生。奥德瑞于其母去世的同年,即1907年,嫁给了艾莫特·弗雷德·汉考克(Emmett "Fred" Hancock),并在次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由于父亲在1912年5月23日与伊丽莎白·利兹·费尔德(Elizabeth "Lizzie" Fields,1878-1933)再婚,迪林杰由姐姐照顾长大。

  成长及结婚

  迪林杰在公立学校上了至少7年。在此期间,他经常因为斗殴、小偷小摸惹上麻烦,而且因为其“混乱的人格”及欺负小同学的劣迹而备受关注。他最终退学,并为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家五金店工作。尽管工作十分努力,但他经常会整晚出去放纵。这使得他父亲担心城市环境最终会毁了儿子。1920年,其父敦促迪林杰搬到了摩斯维尔(Mooresville)。尽管换了新环境,迪林杰的性格依然如旧。1922年,他因偷车被捕,其父与他断绝了关系。为了摆脱麻烦,迪林杰选择加入美国海军,但数月后,趁着服役的舰船停靠在波士顿的机会,他擅离职守,这使得他被军队除名。
  迪林杰回到摩斯维尔并邂逅了贝瑞·伊萨·霍维斯〔出生于1906年8月6日〕。1924年4月12日,两人在马丁维尔结婚。但是他却不能保住工作,也无法保住婚姻,两人最终于1929年6月20日离婚。
  由于找不到工作,迪林杰和他的朋友艾德·辛格顿(Ed Singleton)策划抢劫。两人从本地的一家杂货店中抢走了120美元。逃离现场时,一位牧师认出了他们,并向警察举报。次日两人便被逮捕。辛格顿坚称无罪,而迪林杰在父亲的劝说下承认罪行,结果他却因蓄意抢劫被重判10到20年有期徒刑(其父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他很后悔自己的建议,认为正是他的建议导致了不公正的判决)。他曾试图恳求法官减少刑期,但遭否决。在押运到监狱途中,迪林杰曾试图逃跑,但很快就被抓了回来。
  [编辑本段]犯罪生涯

  狱中

  迪林杰在设于密歇根市的印第安纳州立监狱中正式开始罪犯生活。在被判入狱后,他曾说:“我出来时将成为你们见过的最卑鄙的暴徒。”他从此开始怨恨社会,和其他罪犯为伍,例如银行劫匪哈瑞·皮尔波特(Harry Pierpont)和罗塞尔·鲍比·卡拉克(Russell "Boobie" Clark)。他们教会迪林杰如何成功实施犯罪,三人决定获释后就要大干一场。
  迪林杰的父亲努力奔走协助他及早释放,最终获得一份有188人签字的请愿书。1933年5月10日,迪林杰获释,此时他已在狱中度过了8年半。当时恰逢美国大萧条时期,因此迪林杰仍无法找到工作。于是他很快重蹈犯罪覆辙,并于当年9月22日抢劫了俄亥俄州布拉夫顿(Bluffton)的一家银行。但他短时间内就被达顿(Dayton)警方追踪到,并在俄亥俄州利马郡(Lima)被捕入狱。在入狱前的检查中,警方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越狱计划(迪林杰负责协助皮尔波特,卡拉克以及其他六个同监狱的人越狱,他让朋友偷运来福枪到他们的牢房以实现越狱)。但警方在要求迪林杰交代这个文件的含义时,遭其拒绝解释。
  10月12日,即其重新被捕入狱后4天,三个越狱者于来到利马,自称是印第安纳州警察局警官前来引渡迪林杰。当地治安官要求他们出示相关文书,他们便对他开枪并将他打得不省人事,之后解救出迪林杰。四人潜逃回印第安纳州,和其他人会合。这些人也被称作是“最初的迪林杰帮”,包括有皮尔波特,卡拉克,查尔斯·马克里(Charles Makley),小爱德华·W·绍斯(Edward W. Shouse, Jr.),哈利·克普兰(Harry Copeland),“俄克拉荷马杰克”克拉克,沃尔特·戴崔茨(Walter Dietrich)以及约翰·汉密尔顿(John Hamilton)。

  银行劫案

  尽管没有触犯联邦法律,联邦调查局仍被请来协助调查确认罪犯。这是联邦调查局首次在权限范围以外侦办案件。使用先进的指纹识别技术,他们很快确认了所有嫌疑人的身份并在全国范围内悬赏抓捕。
  与此同时,迪林杰团伙在印第安纳州进行了一系列银行抢劫。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是他乔装成生产银行报警系统公司的销售代表。据报道,他进入了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的数个银行,得以了解银行的安保系统并确定抢劫目标。还有一次,他们假装为一场银行劫案的戏寻找拍摄地点的剧组,结果旁观者在一旁笑着观看了一场真实的劫案,而迪林杰在将银行洗劫后逃走。据推断,迪林杰策划实施了多起银行劫案,涉案金额超过30万美元。
  为了方便抢劫,他们甚至抢劫了警方的武器库,抢走大量武器。在后来的数次劫案中,团伙成员曾误杀2位警察。

  逃亡

  团伙所住的国会饭店(Hotel Congress)发生大火,他们不得不空手逃出火场。之后查尔斯·马克里付给消防员12美元帮助他们取回行李,也让消防员有机会看清迪林杰帮的数位成员。后来他们认出了这些人,并向警方举报。最终团伙中的5人被警方拘留,其中就包括迪林杰。警方发现他们持有超过25000美元现金,3挺冲锋枪,6挺机枪。 约翰·赫伯特·迪林杰的通缉令
  团伙成员被押送往印第安纳州接受审判,被暂时关押在Crown Point监狱中。迪林杰被指控在东芝加哥谋杀了一位警官。为了防止迪林杰越狱,警方增派了大量人手。但迪林杰悄悄地雕刻出一把木制手枪,涂上鞋油假装真枪,用它劫持一名狱警后成功越狱。为了逃亡,迪林杰驾驶偷来的汽车跨州逃亡,这也使联邦调查局得以介入此案并展开了全国范围的大搜捕。
  在芝加哥,迪林杰和女友伊芙琳·弗莱切特(Evelyn "Billie" Frechette)一起生活。他们前往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和团伙成员碰头。他们居住的公寓的房东产生了怀疑,并于1934年3月30日向联邦探员报告。经过监听,联邦调查局探员判定,迪林杰就居住在公寓中。在审问一个试图进入公寓的团伙成员时,他向探员开枪,并躲到一扇门后。整个团伙开始向探员开枪,并在支援力量到来前从后门逃跑。他们抢夺了一辆卡车,开到了另一个团伙成员的家中。迪林杰在逃跑途中负伤,急需医治。他和女朋友到其父在摩斯维尔的家中静养,直到痊愈。弗莱切特在回芝加哥看望朋友时被捕,但她拒绝交待迪林杰的下落。
  迪林杰之后很快重新开始犯罪。在抢劫了印第安纳州的一个警察局后,他们来到密歇根州,并在联邦调查局到来之前逃走。
  [编辑本段]最后数月

  小波希米亚旅舍

  4月,团伙成员躲藏在威斯康星州的小波希米亚旅舍。他们向店主爱默尔·瓦那卡(Emil Wanatka)保证他们不会惹麻烦,但是在离开或者通电话时都时刻监视着店主。店主的妻子南(Nan)和她的哥哥成功躲开盯梢的“娃娃脸”尼尔森,向芝加哥的检察官办公室去信检举,检察官办公室很快联系了联邦调查局。数日后,由休·克雷格和梅尔文·珀维斯带领的一支队伍趁清晨靠近了旅舍。两只看门狗叫了起来,但帮派成员经常听到瓦那卡的狗叫,以至于他们没有想到去侦察一下。直到联邦调查局探员错误的击倒一位本地居民和两个无辜的卡车司机时,这些犯罪分子才意识到联邦调查局的到来。双方短暂的交火后,帮派成员全部成功逃脱。W·卡特·鲍姆探员在枪战中被“娃娃脸”尼尔森射杀。
  1934年夏,迪林杰仿佛人间蒸发,联邦调查局没有确切的线索追查他。实际上,他逃到了芝加哥,并化名为吉米·劳伦斯(Jimmy Lawrence)。他找到了银行职员的工作,还找到了一个新女友,名叫波莉·哈密尔顿。波莉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迪林杰得以隐匿一段时间,但他不知道的是,联邦调查局的搜捕网慢慢收拢于芝加哥。当他们最终在芝加哥的街道上找到了他逃跑用的车时,他们十分确定迪林杰就在这里。

  红衣女郎

  1934年的传奇剧院,FBI摄于迪林杰死后不久联邦调查局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专门组成了抓捕迪林杰的特别行动任务,总部设在芝加哥。7月21日,妓女安娜·卡帕那斯(Ana Cumpanas)联系了警方,用迪林杰的消息来换取在美国的居留权。她告诉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迪林杰正和另外一个妓女在一起,次日她将和他们一起去看电影。她同意穿着红色裙子,以保证警方能够在剧院前认出她。7月22日,等待在传奇剧院门口的警察和联邦调查局特工准备在电影散场时逮捕迪林杰。但迪林杰发现了埋伏,很快持枪逃到了附近的小巷中。三位探员开枪,打出5发子弹,迪林杰中弹倒地。他被击中三枪,两枪射中胸部,其中一枪伤及心脏,而致命的一枪从脖子后部射入,从右眼穿出。在当日22时50分,约翰·迪林杰被宣布死亡。 迪林杰的坟墓据联邦调查局说,迪林杰死前没有遗言。有报道称有人将手帕和衬衣浸在血泊当中,作为这次事件的纪念。其尸体在伊利诺伊州的库克郡对公众开放。
  迪林杰埋葬于皇冠山墓地(Crown Hill Cemetery)
  [编辑本段]电影形象
  劳伦斯·蒂尔尼在1945年的电影《迪林杰》中扮演迪林杰,该片是首个将迪林杰的犯罪生涯搬上荧幕的。 在1959年的电影《调查局故事》(The FBI Story)中,斯科特·皮特斯(Scott Peters)扮演迪林杰,但是由于是个小角色,并没有出现在演职员表上。 1969年,由马克·菲尔瑞(Marco Ferreri)指导的影片《迪林杰之死》中,包括迪林杰的真实记录片片段和报纸剪辑。 1973年,由约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编导的影片《迪林杰》中,沃伦·奥茨(Warren Oates)扮演迪林杰。该片对犯罪团伙的描写更具同情色彩,跟当时的反英雄电影《邦妮和克莱德》(1967)一致。 1979年,由刘易斯·蒂格(Lewis Teague)执导的影片《红衣女郎》中,罗伯特·康拉德扮演迪林杰。该片讲述了迪林杰被杀前的时刻。该片中“红衣女郎”是指波莉,即出卖迪林杰的人,但事实上波莉的鸨母才是那位红衣女郎。 1991年的电视电影迪林杰中,马克·哈默(Mark Harmon)扮演迪林杰。 2009年,迈克尔·曼执导的电影《头号公敌》中,强尼·戴普将扮演迪林杰。该片由布莱恩·博瑞夫(Bryan Burrough)撰写的《全民公敌:美国最大的犯罪浪潮及FBI的诞生,1933-43》一书改编而成。

银行劫匪迪林杰,在美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几十年来,他的故事在民间已近传说。而电影史上,也有多部影片以他为主人公。比如1945年的《迪林杰》、1965年的《年轻的迪林杰》、1995年带有戏说性质的《犯罪天堂路》等。在今年这部《公众之敌》前,被提及最多的,是约翰·米利厄斯1973年导演的《迪林杰》。

然而,无论哪部电影,都会把迪林节跋扈嚣张的少年时代略去——中学辍学后,迪林杰来到一家五金店帮工。但他早早就显示了自己不安分的内心,终日寻衅滋事为祸乡里,父亲只好将他扭送至美国海军服役。可他不久就因表现恶劣,被军中除名。

1924年,无所事事的迪林杰伙同一流氓撞开了一家杂货铺的大门,这是这位日后名震美国的大盗的“处女抢”。只是这一次,由于经验缺乏,迪林杰只莫名其妙地把店主揍了一通,分文未抢便逃之夭夭了。还没跑过街角,他就被警察捉住。坦白招供后,却遭重判——监禁20年。

大概所有导演都觉得,少年时代的这些污点,实在无益于表现一位盗亦有道的绿林英雄。因此,他们的故事大多从迪林杰的狱中经历讲起:在押期间,迪林杰结识了多位盗匪前辈,在狱中便形成了自己的帮派。

由于在狱中迪林杰做人低调,处事谦卑,在服刑八年后他奇迹般地被提前释放。可出狱翌日,他就洗劫了两家银行,开始了他戏谑政府、劫富济贫的勇猛传奇。此后,历经越狱、反扑、再越狱等诸多事件,迪林杰也因此开启了美国“全民公敌 ”史上的迪林杰时代。

在某种程度上,颇具“英雄气质”的迪林杰横空出世,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许多人破产,失业,身败名裂。社会大众开始转向对现有秩序的深刻怀疑中。此时,民众需要一个英雄、一个领袖来拯救他们早已千疮百孔的信念。甚至还有民众认为,是银行的贪婪导致了经济萧条。而那些银行抢劫犯,才是真正敢于对抗腐败和权威的象征。

因此,任何一部电影中的迪林杰,都是“正义凛然”的,还英俊帅气,且聪明绝顶。他总戴着当年最时髦的巴拿马草帽,混在银行大厅,和每个顾客谈笑风生。哪怕柜台旁的围栏明明是敞开的,他也要绅士般先行合上,再如运动健将般轻松越过,之后,举枪切入“盗抢”正题。而迪林杰越狱时,也体现了他是勇猛与智慧的完美结合体。每次,他都是凭借涂满鞋油的木头手枪,或是肥皂手枪模型,镇住狱警胜利逃亡。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0141.htm?fr=ala0

  • 《公众之敌》的原型
    答:主角原型是约翰·H·狄林杰(John Herbert Dillinger ,1903.6.22-1934.7.22),是美国中西部的银行劫犯。影片《公众之敌》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如史诗般的黑帮传奇故事,关注的是著名的银行抢劫犯约翰·迪林格那危难重重的短暂的一生,故事改编自布瑞恩·伯勒的小说《民众公敌:美国最大犯罪潮及中情局...
  • 《公众之敌》的原型
    答:总的来说,《公众之敌》的原型约翰·迪林格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还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这部电影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呈现了这个传奇罪犯的一生,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 帮忙介绍一下《公众之敌》影片历史中的真实背景!
    答:约翰·迪林杰21岁的时候,第一次出去抢杂货店就被抓住了。他利用此后九年的囚徒生涯精研抢劫技巧,以致在 1933年获释后还不到一年,就博得了联邦调查局赠与的“头号公敌”称号。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在美国中西部横行的其他一些匪帮中还有邦尼和克莱德(京人注:Bonnie和Clyde是美国30年代著名...
  • 我国十大悍匪排行榜前十 十大顶级悍匪电影介绍
    答:6.《卡洛斯》“胡狼”卡洛斯本名伊里奇·拉米雷兹·桑切斯,委内瑞拉人,是世界公认的头号恐怖分子,一名被各国警方追捕了20 年的“超级杀手”。7.《公众之敌》约翰·赫伯特·迪林杰 ,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大萧条 时期中,活跃于美国中西部的银行抢匪和美国黑帮的一员。8.《好家伙》本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
  • 历史上十部能催人泪下的电影或电视剧?
    答:2、《公众之敌》简介:(Public Enemies)是一部美国电影。由迈克尔·曼执导,强尼·德普, 克里斯蒂安·贝尔, 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如史诗般的黑帮传奇故事,关注的是著名的银行抢劫犯约翰·迪林格(约翰尼·德普饰)那危难重重的短暂的一生。3、《珍珠港》简介:是一部以二战为...
  • 露易丝·莱恩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2008年至2011年动画系列《蝙蝠侠:英勇无畏》(Batman: The Brave and the Bold)的第3季中,由Sirena Irwin担任Lois Lane的配音。2009年动画电影《超人与蝙蝠侠:公众之敌》(Superman/Batman: Public Enemies)中,短暂无台词客串于最后场景。2011年动画电影《全明星超人》(All-Star Superman)中,...
  • 公众之敌结局没看懂
    答:1. 最后不是自杀,但是有点藐视和放弃的味道。2. 作为一个有品位的大盗,去看场电影不奇怪,何况有时电影可以让自己沉浸其中。就像那个老资格警察一下子就判断john dillinger肯定去看盖博的电影。3. 警察局溜达是人高艺胆大的表现吧。4. 看电影那段不知道是否为当年的事实,很有点时光回眸的味道。当...
  • 求反应历史事实的影片或电视剧
    答:1,春秋时期《卧薪尝胆》2,西汉《汉武大帝》,《东方朔》3,东汉《昭君出塞》4,三国《赤壁之战》(电影)5,唐朝《贞观长歌》(特好)6,宋朝《大宋提刑官》7,明朝《大明首辅张居正》8,清朝《雍正王朝》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
  • 有什么类似于《加勒比海盗》的电影吗?超级喜欢杰克船长(≧▽≦)!喜 ...
    答:经典海盗形象,原型是一位前牙买加高官亨利·摩根(Sir Henry Morgan)——海盗蒂奇,由罗伯特·牛顿(Robert Newton)扮演。海鹰 The Sea Hawk 当《铁达尼号》以其宏伟壮观的豪华邮轮布景令观众大开眼界时,其实在1940的年摄制的本片已经这样做过,而且效果同样出色。当年的超级动作巨星埃罗尔·弗林饰演绰号“...
  • 给兄弟们,给推荐些好看的电影。
    答:18、 公众之敌19、 暗花20、 致命ID21、 行骗天下22、 沉默的羔羊23、 电锯惊魂24、 天衣无缝25、 破绽26、 乱战27、 搏击俱乐部28、 致命魔术29、 神鬼运转30、 杀人12宫31、 嫌疑人X的献身32、 黑色大丽花33、 王牌对王牌34、 13罗汉35、 12罗汉36、 11罗汉37、 死亡笔记38、 洛城机密39、 偷天换日...